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研究(本科论文),金融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研究(本科论文),金融学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研究本科论文,金融学论文内容摘要: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所有商业银行都要不断地大量发生贷款业务,这就难免发生一定数量的不能按期收回或收不回的贷款。我们国家商业银行的问题是不良资产太多,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将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我们国家商业银行体系内存在着巨额不良资产,这些巨额不良资产降低了资产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与我们国家(商业银行法所规定的经营原则相背离,危及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蕴藏着宏大的金融风险。解决我们国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必须把国际经历体验教训和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在状况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不良资产重组的各种手段,有针对性地设计国有商业银行
2、不良贷款重组的战略和措施,循序渐进,来逐步化解已经累积的不良资产风险。 本文关键词语:不良资产;特点;难点;重组策略 前言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风潮此起彼伏,突发性金融危机层出不穷,尤其是2007年-2018年环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敲了警钟,即便多国银行屡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我们国家规模宏大的银行资产中,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已隐含了银行信誉风险,对我们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已构成潜在威胁。因而,对我们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很有必要。 第一章 我们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背景和现在状况 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
3、态的,不能及时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不仅会加剧我们国家银行系统本身的风险,还困扰着我们国家金融与经济的正常运行。因而,银行不良资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首先要指出的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除了频繁使用 不良资产 这一词汇以外,还较多地使用了 不良债权 、 不良贷款 两个词,从理论上讲,三者是具有不同理论内涵的范畴。但就我们国家金融现实考察,商业银行资产构造比拟单一,贷款所占比重很大,所以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在某种程度上,两者基本上是等价关系。因而,本文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没有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归还商 业银行的贷款本息
4、,或者已有迹象表示清楚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归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构成的贷款。我们国家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根据贷款 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 疑、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 1.2 我们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历史背景 由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我们国家特有国情所决定,银行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我们国家的银行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 大一统 银行体制,从1953年到1979年,只要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既是银行,又是商业银行。从1979年到1984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先后恢复或成立,但只
5、是作为国家专业银行而存在,仍然是行政机构,不具有商业性。直到1997年11月,中国召开了建国以来最高规格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方向才正式确立,强调国有银行的商业性,要求弱化行政对银行经营的干涉。然而,长期的政策干涉,大量政策性贷款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在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之初背上的沉重包袱难以卸下,作为我们国家银行业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其不良贷款额占我们国家银行总不良贷款额的约8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分析2 0%,而且其不良贷款率也最高,面临的不良贷款问题最严峻,已成为我们国家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主要隐患。 1.3 我们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在状况 从1999年开场中国采取措
6、施剥离了四大商业银行近万亿元不良资产自2002年以来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即4大国有银行和其他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华而不实2003年比2002年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分别下降1750亿元和5.7%2004年比2003年分别下降3946亿元和4.5%据中国银监会2005年三季度末贷款五级分类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9月末我们国家境内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比年初下降5501.8亿元和4.28%商业银行贷款质量持续看好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继续呈现 双降 华而不实由于工商银行于2007年处置了7000多亿的不良资产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分别下降5575
7、.6亿元和5.45%与此同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率 分别比年初下降了0.45%、1.95%、0.96%但在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总体 双降 的情况下除四大商业银行外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均出现了上升的势头根据各家股份制银行披露的2005年第三季度报表和中国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表示清楚截至2005年9月末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100.3亿元和3.5亿元。 第二章 我们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2.1 从体制方面看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供应制和财税改革后的拔改贷所构成的银企依靠机制,使国有银行的大量贷款在国有企业中沉淀、
8、呆滞,是不良资产产生的历史原因。 2.2 从方面看 对银行干涉的刚性仍然较强。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商业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在接受国家政策引导的同时,要反映市场需求,具体表现出价值规律和安全、流动、赢利 的经营原则,合理分配、使用银行资金。商业银行应该是资金配置的主体,只能应只限于宏观调控。然而现实情况是,作为资金分配的主体和中心并未淡化,不仅从宏观高层垄断,而且还是微观经营的指令者,甚至是操作者。企业需要贷款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分析3首先找的不是银行信贷员,而是官员,银行只不过是资金配置的客体,银行资金的投向仍然不是根据价值规律和经营原则来决定,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左右。固然
9、国家已出台了(商业银行法,但由于尚缺乏正常运作的配套措施,商业银行仍然无法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原则正常运作,很难真正具体表现出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原则,往往造成部分项目投资效益不高,构成大量的贷款沉淀,最终构成银行的不良资产。 2.3 从企业方面看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严重的短期行为和整体效益低下是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造成短期行为的原因是粗放型经营和企业领导的频繁变动。近年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但责任与权利的增量并不相等,责任小于权利,而且责任是虚设的,根本起不到对企业领导的约束作用。加上粗放型经营,企业和领导的业绩主要以数
10、量和规模考核,所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顾本身经营状况和承受能力,缺乏市场调研和科学的分析预测,盲目扩大投资。企业通过各种关系向银行借款,投资后缺少资金又迫使银行继续贷款,若银行不再增加贷款,新项目无法投产,将造成以前的贷款收不回,因而,银行也只好被迫增加贷款,构成一种恶性循环,造成不良贷款不断增加。另外,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下,大多数亏损严重,无力归还贷款。另一方面,个体、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自有资本金少,也是造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因素。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增加,但由于这些企业的自有资本金较少,其成立和发展大都依靠银行的贷款。资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分析本金缺乏的问题会带
11、来经营方针的变化以及财务上的软约束。这些企业敢于冒较大风险经营,由于真正承当风险的是银行而不是企业,一旦经营失败,企业倒闭,最终亏的是银行贷款,这无疑增加了银行的不良资产。 2.4 从银行方面看 银行本身的问题。这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商业银行自我约束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很多商业银行仍然沿用了太多的行政管理手段,加上风险与利益机制不对称,约束、鼓励机制不健全,对资产损失的考核手段与承当责任不明确,使银行缺乏风险的责任感和压力感,更缺少预防信贷资产损失的有效手段。详细来讲,银行的部分经营决策者违规经营,高息揽储,私设小金库,账外经营,炒作股票、房地产、外汇、期货等,以谋取非法收入,一旦决策
12、失误就血本无归;部分决策者违背贷款审批程序,对贷款审查不严,致使贷款投放出去后,难以收回本息。另一方面,部分银行内部人员思想不健康,钻银行法规的空子,甚至胆大妄为,大肆贪污、挪用、非法侵占银行资金,有的甚至与外部犯罪分子相勾结,大量骗取银行信贷资金。 2.5 从法律法规方面看 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应有的约束机制。企业财务纪律松弛,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领导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还贷意识。固然金融机构的诉讼案件胜诉率很高,但执行率却微乎其微。贷款诉讼难以奏效,全社会法律观念淡薄,执法力度不够、地方保卫,造成法院执行难。而且破产法的法律框架、执法以及程序框架不健全、不完善。十分是按现行破产案例的债务清
13、偿顺序,银行债权作为一般债权,银行贷款没有优先受偿的优惠,这更增加了银行贷款损失的可能性。 2.6 从社会信誉观念看 信誉观念扭曲。由于企业拖欠货款和银行到期贷款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且大多数拖欠者的利益不但没有因而遭到损害,有的还得到了好处,天长日久就使人们的信誉观念淡化、扭曲,甚至是非颠倒,以为遵守信誉是笨蛋,不会算计;不遵守信誉才算有能耐、会算计。 第三章 我们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 3.1 不良资产数额宏大,不良贷款比重相对较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计资料表示清楚,截至2007年4季度,根据五级分类法 ,我们国家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018.9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
14、7%,固然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但是我们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仍然宏大,不良资产比率仍然较高,信贷资产风险仍然较大,巨额的不良资产不仅影响着银行体系的稳定,而且不同程度地削弱了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3.2 我们国家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复杂 我们国家银行不良资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华而不实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如政企不分以及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经营管理不善等),还有政策和法律变化的影响等等。 3.3 利益关系特殊 在国外,企业和银行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银企关系比拟清楚;我们国家国有企业和银行都是国有的,银企关系相对模糊。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
15、有企业都是国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当然国有商业银行和也有一定责任)的本质是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等的综合表现。 3.4 不良资产类型特殊性 在国外,银行不良资产大多表现为房地产贷款或股票等资产,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而我们国家银行的不良贷款则主要是信誉贷款,比方大量对外贸企业的不良贷款等。简言之,清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最近目的是消除金融隐患,帮助国有企业脱困,而最终目的是使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实现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战略性转换,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第四章 商
16、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难点 4.1 场不完善制约了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规模和空间 银行不良资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与其它商品相比,一个共同的特性都是要通过市场交易而变成现金。因而,不良资产重组的经过,本质上就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本流动经过,需要大量资本的介人。国内资本市场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虽已到达了一定的规模,但资本市场构造仍存在严重的问题。股市偏大、债市过小、散户多机构投资人少、中介机构数量多规范的少、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动等,限制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除此之外,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人们对不良资产这一新兴的特殊商品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认知、接受的经过,因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尚处培育阶段,市场容量有限,有效需求
17、缺乏,制约了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规模和空间。 4.2 专业人才匾乏,手段落后,影响了不良资产重组的成效 当前,四大国有银行都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对剥离后的不良资产实行专门机构、专业运作。但是,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从各银行分流而来,其管理机制、经营理念、业务运作不可避免地带有母银行的烙印,对不良资产重组这一新的课题思想上认识缺乏,思路上创新不够,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市场经历体验,使当前有的不良资产重组工作只是以不良资产剥离为前提,进行简单的要素重新组合,没有深度、广度,也没有技术含量,更没有重组成效。 4.3 法律法规不健全阻碍了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顺利进行 银行不良资产重组作为一种
18、经济行为,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来保障当事人的利益,也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分析7 只要在法律、法规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障资源的有效配置,杜绝资源的浪费。当前我们国家对不良资产重组虽已出台了(银行法、(国有资产管理法、(中国企业破产法、(社会保障法、(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证券法等有关的法律,但尚无一部完好的不良资产重组法律。有关不良资产重组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各种法规制度中,这就造成了法规之间缺乏整体和层次上的协调,出现了多方面无法可依的局面,而有些领域则多重规定,互不一致。 4.4 政策措施不配套使银行不良资产重组工作困难重重 一是产权变革滞后。在企业产权变动,重组生产要素时,银行作为主债权人
19、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是财税制度改革滞后。现有国有企业所得税仍然是按企业行政从属关系交纳,这样,跨地区、跨不同财政级次的企业资产重组必然导致间财税收人的变化。有些地方出于维护本身利益考虑,往往会对某些重组持反对态度;三是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的制裁惩治力度不够;四是能够支持大量资产回收工作的中介机构匾乏;五是社会保障制度不配套等都是阻碍不良资产按市场规则重组的重要因素。 4.5 的不适当干涉,使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行为容易偏离市场最大化原则 当前我们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正处于构造转换时期,出面牵线搭桥,对不良资产重组活动进行有效的干涉,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促进资源有效、合理配置。但是与一般的
20、市场主体不同,就一般的经济主体而言,作为所有者,由于不具有社会公共属性,其行为只能是经济属性不可能带有行政色彩。但是,既是财产所有者,同时又是社会管理者,具有行政属性,在其介入市场的行为中自觉不自觉地带有行政色彩,在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经过中,固然是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介入华而不实,并力图执行 整个重组经过的 游戏规则 ,但是运作方式则更多的是通过其社会管理者权能的行政手段来施行经营资源的重新配置,难以保证重组的效率性,重组的行为容易偏离市场最大化原则。从现实情况来看, 救济型 重组效果并不好,单纯以效益好的企业兼并亏损企业并不能真正使生产要素到达有效重组。差的企业没有起色,好企业就已经被拖垮,
21、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而在不良资产重组中,不是要放弃干涉,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干涉,介入银行不良贷款重组的前瞻性定位,应着眼于经济构造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市场的完善化,规范不良资产重组行为合规、合法,符合市场效率化要求,使微观经济主体的重组行为与社会资源配置方向和效率相一至。 第五章 我们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策略 5.1 核实真相,揭示风险。准确可靠的不良资产真实情况是其重组的前提条件。核实工作应坚持 划断时间、严格标准、锁定余额、分类排队、区别对待 的原则。各商业银行应在相对稳定信贷人员、并组织对其严格培训的基础上,对截止2002年底的各项信贷资产严格根据五级分类标准进行再次清分,清分时还
22、应分清不良资产构成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然后由监管部门牵头,协调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复查验收、分类排队,并对清分结果由各方签字认可,以便真实反映资产质量,充分、客观地揭示风险,为以后的分类处置打好基础。 5.2 介入,减轻负担。现存的未予剥离的这部分不良资产,与经济转轨经过中外部环境和政策的变化、职能不规范等密切相关,如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大量存在的政策性破产企业贷款、特定贷款等,致使当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仍高于国际警戒线标准。因而,对这部分不良资产建议仍由牵头组织专门机构直接出资收购,进行专门处置,以减轻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对国有商业银行今后经营中产生的新的不良资产,一律由银行本身承
23、当、消化,并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国家不再专门布置解决。 5.3 整合资源,集中处置。主要表如今:一是处置资源分散。国家按国有商业银行对应设立了四家资产公司,并且各个资产公司对应设立了诸多的分支机构,既分散了处置资源,不易构成处置合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分析9 也不利于对不良资产的统一管理和集中处置。二是处置效能低下。各家资产公司又各自为政,分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往往事倍功半,处置成本过高。为了加强对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统一管理,集中处置资源,节约处置成本,提高专业化处置水平,最大限度地处置不良资产,有必要对资产公司进行整合,应将四家资产公司合并为一家即可;以便更好地为 化解金
24、融风险,支持国企改革和保全国有资产 三大目的服务。 5.4 分清责任,限期清收。对属于人为因素构成的不良资产,应按责任大小、轻重,严格根据法律、法规和 规章进行界定,分清责任,坚决根据有关法规、制度进行严肃处置。触犯法律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进行严厉惩罚处置。同时,应将违规责任人连同贷款一并移交资产公司进行另册管理(责任人的行政关系应保存在原单位,由原单位只发给基本生活费,停发其它一切福利补贴),由资产公司核定其分期清收计划,将催收情况及时向所在行通报,作为对其考核的根据。不良贷款本息清收完毕,随即免除责任人的责任,调回原单位布置工作,同时恢复其福利待遇。 5.5 债权置换,激活资产。我们应选择
25、质量相对较好的不良资产,由有关部门批准,采取发行企业债券,整体出售债权,进而到达提高资产流动性、化解不良资产风险的目的。对质量较差的贷款,则可通过打折出售的方式解决。可以将不良资产好坏搭配,将同类资产进行组合出售。 5.6 金融系统内部要尽快建立和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体系内必须构成管理合力,假如各行自行其是,业务上的无序竞争最终只能是一损俱损渔翁得利。当前由人行牵头建立的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络会议制度,对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起到了宏大的威慑作用,但这一制度主要是针对事后风险所采取的防备弥补和制裁措施,应该讲更重要的是怎样做到事前防备风险,我们以为关健是要加快建立在人民银行监管下
26、的风险客户信息分享制度,由于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业务所涵盖的区域有限,不可能全面把握现有客户,十分是将来客户的信誉状况和资信 清况,这就需要人民银行牵头将各银行把握的所有客户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经营及资金运作状况、负债率水平、贷款归还等情况会聚起来,运用当代化手段加以集中管理和利用,一方面能够为各家银行防备业务风险提供信息服务,防止不良客户的风险经过包装在银行间流转;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这一信息管理系统协调各银行之间的关系,制止无序竟争,促进银行业务健康发展。 5.7 政策扶持,增加收益。应减轻税赋,增加盈利。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税赋还是比拟重的。由于国家规定对金融企业当期利息收入除征收营业税外,同
27、时对实现的利润还要征收所得税,而且税率较高,加重了银行负担。因而,国家应适当下调金融企业的税率,减少征税环节,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盈利水平,加强其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5.8 学习借鉴外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历体验。借鉴各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历体验,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现实状况,通过组建新的中介机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并专门处置商业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当前经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都已相继成立,剥离不良资产和施行 债转股 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运作之中,此番剥离将会使银行资产量大为改变,银行能够轻装前进,但此时作为经营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运作才刚刚起步,怎样在其将
28、来有限的续存期内完成史命,还的赖于国家对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运行的调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曾被业内人士誉为是国家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最后 杀手铜 ,由此可见,其经营结果对将来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因而,其经营应以慎重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时行。 5.9 不良资产证券化。将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原始受益人,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特定载体,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整合后出售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参股或控股企业,以企业将来收益做抵押发行资产证券,并通过证券市场回购买该资产的投资。这种做法的好处就在于一是它使银行不良债权直接转化为可流通的债务证券,间接融资转化为直接融资,银行承当风
29、险社会化;二是它将企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负债变为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负债率;三是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的参股或控股,介入企业的经营决策,建立和完善当代企业监督机制,实现了企业制度的根本转 变,为去除国有商业银行与企业不良债务的再生奠定基础。 6.0 要整顿和建立社会信誉 全社会必须建立信誉体系。同时,要建立企业资信评估体系,银行本身应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做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处理。首先,要重点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和统一授信制度,强化贷款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各商业银行应及时准确地分析客观环境的变化,使信贷资金的投向、投量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综合企业领导素质、经济实力、
30、信誉状况等各种指标确定企业的信誉等级。在贷款发放前通过对货款企业进行信誉等级的评估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定,通过量化方式测算企业信誉对贷款风险的影响,尽量避免对信誉等级低于贷款标准的企业给予贷款,而且要根据资信等级对贷款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将贷款总额确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同时要做好贷时审查工作,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对贷款风险度进行验证,以确定贷款方式、额度等详细事项,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最后由决策部门审批。定期对其进行测算和分析,可借助电子计算机系统对贷款全经过实行风险预警,确定风险度。 其次,建立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也是防备风险、减少损失的关键所在。根据风险分散的原理,实行
31、贷款方式多样化,合理控制信誉贷款的范围、数量,扩大贴现、抵押、担保贷款和其他风险相对较小的贷款种类。限制贷款的集中程度,控制同一主体贷款比重,对于大额的贷款可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以到达分散贷款风险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能够与企业进行协商,要求其办理财产保险,以便转嫁风险。最后,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强化稽核内控制度,加强信贷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现有信贷人员思想觉悟并严把人员关,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推行金融监管手段法制化。尽可能降低金融风险。 结论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产风险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信贷业务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业务,利息是风险收益当前,国内的银行业改革正处于风起云涌阶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有建行、中行、工行先后上市,此时,假如能冷静地反思一下各大行在改制上市前的巨额不良资产的构成原因,对于各行今后的健康发展是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的。 我们国家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对外开放大量的外资银行将在几年内涌入我们国家金融市场国内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遭到极大威胁,使得不良资产引爆经济社会问题的可能性逐步增大因而,尽快处置我们国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