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波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心理战中的运用,军事技术论文.docx
《次声波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心理战中的运用,军事技术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声波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心理战中的运用,军事技术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次声波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心理战中的运用,军事技术论文摘 要: 次声波是一种频率变化范围在10-4 Hz20 Hz之间的声波,它具有穿透力强、传输距离远以及不易被吸收的特点,以此制造的次声波武器伤人但不毁物。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次声波武器在心理战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次声波技术及次声波武器的概念进行了扼要介绍;其次,研究了次声波的生物学效应,分析了次声波频率、声压强度以及作用时间与生物学效应的关系,发现三种次声波的作用参数与生物学效应之间的关系固然扑朔迷离,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最后,提出了次声波武器在心理战的三个潜在应用前景,即利用次声波穿透力强的特点发展对掩体人员作战的心理
2、战装备、利用次声波的生物学效应发展反恐作战的心理战装备以及利用次声波的生理致伤机理发展心理战防护装备。 本文关键词语 : 次声波,生物学效应:心理战, Abstract: An infrasound is a sound wave with a range of frequency of 10-4 to 20 Hz.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penetration, a long transmission distance, and resistance to absorption. Infrasonic weapons manufacture
3、d using such waves can injure people without destroying objects. With recen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infrasonic weapon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context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This paper firs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infrasonic wave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concep
4、ts of the infrasonic wave and the infrasonic weapon. It then summarizes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infrasound waves,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requency of the infrasound, the intensity of sound pressure, and its biological effec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action parameters of
5、 infrasound and their biological effects is intricate but certain regularities can be found. Following this, prospec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frasonic weapons to psychological warfare are discuss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using the strong penetration of infrasound to develop psychological weapons
6、 for bunker personnel, using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infrasonic waves to develop psychological weapons for counter-terrorism operations, and developing weapons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using infrasonic waves to cause physiological injuries. Keyword: infrasound; biological effect; psychological war
7、fare; 1、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当代心理战也迈进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阶段。次声波也称次声或者亚声波,频率变化范围为10-4 Hz20 Hz。次声波是由物质或其他物体机械振动所产生的,能够穿过固体、气体和液体等各种物质在周围的环境中产生稀疏或密集的交变波。地震、台风和海浪的拍击等自然因素,以及核爆炸,火箭发射和超音速运载飞机的飞行等人为因素都能够产生次声波。火箭发射时甚至能够产生高达100 d B的次声波并传播至数十千米外。次声波的主要特点有穿透能力强、不易被吸收以及传输距离较长。 人们对次声波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60年的发展,这门尖端科学技术已经在武器、监察、工业和
8、医疗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次声波技术是研究不同媒介中次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技术。法国科学家加夫罗在1966年首先开场研究将这种低频声能应用于生物效应1。各国专家于1972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全球噪音专业会议上,初次正式定义了次声波,并讨论了次声波的相关技术解决方案。自那时起,各国都开场着手研究次声波技术。我们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开场进行与次声波技术相关的应用与研究2。当前,各国科技人员对次声波技术的研究可归纳为下面几个方向:次声波检测技术、次声波生成技术研究次声波对人体影响、次声波生物效应技术研究次声波对人体各器官影响以及次声波接收技术可用于监测定位3。 采用次声波技术制造
9、出的次声波武器能够对人体产生非致命损伤,但对建筑物和武器装备等则几乎不产生任何毁坏作用。与其他传统武器相比,次声波武器不仅隐蔽性极强、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距离极远,穿透能力也特别强大,能够在不污染自然环境和不毁坏设施的前提下对敌方造成伤害,已成为新概念武器库的重要成员4。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俄罗斯等国一直在大力研究次声波武器5。当前在研的次声波武器按发射频率和损伤部位不同可分为“神经型 与“器官型 两种。“神经型 次声波武器能够发出频率约5 Hz的次声波刺激人脑,由于这种次声波的频率接近人脑“阿尔法心律 ,可与人脑产生共振,对人的意识、神经以及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轻者感觉不适,出现专注力
10、下降、情绪沮丧以及头晕、恶心等异常感觉和状态,重者可出现神经障碍、疯狂、昏厥乃至丧失战斗能力等异常感觉和状态。“器官型 次声波武器产生的次声频率与人体部分器官本身的振动频率4 Hz8 Hz接近,能够与这些器官产生强烈的共振,令人发抖和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人体内血管破裂,内部器官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 当前,国内针对次声波装置的研究可概括为三个方向6:一是次声波定向传播;二是运用大功率装置来进行次声波发射;三是次声波的致伤机理与治疗。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当代心理战也迈进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2、 次声波的生物学效应 次声波对机体造成损伤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利用共振原理。人体部
11、分核心部位与器官的固有频率为:头部8 Hz12 Hz、胸部4 Hz6 Hz、腹部6 Hz9 Hz、盆骨6 Hz以及心脏5 Hz7。有研究发现,次声波会引起人体内部器官的共振性振动,进而刺激人体的本体感受器并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人体某些生理性变化。次声波所产生的机械能还能够转化为热能、生化能和生物电能,引起组织细胞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8。当前有关次声波对心理健康和认知经过影响的研究较少,但由于次声波的神经调节效应主要发生在大脑右侧颞上回、前扣带回和右侧杏仁核区域,有研究表示清楚,次声波能够改变牵涉听觉或情绪处理和自动控制的特定大脑区域的神经活动。除此之外,学界当前对人体暴露在次声波中的健康后果
12、仍有争议,有证据表示清楚次声波对生物体有致病性影响,但也有其他证据表示清楚,次声波对工作记忆有良好的认知效应9。次声波的生物学作用不仅与生物体的不同组织构造严密相关,也与各种作用参数有关,例如次声波的振动频率高低、声压的强度大小以及作用于目的物的时间和次数等。 2.1、 次声波频率与生物学效应 次声波频率是影响次声波效果的最主要因素。部分学者观察到次声波对心脏、肝脏和其它组织标本的体外作用,发现人体在实验初期对次声波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非常敏感,对次声波声压强度不敏感。当次声波的频率为2 Hz时,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酶活性的变化程度遭到了声压强度的制约;当8 Hz和16 Hz的次声波作用时,变化程度
13、则很少受声压强度的制约。观察次声波作用对红细胞膜通透性和ATP活性变化的影响能够得出,16 Hz时的次声波损伤作用最大,8 Hz时也有较大损伤作用,4 Hz损伤作用较弱,2 Hz损伤作用最小10。实验研究初步证明,人体对4 Hz8 Hz的次声波最为敏感,即便非常微小强度的次声波都可能严重干扰人的神经系统,导致大脑活动受阻,影响人体健康。另有试验研究表示清楚,接近人听力阈值12 Hz的次声波能够诱导人体发生生理反响,刺激介入听觉处理以及情绪和自主控制的大脑区域,即在接近12 Hz次声波的作用下,右侧颞上回靠近初级听觉皮质、扣带回前部和右侧杏仁核的局部连接性更强。专家们由此得出结论,即次声波可能改
14、变神经组织的生理学和联通性,以此对人的情绪和记忆等产生影响9。 2.2、 声压强度与生物学效应 次声波声压强度是次声波作用效应的关键因素。高强度次声波对于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过去,人们以为人耳膜能够承受2080 d B的声波。声压强度一旦超过此限制,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害。经太多年研究,国内外科学家已经达成共鸣,即次声波声压强度约为140 d B时,即便作用时间再短,可以能伤害到人体器官。有研究表示清楚,115 d B的次声波可对小鼠心情产生显着影响11;声压强度增大到150 d B及以上时,会使人体器官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并极有可能致人死亡12。因而,科学家将150 d B的声压强度定义为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