真值载体问题的探讨与反思,逻辑学论文.docx
《真值载体问题的探讨与反思,逻辑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值载体问题的探讨与反思,逻辑学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真值载体问题的探讨与反思,逻辑学论文引言 真是逻辑学的核心概念,逻辑学以求真为目的。 而在关于真的理论中,真值载体truth-bearer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概念。什么是真的承载者?当我们议论真的时候,什么是我们讨论的对象和基础?固然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提出用命题这个概念作为真的承载者,并且这一用法一直延续了整个传统逻辑的各发展阶段,但随着当代逻辑和语言哲学的兴起和深切进入发展,对命题的形而上学的反思和质疑开场不断涌现:命题的本质是什么?命题在本体论上承诺了什么?世界能否存在着命题这样的抽象实体?到底什么才是真的承载者?随着真在逻辑学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和突出,真值载体的问题也愈发遭到当代逻
2、辑和当代哲学的重视,对真值载体的回答也成了各种真理论首先面对的问题。 关于真值载体问题,我们国家学术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颇为关注,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这一问题发表过自个的看法和观点,并逐步趋向于命题讲和语句讲两种观点之间的对立和争论,前者以为命题是真的承载者,而后者则以为语句是真的承载者。 需要讲明的是,国内这些关于真值载体的讨论都是在当代逻辑的语境下进行的,而在这里语境下,命题这一概念也不再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原初含义。亚里士多德最初在(解释篇里引入 命题 这一概念时,是将命题定义为有真假的句子;而当代逻辑所谓的命题,则用来表示出句子的意义,是一种抽象的实体。正是在这里意义上,关于真值载体语
3、句讲的观点是比拟接近于亚里士多德的原意的,但这种观点却遭到很多误解和排挤,并被很多人以为是对亚里士多德逻辑精神的背离。而当代逻辑语境下的命题讲和语句讲分别来源于弗雷格和蒯因。弗雷格是当代逻辑和分析哲学之父,正是通过他的努力,真在逻辑学研究中的重要位置才被凸显,真由此才成为当代逻辑研究的任务和目的。弗雷格以为真值是针对句子的含义即思想而言的,而思想既不属于客观世界,也不属于主观世界,而是属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外的里初次提出 命题 这一概念作为真值载体以后,命题一词一直是传统逻辑非常重要的概念并被用在很多场合。总体而言,传统逻辑关于命题这个概念有四种用法。首先,命题是用来表示能够为真或为假的取真
4、值的东西。在真作为核心概念的逻辑体系中,命题的这种用法具有本质的意义,这也是命题在传统逻辑中最重要的用法。其次,命题被用来表示句子的言语意义。再次,命题被用来表示语言行为,如断定、命令、威胁等的内容,这是关于命题使用的一种语用的用法。最后,命题被用来表示某种心理状态或者命题态度的内容,如相信、愿望、渴求等的内容,这是关于命题的一种心理学的使用方式方法。而在弗雷格的理论体系中,思想是真的载体,思想是句子的含义sinn,思想是语句所表示出的内容,思想是包含命题态度的句子的内容。思想这个概念具有传统逻辑中命题这个词项的所有的用法,因而,逻辑学家们一致倾向于以为 弗雷格的 思想 很自然地成为 命题 的
5、传承 。 针对命题这个概念所承当的诸多角色和责任,以及弗雷格深化了传统逻辑中使用命题这一概念的传统,很多哲学家,如戴维森、哥德尔等都提出了质疑,而蒯因就是这些质疑者中最出色的一个,他对命题这个概念在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上的使用给予了最系统最持久的抨击和拒斥,并且,由于蒯因对命题的质疑和拒斥,对命题的性质和作用的反思成为现代逻辑哲学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归结起来,蒯因从三个方面对命题这个概念提出质疑。 首先,假如命题用以表示出句子的意义,蒯因则对意义理论本身提出质疑。在(经历体验主义的两个教条里,蒯因对意义做了具体的考察:同义性、必然性、分析性、保真替换性等几个被经常用来表示出意义的概念,在实际的运用
6、经过中却是循环论证的: 尽管不是直截了当的循环,但多少有点类似于循环。打个比方 来 讲,它 在 空 间 上 有 着 一 条 封 闭 曲 线 的 形状。 在蒯因看来,意义本身并不是一个确定的精到准确的概念,试图在意义的基础上为命题建立一个融贯的理论,更是一种徒劳。 其次,命题被很多哲学家用来表示出一种抽象实体,而蒯因关于实体的认可标准是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 .根据这个原则,假如不能清楚地讲明一个实体的个体化条件,就不能在本体论上成认该实体。而命题这个概念有时被用来表示真的承载者,有时被用来表示句子的内涵或意义,几种用法的无原则的交替使用,使得命题的同一性变得模糊不清: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能讲明一
7、个命题等同于另一个命题?是由于它们表示了同样的思想,还是由于它们表示出了同样的事实,抑或是由于它们的语言表示出方式是一样的?对此,即使是赞同使用命题这一概念的哲学家也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和明晰的标准。而缺乏同一性的标准,蒯因就拒绝在本体论上成认命题这样的抽象实体。 最后,蒯因进一步以为,讨论命题的同一性或等值性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蒯因讲: 我之所以反对命题,主要不是出于哲学上的悭吝-出于一种梦想天地间除非必要不能增加实体的愿望。 也不是更十分地出于殊相论-不赞同难以捉摸的或抽象的事物。我的反对是更迫切的-假如存在着命题,它们就会招致语句之间的某种同一或等值关系:哪些语句是等值的,表示出
8、了同一个命题。如今我的反对意见是,那种特有的等值关系在语句层面并不构成任何实在的意义。 在蒯因看来,在考察个体词的同义问题的时候,我们使用的原则是保真替换性:假如两个个体词总是能够用华而不实的一个替换另一个出现于华而不实的真的陈述,其结果总是真的,则这两个个体词是同义的。相应地,关于命题,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断定两个语句表示出的意义是等值的,或表示出的是同一个命题?对此有两种比拟着名的方案:一种方案以为当两个语句表示出的客观信息一样时,这两个语句便是等值的;另一种以为,假如两个语句表示出了一样的经历体验内容,那么,这两个语句是等值的。蒯因对这两种方案逐一提出了反驳。首先,什么是一个语句所表示出的客
9、观信息呢?假如是在一个科学实验中,我们会预先知道要考察的对象和考量的目的,并且,有明确的规则将信息中与实验无关的不重要的信息或特性分离开来,那么,我们能够议论语句所表示出的客观信息;然而,在日常的对话中,我们不知道谈话的目的,没有明确的规则,因此,诉诸客观信息这个概念也是无法讲明句子的等值问题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蒯因以为,议论句子所表示出的客观信息是一种徒劳的对语句等值的讲明,由于 这不过是重新措辞来议论我们正在议论的那个话题 . 其次,将语句的等值看作经历体验内容的一样,也是不可取的。在蒯因看来,相信每个句子的意义都等值于某种以指称直接经历体验的名词为基础的逻辑构造,这是经历体验主义的一个
10、根深蒂固的教条,而实际上,没有任何特殊的经历体验内容会与任何特殊的陈述发生直接的联络,由于 我们所谓的知识或者信念的整体,从地理和历史的最偶尔的时间到原子物理学甚至数学和逻辑的最深入的规律,是一个人工的编制物。它只是沿着边缘同经历体验严密接触。或者换一个比喻讲,整个科学是一个力场,它的边界条件就是经历体验。在场的周围同经历体验的冲突引发内部的再调整。对我们的某些陈述必须重新分配真值,一些陈述的再评价使得对其他陈述的再评价成为必要,由于它们在逻辑上是互相联络的 但边界条件即经历体验对整个场的限定是如此不充分,以致于在根据任何单一的相反经历体验要给哪些陈述以再评价的问题上是有很大的选择自由的 。从
11、这样的整体主义经历体验论出发,蒯因以为诉诸经历体验内容,语句的等值问题仍然是个问题。 命题是语句的意义,并进而成为真值的承当者,这是传统逻辑的一个基本假设。但蒯因通过系统的论证,指出语句的意义并进而连语句的等值问题都是无意义的问题。命题是我们议论句子真假的一种不必要的假设,拒斥命题,是蒯因的毫不动摇的立场。 三、恒值句:蒯因关于真值载体的看法 在拒斥命题的基础上,蒯因以为真的载体是句子。蒯因提出很多哲学家之所以感到真假对命题才有意义,是由于他们以为真假取决于实在而不是语言,而句子是语言,议论句子的真假好似脱离实在来谈真假,是荒唐的。而实际上,真假确实取决于实在,议论语句的真假,是一种以间接的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