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腐败的公共经济学阐释及其治理措施,行政管理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国企腐败的公共经济学阐释及其治理措施,行政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企腐败的公共经济学阐释及其治理措施,行政管理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企腐败的公共经济学阐释及其治理措施,行政管理论文国有企业是我们国家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增进社会福利起到重要作用.但国有企业全民所有的属性并不能保证其能够廉洁发展,事实上国企腐败一直是腐败的重灾区,十分是近期在国家反腐败力度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各种触目惊心的国企腐败大案被披露出来.近期,华润集团宋林案、中石油集体腐败案等一系列国企腐败案涉案金额之高,牵涉企业负责人之多,都创下最新记录.据统计,2020 年,国内有将近30 名国企高管相继落马,牵涉石油、钢铁、煤炭、电力、通信、航空等多个领域.截至 2020 年 5 月份,仅中纪委网站颁布的国企腐败大案已经到达 30 件.国
2、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出,国企腐败在三大领域中易发多发:一是重组破产、产权交易、资产评估;二是物质采购、招标投标;三是投资决策.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曾撰文指出,国企腐败是当今中国最大的腐败.最高检察院犯罪预防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家招投标约有 1/61/3 的费用被用来贿赂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为什么有接二连三地有国企负责人和众多高管前腐后继,并最终沦为阶下囚,这不仅引发我们的考虑.怎样从根本源头上杜绝腐败,怎样对国企和高管实现切实有效的监督,这将是将来中国反腐事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腐败的公共经济学阐释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科学,公共部门包含了各级
3、、投资和控股的国有企事业和金融机构,因而国有企业一直是公共部门研究的重要对象.腐败是指公共部门负责人利用制度漏洞,通过把握的信息和职位优势对公共利益的毁坏.这里,公共部门负责人能够是官员,可以以是国企高管.腐败外表上是政治问题,但从根本源头上看也是经济问题,腐败的公共经济学阐释就是要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讨论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本源头. (一)国企腐败的 经济人 假设推理 经济人 假设是公共经济学最基础的理论出发点之一.该理论以为任何人都是 经济人 ,当然国企高管也不例外. 经济人 在社会生活中均有自利和理性的两种选择.自利导致每个人都尽最大可能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理性导致每个人在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最
4、大化的经过中,将根据自个的行为准则,选择最有利于自个的方式展开.假如这一行为准则符合群众利益,这将有利于整个社会,否则将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和腐败.腐败能给国企高管带来腐败收益,同时也给他带来腐败危害或腐败成本.作为 经济人 ,只要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的时候,才会有腐败的动力. 1.腐败的收益分析.腐败估计收益计算公式如下: 腐败估计收益 E=E1-E2=P1 R1-P2 R2 华而不实:E1:腐败不被查处的获利;E2:腐败被查处后的损失;P1:腐败不被查处的概率;P2:腐败被查处后损失的概率;R1:腐败不被查处的收益;R2:腐败被查处后的损失. 在非法制社会中,P1 P2,R1 R2,这会导致腐
5、败收益为正,甚至相当高;而在法制社会中,情况恰恰相反,腐败收益可能为负.这就能解释为何发达国家能比拟好地抑制腐败,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会成为腐败的重灾区,甚至导致政权更迭,民不聊生. 2.腐败的成本分析.腐败既有经济上的成本上的付出,也需要承当精神压力. 腐败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腐败成本 C=C1+C2=f1(l,m,n)+f2(p,q,r) 华而不实:C1:为腐败交易成本,l,m,n 分别为腐败所需要消耗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C2:为腐败心理成本,p,q,r 分别为腐败被查处的概率、腐败发生频率、腐败处理惩罚强度. 3.腐败的收益-成本分析.国企高管作为 经济人 ,在腐败前一定会计算收益-成本
6、.当腐败估计收益 E 腐败成本 C 时,才会施行腐败.腐败估计收益 E 腐败成本 C 时,腐败将变得没有意义.当腐败估计收益 E= 腐败成本 C 时,此时的 E 称为边际收益,C 称为边际成本,这将是腐败行为的临界点.因而,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要想抑制腐败的措施如下:一是让腐败估计收益 E 尽可能小,甚至为负.二是让腐败成本尽可能高,让腐败估计收益 E 腐败成本 C. (二)国企腐败的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当代企业治理的基石.企业所有者将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经营权让渡给愈加专业的代理人(职业经理人),企业所有者还是那样保存所有权,充当委托人角色,并获得剩余价值索取权.委托-代理理
7、论以为,假如代理人比委托人把握更多的信息,有可能导致代理人利用自个把握的信息优势,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被认定为代理人的腐败.以中国国有企业为例,其代理人就是国企高管,委托人就是全体人民,人民将国企经营权委托给和国企高管,就自然拥有监督和约束的权利.但人民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为了行使委托人职责,经过人大批准,受权,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为行使委托人责任.人民行使监管权要通过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才能实现.详细如以下图: 在这样的体系下,线框内的委托人代表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人民代表大会又是非常设机构.全体人民要想行使委托人监管权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才能实现,这就在一
8、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国企高管监管的效率,增加了对国企高管监督的成本,国企高管利用自个把握的信息优势,有条件也有可能做出损害全体公众的腐败行为,进而最终导致委托-代理关系的失灵.这种失灵表现为下面两个方面: 1. 公众监督缺失导致委托-代理关系失灵.假设对国企监督委托代理失灵造成的损失为 D,公众总数为 m,则平均每个个体的损失为 D/m,某个公民 P 因监督成功而获得的额外补偿为Rp,而为之付出的成本为 Cp,那么作为 经济人 的该公民行使监督权要知足如下条件: D/m+Rp-Cp 事实上,在我们国家国企委托代理体系中,CP D/m+Rp,普通公众为监管付出的成本是非常之高的,最终导致监管缺失,腐
9、败泛滥,委托-代理关系失灵. 2. 信息不对等条件下导致委托-代理关系失灵.假设国企高管不腐败的获利水平为 C,腐败后获利水平位 C1,腐败成功的概率为 P1,腐败被发现后被惩罚的水平为 C2,腐败被发现的概率为 P2,那么根据国企高管经济人的 特征 ,其腐败期望到达的结果是: C+C1P1-C2P2 C,换算后得: C1P1 C2P2; 可见,国企高管期望自个的腐败行为被处理惩罚的程度较轻且处理惩罚概率较小,腐败行为获利程度较多且成功概率较高,即C1P1 C2P2;而这一条件实现的前提就是国企高管比公众把握更多的信息优势,信息正是其能够腐败的资源所在. 因而,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要减少国企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