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论文(研究热点范文10篇),外国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美文学论文(研究热点范文10篇),外国文学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英美文学论文研究热点范文10篇,外国文学论文英美文学论文主要是对英国和美国方面的文学的讨论,英国文学历史长远抄,文化底蕴深,美国文学起步晚,却发展速度宏大,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英美文学论文,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两国之间的文学差异有所帮助。 英美文学论文研究热门10篇之:英美文学作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浸透 内容摘要:当下社会随着各国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密切,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语言,同时也是当代教育中一直受重视的一门学科。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对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有了明确的要求,老师利用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让学生们意识到在语言交际上的文化差异,同时英美文学作品中都蕴含着深入的人文情怀,以及英语中
2、的丰富思想,华而不实利用优美的英语文字描绘叙述出来的情感,都能够应用到英语课堂中,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 本文关键词语:英美文学; 初中英语; 浸透方式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华而不实需要学生学习大量的词汇、语法、句型,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老师应该愈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效的学习新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新思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把握一定的语言能力,同时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初中的英语基础知识与英语交际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必需要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不仅仅仅是为了升学的目的而学习英语,更重要的便是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培养的英语语
3、言素养,让学生能够具备使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利用英美文学经典作品,来引导学生了解英语的语言,开拓视野,进而加强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1 初中英语教学现在状况 1.1 英语教学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便是以 教 为主,让学生对英语单词及语法死记硬背,传统的教育方式造成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低下,教学方式的单一,在英语教学中以考试为目的,没有让学生的听读写能力全面发展,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浪费了老师和学生的时间与精神,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经过中提不起兴趣,这样便造成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下降。从开场学习英语便让学生接触这样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学习英语产生腻烦的心理,并且觉得英
4、语学习枯燥无味,这也会大大的降低老师的教学效率。 1.2 英语教学过于重视教学材料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对教学材料中的内容理论过于重视,而当代英语教学中的内容过于脱离现实,与学生的生活脱节,这样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所牵涉的知识让学生很难去把握,进而造成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中国在教育方面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无论哪个学科,老师都非常注重题海教学,指望学生通过大量的做题来提高知识的把握,而在教学经过中很少会给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将知识点教完后便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任务,然而学生却完全没有对知识理解透彻,同时初中学生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这就造成了学生只会做题,构成哑巴英语。 2 英美文
5、学浸透的重要性 在我们国家教育中中外文学是有思想与欣赏价值的共通性的,并且学生对于故事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初中阶段语文课文中也有学习过(威尼斯的商人。所以想要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首先需要了解其语言的国家文化以及起源,并且我们在学习汉语时,就会感觉学习的非常轻松,那是应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了解所处的文化,所以学习起来得心应手,那么换位考虑一下,在学习英语时,先从英语的文化开场学习,老师给学生讲解英美文学,让学生去了解,同时将英美文学融入到教学当中还能够成为英语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活泼踊跃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中挖掘学生的英语潜能,并且能够改善当代英语教学中的缺乏。 3 初中英语浸透英美文学的策略
6、 艺术作品总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样英美文学也是,所以在英美文学中即包含了现实生活,又对美妙生活充满了向往。当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到了英美文学作品后,不仅能够感遭到我们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风土人情,还能够被英语的魅力所吸引,让学生对英语充满了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但是由于初中学生对于单词储备量的匮乏,让学生直观的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一定会碰到困难,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 3.1 选择合适初中学生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 英美文学作品有很多,但是合适初中学生阅读的却不多,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来挑选合适学生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而且有些英美
7、文学作品有标注合适哪个年级以及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阅读,只要选择了适宜的英美文学作品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及阅读能力。 3.2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经过中,能够让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自主的搜索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简介,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同时大胆的让学生对作者创作的历程进行猜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3 批判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考虑 英美文学作品不仅仅仅是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的,同时还
8、要让学生理解作品所想要表示出的深层认知,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让学生带着批判性去阅读考虑。在初中时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泼踊跃的,在这样的阅读方式下,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考虑,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阅读素养。 4 结束语 将英美文学作品浸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还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只要加强英美文学对英语教学的浸透,才能够丰富当代英语教学的教学形式,进而让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真正的去了解英语。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谢聪。浅尝英美文学片段阅读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对一节英语课外阅读课的分析与考虑J.中学生
9、英语,202142:68-68. 2 杨晨。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的浸透J.读与写中旬,2021,1312:155. DOI:10.3969/j.issn.1672-1578.2021.12.181. 3 康乐。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21,382:253-254. DOI:10.3969/j.issn.1671-1602.2021.02.193. 4 吕旸。浅论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 中学,2021,7:85. DOI:10.3969/j.issn.1673-2162d。2021.07.075. 文献鲁翀。英美文学作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浸透J
10、.中外企业家,202012:229. 英美文学论文研究热门10篇之:试论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内容摘要:在进行英美作品研读时我们发现中国人的形象曾屡次出现,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形象却有所不同,其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联。十九世纪英美文学作品中基本覆盖了对中国的政治、民族性格、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描写,但多半是以扭曲的形象出现,当下我们对这一情形进行研究时找到其不合理性是必然的,但从中获得重要启示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揭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不合理现象,并通过辩证的分析,为将来在国际文化中的真正中国形象的宣传做出积极奉献。 本文关键词语:英美; 中国形象; 文学作品; 自20
11、世纪开篇,西方文学作者不断探寻着中国的形象,在对诸多作品进行了解后我们知道,他们笔下所写并非真实的中国。多数的作家以本身所处国家作为起点,以本身文化背景作为基点,以为自个短时间内考察所认识到的片面的中国形象即能够概括整个中国1.每个作家所到的地区不同,返回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写出的中国形象也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西方国家也逐步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这点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就能够看到。 1 中国形象在英国眼中的变迁 英国文学作品最早描绘中国形象可追根溯源到十四世纪中期,至今已长达七个世纪。英国的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主要分为正面和反面,这二者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颠覆。当然,中国形象的正面、反
12、面与否,与学者写作时对中国的固有印象有着密切的关联,也与英国文化中的自我对立有直接联络,中国的形象是他们自我反思和品评的一部分,并不是外表上所看到的单纯批判中国形象,这当然也是英国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出。 (曼德维尔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首部对中国形象有所描绘叙述的文学作品,发表于十四世纪中期,内容主要为主角曼德维尔对中国的美妙进行了夸大的描绘叙述,将中国形容成了天堂,人们生活富足、安身立命,君王仁慈、国家繁荣。这部书的出现为欧洲对中国的崇拜打下了基础。 著名的英国地理学家查德 哈克卢特在1599年时权威发布了(航海全书,内含对中国所属疆域、边防管理措施、税收制度、政治管理办法、农业状况等全方位的叙
13、述。华而不实对我们国家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切进入的探究2,简单的叙述了我们国家三大宗教。将我们国家对科举制度的重视和对孩子教育的培养理念引入英国,一时间引起了轰动。 随着各国之间贸易的展开,我们国家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贵重物品在十七世纪时,开场通过海运流入英国皇室,英国的建筑也开场仿照中国,自此刮起一阵 中国风 ,文人们更是对中国有了一定的向往。一时间出现了很多颇具代表性的文章,如马可 波罗(游记、波顿(忧郁的解剖等等。 (世界公民是英国著名文学家哥尔斯密斯在十八世纪发表的,表示出了对中国完善法制和道德准则的欣赏,以为中国的学术气息浓烈厚重。通过对中国的寓言、故事、哲理等的应用来挖苦当时的英国社会
14、风气3,旨在促进社会变革,当然该作品对当时的英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同一时期的英国开场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纺织机、冶铁技术的出现使英国的手工业作坊生产形式直接转变为大机器生产形式,国力和经济水平直线提升,野心和欲望也在不断膨胀,英国开场了对中国文化的鄙弃。从出使中国的马夏尔尼归国后所发布的(英使见乾隆纪事中我们就能够看到,他形容中国为 傲慢野蛮、愚蠢腐败 ,严肃的批判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十九世纪中期,英、法、德、日、俄等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小讲(彩巾都颇具代表性4.分析毛姆的作品我们能够看到,他提出了本身对中国形象的独特见解,以为中国文化具有古典气息,华美且不做作,中国的自然风光如诗般宁
15、静,如画般精妙。但仍抵挡不了饱受战争摧残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停滞和衰落的现实。毛姆从客观角度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进行了阐述,深切进入的解析了 中国观 ,具体表现出了二十世纪后半期英国民众对中国形象的普遍认知。 3 近代中国形象在美国眼中的变迁 受历史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美国眼中的中国形象与英国较为类似。从马可 波罗到中国进行游历后发表(游记开场,欧洲各国便对中国产生了敬仰和向往。到了十七世纪,基督教传入中国,在传教士的引领下欧洲各国开场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体系。众所周知,美国与英国有着不可忽视的血缘关系,在政治体系上美国大多借鉴英国,而英国的文官制度则是在中国的科举制度基础上演进而来。所以在建国初期,
16、美国对中国极为认可,我们从文学作品能够看到。1768年,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本杰明 富兰克林曾写道 假如在我们国家的农业上引入中国的农业体系,将会推动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 ,表示清楚此时的中国形象在美国人眼中是 勤劳、睿智 的。 十九世纪随着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爆发了鸦片战争开场,闭关锁国自顾不前对中国的影响逐步暴露出来5.此时的西方多数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结束了手工劳作的时代而转向机器,生产力和生产水平都大幅提升,但中国却仍然处在手工工业的小作坊阶段,自然无法抵抗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西方国家,使得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可不断减少,认知逐步变化,形象也从华贵转变为衰败,西方国家大规模的侵犯,使
17、得中国无奈签下不平等赔款割地转让协议,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狂热追逐也不断减少,直至消失。美国建国较晚,因而其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传教士,当中最具影响力的游记当属(中国人的性格,当中具体的阐述了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将 黄祸论 列为重要根据。 4 美国记者彼得 海斯勒眼中的中国 遭到重创的中国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场真正的经济复苏和发展,美国作者彼得 海斯勒所发表的 中国三部曲 :(寻路中国、(江城、(奇石,是美国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题材纪实性文学作品,其内容深切进入的阐述了中国的发展和演变,是新世纪两国多元文化沟通的奠基之作。 彼得 海斯勒曾在中国生活数十年,在这里期间其对中国的社会现象和民众形象
18、进行了深切进入的了解,在他的作品中充分具体表现出出了中国老百姓的性格特点和民族特色。他以为中国的老百姓固然善良、友好、包涵,但仍存在一定的排外心理,这可能存在一定的历史遗留因素。中国老百姓虽有着深沉的民族自豪感、爱国和集体主义,但往往不会表如今日常生活当中,这些大多出如今国家的危难关头。在中国游历的经过中海斯勒见识到了中国老百姓的双重性格,他以为这主要在于中国百姓没有能明确认知到自个在国家中所处的身份。在(甲骨文、(江城、(寻路中国中,海斯勒都曾深切进入探寻求索改革开放时期的真实中国,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体制深切进入变革,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相照应,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多元化时代,文化形态也在悄
19、然变化。 5 结束语 本文我们分析了英美眼中的中国形象变迁,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我们应辩证的去探究,不能完全以他们的想象和虚构为主,当然想要修正也不可完全站在中国的角度看问题,而是应立足于世界,对各国历史和演变进程有所了解以后取其精华要髓,去其糟粕的看待文学作品。将来的中国应当发扬大国气度,将中国乐观向上的正能量发扬到全世界,改变世界对中国人的认知,树立真正的中国形象,让中华民族更好的屹立在世界之林。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王爽。近代英美文学作品的中国形象变迁J.当代交际, 202212:102-103. 2 刘静。试论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J.戏剧之家,31010:226-227. 3 刘巧平。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3809:69-70. 4 舒大钟。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J.文学教育上,0007:P.128-129. 5 郭文君。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变迁J.北方文学,202126:101-101. 文献董全悦。试论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J.福建茶叶,2020,4203:4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