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调试中的不足及对策,冶金工程论文.docx
《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调试中的不足及对策,冶金工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调试中的不足及对策,冶金工程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调试中的不足及对策,冶金工程论文某钢铁公司新建 1 座 2 650 m3高炉, 高炉炉体冷却壁、 炉底、 热风阀均采用了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 循环冷却水由循环供水泵组供至高炉风口平台下分成 3 路, 一路供炉底水冷管使用, 炉底水冷管出水串级供应热风阀使用; 第二路、 第三路供炉体冷却壁使用, 炉体冷却壁采用分段冷却。 设计循环冷却水量为 6 220 7 070 m3/ h, 供 水压力为0.99 MPa 泵 出口 , 回水压力为 0.40 MPa 泵 入口, 供水温度为 40 , 回水温度为 48 。 新建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在通水调试初期出现了循环供水泵
2、及补水泵大量集气、 水泵出口手动阀门开启角度偏小、 水泵泵壳破裂、 水泵振动超标等现象, 针对通水调试初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逐一研究分析, 对系统进行了全面调整, 保证了高炉正常投产运行。 2 运行调试出现的问题 1 系统内大量集气。 设计密闭循环冷却水供水泵共计 3 台, 2 用 1 备, 初期运行经过中有 1 台水泵电流忽然减小到额定电流的 30% 左右, 水泵响声异常, 系统循环水量迅速下降。 停泵后将泵壳顶端放气阀打开, 发现泵壳内集存了大量的气体。系统设计有 2 台补水泵, 1 用 1 备, 运行一段时间后也出现了集气现象。 2 循环供水泵出口蝶阀开启角度小、 供水压力平衡数值与设
3、计出入较大。 按设计要求的循环水量对系统进行了初调, 系统循环水量为 7 070 m3/h, 供水压力为 0.9 MPa, 膨胀罐定压为 0.26 MPa,泵站回水管压力 0.66 MPa, 供水泵组出口蝶阀仅开启 30 , 阀门前后压差为 0.2 MPa, 系统不能根据设计压力平衡图的参数运行。 3 水泵泵壳破裂。 在初期运行的经过中 2 号循环供水泵泵壳破裂, 漏水严重, 不能正常运行。 4 水泵振动超标。 在初期运行的经过中 3 号循环供水泵振动超标, 且发出异常响声, 而且随着泵出口阀门开启角度的加大而变大。 3 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 3.1系统中大量集气现象的分析及处理措施 查看设计图
4、纸, 系统在高炉炉顶平台上、 热风炉炉顶平台上均设有脱气罐, 而且综合管廊内还设有 4 台自动排气阀, 基本知足系统排气要求, 正常情况下不会在循环供水泵内集存大量气体。 而经过对系统全线排气设施的检查发现, 在通水初期没有进行全系统的排气工作, 直接启泵运行, 热风炉炉顶设置的改良型脱气罐没有安装自动排气阀, 管廊内自动排气阀由于质量问题均不能实现自动排气的功能。 系统充水后管道在局部高点、 阀门等处集存了一定量的气体, 由于没有设置自排气阀或设置了自排气阀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各处集存的少量气体随水流运行逐步聚集成大气泡或大气团1, 当这部分气体进入泵体后, 导致水泵扬程、 功率和效率急
5、剧下降, 最后水泵停止出水2-3. 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下面措施: 在系统内安装手动排气阀的地方定期排气, 排气间隔时间为 4 h, 直到系统集存的气体全部排空; 其次, 要求建设方尽快在热风炉处的改良型脱气罐上安装自动排气阀, 在没有安装自动排气阀时要定期手动排气, 排气间隔时间为 4 h;再次, 要求建设方尽快将综合管廊内 4 个自动排气阀更换, 并在补水泵出口加设自动排气阀。 3.2泵出口蝶阀开启角度过小问题的分析及处理措施 将现场实际运行的数据与设计时的压力平衡图进行比对, 发现无论是工艺用户还是供回水管道均没有到达设计的阻力损失值, 尤其在工艺用户处阻力损失值严重偏小, 设计损失值为 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