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探究,植物学论文.docx





《科尔沁沙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探究,植物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尔沁沙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探究,植物学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尔沁沙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探究,植物学论文摘 要: 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对象, 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式方法研究沙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示清楚:1) 从流动到固定沙丘, 群落的物种数从4. 533增加到9. 033, 增加了99. 27%.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70. 1%、171. 6%、156. 1%和526. 7%, 华而不实流动沙丘与半流动沙丘 (或半固定沙丘) 、固定沙丘之间的盖度、高度、密度差异显着 (P 0. 05) . 2) 科尔沁沙地植被中均以一年生植物占比最高, 但沙地从流动沙丘演变到固定沙丘, 一年生植物的优势度下降了25.
2、48%, 多年生植物的优势度增加了92. 37%. 3) 物种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随着沙地的恢复波动变化, 在半固定沙丘最大;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上升趋势, 固定沙丘最大. 本文关键词语: 沙地群落;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Abstract: Taking Horqin Sandy Lan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biodiversity of sandy communitie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regression analy
3、sis. The main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 From the shifting sandy dune to the fixed sandy dune, the number of species in the community increased from 4. 533 to 9. 033, an increase of 99. 27%. Community coverage, height, density,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increased by 370. 1%, 171. 6%, 156. 1% and
4、 526. 7%,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hifting sandy dune and semi-shifting sandy dune ( or semi-fixed sandy dune) and fixed sandy dune ( P 0. 05) . 2) The Horqin sandy land communities were dominated by annual plants. However, with the restoration of communities, th
5、e dominance of annual plants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which dropped by 25. 4%, and perennial plants showed an upward trend, which increased by109. 39%. 3) From shifting sandy dune to fixed sandy dune,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evenness of the communities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nd reach
6、ed the maximum in semi-fixed sandy dune, and the species richness of the communities gradually increased. Keyword: sandy communities; species composition; biodiversity; 科尔沁沙地处于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的过渡区域, 同时也是农牧交织区的脆弱地带, 是典型的半干旱区1.由于过度开垦、超载放牧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 通过采取了禁牧等措施, 沙地恢复成效显着.群落的物种组成及
7、生物多样性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构造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等, 因而研究植物群落的特征和多样性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3.金艳霞等研究了不同年代取土场高寒草原植物群落在自然恢复经过中的生产力、物种多样性、综合恢复能力和稳定性动态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等4.颜衡祁讨论了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经过中植物群落构造及多样性的变化5.肖玉等对青藏苔草高寒草原退化序列进行研究分析, 解析了高寒草原退化经过中植物群落数量及表观特征的变化经过6.Danie和John研究爱荷华州中西部的6个恢复地点和3个附近的剩余高草草场, 发现恢复种植包含早期物候物种的种子混合物能提高生物多
8、样性7.吴旭东等人讨论了沙漠化草地及灌丛化草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与土壤性状及草地群落间的相关性8.但是关于科尔沁沙地四种沙丘类型的植物群落组成及数量特征变化的研究有限, 故本文中研究不同恢复阶段中科尔沁沙地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旨在为退化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根据. 1、 研究区大概情况 研究区位于科尔沁沙地中南部的奈曼旗中国科学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境内 (42 54 N, 120 41 E) (图1) .该区属半干旱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366 mm, 年蒸发量1 935mm, 年均气温6.5, 1月平均气温-12.7, 7月平均气温23.7, 10积温3 000以
9、上, 无霜期150 d9.土壤类型为沙质栗钙土, 经毁坏后则退化为流动风沙土, 沙土基质分布广泛, 风沙活动强烈10. 图1 科尔沁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4种类型的沙地群落的特征各不同, 流动沙丘群落:沙丘外表几乎裸露, 无结皮或仅有少量物理性结皮, 植被稀松, 盖度小于20%, 主要植被有差巴嘎蒿 (Artemisia halodendron) 、沙地沙米 (Agriophyllum squarrosum) 和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等;半流动沙丘群落:流沙面积大于10%, 地表已有结皮, 但数量较少, 群落盖度在20%60%之间, 主要植被是狗尾草 (Setaria vi
10、ridis) 、大果虫实 (Corispermum macrocarpum) 和差巴嘎蒿等;半固定沙丘群落:地表及植被盖度与半流动沙丘类似, 优势物种发生变化, 以三芒草 (Aristida adscensionis) 、猪毛菜 (Salsola collina) 和差巴嘎蒿为主;固定沙丘群落:流沙面积在10%下面, 地面覆盖固定风沙土或沙质栗钙土或已构成较厚的土壤结皮, 群落盖度大于50%, 主要植被有达乌里胡枝子 (Lespedeza davurica) 、虎尾草 (Chloris virgata) 以及糙隐子草 (Cleistogenes squarrosa) 等. 2、 研究方式方法
11、2.1、 野外调查方式方法 根据空间替代时间的原则, 2020年8月, 在野外选分别处于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等不同恢复阶段的4个演替时间不等的典型群落样地进行调查 (图2) , 在每个样地的典型地段等距离 (20 m, 南北向) 设置3条长100 m的样带, 在每条样带上等距离 (10 m) 设置10个固定样点, 一个样地30个样点, 共计120个样点, 在每个取样点的旁边, 设置面积1 m2的草本样方, 测定每个样方的种类组成及其特征值 (盖度、高度和密度) , 采用齐地面刈割法调查地上生物量, 草样在85烘干24 h称重.各样地每种植物的出现频率根据30个样点的测定数
12、据计算. 2.2、 数据处理 2.2.1、 物种重要值和优势度 物种的重要值和优势度根据群落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高度和相对盖度进行计算. 图2 采样点示意图 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高度+相对盖度, DS=IV/4 100. 式中, IV是重要值 (Important value) , DS为优势度 (Dominance of species) . 2.2.2、 物种多样性 采用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w均匀度指数进行衡量. 式中S为物种总数, Pi为第i种植物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2.3、 统计分析 本文中采
13、用方差分析比拟各个群落特征之间的差异, 数据统计分析均在Excel和SAS9.4中完成. 3、 结果与分析 3.1、 沙地群落的基本特征 表1是4种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盖度、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从流动到固定沙丘, 群落的平均物种数由4.533到9.033, 增加了99.27%.群落总盖度、平均高度、平均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增幅分别是370.1%、171.6%、156.1%和526.7%.华而不实流动沙丘与半流动沙丘 (或半固定沙丘) 、固定沙丘之间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差异显着 (P 0.05) , 但是半流动与半固定沙丘之间差异不明显;流动沙丘 (或半流动沙丘) 与固定沙丘之间的密度差异显
14、着 (P 0.05) , 但流动沙丘、半流动和半固定沙丘之间差异不显着. 表1 沙地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均值 标准误) 同一列数据内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着 (P 0.05) 从流动沙丘到固定沙丘, 一年生植物地上生物量逐步增加, 其占比在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以及半固定沙丘均最大, 分别为85.47%、48.39%、61.58%.多年生植物地上生物量也呈上升趋势, 在固定沙丘中其占比最高, 为42.6%.灌木类地上生物量呈波动变化 (图3) . 图3 4种沙地类型不同生活型地上生物量 3.2 沙地群落的物种优势度 物种优势度是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优势度的变化具体表
15、现出了该物种在群落中作用的变化11.沙地植被类型改变中, 群落的优势物种逐步发生了变化, 流动沙丘的优势物种是大果虫实、狗尾草, 占比59.03%.半流动沙丘的优势物种是大果虫实、狗尾草和差巴嘎蒿, 占比58.20%.半固定沙丘的优势物种是狗尾草、三芒草、大果虫实等, 占比为43.86%, 并且该阶段新进驻了虎尾草、山竹岩黄芪 (Hedysarum fruticosum) 等物种, 而沙米等沙生植物退出群落.固定沙丘的优势物种是画眉草 (Eragrostis pilosa) 、黄蒿 (Artemisia scoparia) 、猪毛菜和达乌里胡枝子, 占比为44.70% (表2) . 流动沙地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