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厚度的玻璃出现白光干涉的极限情况,光学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不同厚度的玻璃出现白光干涉的极限情况,光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厚度的玻璃出现白光干涉的极限情况,光学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不同厚度的玻璃出现白光干涉的极限情况,光学论文迈克尔逊干预仪是一种利用分割光波振幅的方式方法实现干预的精致细密光学仪器。它将一束光分成两束,经过不同途径再相遇时,只要两束光的光程差小于该光的相干长度,一般将会在干预场中产生干预现象。自1881年问世以来,迈克尔逊曾用它完成了三个着名的实验:否认以太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光谱精细构造;利用光波波长标定长度单位。当前,学生实验主要观察激光、钠光的等倾、等厚干预现象,并测量光波波长、钠双线的波长差等。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大部分位置各种颜色的光干预叠加导致视场中一片亮光,看不到干预条纹。只要在特定很窄的区域中才可看到干预现象。所以白光干预实验
2、只是要求观察干预现象。利用白光干预对玻璃折射率或厚度的测量同学们很少接触。徐等报道了利用单色光源测定厚透明材料的折射率。蔡等报道了利用汞灯测量透明薄片的厚度。文章利用普通的白炽灯作为白光光源,选用不同厚度的石英玻璃,利用玻璃置于光路前、后干预条纹的移动确定玻璃的折射率,检测试样的光学参数。将不同厚度的玻璃置于两反射光路中分析出现白光干预的极限情况。1实验原理如此图1所示,这是实验最常用的迈克尔逊干预原理分析图,面光源S经M1、M2反射后产生的干预可由两路光的光程差解释。当M1、M2严格平行时,所得的干预为等倾干预,倾角为(很小)的入射光线最终在E上构成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干预条纹,其光程差为:=2
3、dcos式中:为光线在M1镜面的入射角,d为M1与M2间空气薄膜的厚度。【图1】干预条纹的级次以中心为最高,在中心处=0,假如不考虑因材料造成的反射光线相位的突变,中心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是:【1】式中:k为条纹级次,为光的波长,d的变化将会引起条纹的吞吐变化,当d逐步减小,小到几乎为零时,在d的一个很小的变化区域内会出现白光的干预条纹,白光的等倾干预条纹为彩色的同心圆,当条纹中心处出现黑色条纹时为绝对零光程处,即=0。假如在分光板G1与M1镜之间平行于M1镜放置一块厚度为d、折射率为n的透明平薄板玻璃,保持M2镜位置不变,通过调节M1镜的位置,才能再次出现白光干预。由于n1,故参加薄板后,经M
4、1镜反射的光路光程增大,而经M2镜反射的光路光程不变,此时若要出现白光干预图样,需减小前者光程,使之再次到达零光程差。即M1镜移动d引起的光程变化2d应等于置入此透明平薄板引起的光程变化2(n1)d。故有:n=d/d+1(1)因而,要想求得折射率,只需利用迈克尔逊干预仪测出d即可。2实验仪器实验所用的仪器:迈克尔逊干预仪、钠光灯、白炽灯、毛玻璃屏、石英玻璃3实验结果与讨论光路中未放置石英玻璃片,和将待测石英玻璃片与M1镜镜面平行放置于光路中后,均通过调节迈克尔逊干预仪在视场中观察到彩色干预条纹,分别记录两次彩色条纹的对称中心在视场正中时的M1镜位置d1、d2。采用屡次测量法以减小实验误差,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