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现代德性思想的文化渊源,伦理学论文.docx
《西方近现代德性思想的文化渊源,伦理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近现代德性思想的文化渊源,伦理学论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近现代德性思想的文化渊源,伦理学论文西方的德性思想史在近代发生了一次重要转换,这次转换不仅深入改变了伦理学发展的方向,也对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入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开场在西方发生的德性伦理学复兴运动,使我们感到很有必要反思和总结这次西方德性思想的历史转换。这种反思和总结对于我们国家的伦理学发展和中华特点社会当代化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一、市场经济 :西方近当代德性思想的根基 西方近当代德性思想的根本源头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形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商品生产和交换在西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但当社会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普遍化并以获得利润为目的,而将获得的利润作为资本用于
2、扩大再生产时,它就成为了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即市场经济。这种市场经济形态最初于13世纪在意大利出现,17世纪在西欧各国占据了主导地位,经过18、19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西方近当代德性思想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市场经济兴起和发展的需要产生和构成的,同时在近当代德性思想的指导和影响下构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最初兴起到今天到达完善形态,经历了700多年的历史。尽管其形态不断改变,其内容不断丰富、复杂,所产生的结果也各不一样,但它有一些共同的基本性质和客观要求,而这些基本要求是由其基本性质决定的。大致上讲,西方市场经济至少具有谋利
3、性、市场性、竞争性、资本性、科技性、公平性、平等性、自由性等性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与其要求相适应的社会条件。这些要求概括地讲包括下面四个方面 : 第一,社会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终极追求。市场经济要求把个体作为社会的终极实体和主体,要求社会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终极价值目的,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仅仅是合理的、合德性、合法的,而且社会要为个体的利益追求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 第二,经济市场化、资本化、科技化。市场经济要求社会经济有统一有序的市场,要求将一切经济资源都转化为资本,要求通过科技不断改良生产和交换经过,提高竞争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社会生活自由化、平等化、享乐化。市场经济要
4、求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自由,以便于他们都能自由地成为市场主体,成为自由的劳动者。市场经济也要求社会成员在人格、权利和时机方面完全平等,以确保他们自由平等地介入竞争。市场经济为了普遍实现利润最大化,还要求社会成员不断扩大消费,通过刺激和最大限度地知足需求拉动消费。 第四,政治生活民主化、法治化。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自由、平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民主政治,要求通过民主制定具有最高权威的法律,并运用法律管理社会。 近当代德性思想正是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产生的。这里我们以近代西方的五个基本德目它们也是近当代西方的核心价值理念即利益、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为例做一些扼要的分析。 市场经济是追求利润最
5、大化的经济,而利润就是市场主体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归自个所有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和实现本身利益最大化是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动机 ;而且也只要如此,市场主体才能不断加强竞争实力,市场经济才能获得发展,社会财富也才会快速增长。追求利益最大化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的本质。 由于经济利益的实现需要很多其他社会资源支持,而这些资源对于个人来讲,也具体表现出为不同的利益,如政治权利、社会地位和声望、受教育的时机等。当然,这些资源对于个人的社会生活也是意义重大的。于是,个体利益就成为了人们经济活动乃至其他活动的根本追求。所以,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 利益
6、是我们的唯一推动力 1537, 人永远服从他理解得正确或不正确的利益,这是一条事实上的真理 ;无论人们不把它讲出来还是把它讲出来,人的行为永远会是一样的 1536成了时代的表示出。 市场经济是一种多元主体自主经营的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有充分的自由,能够自我决策、自我经营、自我负责,同时也要求所有社会成员都能自由地成为市场主体。这种经济要求就是对社会成员自由权利的要求,西方近当代的自由的价值理念就是这种要求的具体表现出。 市场经济是一种多元主体公平竞争的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平等地以主体的身份介入市场竞争并凭实力取胜,所有市场主体都有平等的时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履行平等的义务,并且在市场规则面前人
7、人平等。这种经济要求就是对社会成员平等权利的要求,西方近当代的平等价值理念的原初根本源头就在于此。 市场主体以及所有社会成员的自由、平等以及其他经济权利,需要上升为政治权利,需要有政治的保障。在专制制度下,社会不可能为社会成员提供这样的权利保障,只要在民主制度下,这样的权利保障才有可能。民主本质上就是社会成员自主和自治,社会成员在政治上自主就具有自由,也才会有相互之间的时机、权利、人格以及法律上的平等。因而,市场经济需要有民主政治与之相适应,没有民主政治,就不会有自由、平等,也就不会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至少当代意义的民主是市场经济所客观要求的,西方近当代的民主的价值理念与这种要求直接
8、关联。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这种秩序需要法律制度加以维护,要求市场主体和社会成员除了法律之外享有最广泛的自由。也就是讲,市场经济要求法律成为社会的最高权威,成为社会成员活动必须遵循的底线,政治权利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在法律之下行使。同时,这种法律是社会成员意志的具体表现出,社会成员遵循法律就是遵循公共意志,就是社会成员的自治。这就是当代意义的法治政治。显然,这种法治政治是民主的要求,同时也是民主的保障。民主和法治,归根到底都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都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为之提供政治保障的社会德性。 西方近当代德性思想就是伴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的兴起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构成和发展的
9、,是西方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思想上的反映。西方近当代德性思想固然从西方传统德性思想汲取了丰富的内容,但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与市场经济的性质和要求完全一致的。因而我们讲,西方近当代德性思想的根本源头或主要源头是从14世纪意大利开场兴起的市场经济。当然,西方近当代德性思想并不只是对市场经济要求的消极反映,而且还对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指导作用。这些思想不仅促进了人们对市场经济要求的认识,而且还引导人们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其重要作用绝不可低估。正由于西方近当代德性思想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构成的,因此也有重大的局限,即它们都完全服从于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终极追求,具有明
10、显的功利化、资本化和市场化的物化偏颇,而这种偏颇在现有的西方德性思想以及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和制度框架内是很难克制的。 二、西方近当代德性思想的文化渊源 西方历史文化是一种多源头的断裂而又兼容的复杂历史文化。人们一般以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主要有两个 :一是古希腊文化 ;二是古希伯莱文化。假如从近代以来的历史看,实际上西方文化的源头不止两个,而是四个。除了普遍公认的古希腊世俗文化和古希伯莱宗教文化这两个源头之外,还有古罗马的政治文化和近代意大利的商品文化或市场文化。以上这四种文化不只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同时也是西方先后占据主导地位的四种文化。最初是古希腊世俗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然后是古罗马政治文化占据主导
11、地位,再接下来是主要源自古希伯莱文化的基督教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最后是源自意大利的经济文化占据主导地位。这四种文化就其核心价值观念而言是各不一样的,不同文化的更替使西方历史文化具有明显的断裂性。但是,后一种文化对前一种文化的替代是核心价值观念的取代,而不是全盘否认。古罗马文化吸收了古希腊文化的幸福主义内容,使兴盛起来的古罗马文化不只是先前古罗马文化的简单延续。基督教文化则更是在希伯莱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才成为完全不同于古希伯莱文化的基督教文化。源自意大利的市场文化也是通过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兴盛起来的,它固然对基督教展开了无情的批判,但最终仍然将基督教文化包涵在本身之中。
12、因而,西方文化固然是断裂性的,但同时也具有兼容性。它继承了不同文化中合适本身发展的有价值内容并加以发扬光大。 西方的历史文化固然是多种历史文化兼收并蓄的复杂体系,但必须看到,古希腊文化的基本精神成为了后来整个西方历史文化的基调,也是西方近当代德性思想的精神源泉。这种基本精神至少涵盖下面八个方面 : 一是幸福即至善的幸福主义。早在古希腊,个人幸福就被作为个人和社会的终极价值目的,人们普遍关心 什么是幸福 和 怎样获得幸福 的问题,几乎所有重要的思想家都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过深切进入的讨论和广泛的讨论,并大多将获得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作为至善。古希腊的这种传统为古罗马人所继承,古罗马的哲学家关注怎
13、样到达内心安定进而获得幸福,政治家关注怎样建立强大的国家为幸福提供物质条件,而法学家则关注怎样通过实行法治为公民营造安宁有序的社会环境。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固然总体上否认个人现世生活的意义,并以为个人不可能在尘世获得真正的幸福,但幸福仍然被看作是至善,看作是终极价值目的。只是真正的幸福存在于天国,只要当人们死后进入天国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即至福。由此看来,在西方古典文化中,幸福主义是贯穿始终的。这种幸福主义为近当代思想家所继承,他们几乎从未怀疑追求幸福是人生和社会的终极目的,而且从古典幸福主义思想中汲取了不少的内容。 二是肯定个人独立自主地位的个人主义。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奴隶社会,奴隶不具有做人的资格
14、和权利,但在奴隶主和自由民内部,个人的独立自主性是得到社会肯定的,而且已经有很明显的公民意识和观念,个人的公民身份也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卫。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它们各自有自个的权利和义务,社会的目的不是为了社会本身,而是为了个人的幸福和安宁。应该讲,个人主义精神在古希腊就已经较为完备。在古罗马,个人主义精神也存在,只是没有古希腊典型。个人主义在中世纪发生了异化,不过并未完全被否认和抛弃,而是被湮没、被扭曲,发生了严重的异化 :本来是为个人提供服务的基督教及其教会最后成了统治和奴役人们的政治气力和精神气力,上帝也从拯救人类出苦海的救世主变成残害人类的刽子手。
15、正由于发生了这种异化,所以近代主张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张扬个人主义。 三是以自由意识觉悟为特征的自由主义。亚里士多德就把 一个为自个、并不为别人而存在的人称为自由人 ,并把他最推崇的哲学看作是真正自由的。231后来的伊壁鸠鲁派和斯多亚派更崇尚自由,把心灵宁静、精神自由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根据黑格尔的讲法, 雅典人知道他是自由的,正如一个罗马公民,一个出身贵胄的人也是自由的 351。这表示清楚他们是有自由意识的,而这构成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区别。中世纪社会固然等级森严,但就自由的意识和观念而言却前进了一大步。黑格尔以为,在基督教的教义里,在上帝面前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基督挽救了世人,使他们得
16、到基督教的自由,人的自由不依靠于出身、地位和文化程度。351-52 诚然,西方古代的自由主义远远没有到达将自由看作人的本质,看作是人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天赋权利的高度。但是,这种自由主义传统成为了近代西方人自由观念的源泉和争取自由的重要根据。 四是走向异化的平等主义。平等与自由相联络。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自由民与奴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但自由民在政治上是平等的。 至少到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的斯多亚派已经有了明确的平等意识。斯多亚派创始人芝诺明确主张建立 世界城邦 ,把所有人都看作是我们的同胞和公民。斯多亚派的世界主义和平等主义思想对基督教产生了直接影响,基督教十分是新约宣扬的 爱邻人 的博
17、爱思想,就是以所有人都在上帝面前平等为前提的。在基督教看来,人在上帝面前不仅仅是自由的,而且是完全平等的,他们都是上帝创造的,同样具有理性、意志等与上帝类似的规定性。当然,这种基督教的平等主义并没有在中世纪社会中得到贯彻,相反基督教教会统治的世界与现实的封建社会一样,是等级森严的等级制社会。也正是反对这种宗教的异化,才产生了近代意义的平等思想。 五是践行民主共和的共和主义。众所周知,西方民主源自于古希腊雅典。雅典的民主固然是一种较为简单朴素的直接民主,但这种民主是城邦的治理方式,而且有一整套民主制度和机制,因此是一种比拟完全意义的民主。雅典的民主并没有为古罗马所继承,但罗马在国家治理方面采取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