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美学与实践美学根基上具有会通的可能性,美学论文.docx
《身体美学与实践美学根基上具有会通的可能性,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体美学与实践美学根基上具有会通的可能性,美学论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身体美学与实践美学根基上具有会通的可能性,美学论文当全球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之时,多元文化主义无疑具体表现出为现代最为显著的症候之一。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便在所难免,但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文化发展态势也愈演愈烈。 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研究领域之间,不再囿于各自的体系框架之内自讲自话,而是冲破相互之间根深蒂固的高墙壁垒,由互不通问、互相隔绝而走向了多元对话和融会贯穿。正如韦尔施所言: 在当代性中,理性类型的区分和分界是得到提倡的,这些理性类型被以为是轮廓清楚、内核各不一样。但是,近年来的分析表示清楚,这样做最多是外表看来正确,而是在其核心部分表现出牵扯不清和互相转换的状态,从
2、根本上瓦解着传统的分类。这样的互相纠缠、互相转换和互相浸透,已成为现代社会的议事日程。 基于这样的文化语境,我们试图挖掘身体美学与实践美学之间可能的交汇互补之处,以期为创始一个综合创新、共生共荣的美学研究新局面而探寻求索道路。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美学 (Practical Aes-thetics)发端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至八九十年代发展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美学流派。 实践美学以主义实践观为出发点,以 自然的人化 ,即人类的社会历史实践作为美和美感的根本源头,提出 就内容而言,美是现实以自由形式对实践的肯定,就形式而言,美是现实肯定实践的自由形式 之观点。身体美学(Somaesthe
3、tics)的概念则由继杜威和罗蒂之后的新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理查德 舒斯特曼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出于对注重抽象玄思与逻辑演绎的西方传统的意识化美学之反拨,舒斯特曼立足于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倡导建立一门 对作为我们感觉 审美欣赏和创造性自我塑造之场所的身体及其经历体验与作用进行批判性、改进性研究 的身体美学学科,致力于理论与实践、形上与世俗、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合,以恢复哲学和美学作为生活实践的本义。实践美学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追问美和美感的根本源头,使其与旨在沟通审美与生活,恢复哲学和美学作为生活艺术之本义的身体美学从根基上具有了会通的可能性。 由此生发开去,我们发现外表看来毫不相干的身体美
4、学与实践美学在核心语汇、哲学基础和目的指向等方面存在着众多互相印证和补充的可能性。 一、核心语汇的源初关联:身体的实践和实践的身体 好像身体美学以 身体 为根本的立足点和归宿一样, 实践 则是实践美学的出发点与核心范畴。 实践美学发端之始,李泽厚仅仅仅是沿用主义的实践观,笼统地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要真正由现实事物来考察美、把握美的本质,就必需从现实(现实事物)与实践(生活)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中,由实践(生活斗争)对现实的能动作用中来考察和把握,才能发现美(包括自然美)的存在的机密。 之后,在(批判哲学的批判 康德述评一书中,李泽厚则明确指出社会实践首要和基本的内容是以使用和制造工具为核心的物质生
5、产活动。 不能把实践等同于感悟经历体验(逻辑经历体验主义)或语言活动(维特根斯坦),也不能把实践看作是无客观物质规定性的主观活动,即不能把实践囊括一切、包罗万象(如 西方主义 ),而应该还它以物质构造的规定性,即历史详细的客观现实性。这才是真正的实践观点,本书之所以不嫌重复,再三强调使用和制造工具,原因即在这里。 及至后来,随着李泽厚对个体、情感、感性的重视,他对 实践 概念做出了更为完善的界定: 实践概念至少要区分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实践指的是使用和制造物质工具的劳动操作活动,广义的实践则几乎等同于人的全部感性活动和感性人的全部活动,从生产劳动中的发号施令、语言沟通以及各种符号操作活动,
6、到日常生活中种种行为活动 。 事实上,无论是狭义的物质生产实践,还是包括精神生产在内的广义实践,有一点是明确而肯定的,那就是实践必然表现为人的身体实践,感性的、活生生的身体是实践的主体和载体。正如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所以为的,身体不仅仅是人性的一个根本维度,还是人类所有活动的基本工具,是我们所有感悟、行为甚至思想的基础。 人的思想假如没有详细具体表现出 感觉着、考虑着的主体生活在世界上,从中获得考虑的角度和方向 就毫无意义一样,智慧与美德假如没有丰富的、充分的身体体验 它们从中获取养料,并通过它们以详细的言语、行为和存在展示自个 就会是空洞的 。进一步而言,身体不仅仅是实践的主体,还是实践的目的。
7、实践美学以为,人类通过身体实践改造外在世界的经过,同时也表现为人类改造其本身的经过。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经过,是人以本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经过。人本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本身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 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本身的自然。 人类实践促成了人与自然双向对应的转化:一方面,主体通过身体的实践活动,将外在自然改造为反映人的主观意志和目的的 人化的自然 ,此即李泽厚所讲的 外在自然的人化 另一方面,作为实践主体的身体及其内在构造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除
8、过外部身体器官的人化,即听觉、视觉、触觉作为审美感觉器官的生成之外,身体的内在心理状态也脱离了动物性的自然本能,向着文化性、社会性的身心构造迈进,此即李泽厚所讲的 内在自然人化 。 在实践美学看来,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美和美感诞生的根本源头。就本质而言,实践并非单纯的物质操作活动,而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当人通过身体实践,根据理想图景去改造现实世界的时候,来自现实世界的反应,促使人适时地调整自我外在身体和内在身体的运动,进而尽可能地 根据美的规律来构造 ,如此往复循环,直至人的目的性以合规律的方式得以实现。此时,人在其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直观本身,看到了他在自由创造时所表现出的气力、智慧和才能
9、,也体验到了超功利的精神愉悦和知足感。李泽厚十分强调: 在这成功的操作实践中,人的主观心理上所相应的感受,却不仅仅仅是目的到达的成功愉快,而且还有与个体运动严密相连接的肢体感受的愉快。由于肢体感受除开劳苦辛勤的方面外,还有肢体运作与外界事物相融会吻合的方面。这交融吻合减轻了劳作的艰苦。例如,有节拍的走路,做事或协同工作,能使劳动和工作有效和轻便,进而人的身心也感到轻松和愉悦。正是在这种有节拍、有秩序的操作实践中,人开场拥有和享受自个作为主体作用于外界的形式气力 (formingforce)的感受。这即是讲,节拍等形式规则成了人类主体所把握、使用的形式气力,这就是所谓的 形式感 (the sen
10、se of form)的真正源起。它包括节拍(或称韵律,rhythm)、对称、平衡、比例、顺序、简单、和谐等。历史本体论强调这种形式感不是来自静观、观看,而是来自活动、操作。除节拍外,如平衡便首先是通过劳动操作对重心和稳定性的把握中所感遭到的形式气力和形式感,而后扩展到对象世界。 其他如次序、比例、简单、和谐(杂多的统一),等等,都如此。但每个动作、活动都是特殊的、详细的;这宗普遍性的形式感却是通过诸多特殊操作的肢体运作的感受中,人们概括地把握并普遍地应用于对象世界不断获得成功才获得的。 李泽厚的这段阐述不仅肯定了能动的身体是实践的主体,还指明了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对技术的高度驾驭和
11、对艺术的透彻领悟相结合的身体的 自调节运动 。这牵涉到实践美学的核心观点:审美来自于身体的动感,美感最深入、最原始的基础在于身体的动觉和触觉。审美发生的标志在于对合规律性(自然韵律、节拍)的劳动形式(人工韵律、节拍)的把握 动觉与视觉相联合而产生的自由感受。 以庖丁解牛为例,所谓 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正是由于庖丁解牛时的身体运动与音乐舞蹈之动感节拍相契合,使得单纯的身体技术操作活动上升到了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的实践自由之境界,也即审美之最高境界。 依上述分析,我们讲身体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割裂的原初性关联。身体不仅仅是实践的基础性载体
12、,而且是实践的最终目的;身体并非是静态的、机械的身体,而是实践着、感觉着的身体,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完善的身体。与此相应,实践必然是身体的实践 作为主体的身体的实践,由实践感转化而来的美感也是实践者对身体运作的形式气力和形式感的一种心领神会的体悟。从这个意义来看,尽管身体美学更多侧重于对作为实践主体的身体本身的关注,实践美学则更多着眼于对身体主体的实践活动之阐发,但这只不过是视角上的差异不同。 就身体与实践的原初关联而言,身体美学和实践美学在本质上是互相融通、互为印证的。有学者甚至直接断言,身体美学就是实践美学。实践着的身体是美的起源,身体美学与实践美学只不过是对同一种美学的不同命名。 二、哲
13、学基础的交互印证:实用理性和实用主义 李泽厚指出: 不同于其他美学理论,实践美学强调的是这种个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首先仍需建立在特定的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在今日就应努力建立在发明创造怎样顺应自然,如以太阳能、风力来代替石油煤炭作为资源,以 清洁生产 (清洁的原料、清洁的生产经过、清洁产品效益等) 循环经济 (如水的循环利用)和生态平衡等自然环境保卫的基础之上。这些问题已越出实践美学的范围,却是实践美学 人自然化 所应提及的重要前提,这也才是以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即从宏观人类生存着眼)为基础的实践美学。 与此相应,在对待艺术和审美经历体验问题上, 一般讲来,实践美学更为重视的,并不是当今博物
14、馆的这些珍藏品,而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这就是讲,实践美学不是一种只停留在玄学思辨层面,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美学,而是一种以人为本、具有现实关心意识,从实践中来并应用于实践的生活美学。追根溯源,实践美学之所以具有这样一种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学术品格,无除遭到主义哲学的影响,也与中国注重实践的传统思维方式有关。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 实践美学之所以成为一种本土化的思想,并由此超越了南斯拉夫的实践派,就在于这种思想与中国本土的 实用理性 的思路是内在相通的 。 在李泽厚看来,与西方哲学倚重抽象思辨和逻辑推理不同, 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擅长协调群
15、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知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迷狂和愚盲服从 ,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 心理构造。 基于此,李泽厚创造了 实用理性 一词来表征中国本土文化的这种特征,并将 实用理性 精神落实于其实践美学之中。而如我们所知,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提出不仅缘于他对西方传统哲学和美学进行反拨的理论自觉,还是其新实用主义深化拓展的必然结果。舒斯特曼在对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和杜威的经典实用主义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建构起了其独特的新实用主义哲学。因此,实用主义无疑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哲学根基。 一种实用主义美学必然要回归身体本身,而美学研究只要从身体出发才能实至名
16、归地回到真正意义上的 感性学 。 客观而言,作为实践美学之基本精神的 实用理性 与作为身体美学之哲学基础的 实用主义 具有众多相通之处。 从李泽厚对 实用理性 的深入阐发中,不难发现实用理性与实用主义的共通点。第一,实用理性具有重现实功用而轻理论思辨的特点,它不关心抽象的思辨论证、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系统的理论建构,却强调伦理实践和理论的现实成效, 对物质世界的实体的兴趣远逊于事物对于人间生活关系的兴趣 。由于 实用理性 今日明确以为,无论是形式逻辑或辩证法都只是人类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而并非事物或对象本身的性质,即它们不能实体化、存在化。 正如有学者所以为的,中国哲学具有 动词思维 的倾向。
17、动词思维 是相对于 名词思维 而言的, 名词思维 代表的是 理论之路 的哲学思维,它所关心去讲出所 看 到的实际上 是 什么,所 听 到的 是 什么、所 讲 的到底 是 什么。 而 动词思维 所有的思想问题都围绕着 做 ,它所追问的是一个 做什么 和 怎么做 的问题,而不是 有什么 、 是什么 的问题。显而易见,在反对理性实体化,关注现实生活这一点上,实用理性和实用主义是别无二致的。由于在实用主义看来,行动先于真理,生活先于思想。理论来自经历体验,并根据经历体验与实践的效果来检验。第二,作为一种理性精神的实用理性 不是用某种神秘的热狂而是用冷静的、现实的、合理的态度来讲解评说和对待事物和传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