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性资源对资源型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中国经济论文.docx
《共享性资源对资源型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中国经济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享性资源对资源型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中国经济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共享性资源对资源型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中国经济论文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之一。1990 年代中期,美国 380 个产业集群雇佣了全国 57% 的劳动力,创造了 61% 的国民产出。正因如此,发展产业集群是近年来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国家 十二五 规划强调要 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当代产业集群 。关于我们国家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国家 十二五 规划中十分强调要 发挥资源优势,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 。 然而当前我们国家产业集群的发展却不容乐观。我们国家大部分
2、产业集群还仅处于制造业扎堆、产业链条短、集群竞争力低的初级阶段。资源型地区的产业集群这种缺陷更为严重。资源型地区多数集群产业简单地以资源开采、洗选、冶炼、加工为纽带,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集群规模小,竞争力较弱。如: 东北地区的辽宁,中部地区湖北、河南和西北地区的陕西等资源型地区,区域内集群发展还处于比拟初级的阶段,销售收入超过 50 亿元的集群占比拟小,分别只要 21%、7%、8%、2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29%。 怎样提高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 哪些因素对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有显著影响? 回答这些问题,不仅对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资源型地
3、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现有关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多集中于 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 和 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模型研究 ,对于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十分地,关于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专门研究很少,并且华而不实大都为定性研究。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借鉴资源观理论,从分享性资源的角度,实证分析分享性资源对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 1、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1. 1 理论基础 近年来,企业资源观理论(RBV) 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研究集群竞争力提供了新视角。其核心要义是: 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及资源获取能力的不同导致了企业之间的差异性,而正是这种差异性导致了企业之间竞争力
4、差异。有学者已将 RBV 视角纳入到产业集群研究中,研究了集群内部资源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以为集群竞争力的构成也与集群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和整合这些资源的能力有关,但这些学者的研究大多仅停留于定性分析的层面。 本文顺承他们的观点,尝试以实证方式方法找到对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起关键作用的资源。 从资源观角度研究集群的学者,提出了一种分享性资源的概念。他们以为这是一种存在于产业集群内部而集群企业外部,为整体集群所特有而又不被群内任何单体企业所独占的资源。另外,除分享性资源外,集群企业所独占的资源也会影响集群竞争力。然而考虑这些企业层面上的资源,会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能
5、缺乏普遍解释力,本文仅考虑集群内部分享性资源。 借鉴 钻石模型 、GEM 模型(以及其改良模型) 和 产业区 的相关观点,本文归纳出五类分享性资源 资源禀赋条件、产业内部协作、配套服务水平、交通区位条件、政策影响(表 1) 。 1. 2 假设提出 至此,本文在对各分享性资源的详细综述基础上,提出假设: 1. 2. 1 资源禀赋条件。本文研究的资源禀赋条件,包括自然资源条件和人力资源条件两个方面。自然资源条件对集群的重要性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 Eillison 等人以为自然禀赋能够解释 20% 左右的产业集聚现象。对于资源型地区而言,充足的资源供给使资源富集地区的集群生产规模得以扩大,进而能够
6、促进专业化分工,促使集群效应发挥。关于人力资源条件的研究,最早起源于马歇尔(Mar-shall) 对分享性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他以为专用性的劳动力市场分享在一地构成,是产业集群构成的条件。学者研究发现人力资源供应一直是促使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子之一。因而,我们假设H1: 在资源型地区,集群分享性资源禀赋条件越好,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越强。 1. 2. 2 产业内部协作。在详细的研究中,学者将产业内部协作提炼为产业关联度、产业链长度、集群内沟通合作和集群内专业化分工等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对集群内产业协作进行讨论。产业关联度: 学者以为集群内部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对相关行业带动作用强,这对集群整合各环节的合
7、力,提升竞争力意义重大。产业链长度: 曹群发现围绕产业集群主导产品构成严密联合的产业链,有助于集群效应发挥,对集群创新和提升实力有显著影响。对于资源型产业集群,邓宏兵等以为相对较短的产业链条更是成为了集群竞争力的限制因素。集群内沟通合作: Bruno 等人通过案例分析,发现集群内部知识沟通是集群内部学习的重要途径。这种知识沟通产生的知识外溢效应,对提升集群竞争力作用明显。集群内专业化分工: 罗友花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集群内分工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正向影响。因而,我们假设H2: 在资源型地区,集群产业内部协作程度越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越强。 1. 2. 3 配套服务水平。配套服务水平影响着集群
8、产品的地方联络,提升集群内部配套服务对于提升集群竞争力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王缉慈将配套机构分为知识机构和服务机构,前者是指为集群提供专业性知识的科研机构和大学、技术创新中心、咨询机构等,后者是指为集群提供服务的服务机构。 这些配套服务机构在促进集群整体创新和发展方面,发挥着一种重要的 黏合剂 的作用。Scott 和Martin发现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在产业集群内部已成为重要的知识来源和合作伙伴。匡旭娟等也指出大学、科研机构一旦与本地的产业群构成 产学研 的密切合作关系,就能够迅速将科技信息和知识转变为新产品,促使产业集群持续创新,在更大范围内获得竞争优势。因而,我们假设 H3: 在资源型地区,集群
9、内部配套服务水平越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越强。 1. 2. 4 交通区位条件。交通区位条件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能够从下面三个层面具体表现出: 第一层,本地地理区位。克鲁格曼(Krugman) 将地理区位称为 第一性 地理优势,这种优势可为产业集群构成和发展提供条件。Olivier 和 Dimitri通过对塞纳河口地区的研究,发现区内三大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正是来源于其区位优势。第二层,本地的交通基础设施。资源型地区由于资源的开采地、加工地分布不均,地区内部产业布局较为分散,而资源型产业的原材料与成品往往具有有形、量大的特点,使得集群内部运输压力较大。因而,资源型地区的交通基础建设对于产业集群竞争力意
10、义重大。第三层,对外运输网络。 Yoshiyuki 等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日本产业大都沿国道和新干线集聚,印证了交通网络对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因而,我们假设 H4: 在资源型地区,交通区位条件越佳,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越强。 1. 2. 5 政策影响。西方集群理论较少讨论的作用,如波特的 钻石模型 只是将作为一种附加因素。然而,相对于西方的 守夜人 、 小 角色,中国在提升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上发挥着宏大的推动作用。郭庭政研究发现 干涉因子 (华而不实包括: 环境法规、产业优惠政策、产业限制政策和地方支持) 对集群竞争力的奉献率最高。蒋录全则指出对集群竞争力的作用是通过公共投入、管理协调、政策引导来实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