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证券投资论文.docx
《考察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证券投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察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证券投资论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察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证券投资论文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很多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快速成长,各类基金发展迅速,大大改变了资本市场的构造,公司股票的大多数逐步由代表养老金受益者和其他投资者利益的大机构股东所持有。我们国家作为新兴转型经济体,机构投资者的产生时间要晚于西方发达国家,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出现的共同基金标志着机构投资者在我们国家的产生。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在数量上实现了快速增长。深交所发布的 2020 年实证分析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底,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所颁布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已到达了 9 86% ,较 2018 年有了较
2、大的增长。除此之外,民建在 2020 年初向 两会 提交了一份(关于深化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安全健康发展的提案,该民主派建议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队伍,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应到达 60% -70%。在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决策的引导下,机构投资者必将成为将来资本市场的主力军。 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已经表示清楚,机构投资者较之小股东而言,在行业特长和信息搜集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机构投资者在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升企业绩效的功能方面尚未获得一致结论。本文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视角来考察不同性质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期找出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产生截然不同影响后果的原因。 本文选取了2001-2020
3、 年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了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经历体验证据表示清楚,机构投资者显著提高了企业绩效。进一步分析发现,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相比,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愈加显著。 本文的研究可能具有下面奉献: 第一,不同于其他学者侧重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视角来研究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检验了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相比,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愈加显著,进而深化
4、了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效应领域的研究; 第二,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和监管部门根据机构投资者以及不同性质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做出正确引导。 二、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机构投资者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 二是机构投资者的分类。 ( 一) 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Almazan 等以为机构投资者是监督公司管理者行为的一个重要公司治理机制,理论与经历体验研究都证实了与持股比例少的、消极的、信息闭塞的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更能够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Chung 和 Zhang 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
5、,公司治理构造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Woidtke 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中的私人养老金基金的持股比例与托宾 Q 正相关。Cornett 等研究发现,当机构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之间不存在任何商业关系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绩效越好。Helwege 等研究了机构投资者与 CEO 变更之间的关系,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机构投资者抑制了用脚投票行为,但只要积极的机构投资者才能成为影响 CEO 变更的重要工具。 国内文献中,石美娟、童卫华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企业价值越高,并且在股改后期,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价值影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杨典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盈利能力以及股票市场表
6、现显著正相关。龙振海检验了机构投资者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我们国家的制度背景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显著的差异,机构投资者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充分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并不能显著改善持股公司的价值。 从上述国内外文献的回首中能够发现,学术界对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尚未构成一致的结论,之所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原因可能在于已有研究在考察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影响时并未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合理的分类。 ( 二) 机构投资者分类研究 很多研究表示清楚,机构投资者存在异质性,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积极性不同。 当前,国外文献关于机构投资者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五
7、种。第一,Brickley 等根据机构投资者能否与被投资公司存在现有的或潜在的商业关系,将其划分为压力非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两种类型。第二,Bushee 根据机构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期限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短线机构投资者、长线机构投资者以及准指数型机构投资者。第三,Almazan 等以为机构投资者在监督公司管理层的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能同样发挥这种作用。他们将机构投资者基于监督成本的不同划分为潜在的积极机构投资者和潜在的消极机构投资者两类。第四,Chen等在成本效益框内,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与短期型机构投资者。第五,Bushee 等将机构
8、投资者划分为公司治理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治理不敏感型机构投资者。 与国外学者相比,国内学者对机构投资者类型的研究较少,仅有牛建波等根据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这也是本文考察不同性质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绩效影响时借鉴的分类方式。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注重对其投资的公司的长期关注以及能够主动介入企业的公司治理,监督企业管理层的行为,是上市公司的长线投资者。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持股具有明显的投机性,总是寄希望于根据股票价格上下波动来获得利益,故这两类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不同。 从上述国内外文献回首我们能够看出,关于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
9、作用领域的研究均以为机构投资者之间是同质的。实际上,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产生的效应不同,假如在考察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中不对机构投资者加以区分,仅从机构投资者整体角度来研究其公司治理效应,那么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失偏颇。故本文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角度,考察机构投资者整体以及不同性质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深化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效应领域的研究。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当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两权分离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公司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公司管理层比公司股东愈加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私
10、人信息。当公司管理层的个人目的函数与股东的目的函数不一致时,公司管理层可能会为了个人利益( 比方帝国构建) ,仅仅关注公司的短期盈利,并施行有可能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使公司的管理活动具有短视行为,这些代理问题会损害公司价值,降低企业的绩效。 根据公司治理理论可知,当代公司的治理主体经历了一个范围扩大、边界延伸的经过。当代公司的治理主体已经从过去的股东,扩展到了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在内的全部公司成员,再扩展到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公司利益相关者都有着强烈的动机介入公司治理,但是在我们国家这样一个新兴转型国家,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股权构造不合理、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现象的存在导致了一些公司利益
11、相关者没有能力监督公司管理层。机构投资者由于具有行业特长、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再加之其对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高,被国家赋予了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构造、提升企业绩效、保卫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神圣责任。 国内外学者以为机构投资者能否发挥公司治理效应存在三种假讲: 有效监督假讲、无效监督假讲和利益合谋假讲。有效监督假讲是指机构投资者能够利用其大股东所具备的信息优势、专业优势与人才优势,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这种有效监督能够增加公司的价值,机构投资者能从这种监督中获得超过监督成本的利益。假如积极监督的机构投资者对其投资公司的经营绩效或者董事会决策不满意,他们能够通过卖出其持有的股份以及采取积极的策略来向
12、公司管理层施加压力。无效监督假讲是指机构投资者以交易为主要目的,具有短视行为,不干涉公司的治理,根据其投资组合再平衡的需要来决定持有或卖出股票。利益合谋假讲是指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为了侵占分散的小股东的利益而进行合谋。例如,投资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银行业务,通常以牺牲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而支持公司的管理层。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主要取决于上述讨论的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效应的三种假讲。假如机构投资者发挥了有效监督的作用,能够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解代理冲突,那么我们能够预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假如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效应符合无效监督假讲
13、,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不会降低,代理冲突也不会缓解,那么我们能够预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或者存在弱相关关系。假如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效应符合利益合谋假讲,那么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会施行损害公司价值的行为,我们预期在这种情形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本文的假设 1。 H1a: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有效监督假讲,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H1b: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无效监督假讲,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不相关,或存在弱相关关系。 H1c: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利益合谋假讲,
14、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已有的研究都是基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来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是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这一指标并不能充分度量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由于这一指标忽略了所有权水平以外的其他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如前所述,我们以为不同性质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倾向存在差异,进而导致了其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积极性不同。一些机构投资者选择积极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对公司管理层施加影响; 然而其他的机构投资者则关注信息的收集和短期的交易利润。机构投资者怎样在监督与短期交易战略之间进行选择主要取决于机构投资者的稳定性。 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更可能从事监督和影响公司管理
15、层的活动; 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频繁交易,赚取买卖利差,不注重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发挥公司治理效用的三种解释如下。一是在既定持股期限的前提下,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有大量时机来研究其投资的公司,并且在持续持股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动机有效监督其投资的公司,这也许会减少因外部人与内部人之间的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产生的有害股东利益的行为。二是机构投资者的期限越长,越能够降低其投资公司归还资金的压力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这会促使公司管理层从事能够带来长期回报的投资项目,使得公司的长期绩效得到改善。三是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十分是持股比例高的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向公司管理层施加压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