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外来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微观经济学论文.docx
《城市外来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微观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外来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微观经济学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外来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微观经济学论文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经济增长,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过去的 30 多年里,年均 的增长速度平均保持在两位数。经济发展经过的同时伴随着户籍管制的放松和人口的流动,人口的流动和聚集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从 2002 年到 2018 年,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 1. 35 个百分点增长。2020 年,我们国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53. 73%( 国家统计局,2020) 。新一届提出要大力推进城镇化,所以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加。城镇化已经发生并且将继续推进。与城镇化同时发生的还有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引起了包
2、括学者、和社会群众在内的广泛关注。除了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其构造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诸多的构造性收入差距中,城市内部尤其是城市内部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的收入差距值得关注。 二元 性是我们国家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本地城市户口居民和外来农业户口居民共同构成了整个城市劳动力市场。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2020 年我们国家农民工总量达 2. 63 亿。在改革开放过去的 30 多年里,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化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奉献了自个的气力( Chan,2018; Cooke,2018) 。但农村外来居民和城市居民在一样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却拥有悬殊的境遇。 已有的研究表示清楚由于存在职
3、业分割( Knight,Song and Jia,1999; Meng and Zhang,2001) ,农民工大多数从事的是城市居民不愿意从事的低技术含量工作,因而收入也更低; 同时,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恶劣且收入没有保障,工作流动性也远远高于城市居民( Knight and Yueh,2004) ; 由于城市高额的房租,农民工在城市的寓居条件远不如其在农村的老家( Zhao,1999) ; 另外,由于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挂钩,所以身在城市的农村外来居民不能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福利待遇( Li,2008) 。总体而言,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Chan,1996; Wu,20
4、04; Wong et al. ,2007)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以及愈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大背景下,城市内部存在的由于户籍身份差异所带来的收入差距值得关注。 1、 文献回首 针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外来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异问题,不同的学者用不同层面的数据和分解方式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Meng and Zhang( 2001) 利用 1995 年上海居民和流动人口调查及 Brown etal. ( 1980) 基于 Oaxaca-Blinder 分解扩展的方式方法考察了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异。他们以为这种差异不能由各自群体的生产率差异解释,而主要是由于职业的分割所导致。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
5、职业分割是由于城市劳动力市场存在对外来民工的歧视。邓曲恒( 2007) 利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 年城镇住户和暂住户调查数据和 Machado and Mata( 2005) 的条件分位数分解方式方法考察了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差距,以为 60% 的收入差异归结于歧视。邢春冰( 2008) 利用 2005 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 Oaxaca-Blinder 分解考察了城镇职工和城镇农民工的收入差距。发现这两个群体的小时收入差距的 90%能被劳动者的个人特质差异所解释,且教育水平的差异是主要原因。D murger et al. ( 2018) 利用 CHIP2002
6、年数据和 Brown et al. ( 1980) 的方式方法,且考虑了分解中的途径依靠( path-dependence) 问题。与 Meng and Zhang( 2001) 的结论不同,D murger et al.( 2018) 以为外来流动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异更多的是来自于两个群体之间不同的人口特征而不是就业部门的隔离或行业选择。并且以为农村流动人口在私人部门和自雇职业中相比于城市居民有比拟优势。 上述文献得出的结论各有差异,由于所使用的数据、方式方法不尽一样。就数据而言,既有地区层面的( 如,Meng and Zhang,2001) ,也有全国层面的( 如,邓曲恒,2007;
7、邢春冰,2008; D murger et al. ,2018) ; 就所使用的分解方式方法而言,大多数为均值分解,邓曲恒( 2007) 所使用的分位数分解也只是总分解( Aggregate decomposition) 。本文利用 Firpo et al. ( 2007,2018) 提出的再中心化影响函数( Recenterdinfluence function,RIF) 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和基于 RIF 回归的总分解以及构成分解( Detailed decomposi-tion) 方式方法继续考察城市劳动力市场本地城市户口居民和外来农业户口居民的收入差异问题。所使用的数据为 2008 年中国
8、城乡劳动力流动( RUMiC) 调查的中国城市住户调查和城市流动住户调查。流动住户调查的抽样框是基于工作地设计的,由于大量的农民工寓居在工厂的集体宿舍、工地以及其他工作地。因而基于住地的抽样会遗漏掉相当多数量的流动人口,而 RUMiC 基于工作地的抽样框设计能获得对农民工群体更具代表性的样本。基于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 RUMiC) 数据更具代表性的样本以及更为先进的计量方式方法,本文试图对城市外来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提供补充。 2、 数据及描绘叙述性统计 2. 1 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德国劳动研究所(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IZA)
9、提供的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hina,RUMiC) 。RUMiC 由城市住户调查、农村住户调查、流动住户调查三部分组成,抽样地的选择主要基于能否为主要的流动人口流出和流入地。城市调查覆盖中国9 个省的15 个城市,流动住户调查除上述9 省15 市之外又包括另外4 个市。RUMiC 的流动住户调查抽样框设计是基于工作地而非住地,因而所收集的流动人口数据较基于住地的抽样调查更具有代表性。收集的信息包括个体层面的家庭构成、成年人教育水平、成年人就业状况以及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家庭收入、家庭资产、住房条件、农村老家的情况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研究
10、流动人口迁移状况及其影响。 本文研究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外来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异,所以使用的是 RUMiC 2008 年的城市住户调查和流动住户调查的个体数据。在初始样本中,城市居民样本个体总数为 14697、流动居民样本个体总数为 8446。研究所需变量包括: 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如年龄、性别、民族、教育水平、婚姻状况; 自评健康变量; 工作信息变量如培训、职业、行业、月收入、周工作时间( 小时) 。保存年龄在 16 60 岁之间的样本,同时删除月收入为零或缺失、周工作时间为零或缺失的样本。最后,为了把关注点放在本地城市户口居民和拥有农业户口的外来居民以及非农就业上,再删除掉拥有其他城市户口和本
11、地农业户口的样本,以及从事农、林、牧、渔、水利生产或的样本。最后剩下 11008 个样本,华而不实城市居民样本 5796 个、外来农业户口居民样本 5212 个。 2. 2 描绘叙述性统计 表 1 为分外来居民样本和城市居民样本的描绘叙述性统计。比拟两组样本的人口特征,发现外来居民更年轻,其平均年龄为 31 岁,而城市居民的平均年龄为 40 岁。外来居民中男性的比例略微多些,在婚的比例要低于城市居民,只要 62% 的人在婚; 而城市居民在婚的比例为 84%。民族构成无显著差异。比拟教育程度,发现外来居民的教育程度低于城市居民。在高中教育程度这一类,外来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比例相差无几,但在高中教育
12、程度以上和下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更多的外来居民分布在高中下面的教育程度上,而城市居民更多的分布在高中以上的教育程度。上述人口特征及教育程度状况与以往的实证数据相符: 流动到城市的农村人口更多的是年轻且未婚的男性劳动力,由于城乡间宏大的收入差距,他们来到城市寻求生活的希望( Zhao,2005; Li,2008; 邢春冰,2008) 。 RUMiC 数据包含个体具体的职业与行业信息,在本文考察的这 11008 个样本中,我们发现外来居民和城市居民的职业和行业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就职业而言,外来居民更多地集中在商业、服务业和生产或运输设备操作上,这两类职业占了所有外来居民职业分布的 93%; 而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