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痔病术后并发症的用药规律研究,中医外科学论文.docx
《中医药治疗痔病术后并发症的用药规律研究,中医外科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治疗痔病术后并发症的用药规律研究,中医外科学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药治疗痔病术后并发症的用药规律研究,中医外科学论文痔病(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肠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迫肛门或久蹲久坐、排便怒责、生育太多等, 致经脉横解, 气血凝滞而成. 当代医学对痔病构成的原因尚无确切定论, 当前多以为痔病的发生与肛垫下移、静脉曲张相关. 手术是治疗的重要方式方法之一, 由于肛门直肠特殊的组织解剖构造和相对复杂的生理功能, 术后常出现切口疼痛、水肿、出血、创面延期愈合等并发症, 增加了患者痛苦, 延长住院时间, 加重经济负担,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必须积极防治. 痔病做为我科的优势病种之一, 以清热活血为主的中药熏洗法是痔病术后恢复
2、期的基本治法之一, 在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病程、缓解患者痛苦等方面发挥了独到的优势, 并在治疗经过中积累了大量临床资料. 本研究通过数据统计, 积极探寻求索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选用清热活血为主的中药熏洗方在治疗痔病术后恢复期的临证经历体验、辩证思路及用药规律, 分析大量数据后发现隐藏其后的药味归经及在方剂中的使用频次、配伍规律、组成构造及成效特点, 从基本的角度讨论方药取效机制和方证体系内在的联络和特征, 为中医药治疗痔病术后并发症临证用药提供新思路.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式方法 1.1 材料 根据国际循证医学中心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 以 中药熏洗and痔 为主题词检索
3、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1980-01/2020-1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1980-01/2020-12)中有关运用清热、活血方为主的熏洗法治疗痔病术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报道. 1.2 方式方法 1.2.1 中医痔病诊断标准: 采用2006-06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等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1.2.2 文献的纳入标准: (1)符合混合痔、内痔、外痔的诊断标准; (2)必须行详细手术治疗, 术后伴有疼痛、水肿、出
4、血等并发症发生; (3)有中医症候诊断、治法、方药名和剂量. 1.2.3 文献的排除标准: (1)综述性文献; (2)研究对象是实验动物; (3)没有详细方药、剂量、使用方式方法和治疗结果; (4)中药为内服、外敷方药;(5)伴有急性传染病, 或合并有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共检索出8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1.2.4 中药数据的标引: 在同一类方的统计上, 同一首方剂无论出现几次, 共计为1次; 中药药名主要参照2005版中国药典2的中药部分进行统一, 若本书无该药, 则以常用药名统一. 例如 皂刺 统一为 皂角刺 , 川椒 统一为 花椒 , 杠板归 统一为 雷公藤
5、 , 明矾 统一为 白矾 , 产地不同的药物都统一为同一个药名. 1.2.5 药物核心系数分析: 根据每味中药在整个类方中出现频率的平均值进行确定, 此平均值即为该方元的核心系数(H)3. 假设某类方由M个方元组成, 中药Zi在华而不实的Ni个类方元中出现(i= 1、2、3、 N)则类方中中药的核心系数为H= Ni/Mi, H的系数越大, 表示清楚中药Zi在整个类方中的频率较高, 在类方中的奉献较大, 为该类方的核心药物, 反之为该类方的边缘药物. 1.2.6 药物归经分析: 参考黄书慧等4对类方牵涉的每一味药物的归经分析方式方法, 根据七版(中药学全国统编教学资料5中对归经记载的顺序予以标注
6、, 然后计算总积分. 设类方用到N种归心经的药物, 则归心经的总积分为W = H(H为药物核心系数). 1.2.7 药物成效分析: 对87首清热活血方的95味中药按成效予以标注, 计算各类成效中中药的药味及其应用频次. 1.2.8 药对分析: 应用关联规则方式方法中的Apriori6计算药对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频率, 使用频率 =药对的使用次数/类方的方剂数(87). 统计学处理 利用Excel2003软件把收集到的87首方剂按一定的格式(编号、方剂名、药名、成效、归经、药物分类)建立的数据库为统计元, 分析方式方法如前述. 2 结果 2.1 药物核心系数的统计 87首方剂中出现2次以上中药共有6
7、2味, 按药物的核心系数降序排列,结果表示清楚苦参、五倍子、芒硝、大黄、黄柏等药物的H较高(表1). 2.2 归经的统计 87首方剂中的95味药物的归经牵涉到十二经, 而入肝经、胃经、肺经、脾经等药味较多, 积分较大(表2). 2.3 药物成效的统计 为了解清热活血法中药物的成效, 对87首方剂中的95味药物的成效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泻下药、止血药的使用次数较多(表3). 2.4 药对的统计 应用关联规则方式方法中的Apriori计算得到了药对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频率, 使用次数在8次以上的药对(表4). 3 讨论 中药熏洗是中医肛肠外科重要外治法之一, 是治疗痔疮的传统方式方
8、法, 熏洗是指借蒸腾之药气熏患处, 再将药汤乘热淋洗患部, 依靠其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使肛门部腠理疏通,气血流畅, 进而到达清热燥湿、活血消肿、止血生肌成效. (外科启玄明 疮疡宜溻浴洗论云7: 凡治疮肿, 初起一二日之间, 宜药煎汤洗浴熏蒸, 不过取其开通腠理, 血脉调和, 使无凝滞之意, 免其痛苦, 亦清毒耳 . 痔病手术的患者, 多为患病日久, 病情较重. 术后固然祛除了有形之邪, 但肌肉受损, 脉络断裂, 经脉阻滞, 气血不畅, 致 不荣则痛 和 不通则痛 加之正气虚, 湿热之邪留滞不散, 则水肿; 又气虚血亏, 摄血无力, 或淤血阻滞, 血不循经, 则出血;血虚无以濡养皮
9、肉, 则新肉不生, 愈合缓慢. 因而, 湿热血瘀是痔术后创面的病理基础, 正虚与邪实并存, 以邪实为主. 所以, 在采用具有清热活血作用为主的中药, 运用熏洗的方式方法预防和控制肛肠病术后并发症, 有理论根据, 疗效可靠. 祖国医学以为痔病术后及时采用清热活血为主的中药熏洗法, 配合相关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8,华而不实98%以上患者均能使并发症消除, 创面愈合. 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了87篇利用清热活血法为主的熏洗方治疗痔病术后恢复期的文献报道, 结果表示清楚采用该法共治疗痔病术后恢复期患者5483例, 华而不实治愈4825例, 有效576例, 无效82例, 总有效率为98.50%, 也证实清热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