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及碳排放差异性研究,区域经济学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及碳排放差异性研究,区域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及碳排放差异性研究,区域经济学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及碳排放差异性研究,区域经济学论文围绕碳配额问题已有大量讨论,产生了一系列对分配机制的设计。当前一部分研究致力于对某一种主流分配机制的修改扩展,或是提出新的机制设计方案。例如,Wenying Chen 等在 紧缩与趋同 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 一个标准,两个趋同 方案。Asami Miketa 基于人均方式方法和碳排放强度的方式方法,对 67 个国家和 9 个世界区域来分配碳排放配额。胡鞍钢提出以 人类发展指数 为基础和 污染排放大国减排主体 的原则; 樊纲等基于长期 动态的视角,提出根据最终消费来衡量各国碳排放责任的理论,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扩展
2、为 共同但有区别的碳消费权 原则; Yi Wen-jing 等基于公平性原则,采用人均 、累计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三个指标,建立了省际分配模型。 针对中国国情来看,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建立模型进行配额研究。Ke Wang 等以为中国的减排目的的实现主要依靠总量排放限额分配,并用一种改良的零和收益数据包络分析优化模型提出了 2020 年中国省级排放限额分配方案。汪臻,赵定涛基于区域协同的共同责任视角,综合考虑生产者环境责任视角和消费者环境责任视角下的减排潜力。宋德勇,刘习平基于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的视角,在重新定义碳排放公平中的碳洛伦兹曲线和碳基尼系数的基础上,对我们国家各地区 202
3、0 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空间分配。发展中心课题组提现机制和新的考核办法。 现有的碳减排配额研究主要是根据各地区的碳排放量进行的,上述成果对中国的碳减排分配问题做出了很大的奉献,但是对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所做研究较少。由于碳减排不仅能够通过调节产业构造、科技创新等方式实现构造性减排,可以通过地区间的商业贸易、产业转移等途径来实现转移性减排。因而,考虑到区域内产业发展程度和资源察赋的差异,文中从产业梯度转移的视角,根据区域内产业转移及碳排放差异性,建立了有差异不同的碳配额框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1 研究方式方法 由于生产要素资源察赋、产业基础、产业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便
4、会在经济发展、产业构造、发展水平上构成一定的阶梯状差异,进而推动产业在区域内呈现出梯度转移。在京津冀区域中,京津在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上具有明显优势,但自然资源匮乏,尤其土地资源; 而河北地区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却尤为丰富。因而,能够通过生产要素的跨地区转移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禀赋上的互补,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中文选择从产业梯度转移视角来进行碳减排配额研究。 1 1 产业梯度转移模型 戴宏伟以为区位商只是反映了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忽略了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对产业成长的影响。并以为产业梯度高低是产业集中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决定的,能够用二者乘积来衡量产业梯度的大小,该方式方法在国内区域
5、产业梯度转移研究中使用比拟广泛。熊必琳等在这里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以为上述方式方法固然考虑了劳动力、技术两个生产要素,却忽略了资本要素。由于资本和劳动力是互为替代关系的要素,而上述方式方法无法准确地反映资本与劳动力组合的差异所引起的偏差。进而在改良的产业梯度系数法中引入了比拟资本产出率。 文中采取改良后的产业梯度计算方式方法,考虑区位商、比拟劳动生产率和比拟资本产出率三个因素。华而不实,用区位商来反映该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衡量其在该地区能否具有相对优势; 用比拟劳动生产率反映技术水平; 用比拟资本产出率反映资本盈利能力,并将三者的乘积作为产业梯度系数。公式如下:产业梯度系数 = 区位商 比拟劳动生
6、产率 比拟资本产出率 ( 1)华而不实: 区位商 = S1/S2; 比拟劳动生产率 = S3/S4; 比拟资本产出率 = S3/S5S1: 该地区某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该地区 比重; S2: 全国该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 的比重;S3: 该地区某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该行业全国增加值的比重; S4: 该地区该行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同行业总从业人员的比重; S5: 该地区该产业的平均资本占全国该产业平均资本的比重。 ( 1) 数据来源。文中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20) 、(天津统计年鉴( 2020) 、(河北统计年鉴( 2020) 、(北京统计年鉴( 2020) 以及(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2020) 的
7、相关数据,计算了 2018 年三个地区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内的 46 个主要行业的改良梯度系数。 ( 2) 结果及分析。经过对京、津、冀地区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得到三地产业梯度系数表( 表 1) 。 对相对梯度系数表进行分析可知:1) 4 个采掘业行业中,河北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行业相比于北京、天津具有绝对发展优势。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河北在区位商( 1 37) 方面有某种程度的优势,而北京在比拟资本产出率( 1 98) 上有某种程度的优势。从京津冀各自的产业梯度系数来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都没有显着的发展优势。由于采掘业本身依附于自然资源分配的自然禀赋性很强,所以当前该类型的产
8、业转移还是较少的。2) 9 个原材料加工业行业中,河北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相对于京津具有绝对发展优势。天津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具有一定优势。河北橡胶制品业的区位商和比拟劳动生产率优于北京,只是比拟劳动产出率表现较差,所以更应注重完善资本构造,提高制造业资本的盈利能力。3) 12 个普通加工业的行业中,通过分析数据,河北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这几大产业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在北京,医药具有绝对发展优势,印刷和文教具有较强优势,其他产业则相对微弱。这些优势的构成有大部分原因是这些产业在河北的比拟资本产出率都很低,进
9、而产业梯度系数也很低。这些数据也讲明,河北省在这些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和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上是有优势的,但是资本盈利能力水平与北京相差很远,在将来转移经过中,这也是考虑的重点。4) 7 个装备制造业的行业中,北京的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天津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北京将来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比方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这与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的结果分析是相当一致的。而河北应在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些产业做适当的承接,来支持京津的产业构造升级。 1 2 京津冀区域碳减排目的配额模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