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缓刑与实刑刑罚量比较,刑法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分析缓刑与实刑刑罚量比较,刑法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缓刑与实刑刑罚量比较,刑法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析缓刑与实刑刑罚量比较,刑法论文一般而言,同一刑种的单位刑罚量是一样的。对于单一的同一刑种的两个判决,主要是刑期的长短造成了刑罚总量的差异。然而,在一些有特殊执行方式的刑种中,由于执行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同一刑种的刑罚因执行方式的不同存在单位刑罚量上的区别。这种情况,就好似流通货币中的普通货币和纪念币。流通货币的价值以法定面值为准,但同样都是纸币,又均为流通货币,同为 50 元面值的纪念币和普通货币在价值上会存在差异不同。 让我们假设有两个判决:一个是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另一个是有期徒刑三年并缓期执行。试问这两个判决能否具有可比性?若存在可比性,这两个判决孰轻孰重?这轻与重又是怎样衡量出来的?能
2、否存在衡量这两个判决轻重的客观标准?在衡量这两个判决轻重的经过中,能否要将缓期执行的特点纳入考虑因素中? 毋庸置疑,这两种判决的刑罚严厉程度是不一样的。而导致此两种判决刑罚严厉程度不同的原因是由缓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既然缓刑的适用导致这两种判决的刑罚严厉程度不同,那么作为被刑罚评价的犯罪罪质与缓刑的适用能否有关系?习惯思维在评价刑罚严厉程度的时候,只是在各个刑种之间来考虑刑罚的轻重,忽略了同为拘役或有期徒刑判决在缓刑与实刑之间的刑罚量差异不同。假使换一个角度,让我们从缓刑与实刑在立法与执行中的各方面区别比拟入手,来确定缓刑与实刑的轻重关系,也许能更准确地为缓刑在刑罚体系中定位。本文不讨论缓刑
3、的性质,即使缓刑并非单独的刑种,也是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1与死缓一样,无论能否成认,缓刑与实刑均有各自的刑罚量,那么缓刑与实刑之间就建立起了之前,为了避免行文冗长与表示出负担,笔者对下文可能牵涉的对部分概念采用简称。下述概念是笔者出于阐述需要,在特定语境下所给出的特殊含义。所谓缓刑是在本文语境下具特定含义的术语,是指在判处有期徒刑、拘役中同时宣告缓刑的情况。本文为了阐述方便,将有期徒刑缓刑做为研究的重点,则若无特殊注明,本文所称的缓刑即为 有期徒刑 m 年缓刑 n 年 的简称。本文牵涉多处将有期徒刑或拘役、缓刑与有期徒刑或拘役比拟的阐述,为了突出讨论重点,本概念是同 实刑 对应的概念,并非规范
4、的法律术语。由于本文不分别讨论有期徒刑缓期执行与拘役缓期执行的区别,若非十分标明刑种情况下,一般就指有期徒刑缓期执行的情况。 本文不考虑,也不牵涉缓刑考验期的长短。根据法律规定用公式能够简化表示为: 有期徒刑 m 年缓刑 n 年,0.5 m 3,m n 5 且 n 1 ,由于 m 和 n 是个变量,m 和 n 能够展开很多种排列组合,若每种情况均要逐一述及就太复杂了。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缓刑和实刑的关系,为了简化表示出,本文假定有期徒刑和缓刑的考验期是等长的,即设 m=n。举例讲:本文语境下的 缓刑三年 就指 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 所谓实刑是在本文语境下具特定含义的术语,是指三年下面有期徒刑或
5、拘役不适用缓刑的情况。实刑也不是法定概念。为了阐述需要,本文所指的 实刑 是 缓刑 的对应概念。由于本文不分别讨论有期徒刑与拘役的区别,若非明确提及,一般就指有期徒刑。在不加讲明的情况下,专指有期徒刑。举例讲: 实刑 m 年 专指 有期徒刑 m 年,m 3 。 三、途径的选择 比拟缓刑和实刑,首先,缓刑的施行需要经过法院的裁量,而这个裁量经过包含于法院量刑经过中。从这是缓刑与实刑重合并产生严密联络的第一方面。在裁量的经过中,自然就会有法官对于罪犯性质与适用刑罚轻重的评判。其次,缓刑的考验期内相关机关对犯罪人考察本身就是缓刑的执行经过。3缓刑期满未撤销缓刑的法律后果是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不代表缓刑
6、不牵涉执行问题,缓刑本身是具有其本身的执行经过和执行方式的。这种执行方式与实刑执行方式的差异就是缓刑与实刑刑罚量差异的具体表现出。 再次,缓刑执行完毕,缓刑犯假如没有再犯新罪,缓刑期满后的法律性质是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但定罪与判刑的客观事实仍然存在。此时消灭的是在缓刑执行完毕后原判刑罚执行必要的消灭,罢了经存在并执行过的缓刑本身是不可能消灭的。而若在考验期内犯新罪或发现漏罪、违背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禁止令,情节严重的,无论缓刑考验期执行多少都将撤销缓刑,重新执行原判刑罚。因而缓刑还有一项实刑没有的刑罚量因素 恢复原判刑罚的威慑力。 最后,缓刑考验期本身能够因适用刑法总则第 78 条的减刑规定而减
7、少。1、固然缓刑考验期的减刑是建立在实刑减刑的基础上,但是在实刑没有被施行的情况下,减刑真正落实在缓刑考验期的简短上。这使得缓刑考验期也具有类似刑期的特点。经过上述观点的梳理,缓刑与刑罚的关系就有了展现,下文将按照这个顺序,分别对以上四点区别展开阐述。 第二节 缓刑轻重的定性评价 若要对缓刑和实刑进行比拟,首先需要定性。在这里,不妨先设同一个犯罪人犯一罪,被判有期徒刑 3 年实刑与被判有期徒刑 3 年缓刑相比,哪种判决令犯罪人承当的刑罚更轻一点?还是这两个判决是一样的呢? 一、从法官的角度看 在法官眼里,缓刑与实刑的轻重观,能够从缓刑适用与罪行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看出。笔者曾考察上海某区法院
8、2018 年 1 月-10 月 3 年下面有期徒刑实刑和缓刑适用案件共 502 件。华而不实被判实刑有 346 人,缓刑 156 人。华而不实被判拘役实刑有 119 人,拘役缓刑有 55 人,缓刑适用率为 31.6%;有期徒刑 6 个月以上不到 1 年的实刑有 124 人,缓刑 30 人,缓刑适用率为 19%;有期徒刑一年以上不到二年的实刑有 59 人,缓刑 24 人,缓刑适用率为 28.9%;有期徒刑二年以上不到三年的实刑有 21 人,缓刑有 20 人,缓刑适用率为 48.8%;有期徒刑三年的实刑有 23 人,缓刑有 27 人,缓刑适用率为 54%。有期徒刑 3 年的区间缓刑适用率最高,缓刑
9、适用率依次是有期徒刑 3 年区间 有期徒刑 2 年区间 有期徒刑 1 年区间 有期徒刑 6 个月区间 拘役区间,故法官在决定能否适用缓刑时受犯罪罪质的高低影响并不大。 由于在法官观念中,有期徒刑 3 年实刑和有期徒刑 3 年缓刑的刑罚量是一样的,并不存在差异不同。根据习惯思维,通常只比拟同一刑种间的刑罚量差异不同。由于缓刑并不是法定刑种,通常不被列入评价刑罚量高低的考虑范围内。有期徒刑 3年和有期徒刑 3 年缓刑无论是刑种还是刑期都是一模一样的。拿有期徒刑 3 年和有期徒刑 3 年缓刑比轻重,就好似硬要将同一样东西拆成两样来比拟,几乎是无理取闹。根据这个逻辑,同理还能够得出:有期徒刑 1 年比
10、有期徒刑 3 年缓刑更轻。 在一个根据法定刑应处 3 年下面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共同犯罪案件中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主犯具有较多减轻、从轻情节、悔罪态度较好、人身危险性较小而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刑执行;从犯由于没有减轻、从轻情节或有加重情节、悔罪态度不好、人身危险性较大,被判处有期徒刑 2 年。这样的判决是完全合理的。由于衡量犯罪社会危害性的是法定刑种及其刑期长短,而能否适用缓刑只是在法定刑种确定的基础上,评价被告人身危险性以及能否具有社区矫正条件的结果。换言之缓刑适用与被告人个罪量刑轻重几乎没有必然的关系,并非拘役的缓刑适用率就一定会高于有期徒刑的缓刑适用率,也非有期徒刑一年的缓刑适用率就会高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