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衣丸化技术运用于林木种子飞播的成效,林业论文.docx
《包衣丸化技术运用于林木种子飞播的成效,林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衣丸化技术运用于林木种子飞播的成效,林业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包衣丸化技术运用于林木种子飞播的成效,林业论文鄂尔多斯地处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气候枯燥、风大沙多是该地区的主要特征,而且沙丘连绵起伏,面积广阔.随着国家对林业生态的重视,飞机播种成为鄂尔多斯地区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天然林保卫工程的施行,飞播造林种草已构成一定的规模3.但是,由于鄂尔多斯地区特殊的气候使得飞播物种难以发芽,出苗率和保存率低,严重影响了飞播成效.怎样在高大沙丘进行成功飞播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5,因而对种子的处理成为影响鄂尔多斯地区飞播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飞播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种子包衣丸化处理被广泛应用于飞播中.种子包衣是将种子与特制的种衣
2、药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在种子外表涂上一层均匀的药膜,构成包衣种子1;种子丸化是在种子包衣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适应精细播种需要的农业高新技术,用特制的丸化材料通过机械加工,制成外表光滑、大小均匀、颗粒增大的丸化种子1.包衣丸化处理后的种子可防止种子被风吹走,提高播种的准确性和落地后的稳定性,保证播种质量,促进种子发芽率,提高飞播成效.鄂尔多斯地区自飞播施行以来,19921995年是裸种飞播,19962002年采用包衣技术飞播,2003年以后采用包衣丸化技术进行飞播.1研究区域大概情况研究地选在鄂尔多斯地区的鄂托克前旗和乌审旗,属半干旱向干旱气候的过度地带,降水量少,且分布集中,主要集中在7
3、9月,风大沙多,植被以稀疏低矮的沙生植物为主,油蒿、柠条构成的群落广泛发育,境内沙漠景观较显着,土壤以风沙土为主,大部分保持风成沙丘的基本特征,部分地区表层构成0.51.5cm厚的结皮,且在结皮层有稍微的土壤发育.2研究方式方法2.1种子选择选择鄂尔多斯地区飞播比拟成功的植物种:杨柴(HedysarumIneveMaxim)、花棒(HedysarumscopaiumFisch.etMey).2.2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分3种情况,分别是裸种、包衣种子、包衣丸化种子.2.3各项指标测定. (1)落种准确性测定:在飞播带两侧,分别距播带一样距离处设置1m1m的接种布样方,观测接种布内飞播种子的数量.2.
4、2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分3种情况,分别是裸种、包衣种子、包衣丸化种子.2.3各项指标测定 (1)落种准确性测定:在飞播带两侧,分别距播带一样距离处设置1m1m的接种布样方,观测接种布内飞播种子的数量. (2)落种稳定性测定:选定播区的一条对角线为调查样线,播种后第2天,沿调查样线每隔20m的距离设置1m1m的样方,调查样方内飞播种子数量,7d后,观测种子位移状况. (3)植物成活与生长状况测定:采用样圆调查法.在播区内垂直播带设定调查样线,沿调查样线每隔50m设定一个10m的样圆,统计样圆内飞播植物种的出苗数、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3结果分析3.1包衣丸化处理对飞播种子落种准确性的影响当风速
5、为5m/s、航高为50m、播辐为50m的条件下,观测飞播作业带两侧设置的接种布样方,飞播种子为杨柴,落种量见表1.对照为裸种,后面分别为包衣丸化种子,从表1中能够看出,接种布样方内,裸种落种量为8粒,包衣种子落种量14粒,包衣丸化种子落种量15粒,单位接种布样方内包衣、包衣丸化处理的种子平均落种量分别比裸种高出75%、87.5%,通过包衣丸化处理后的种子落种量明显高于裸种落种量.把单位接种布样方内裸种的落种量与包衣、包衣丸化处理的种子的落种量做方差分析,进一步分析裸种与包衣丸化处理后的差异程度.经过方差分析,接种布样方内经过包衣、包衣丸化处理后的种子与裸种的落种量差异程度分别在0.05水平下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