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礼刑并用”的治理方式,东方哲学论文.docx
《孔子“礼刑并用”的治理方式,东方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礼刑并用”的治理方式,东方哲学论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孔子“礼刑并用的治理方式,东方哲学论文摘 要: (孔子家语是研究孔子礼刑思想的重要文献。礼产生于原始时期的饮食祭祀仪式,周公对前代的礼乐进行整理和改造,孔子又通过对周礼的损益,提出“行礼知仁 的礼仪观,将礼的外在形式和内在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强调礼的社会调节功能,通过礼之“别 使每个人能在社会中找到自个应当的位置,各安其分,各司其职,保持社会和谐有序,主张通过教化来推行礼。主张礼刑并用的治理方式,以礼为本,辅之以刑,慎用刑罚,追求“刑而不用 的治理理想。这些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意义。 本文关键词语 : (孔子家语;礼:刑:孔子, (孔子家语(下文简称(家语)最早记载于(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论语类
2、 ,有27卷,主要记录了孔子和孔子弟子们的思想和言行。今传本(孔子家语是由曹魏时期的王肃作注,分为10卷,共有44篇。由于本来在汉代失传,历代学者多以为其是王肃伪造成书,到了宋代更是被明确挂上了“伪书 的标签,导致这部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鲜有人问津和研究,得不到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一些简牍和帛书的出土和学者的不断印证,廖明春等人以为,今本(家语已经被证明并非伪书。李学勤以为,(家语很可能陆续成于诸多孔氏学者之手,有很长的编纂、改动、增补经过,但王肃伪造整部(家语是不可能的,它确实是汉魏孔氏家学的产物。杨朝明以为,(家语与一些传世文献以及新出土的文献都有一样或相通之处,仔细将它们与(
3、家语相比拟,不难发现它确实应该是孔子弟子记录的汇编。王志平也运用了大量材料驳斥(家语是王肃伪造的观点,提出王肃所注的(家语是孔子家学之人编纂完成的。胡平生以为,(家语在流传的经过中有所亡佚、增补是传世古籍在流传经过中所遭遇的普遍问题,不能由于这个而断定其为伪书1。还有些学者以为,王肃只是添改了部分的内容,并非整本书都是他伪造的。如王承略提出,今本(家语的大部分内容都还保持着刘校本的原貌,有确实实是王肃所为,有的则可能是孔氏家学中的人所为。王肃为攻击郑玄而篡改(家语里的内容数量是有限的,王肃伪造全书的观点不能成立。李光灿以为,研究孔子的儒学思想,(家语亦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资料,其与河北定县汉墓竹简
4、(儒家者言有不少一样内容,讲明王肃写(家语也是有所根据的,并非都是伪造,所以应当成认它在研究孔子思想中的重要价值2。通过相关的研究成果能够看出,固然学者们在王肃能否篡改部分(孔子家语的问题上还有较大争议,但是今本(家语并非王肃伪作这一观点已经得到绝大部分学者的成认和肯定。因而在经过考证(家语中的材料后,我们能够加以利用和研究。 (家语中的内容比(论语更为充实和具体,里面有不少篇章提供了关于孔子在礼刑方面的具体阐述,华而不实的一些内容能够作为对(论语中孔子思想的进一步补充和解释,还有些则是(论语中没有提到的。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以为,礼是治理国家的关键,亦是刑的前提和基础。孔子通过对周礼
5、的损益,强调礼之“别 的社会调节功能,以为只要依靠礼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社会的治理,主张通过教化的方式推行礼,当在推行礼的教化经过中,仍然有人不愿接受教化,继续毁坏社会秩序时,须以刑罚作为补充,通过刑的强迫性对百姓的欲望进行节制,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而关于孔子的刑罚思想,早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季康子问于孔子现世之前,(荀子(讲苑、大小戴(礼记等传世文献就已经对其有所记载,十分是(家语刑政,能够讲是记录孔子刑罚观点的专门文献。由于关于这些文献的真伪在过去有众多争议,所以孔子的刑罚思想并没有得到重视。如今一些古文献的出土表示清楚,孔子关于刑罚思想的言论是大体可信的1。充分利用和研究(家语,
6、有助于我们愈加全面地理解孔子的礼刑思想。下面我们就此做一些讨论,以请教于方家。 一、孔子对“礼 的认识 (一)礼的起源与内涵 “礼 在(讲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22关于礼的起源,(家语问礼中载:“夫礼初也,始于饮食。太古之时,燔黍擘豚,污樽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能够致敬鬼神。 313在孔子看来,礼的起源与饮食活动有关,即人们利用食物来祭祀鬼神,换句话讲,饮食之礼是所有礼仪的基础。此段又可见于(礼记礼运,对我们认识礼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原始社会时期,人类还缺乏对自然世界的理解能力,当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便以为是上帝显灵。所以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开场通过祭祀、祈祷等仪式与
7、上帝和神灵进行沟通,这个经过就是原始的礼的产生。而“礼 字最早出如今殷商时期的卜辞记载中,殷人通过举办各种祭祀仪式以祈求神灵和上帝的庇佑。随着祭祀礼仪的发展,殷人注意到能够假借神明的气力来稳固自个的王权统治,证明自个政治地位的合法性,礼被赋予了相关的政治含义。到了周朝,周公汲取殷商灭亡的教训,开场发展“礼 的内在精神。郭沫若讲:“礼是后来的字。在金文里面,我们偶然看见用丰字的。从字的构造上来讲,是在一个器皿里面乘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盘庚里面所讲的具乃贝玉,就是这个意思。大概礼之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各种仪制。 496周公对殷商的礼乐祭祀进
8、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在祭祀神灵祖先为核心的基础上,在祭祀、起居、饮食、丧葬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有操作性的礼乐仪制,也就是(周礼,使其成为规范化的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并推广使用。 而孔子又通过对周礼的损益,提出“行礼知仁 的礼仪观。(家语论礼曰:“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悬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下管(象舞,(夏龠序兴;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行中规,旋中矩,銮和中(采荠,客出以(雍,彻以(振羽。是故,君子无物而不在于礼焉。 372该段记载又亦见于(礼记仲尼燕居。孔子提出行礼的目的是知仁,这里“知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认知,而是一种体知
9、3,是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得之于实践之后的领悟。体知所指向的是提供源源不断精神动力的人格境界5。孔子处在“礼崩乐坏 的春秋时代,力图通过恢复周礼以重建社会秩序,借礼的外在形式来加强仁的道德情感,“效社之礼,所以仁鬼神也;禘尝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飨之礼,所以仁乡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 372。当礼有了仁作为内在的根据和支撑后,礼便能更好地得到自觉的执行,“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焉 。仁作为创生原则,是内在原则,是价值之源,是根据;礼是建构原则,是外在约束,是制度化、行为化的象征6。假如人们只会行礼而不知仁,礼就只是单纯的、冰冷的形式规范,缺乏内在的精神价值,“薄于德,于礼
10、虚 373。假如人们在行礼的经过中能够体悟到仁,当礼有了仁的贯注之后,就使礼从单纯的外在仪式转变为一种由内产生的道德,便增加行礼的气力感。 (二)礼的社会调节功能 对于儒学来讲,礼的社会调节功能特别重要。罗斯文(Henry Rosemont)指出,在古代中国,社会调节过于重要,以致于不能交由来承当。更好的做法是由传统(礼)来承当作为一种民众的约束性气力7。孔子把礼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把礼从单纯的祭祀仪式、国家的规章制度,扩大到更多地强调礼之“别 的作用,而不仅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家语载孔子曰:“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辩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
11、族、疏数之交焉。 312礼之“别 不主要是一种阶层分别,而是突出社会的分工,让人知道自个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应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也就是讲,礼所要实现的是在社会系统中让每个人在自个应在的位置上能最大效率地发挥作用,进而起到调节社会秩序的作用,(中庸提出的“君子素其位而行 826就发扬了这一思想。不难看出,孔子以为天人关系、君臣上下长幼关系和家庭关系中都离不开礼的调节作用。礼在宗教上是祭祀神灵的仪式;在政治上是维护封建等级的规范;在伦理上是区分亲疏关系的准则。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之内的所有伦理关系之间的相处,均以礼为前提。因而礼在孔子的时代已经变成维持伦理关系、调节社会秩序和稳固封建等级
12、的标准与准则,“夫礼,人之干也。非礼则无以立 3103。一个国家和社会,有了礼的约束,每个人能在社会中找到自个应在的位置,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就能使社会的各种关系保持和谐有序,假如社会失去礼的约束,出现僭越礼制的情况,就会引起社会秩序的毁坏。如(论语所载季孙氏祭祀泰山引起了孔子的极大不满。季孙氏只是鲁国的正卿,根据当时的礼制,没有资格去祭祀泰山,只要天子和诸侯才能祭祀“名山大川 ,而他去祭泰山,既僭越于天子,亦僭越于鲁君。孔子以为,季氏这种“僭越 行为,是其“不轨 之心的显现,打破了礼制应有的分别体系,导致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必将引来鲁国的动乱。所以(家语载孔子曰:“礼者,即事之治也。无礼则手足
13、无所措,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 372如关于禘礼,(家语载孔子曰:“明乎郊社之义,禘尝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罢了。 372(论语亦有类似的记载,曰:“或问禘之讲,子曰:不知也。知其讲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929相较而言,(家语中多讲了一个郊社之礼,即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禘尝礼是殷周时期的一种重大礼仪,其祭祀的对象是主祭者的先祖和先考,举行场所在天子太庙或祖庙,以及公侯之祖庙。孔子将禘尝礼提高到治理国家的高度来阐述,充分表示清楚禘尝礼的宏大价值和重要意义。礼作为对社会民众的约束性气力,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想要提高自
14、个的修养,学礼则是最基本的条件。对于个人而言,人通过修习礼构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礼能帮助人顺应社会调节的能力。对社会的主体系统而言,礼作为人们言行举止的行为规范,在人与人交往的经过中起到调解社会关系的作用,使社会主体系统在个体和整体两个层面到达一种有效的平衡。 (三)礼的教化推行方式 以礼作为人们交往的行为规范,以礼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那么要怎样来推行礼才能让人遵守礼制而不违礼呢?从(家语中能够看到,孔子主张通过教化来推行礼。孔子的教化思想是一种以礼为核心的道德教化,孔子以为通过礼的教化能够让百姓本身产生羞耻之心而不去犯罪。(家语载孔子曰:“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顺百姓,不废其会
15、节。既有成事,而后治其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之等。其顺之也,而后言其丧祭之纪、宗庙之序,品其牺牲,设其豕腊,修其岁时,以敬其祭祀,别其亲疏,序其昭穆,而后宗族会醼。即安其居,以缀恩义,卑其宫室,节其服御,车不雕玑,器不雕镂,食不二味,心不淫志,以与万民同利。 312统治者要把礼放在治国的载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912(家语载,孔子初仕在鲁国中都做官时,在那里大力推行教化,制定了养生送死的礼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 33一年之后便到达了理想的效果,各地诸侯也都纷纷效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