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和谐美思想产生、理论基础及价值,美学论文.docx
《中国古典和谐美思想产生、理论基础及价值,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和谐美思想产生、理论基础及价值,美学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典和谐美思想产生、理论基础及价值,美学论文和谐 是一个古老而又影响深远的哲学和美学范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中国老百姓历来有着以和为贵、和气致祥、同心协力的美妙愿望,家和万事兴、国和百业旺的衷心祝福,以及人际交往中和颜悦色、和颜悦色的礼仪要求,具体表现出了中国人对和谐的向往,对和谐美的追求.中国的古哲先贤把和谐的要求上升到更高层次层面,以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本性应是和谐的,最高意义的美就存在于这种和谐之中,并以追求理想中的和谐美为美的最高境界.中国古典和谐美以 中和 思想为特征,对和谐美的追求浸透并贯彻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既具体表现出在中国人的审美
2、欣赏和艺术创作之中,更具体表现出在古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本身的要求之中.本文试图从考察中国古典和谐美思想的产生发展,中国古典和谐美思想的文化根本源头和哲学基础,践行和谐美思想的积极意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认识和谐美,践行和谐美,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中国古典和谐美思想的产生发展 和谐 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古代亦称 和合 、 中和 之美,最早根植于先民因劳作生产而产生的艺术行为之中,对音乐创作的要求是其最集中的具体表现出.从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较早的(周易一书蕴涵了和谐思想的重要萌芽,这一思维方式对音乐美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乐记是中国历史上完好的音乐美学论文,其主旨与核
3、心就是和谐,行文中谈到 和 字的有 20多处,(乐记的和谐思想即肇始于(周易.(乐记 乐论篇中记载: 大乐与天地同和 ,意思是天地的特征是阴阳调和,以成万物; 大乐的特征同样是阴阳调和( 六律为阳,六吕为阴) ,以成曲调,所以讲大乐与天地同和.(吕氏春秋也有对音乐美的集中阐述和重要见解.(吕氏春秋 仲夏纪中描绘: 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 ,意思是大凡音乐都是天地和谐、阴阳调和的产物.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和谐是古人对当时音乐创作经历体验的一种总结.古代社会出于礼仪的需要,音乐的发展极为丰富,据传周代有文字记载的乐器即有七十余种.怎样使这些乐器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左传 昭公二十年( (左
4、传和(国语是较早从理论上对 中和 这一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着作) 提出: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 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音乐好比烹调,以不同的乐器演奏出高低不同的若干声音,但各种音律、声调必须协调有序.这里的相成、相济都是指和谐,相成是不同因素的和谐,相济是对立因素的和谐.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以为音乐的和谐是由高低长短轻重不同的音调根据一定数量上的比例组成,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同
5、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一样,中国古代音乐家以为,音乐有定数,音乐是由数的和合而成,最美的音乐即由一定的数构成的 中和之声 .这种寓教于乐的音乐,不仅在音乐形式上追求和谐,更重要的是最终扩展到社会领域、政治领域,落实到人格的完善、内心的和谐以及对政治伦理的要求.(尚书 尧典描绘叙述: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 八音 的协调不仅能够调节人与神的关系,而且还能够扩大到人和人类社会,使人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国语 周语下曰: ( 黄钟大吕,华夏之正声) 宣养六气,九德也 .(左传 昭公二十年记载: 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
6、平,德和. 意思是先王使五味互相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能够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通过音乐的欣赏、熏陶,进而提升修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和谐美思想立足于天人合一的古老自然观念,首先从音乐创作的和谐开场提出,进而扩展为对其他艺术形式的普遍准则和共同要求,如舞蹈、绘画、书法、文学创作、园林建筑甚至饮食活动都贯穿着这一原则.以古典园林建筑为例,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在追求人与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上集中具体表现出了和谐美,能够讲是美学和谐意识的感性显现.更为重要的,和谐美思想经先秦儒道发展为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深层次地蕴含了政治的、道德
7、的、伦理的要求.和谐美既是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又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以及自然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二、中国古典和谐美思想的文化根本源头和哲学基础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我们国家,历来就有天人合一、政通人和等和谐之讲.中国古典和谐美思想根本源头于中国传统 和 文化.中国传统 和 文化包含了追求天人之和、人人之和以及人的心理行为之和.儒家大师荀子讲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荀子 礼论) ,反映出天人和谐的繁荣景象,意思是天地的阴阳交接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万物,万物因和谐而生,因和谐而长,因和谐而变化.天人之间又是相互感应的和谐的一体.(庄子 天道曰: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
8、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就是讲,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理想的境界.人与人之间也要求 以和为贵 ,(庄子 天道曰: 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 .孔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 (论语 学而) ,孔子以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必须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孔子强调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论语 子路) ,既成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济互补,到达统一、和谐.在(礼记和(孟子所描绘的人人相亲相爱、和谐相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 大同 社会,以及(老子所描绘的人人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的理
9、想社会,都以 和 为特色.正是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 和 文化诞生了中国古典和谐美的思想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以为美在和谐,和谐孕育了美.从哲学层面界定,和谐就是各因素之间的协调一致,相反相成.和谐美强调的和,是在杂多的对立因素中获得的和谐统一.和谐美不排挤杂多与对立,正因事物有所不同,才能相互扬长避短,进而到达最佳组合. 在中国古代和谐的要义指 和 、 和合 或 中和 , 中和 是中国哲学、美学的基本范畴.和谐美关键强调要实现杂多对立元素的平衡、统一、稳定和有序,而要到达这一 和 的状态,必须寻求 中 的尺度,即适中、适宜、适度.和的根本特点是相成相济,相反相成.道家学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