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自我相关信息对视觉选择的影响,心理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察自我相关信息对视觉选择的影响,心理学论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察自我相关信息对视觉选择的影响,心理学论文自我相关信息由于其具有社会学以及进化理论上的重要意义, 自我加工机制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自从 鸡尾酒会效应 (Moray,1959)提出以来, 大量相关研究证实, 个体普遍反映出自我加工优势, 即与别人相比, 自我相关信息( 例如 , 自我名字 , 自我面孔 ) 能够被快速加工(Keenan et al., 1999; Keyes Brady, 2018; Ma Han, 2018; Sui, Zhu, Han, 2006; Tong Nakayama, 1999).另一个方面, 自我相关信息能自动吸引个体更多的注意(Arnell, Sh
2、apiro, Sorensen,1999; Br dart, Delchambre, Laureys, 2006; Gronau,Cohen, Ben-Shakhar, 2003; Moray, 1959; Pannese Hirsch, 2018; Wolford Morrison, 1980).这种自我突显效应也表如今记忆水平上, 个体对参照自我编码的信息记忆成绩好于参照别人和语义编码的信息(Cunningham, Turk, Macdonald, Neil Macrae,2008; Rogers, Kuiper, Kirker, 1977; Symons Johnson, 1997).另
3、外, 自我相关信息也能够调控基本感悟加工, 与别人加工相比, 降低刺激比照度很少影响自我图形的感受性(Sui, He, Humphreys,2020).这种行为水平上的自我加工优势得到神经水平研究的支持, 脑成像研究表示清楚自我加工具有独特的神经基础.例如, 与语义加工和别人参照评估相比, 自我参照评估加强大脑内侧前额叶的活动(Craik et al., 1999; Kelley et al., 2002; Northoff et al.,2006), 自我面孔加工与大脑右侧额下回和额中回密切相关等等(Sui, Chechlacz, Humphreys, 2020;Sui Han, 2007)
4、. Sui, Liu, Wang 和 Han(2018)以及 Sui 和 He 等人(2020)的研究发展了自我连接学习范式, 让被试把中性几何图形与不同人建立联络, 如三角形代表朋友, 圆形代表陌生人, 方形代表自我, 指导语后,被试完成图形-标签匹配任务.实验结果表示清楚个体能立即赋予中性几何图形以社会意义, 对自我相关图形加工的既快又好, 这种效应不受上下文和任务难度影响.并且, 降低刺激比照度不干扰对自我图形的加工, 低比照度条件下, 对自我图形的感受性加强, 表示清楚自我信息调控基本感悟加工.Sui 等人(2018)的研究发现这种新建立联络的自我信息影响内源性空间注意的分配.在线索靶
5、子范式中, 和朋友相关信息比拟, 在早期感悟阶段自我相关信息能够更吸引注意; 在后期加工阶段, 自我相关线索愈加有效地转移注意.这种自我连接学习范式排除了以往自我研究中的刺激熟悉性效应, 如个体对自我面孔和名字等信息更熟悉.脑成像研究结果证明有独特的神经网络支持自我图形-标签连接学习, 与别人图形连接相比, 自我图形-标签匹配刺激加强大脑内侧前额叶和左侧后部颞上回的神经活动强度, 并且内侧前额叶到左侧后部颞上回的连接强度可 以 预 测 个 体 自 我 图 形 加 工 优 势 强 度 (Sui,Rotshtein, Humphreys, 2020).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支持自我相关信息影响基本认知
6、加工的各个阶段, 但当前为止, 自我相关信息对知觉选择经过的影响仍然还不清楚.已有研究表示清楚, 在集中注意条件下, 自我名字或者自我面孔作 为 分心 物时 仍 然能 够被 选 择进 而得 到 加工(Br dart et al., 2006; Moray, 1959; Wolford Morrison, 1980).而在分散注意条件下, 如当注意分散在不同空间位置时, 例如视觉选择任务中, 自我面孔或者自我名字作为目的能够迅速被选择、辨别, 但是作为分心物时能否被迅速排除尚存在争论(Devue, van der Stigchel, Br dart, Theeuwes, 2018;Harris,
7、 Pashler, Coburn, 2004; Tong Nakayama,1999).以上研究都是将注意集中于同一空间位置或者同一维度, 自我相关信息能够对当下进行的活动产生影响.然而在另一个关于所有权的研究发现,当注意分散到两个任务时自我优势效应消失了(Turk et al., 2020). 以往自我研究通常采用的方式方法是比拟加工自我信息与加工别人信息的差异.这里, 我们采用自我连接学习范式(Sui, He, et al., 2020), 不仅比拟自我信息和别人信息加工的差异, 还比拟自我信息在视觉选择中作为分心物和反响目的的差异.通过采用复合图形(局部小图形组成整体大图形), 让被试选
8、择性地对整体或局部图形进行反响, 而忽略另一维度信息(局部或整体), 比拟自我相关信息作为分心物和反响目的的差异进而研究社会信息对视觉选择的调控作用. 人们对视觉信息的选择普遍存在一种 整体优先 的现象.Navon (1977)整体-局部图形判定的范式证明了:在知觉组织经过中整体信息优先遭到加工.以复合字母(小字母组合成大字母)作为判定目的, 以往研究一致地发现人们对小字母的反响慢于对大字母的反响, 反映了人们对于输入的视觉信息加工倾向于优先加工整体的特点, 被称为整体优先效应.本研究中, 我们将采用自我连接学习范式,以复合图形作为实验刺激, 并结合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两种任务来考察自我相关信息
9、对视觉选择的影响, 尤其关注自我信息作为分心物维度时对目的维度信息的干扰作用, 即自我相关信息能否干扰整体优先效应.被试首先完成图形-标签学习任务, 然后完成整体-局部图形判定任务.在集中注意条件下, 整体-局部图形判定任务只需要注意预先告知的目的出现水平(整体或者局部), 而忽略另外一个水平; 在分散注意条件下, 整体-局部图形判定任务需要被试同时注意整体和局部两个水平, 反响目的 随 机 出 现 在 两 种 水 平 上 (Corbetta, Miezin,Dobmeyer, Shulman, Petersen, 1991; Fink et al.,1996; Heinze, Hinrich
10、s, Scholz, Burchert, Mangun,1998; Yovel, Yovel, Levy, 2001).实验一, 作为本研究的控制实验, 社会突显信息(自我/朋友)作为反响目的, 复制经典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二, 考察在分散注意条件下, 测量社会突显信息(自我/朋友)作为分心物对目的非突显社会信息(陌生人)的干扰作用, 评估社会突显分心物能否干扰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三, 采用集中注意任务, 整合自我/朋友图形作为目的或作为分心物这两种不同条件在同一个实验中, 评估自我相关信息作为分心物对整体优先效应的干扰, 检验社会突显信息对注意选择调控的一致性(分散注意水平和集中注意水平).
11、2 实验一:整体/局部任务的控制实验-社会突显信息作为反响目的 2.1 方式方法 2.1.1 被试 来自某大学的 24 名同学参加了此实验, 男 8 名,女 16 名, 年龄在 1926 岁(M = 21.75 1.65).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且均为右利手.全部被试都是志愿参加, 实验结束后得到相应的报酬. 2.1.2 实验材料 实验分成两个部分:图形-标签连接任务和整体-局部判定任务.在图形-标签连接任务中, 呈现的图形包括正方形, 圆形和六边形, 分别与自我, 朋友和生人建立联络, 图形与人的连接组合在被试间平衡.图形的视角为 3.14 3.14 , 汉字选项的宽为9 高为 1
12、.图形与汉字同时呈现, 中心距离屏幕均为 3 . 在整体-局部判定任务中, 复合图形是由 1820个小图形组成的大图形.小图形的视角为 0.9 0.9 ,大图形的视角为 7 7 .组合刺激随机呈如今屏幕上方和下方, 组合刺激的中心距屏幕中心 4.7 .凝视点为 0.58 0.58 的加号.为避免一样的社会意义图形出如今不同水平, 实验采用大小图形不一样的组合方式- 整体与局部图形不一致.即刺激图形分别由自我(或朋友)联络的图形与生人联络的图形组合. 实验采用 21 寸纯平电脑显示器, 屏幕分辨率为 1024 768, 刷新率为 100 Hz.实验程序采用心理学专业软件 E-prime 2.0
13、编制并收集数据. 2.1.3 实验流程 每个被试进行单独测试, 眼睛距离屏幕 80 cm.实验由两阶段组成.首先让被试想象自个、自个的一个同性别的好朋友和一个陌生人分别代表不同几何图形, 然后完成图形-标签匹配任务.每个trial 中首先刺激屏呈现 1000 ms:屏幕上方呈现一个几何图形, 下方呈现 你 、 朋友 、 生人 3个选项, 3 个选项的位置是随机出现的.被试任务是判定哪个标签(左边, 中间, 右边)与图形匹配, 并按对应选项位置的反响键(键盘上的 b, n, m 三个按键).随后刺激屏被 2000 ms 的反响窗口代替.被试反响后出现 500 ms 的反应信息.6 次练习后, 被
14、试开场正式实验, 每个实验条件分别连续 6 次正确反响后程序自动结束. 被试完成图形-标签连接任务后进行整体-局部判定任务, 这个任务中, 没有标签, 只要图形.首先屏幕出现一个白色加号作为凝视点呈现 500ms, 随后包含复合图形刺激随机呈如今屏幕的上方或下方 150 ms, 之后再次出现 950 ms 的凝视点. 被试的任务是判定复合刺激包含自我图形还是朋友图形, 目的图形随机出如今整体和局部两个水平.被试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按 n 或 m 键做出反响.按键与判定目的在被试间平衡(见图 1).正式实验之前被试先完成 8 个试次的练习, 正式实验包括 192 个试次. 在分散注意任务中, 被试要
15、将注意分散在两个水平之间, 并且对可能出现的两个目的之一进行判定, 因而实验为 2 2 被试内设计, 自变量分别是: 社会相关性作为反响目的(自我 vs.朋友) 注意水平(注意整体 vs.注意局部).在这里社会相关性指的是社会相关信息, 也就是图形携带的社会信息-自我或朋友; 注意水平指的是目的出现的水平, 也是被试注意的维度. 2.2 实验结果 24 名被试的正确率均很高, 平均正确率为 0.94,标准差为 0.05.对正确率进行 2(反响目的:自我vs.朋友) 2(注意水平:整体 vs.局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反响目的主效应、注意水平的主效应以及交互作用不显着, ps 0.05.
16、 对反响时数据进行 2(反响目的:自我 vs.朋友) 2(注意水平:注意整体 vs.注意局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表示清楚:注意水平的主效应显着 F(1,23)= 16.83, p 0.001, 目的出如今整体水平判定的速度明显快于局部水平的判定.反响目的主效应以及反响目的与注意水平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 Fs 1.这些结果表示清楚, 个体对整体目的的反响比局部目的迅速 , 这种效应既发生在自我连接的图形上(p=0.011), 也发生在朋友连接的图形上(p = 0.038),复制了以往经典的整体-局部研究结果(Navon,1977) (见图 2). 实验一中, 自我图形(或朋友图形)分别作为
17、反响目的时(陌生人图形为分心物), 整体图形的反响快于局部图形的反响.实验二中, 我们将社会信息维度作为分心物而不是反响目的, 考察当自我相关图形作为干扰信息能否干扰整体优先性效应. 3 实验二:社会突显信息干扰整体优先性效应分散注意任务(Divided Attention Task, DAT). 3.1 方式方法 3.1.1 被试 来自某大学的 20 名同学参加了此实验, 男 6名, 女 14 名, 年龄在 1930 岁(M = 23.10 0.80).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且均为右利手.全部被试都是志愿参加, 实验结束后得到相应的报酬. 3.1.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和实验一一样.
18、 3.1.3 实验流程 每个被试进行单独测试, 眼睛距离屏幕 80 cm. 图形-标签学习任务与实验一一样. 整体-局部图形判定任务流程与实验一一样,不同之处:被试的任务是忽略自我或朋友图形, 判定陌生人图形出如今整体还是局部位置.按键与判定目的在被试间平衡.进行正式实验前被试完成 8个试次的练习, 正式实验包括 192 个试次. 在这个分散注意实验中, 自变量分别是:社会相关性作为分心物(自我 vs.朋友) 注意水平(注意整体 vs.注意局部). 3.2 实验结果 20 名被试的正确率均很高, 平均正确率为 0.92,标准差为 0.06.对正确率进行 2(分心物:自我 vs. 朋友) 2(注
19、意水平:注意整体 vs.注意局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分心物、注意水平主效应以及交互作用均不显着, Fs 2.07, ps 0.167.反响时数据的统计结果表示清楚, 分心物和注意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着, Fs 3.52, ps 0.076.社会相关与注意水平的交互作用表现出显着的趋势, F(1,23) = 4.06, p =0.058.对不同社会信息作为分心物进行整体优先效应的检验.结果发现, 当对代表自我和陌生人组成的复合图形判定时, 整体优先效应消失了, t(19) =0.76, p = 0.455 (见图 3); 相对地, 朋友和陌生人的复合图形判定任务仍然显示稳定的整体优先效应
20、,t(19) = 2.78, p = 0.012. 实验二的结果表示清楚, 自我(或朋友)图形作为分心物, 陌生人图形作为反响目的时, 自我图形(社会突显信息)干扰对目的(陌生人图形)反响, 导致整体优先性效应消失, 而朋友图形并不干扰对目的(陌生人图形)的反响, 整体优先性效应仍然存在,与实验一中朋友作为反响目的结果类似.整合实验一和二的结果, 表示清楚朋友图形无论作为反响目的还是分心物均一致地产生整体优先性效应, 反响了朋友图形并不调控视觉选择; 相反地, 自我图形则调控视觉选择- 作为目的和分心物导致不同的成绩.实验三通过在同一实验中整合两类视觉选择(反响目的 vs.分心物), 并且为排
21、除空间注意(实验一和二:被试分配注意在整体和局部两个维度)的影响, 采用集中注意范式, 研究自我图形(社会突显信息)对视觉选择的调控作用. 4 实验三:社会突显信息干扰整体优先性效应集中注意任务(Focused Attention Task, FAT) 4.1 方式方法 4.1.1 被试 来自某大学的 24 名同学参加了此实验(男生 7名 , 女 生 17 名 ), 平 均 年 龄 1827 岁 (M =22.46 0.59).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且均为右利手.全部被试都是志愿参加, 实验结束后得到相应的报酬. 4.1.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与实验一、二一样 4.1.3 实验流程 每
22、个被试进行单独测试, 眼睛距离屏幕 80 cm. 图形-标签学习任务与实验一和二一样. 复合图形判定任务的实验采用 block 设计, 华而不实在自我-陌生人图形判定中, 只会出当代表自个的图形和代表陌生人的图形组合; 在朋友-陌生人图形判定中, 只会出当代表朋友的图形和代表陌生人的图形组合.被试完成整体/局部判定任务, 整体或局部判定任务也采用 block 设计.每个 block 前,提示被试任务类型- 判定局部图形(局部任务)或判定整体图形(整体任务), 提示被试本组只需注意整体或是局部水平(见图 1).每个 trail 以屏幕出现的 500 ms 白色凝视点开场, 随后复合图形呈如今屏幕
23、的上方或下方 150 ms, 之后再次出现950 ms 的反响屏.整体任务指的是对组合图形的大图形进行分类, 识别是自我还是生人或者朋友还是陌生人; 局部任务指的是对组合图形的小图形进行分类.提示语结束后, 被试均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反响, 按键与判定目的在被试间平衡.正式实验前被试完成包含 16 个试次的练习, 正式实验包括 384个试次. 实验为 2 2 2 被试内设计, 自变量分别是:社会相关性(自我/陌生人 vs.朋友/陌生人)、突显水平(整体突显 vs.局部突显)和注意水平(注意整体 vs.注意局部).社会相关性指的是自我-陌生人任务和朋友-陌生人任务.突显水平指自我或朋友图形作为社会
24、突显信息(相对于陌生人图形)出如今整体还是局部位置上.注意水平指的是每组实验前预先告知被试注意的水平, 只注意复合图形的整体或者局部.在只注意整体的任务中, 自我或者朋友的图形出如今整体水平, 那么它们就作为判定目的; 假如自我或者朋友的图形出如今局部水平, 那么它就作为分心物出现. 假如社会突显信息(自我图形)能调控整体优先性效应, 这种效应不仅发生在分散注意任务中(实验二), 也能发生在集中注意任务中, 我们假设在局部判定任务中, 当自我图形作为整体水平分心物时导致对局部陌生人图形反响变慢, 而在整体判定任务中, 当自我图形作为局部水平分心物时导致对整体陌生人图形反响变慢.而这种效应不发生
25、在朋友-陌生人复合图形中. 4.2 实验结果 24 名被试的正确率均很高, 平均正确率为 0.93,标准差为 0.06. 正确率的结果显示社会相关性的主效应显着,F(1,23) = 28.24, p 0.001, 表示清楚对自我相关图形判定的正确率高于含有朋友相关图形.其他主效应以及交互作用均不显着, Fs 1.92, p 0.180. 对反响时数据进行 2(社会相关性:自我 vs.朋友) 2(突显水平:整体突显 vs.局部突显) 2(注意水平:注意整体 vs.注意局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注意水平的主效应显着 F(1,23) = 28.24,p 0.001, 对整体水平判定的速度明显
26、快于对局部水平的判定.突显水平和注意水平的交互作用显着F(1,23) = 7.43, p = 0.012, 尤其是社会相关性、突显水平类型和注意水平三者的交互作用显着 F(1,23)= 22.45, p 0.001 (见图 4). 为了比拟不同程度的社会信息对视觉选择的影响, 分别对自我和朋友两种任务进行突显水平和注意水平 2 2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被试对自我-陌生人复合图形进行判定时, 突显水平和注意水平的交互作用显着, F(1,23) = 17.78, p 0.001.事后检验发现, 对整体水平进行判定时, 自我相关图形出如今局部作为分心物时的反响速度慢于自我相关图形出如今整体作为目的的
27、反响速度, t(23) = 2.96,p = 0.007; 而在局部任务中, 当自我相关图形出如今整体作为分心物时的反响速度慢于自我相关图形出如今局部作为目的的反响速度, t(23) = 2.51, p= 0.020.相对地, 在朋友-陌生人任务中, 只要注意水平的主效应显着, F(1,23) = 23.74, p 0.001, 注意整体时的反响时间小于注意局部时的反响时间,反映了视觉选择中的整体优先性效应, 与实验一和二的结果类似, 朋友信息没有调控视觉选择.以上结果表示清楚, 在对复合刺激判定时, 自我信息(突显刺激)作为分心物, 干扰对目的(非突显刺激)的反响,这种效应一致地发生在整体和
28、局部任务上, 即调控经典地整体优先性效应(Navon, 1977). 5 讨论 研究整合自我连接学习法和整体-局部判定任务,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在不同的注意水平下, 自我相关信息(社会突显信息)对视觉选择的调控作用. (1)实验一复制视觉选择中的经典整体优先效应 ,对复合刺激进行反响时, 个体对整体水平目的的反响比对局部水平目的的反响迅速; (2)自我相关图形(社会突显信息)出如今分心物水平, 导致对非突显的目的反响速度变慢, 干扰视觉选择的整体优先效应出现; (3)这种干扰效应一致地表如今分散注意(实验二)和集中注意(实验三)水平上; (4)朋友相关图形并不调控视觉选择. 研究结果表示清楚采用
29、个体-简单几何图形连接的方式方法研究高级社会信息对认知加工的影响是有效的, 与前人研究一致(Sui, Chechlacz, et al., 2020;Sui, Liu, Wang, Han, 2018; Sui et al., 2020).通过社会学习任务, 简单图形与社会信息构成暂时性的连接, 使得图形携带社会信息.这一研究范式把高级社会认知问题研究转换到基本图形感悟任务中来, 克制了以往社会认知研究中的刺激熟悉性和复杂性问题.与之前关于自我-图形连接的研究不同,这两项研究中, 被试完成图形-标签匹配任务, 图形与标签同时存在, 考察被试怎样学会新的社会信息(Sui et al., 2018
30、; Sui et al., 2020).本研究考察被试在完成图形-标签连接后, 社会突显信息(自我信息)对视觉选择的调控作用.由于视觉选择是个体进行图像辨别、注意分配及记忆存储等高级加工经过的基础, 本研究发现自我相关信息调控基本的视觉选择, 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前人研究中一致发现的自我加工优势效应-作为目的反响迅速而准确(Keenan et al., 1999; Keyes Brady, 2018; Ma Han, 2018; Sui et al., 2006; Tong Nakayama, 1999),作为分心物能够吸引注意(Arnell et al., 1999; Br dartet al
31、., 2006; Gronau et al., 2003; Moray, 1959; Pannese Hirsch, 2018; Wolford Morrison, 1980). 比照分散注意任务下两个实验的结果发现, 当自我或朋友相关图形作为目的时, 均表现出整体优先效应, 自我和朋友条件没有差异(实验一), 这一结果反映了非社会突显信息(陌生人图形)对自我和朋友加工产生一致地干扰效应.而当自我或朋友图形作为分心物时, 社会突显信息(自我或朋友图形)对整体优先效应的干扰程度存在差异(实验二).当自我图形出如今分心物维度上干扰对目的维度陌生人图形的反响, 讲明自我相关信息能够打破整体优先效应这
32、一规律, 而朋友的图形并未干扰整体优先效应. 通过比拟分散注意(实验二)和集中注意(实验三)两个任务发现, 在不同注意水平, 自我信息一致地影响视觉选择.在分散注意任务中, 自我相关信息打破了整体优先效应, 自我图形作为分心物时,对整体的判定并未明显快于局部.在集中注意任务中, 自我相关信息调控视觉选择, 通过在目的与分心物两个维度上的协同作用产生影响(交互作用,见图 3), 在整体任务上, 被试对局部自我信息的刺激反响慢于对整体自我信息的刺激的反响; 在局部任务上, 被试对整体自我信息的刺激反响慢于对局部自我信息的刺激的反响. 自我信息对分散注意和集中注意的不同程度的调控结果符合前人的研究.
33、已有研究发现, 与集中注意任务相比, 分散注意任务中整体与局部两水平间的加工干扰更大.集中注意任务, 对整体和局部水平加工的差异存在于 P1 这样的早期成分, 反映了空间注意定向-只选择特定的空间频率进行加工.而分散注意任务中, 整体局部加工的差异反映在双侧半球的 N2 上, 讲明在分散注意牵涉到相对高级的加工经过.当注意分散在两个水平之间,被试不能优先选择一个特殊的空间频率范围, 因而,必须对刺激范围完全加工.当两水平的刺激均得到完全加工, 整体对局部的干扰必然增大(Heinze etal., 1998).根据整体/局部加工的整合理论, 集中注意条件下, 刺激的加工始于早期的视觉表征, 当整
34、体水平与局部水平的刺激不一样时发生反响冲突,为了解决这一冲突, 通过将目的捆绑到它相应的水平上(整体或局部), 例如, 通过建立一个更复杂的表征, 将刺激和它相应的水平捆绑在一起, 然而左右半球之间的差异反映了特征捆绑能力上的差异. 分散注意中两个水平之间的干扰大于集中注意(H bner, Volberg, Studer, 2007). 另外, 自我信息对知觉选择中整体优先效应的调控作用, 证明了高级水平的社会因素能调控基本视觉选择, 这种调控方式与感悟信息类似(Mevorach,Hodsoll, Allen, Shalev, Humphreys, 2018; Mevorach,Humphre
35、ys, Shalev, 2006).前人研究采用集中注意范式, 利用 Navon 的组合字母图形, 但是将一半的字母进行颜色处理, 使得图形的局部易分辨体认(突出)整体模糊; 另一半的字母改变它的空间频率, 使得整体突出, 局部模糊.这两类刺激分别称为局部突出和整体突出.而在对整体突出的刺激进行整体判定的时候目的就更突出, 进行部分判定的时候目的就更不突出;同样对部分突出的刺激进行部分判定的时候目的就更突出, 进行整体判定的时候目的就更不突出.结果发现感悟突显刺激干扰当下任务的完成, 打破视觉选 择 中 的 整 体 优 先 性 (Mevorach et al., 2018;Mevorach e
36、t al., 2006).本研究采用社会连接范式, 发现自我信息对视觉选择的作用形式与感悟突显信息类似, 并且不受注意分配影响. 综上所述, 研究通过采用分散注意和集中注意两种不同的任务, 调控不同的注意水平, 考察自我相关信息对视觉选择的影响.结果表示清楚自我相关信息作为社会突显信息干扰对非社会突显信息(陌生人图形)的反响, 这种效应既发生在整体任务中也发生在局部任务中, 并且不受注意分配影响,并且这一调控方式与感悟信息类似.视觉选择是图像辨别和再认等高级认知加工经过的基础, 与前人研究不同, 本研究从高级认知加工维度考察社会突显信息对基本感悟加工的影响, 不仅为视觉选择理论提供社会认知水平
37、的证据, 同时, 采用快速自我图形连接学习法也为自我相加工的优势现象提供了一个较为基础的解释方向. 参 考 文 献 Arnell, K. M., Shapiro, K. L., Sorensen, R. E. (1999).Reduced repetition blindness for one s own name. VisualCognition, 6(6), 609 635. Br dart, S., Delchambre, M., Laureys, S. (2006). Shortarticle one s own face is hard to ignore. The Quarter
38、l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59(1), 46 52. Corbetta, M., Miezin, F. M., Dobmeyer, S., Shulman, G. L., Petersen, S. E. (1991). Selective and divided attentionduring visual discriminations of shape, color, and speed:functional anatomy b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TheJournal of Neuroscienc
39、e, 11(8), 2383 2402. Craik, F. I., Moroz, T. M., Moscovitch, M., Stuss, D. T.,Winocur, G., Tulving, E., Kapur, S. (1999). In search ofthe self: A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tudy.Psychological Science, 10(1), 26 34. Cunningham, S. J., Turk, D. J., Macdonald, L. M., NeilMacrae, C. (2008). Yours or mine? Ownership and memory.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17(1), 312 318. Devue, C., van der Stigchel, S., Br dart, S., Theeuwes, J.(2018). You do not find your own face faster; you just lookat it longer. Cognition, 111(1), 114 1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