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成蚊种群构成与变化趋势两种监测方法比较,昆虫学论文.docx
《上海市成蚊种群构成与变化趋势两种监测方法比较,昆虫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成蚊种群构成与变化趋势两种监测方法比较,昆虫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成蚊种群构成与变化趋势两种监测方法比较,昆虫学论文蚊虫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不仅骚扰吸血,还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如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西尼罗热和基孔肯雅热等1,2.开展蚊类监测,不仅能为制定蚊类控制方案提供根据,而且还可为蚊媒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3.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输入性的蚊虫和蚊媒传染病的威胁不断增加。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输入的蚊虫传播疾病的风险高,须针对性地加强监测。2020 年 4 -11 月份期间,采用人诱停落法 下文简称 人诱法 和 CO2捕蚊机法 下文简称 气诱法 相结合,在上海中心城区开展了连续近 200 d 的成蚊监测
2、研究,现对两种监测方式方法成蚊种群构成与变化趋势进行比照分析。 1 材料与方式方法 1. 1 监测区域 本研究选取蚊虫较容易出现的公园和绿化区域环境类型,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区域作为监测区域。该区域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带,且覆盖了上海市大楼、上海市城市展览馆、上海市博物馆以及上海市大剧院等功能型建筑,紧邻南京路商业步行街,地下为地铁 1 号、2 号和 8 号线换乘枢纽,区域西北侧密集石库门类型居民区,因而该区域集行政、文化、商业、交通、娱乐、民居为一体,可充分代表上海城区中心地带的综合环境相貌。上海市人民广场与人民公园区域: 人民广场总面积达 14 ha,广场两侧各设 17 m 宽的绿
3、化带,绿化总面积达 8 ha,是一个综合性的园林式广场; 人民公园南接人民广场,总面积 10 ha,园内以植物造景为主,公园内有较大面积的水系景观,包括有近1 000m2的人工湖和荷花池,池中有人工养殖的观赏性鱼类,以及西山瀑布等景观。 1. 2 实验器材 CO2捕蚊机: 蝙蝠王捕蚊机 基础型 ,上海申雷节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电动吸蚊器: 江苏健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公司生产; MOTICSMZ - 168 体式显微镜: 麦克奥迪 厦门 医疗诊断系统有限公司生产; 手电筒等。 1. 3 气诱法成蚊密度监测方式方法 1. 3. 1 监测点设置 共设置 5 个监测点,人民公园根据西、中、东 3
4、个区域设置 3 个监测点; 人民广场根据东、西两个区域设置 2 个监测点; 监测点之间相距均超过 100 m,无互相影响。 1. 3. 2 监测方式方法 4 月下旬至 11 月下旬,合计 224d,连续性、无间断的成蚊监测,CO2捕蚊机 24 h 连续开机监测,机器配置的 CO2气体钢瓶 8 L 每 5 d更换,诱饵每 10 d 更换。 1. 4 人诱法成蚊密度监测方式方法 1. 4. 1 监测点设置 与气诱法相对应,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区域分别设置 3 个和 2 个人诱法监测点。 1. 4. 2 监测方式方法 4 月下旬至 10 月下旬,合计 194d,天天分为两个时段进行人诱法成蚊监测: 1
5、6: 30 -17: 00 和 19: 30 - 20: 00; 监测方式方法参照国标 GB / T23797 - 20184: 选择遮阴处为监测点,监测者暴露一侧小腿,静止不动,记录 30 min 内停落在小腿上并用电动吸蚊器捕捉到的蚊虫数量。 1. 5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采用 SPSS 13.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和百分比表示,分布比拟采用频数加权的 2检验; 成蚊密度比拟采用独立样本的 t 检验; 相关性采用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P 0. 05 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 1 成蚊种群构成 2020 年 4 - 10 月人诱法 194d 捕捉蚊虫 1
6、 666 只,种类包括淡色库蚊 Culex pipi-ens pallens 、致倦库蚊 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 、三带喙库蚊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和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 ; 4 - 11 月气诱法 224 d 共捕捉到蚊虫 20 826只,种类包括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常型曼蚊 Mansoniini uniformis 全年共捕捉到 1 只 . 根据优势度指数计算公式 D = Nmax/N 华而不实Nmax 为优势种的个
7、体数; N 为功能团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D 10% 为优势种,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频数加权后采用 Pearson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种监测方式方法的成蚊种群构成存在显着差异 2= 2 281. 5,P 0. 001 ,人诱法白纹伊蚊数量占优 构成比为 71. 07% ,气诱法淡色库蚊占优 构成比为 71. 78% ,三带喙库蚊在两个方式方法中的构成比也存在明显差异 分别为 1. 08%和 8. 40% .性别构成方面,人诱法和气诱法雄蚊构成比分别为 9. 1%和 6. 1%,Pearson 卡方检验差异性显着 2= 23. 551,P 0. 001 ,即人诱法雄蚊构成比显着高于气诱
8、法 表 1 . 2. 2 不同监测方式方法成蚊种群密度的差异性分析 将人诱法和气诱法监测的主要成蚊种群根据旬分布进行汇总,分别计算以 d 天 和 h 小时 为时间单位的成蚊密度,分别以 密度 与 校正密度 区别表示 表 2 .采用方差齐性校正的 t 检验对两种方式方法的成蚊密度只/ d 人 或只/ d 机器 和校正密度只/ h 人 或只/ h 机器 比拟分析。结果显示,人诱法监测的白纹伊蚊成蚊密度显着低于气诱法 t = - 2. 363,P = 0. 026 ,但校正密度显着高于气诱法 t = - 3. 394,P = 0. 003 ; 淡色库蚊人诱法密度显着低于气诱法 t = -6.430,
9、P 0.001 ,但校正密度两种方式方法差异不显着 t = - 0.636,P =0. 529 ; 三带喙库蚊密度人诱法低于气诱法,具有临界统计学显着性 t = -2.029,P =0.055 ; 校正密度两种方式方法未见显着差异性 t = - 1. 303,P = 0. 200 ; 中华按蚊数量较少,未做统计分析。成蚊密度季节变化趋势方面,不同蚊种在两种监测方式方法的高峰时间分布既存在统一性,又存在差异性,即整体变化趋势相近,不同方式方法间存在各自的特点 表 2 .【1】 2. 3 不同监测方式方法成蚊种群构成比的变化趋势分析 种群构成及时间变化趋势方面,对各蚊种构成比在不同旬的变化趋势进行
10、分析。成蚊种群在两种方式方法中的构成比季节变化趋势采用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性显着 白纹伊蚊 r =0. 909,P 0. 001; 淡色库蚊 r = 0. 868,P 0. 001; 三带喙库蚊 r =0. 590,P =0. 008 ,即成蚊构成比在两种方式方法中的季节变化趋势存在一致性,但从趋势图上分析,不同蚊种的季节分布趋势尚存在各自的特点。 白纹伊蚊构成比方面,人诱法高峰集中分布于7 月上旬至 9 月下旬 构成比 50% ,尤其是 7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均超过了 80%,CO2停落法高峰分布于 8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 构成比 50% ,最高峰为 74. 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