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语文体形式的内涵、特质及文化意蕴进行考析,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





《对汉语文体形式的内涵、特质及文化意蕴进行考析,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汉语文体形式的内涵、特质及文化意蕴进行考析,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汉语文体形式的内涵、特质及文化意蕴进行考析,汉语言文学论文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学研究的语言论转向,集中研究作品语言形式的文体学步入兴盛时期,获得了富有深度和影响的成就。国内相关研究晚于西方,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文体学研究渐成学术热门,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综观国内文体学研究,多数研究或套用西方文体学、语言学理论,或以古注古、对本土文献不作当代阐释。在一次访谈中,叶嘉莹先生指出,多年来,我们热衷于学习西方的新理论,但是对于自个国家的古典文化传统却已经相当陌生,这种陌生造成了要将中西新旧的文化加以融会结合时,无法将西方理论和术语在实践中加以适当的运用。 1鉴于国内文体
2、学研究现在状况,本文试图在中西比照视域下对汉语文体形式的内涵、特质及文化意蕴进行考析,以挖掘汉语文体形式的民族特质,为汉语文体学研究奠定概念工具。 一、中西 文体 概念辨析 文体 指文学的话语体式和构造方式,通常归入文学形式的范畴。西方当代 文体 概念源出于 style , style 既可译为 风格 ,可以译为 文体 .艾布拉姆斯编(欧美文学术语辞典解释 文体 讲: 文体是指散文或韵文里语言的表示出方式,是讲话者或者作者在作品中怎样讲话的方式。 H 肖主编(文学术语辞典将文体界定为 将思想纳入语词的方式 ,他明确指出,文体是 牵涉表示出方式而不是所表示出的思想的文学选择的特征。 这些大体类似
3、的对于 文体 的界定,都明确将文体划归文学形式的范畴,它牵涉的是 怎么讲 而不是 讲什么 的问题。 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传统批评中的语言形式分析到二十世纪发展为文体学。文体学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表示出方式进行集中考察的文学批评派别,可大致归入形式文论的范畴。 某些文论史家将任何着重注意语言中包含的诸种因素如比喻、语言构造、句法等的文学研究方式方法都称为文体学. 韦勒克指出:文体学 集中研究作品的语言形式 ,语言学是文体学的理论基础,西方文体学采用语言学形式研究文学作品,分析范围主要包括语音书写特征、词汇特征、句法特征等语言现象, 假如没有一般语言学的全面的基础训练,文体学的讨论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4、,所以,西方文体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主要研究对象及落脚点都在语言学上,不少声称进行文体学研究的理论家往往将文学文本视为语言学分析的材料,注重语言学描写的精到准确性和系统性,而较少考虑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美学效果。 中国使用 体 、 文体 术语,其内涵或指文章体制、体裁,(南齐书 文学传论云: 若子桓之品藻人才,仲治之区判文体,陆机辨于(文赋,李充论于(翰林,张眎摘句褒贬,颜延图写情兴,各任怀抱,共为权衡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评述挚虞(文章流别论讲: 于诗、赋、箴、铭、哀、词、颂、七、杂文之属,溯其起源,考其正变,以明古今各体之异同 ,可见所谓 仲治之区判文体 ,与(文心雕龙对若干文体的 囿别区分
5、 ,都是指文章体制;或指作品的体貌、风格,如(文心雕龙 体性篇列举的 典雅 、 远奥 、 精约 、 显附 、 繁缛 、 壮丽 、 新奇 、 轻靡 八种语体风格。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曾经感慨中国古代文论中 体 、 文体 的内涵, 既指风格,也指文类及各种各样的形式,或许由于它的指涉范围如此之广,西方读者听起来很不习惯。 无论体裁文类,还是语体风格, 体 、 文体 都侧重于文学的语言形式特征。同时,中国本土语境中的 文体 概念从由十二体构成的 人体 概念衍化而来,(讲文解字释 体 云: 体,总十二属也。 段玉裁(讲文解字注释解 十二属 曰: 十二属,许未详言。今以人体及许书核之。首之属有三:曰顶,曰
6、面,曰颐;身之属有三:曰肩,曰脊,曰尻;手之属有三:曰肱,曰臂,曰手;足之属有三:曰股,曰胫,曰足。 由(讲文解字及段注可推知, 体 的本义指由 十二属 构成的人的完好身体,后来逐步引申出事物的形状、人的体貌等含义。吴承学指出,中国古代文论具有把艺术形式拟人化的传统,艺术常被视为与人体异质同构,故常以人体构造比较艺术构造。 汉魏之际将形容人的身体构造及其整体形貌的 体 借用于文论中,用以指称文学的存在之体时,就具有了 文体 的含义。从 人之体 到 文之体 的借用引申经过可知,所谓 文体 ,其基本内涵指文章或文学本身的存在之体。论 文 而称 体 ,是以人体类比文学的存在之体,就像人体是由 十二属
7、 构成的整体构造一样,文体也是一个具有多因素有机组构的统一整体。更进一步, 文体 一词在古代还指文学或文章之本体。明范应宾(文章缘起注 题辞云: 由两汉而还,文之体未尝变,而渐以靡,诗则三百篇变而(骚,(骚变而赋,赋变而乐府,而歌行而律而绝,日新月盛,互为用而不相袭,此何以故?则何在斤斤沿体为,体者法也,所以法非体也。离法非法,合法亦非法,若离若合,正其妙处不传,而实未尝不传。(易曰: 拟议成其变化。 不有体,何以拟议?不知体之所从出,何以为体,而极之无所不变。 此处所谓 文之体未尝变 的 体 ,指文之本体,而后面所谓 体者法也 等处所言的 体 ,则指详细的体裁、体制,可视为文之分体。 不知体
8、之所从出,何以为体,而极之无所不变 ,是讲文之分体出自文之本体。童庆炳先生界定 文体 讲: 文体是指一定的话语秩序所构成的文本体式,它折射出作家独特的精神构造、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它社会历史、文化精神。 文体定义实际上可分为两层来理解,从表层看,文体是作品的语言秩序、语言体式,从里层看,文体负载着社会的文化精神和作家、批评家的个体的人格内涵。 所以,中国本土语境中的 文体 概念既有哲学意义上的 本体 之义,也有详细而微的 形体 之义,包含文之本体、文体内部的质的规定性,以及章法构造、修辞手法、详细的语言特征等多种含义。这些意义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但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在互相区别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