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婚同居养老”衍生的法律问题探析,法律毕业论文.docx





《“走婚同居养老”衍生的法律问题探析,法律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婚同居养老”衍生的法律问题探析,法律毕业论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走婚同居养老衍生的法律问题探析,法律毕业论文摘 要: 在我们国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 走婚同居 养老。由于我们国家老年人同居立法缺失,导致老年人 走婚同居 面临众多法律问题,例如, 同居养老 的合法性问题、日常家事代理权享有与否的问题、有无扶养权利与义务的问题、有无亲属权的问题、同居养老之共同财产的处理问题、同居养老者的继承权问题。我们亟需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历体验,创设老年人 走婚同居 养老合同制度,为老年 走婚同居 专门立法;为涉老案件提供法律援助;成立社区与村老年人服务组织。 本文关键词语: 走婚同居; 养老; 非婚同居; Abstract: In China, more and mo
2、re elderly people choose walking marriage and cohabitation for old age pensio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cohabitation legislation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 the elderly people are faced with many legal problems, such as the legality of cohabitation for old age pension , the right of daily family repres
3、entation, the right and duty of maintenance, the problem of having no kinship,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property of cohabitation and old age pension, and the inheritance rights. We urgently need to learn from foreign relevant legislative experience, create the walking marriage and cohabitation for ol
4、d age pension contract system with special legislation, so as to provide legal assistance for the cases and establish community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s for the old people. Keyword: walking marriage and cohabitation; pension; unmarried cohabitation; 一 走婚同居养老 现象之透视 (一) 走婚同居养老 之数据搜集 走婚同居养老 是指老年人以搭伴养老
5、为目的,不履行婚姻登记程序的同居生活方式。截至2021年,我们国家约有2.12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至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华而不实,50%是空巢老人。1在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中,未婚者、离婚者、丧偶者共有4181万人。2212020年郑州市统计局颁布数据显示,郑州65岁及以上的人口共81.6万人,在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口中,因丧偶、离婚、未婚的单身老人达21.1万人。3湖北省宜城市的 走婚族 约占 再婚 (包括领取证件和未办证的)老人的50%。4上海市丧偶老年人占60周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36%。天津市老年人口中的同居比例占老年人再婚比例的50%,众
6、多老人已经进入了 同居时代 。58浙江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620万,华而不实空巢老人有226万,占36.5%;单身老人有120万,约占20%。在杭州,在近90万老年人中,单身者至少有30万。6广州寿星大厦养老机构共有1500多位老年人,华而不实,丧偶的占70%,85%愿意选择同居的生活方式。7泉州市有80万老年人,华而不实丧偶或离异的单身老人超过10万人。关于协议离婚案件,据不完全统计,泉州市市区2003年有923对,2004年上半年有916对,由此可见,协议离婚人数大幅度上升,但老年人的协议离婚或再婚又离婚的人数却明显下降。重要原因在于70%以上的老人选择 走婚 形式养老。8 (二) 走婚同
7、居养老 之数据分析 现前阶段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 走婚同居养老 ,笔者以为主要原因如下: 1.婚恋观与性道德评价的转变。首先,随着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以为结婚并不是男女双方共同生活的唯一途径。其次,老年人 走婚同居养老 更多的是为了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性需求在老年人 走婚同居 中的重要性已然变得很淡。且现前阶段社会群众的性道德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人们越来越追求性自主权与性自由权,对于婚姻之外的性生活不在持鄙夷和嫌弃的态度,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宽容与尊重。 2.避免财产纠纷。结婚并不是双方领取一纸婚约的简单事,更意味着夫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首先,现前阶段夫妻共同财产制是我们国家
8、的法定夫妻财产制,若要避免婚后的经济矛盾与纠纷,约定夫妻财产分别所有应属首选。然而现前阶段老年人对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认识有限,同时为了顾及双方情面,不毁坏双方感情,老年人一般不会选择约定财产制。同居是躲避财产纠纷的最优途径。其次,老年人 走婚同居养老 更多的是为了互相照应,其感情基础并不稳固。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老年人离婚案件逐年增长,在老年人离婚案件中,再婚老年人占90%,老年人再婚的成功率仅有10%左右,老年人再婚后又离婚的案件,占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离婚案件的一半以上。92018年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审理54件年龄在60岁以上的离婚案件,华而不实再婚又离婚的案件共32件,占59.
9、26%。2018年1月至5月,共审理13件年龄在60岁以上的离婚案件, 再婚又离婚的案件共7件,占53.85%。1076 走婚同居 能够使双方在性格不和或其他问题产生时,基于一方意愿或双方意愿结束同居,较之结婚, 走婚同居 能够避免因离婚而产生的成本负担。 3.对子女反对再婚的让步选择。很多子女不能接受自个单身的父或母与其别人再婚,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感情因素,父亲或母亲在子女心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位置,子女不能容忍其别人取代其父亲或母亲的地位。第二,经济因素,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其子女的继承份额会因其再婚减少,所以为了防止财产外流,老年人再婚通常会遭到子女的强烈反对。除此之外,老年人再
10、婚可能会加重一方子女的扶养义务,也是子女反对父或母再婚的重要原因。 4.知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走婚同居 是老年人寻求精神慰藉有效途径,老年人需要通过沟通沟通来降低自个的孤单感。由于生活、学习或工作原因,很多子女无法陪在老人身边,造成越来越多的 空巢老人 出现,子女陪伴的缺失必然会加重老年人的孤单感与失落感。82.5%的农村高龄老年人希望由子女照料,但是只要37.8%的老年人实现了这一要求。另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很少遭到子女的重视,只要10%的子女会考虑知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问题。11同居者能够给老年人更多的照顾,可以以与老年人有更多的沟通,因而, 走婚同居 便成了知足老年人精
11、神需求的重要途径。 5.减轻子女的供养负担。首先,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依靠家庭供养。2018年66.3%的城市老年人以离退休金为主要生活来源,22.4%以家庭供养为主要生活来源;47.7%的乡村老年人以家庭供养为主要生活来源,44.5%的镇老年人以家庭供养为主要生活来源。在家庭供养、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这三类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中,家庭供养是镇和村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且镇和乡村老年人对家庭供养的依靠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1284-85 其次,1979年我们国家开场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现前阶段38周岁下面的成年人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38周岁下面的夫妻要抚养自个的子女、奉养双方父母甚至祖辈,同
12、时还要工作,独生子女的供养压力宏大。 再次,20岁至45岁中青年的理财计划中,仅1%的人为父母养老做了充足的准备;52%的人未做准备;33%的人为父母养老做了准备但不充分。1357 综上所述,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供养生活,但是现前阶段的供养主体多为独生子女,其供养的负担重,供养压力太大,且大部分子女未对父母养老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单身的老人,通过与别人同居重组家庭,不仅能够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可以以缓解子女的供养负担。 二 走婚同居养老 衍生的法律问题 (一) 同居养老 的合法性问题 我们国家立法政策对非婚同居的态度几经变化: 1.20世纪50年代开场的成认态度。195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聘
13、金或聘礼的几个疑义及早婚怎样处理问题的复函规定,当事人的年龄与法定结婚年龄相近,其身体发育成熟且两情相悦,可待其到达法定婚龄时进行登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未登记的婚姻关系在法律上的效力问题的复函指示,对于仅欠缺登记手续而符合婚姻法关于结婚规定的男女,应以为其有婚姻关系。 2.20世纪90年代开场的否认态度。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其第三条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按非法同居对待。1994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非婚同居的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卫。1994年(关于适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通
14、知指出,非婚同居的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卫。对于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应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 3.21世纪开场的不成认不否认态度。2001年(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对于要求结婚的男女,其必须进行婚姻登记。(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五条规定,对于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未根据(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分两种情形处理:1994年2月1日之前的按事实婚姻处理。1994年2月1日之后的、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一条规定,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属于有配偶者与别人同居,或牵涉同居期间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纠纷的除外。
15、综上所述,我们国家立法政策对于非婚同居的态度反复不定,现前阶段立法对非婚同居持不成认不否认的态度。老年人 走婚同居 合法与否难以确定。 (二) 同居养老 的日常家事代理问题 日常家事代理权源于2001年修订后(婚姻法以及(婚姻法司法解释(一)。(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平等处理的权利。(婚姻法司法解释(一)对上述规定做了进一步阐释,第一,夫或妻享有平等的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权利,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第二,对于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的,应由夫妻双方平等协商,获得一致意见。别人有理由相信处理决定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
16、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好心第三人。能够看出,现前阶段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行使只限于依法进行婚姻登记的合法配偶之间,对于非婚同居的家事代理权法律未作规定。 日常家事代理权牵涉好心第三人利益与夫妻共同财产安全的平衡问题。假如老年人 走婚同居 期间施行了日常家事代理事实行为,但法律却不成认其有效性,会对好心第三人的利益造成损害,毁坏市场交易安全。 综上所述,如若成认 走婚同居 养老者的家事代理权,缺乏立法根据,由于现前阶段我们国家立法并未成认非婚同居和事实婚姻,且赋予同居者与获得婚姻登记配偶同等的注意义务略有不妥。如若不成认 走婚同居 养老者的家事代理权,则会损害好心第三人的利益,危害交易秩
17、序。 (三) 同居养老 的扶养权利与义务问题 (婚姻法第二十条和第四十八条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权要求对方给付扶养费。对于拒不执行有关扶养费的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迫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协助执行。可知,(婚姻法只将扶养请求权赋予给依法获得婚姻登记的夫妻,同居者因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不具有法律规定的扶养请求权。同居者一方不对另一方尽扶养义务,既不会被法院强迫要求给付扶养费,也不会构成遗弃。 扶养请求权的设立牵涉到保卫弱者与公平正义原则。非婚同居者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在经济上互相依靠、互相支持。因双方利益或另一方同意,改变人生发展规划
18、,接受对方扶养帮助合情合理。假如不赋予非婚同居者扶养请求权,则置非婚同居与临时偶合于一处,不符合非婚同居实际,也不利于保卫同居当事人及其血亲集团的利益,14299同时有违保卫弱者与公平正义原则。 综上,赋予 走婚养老 同居者扶养请求权,则是将非婚同居效果视同于事实婚姻,有违现行立法规定。假如不赋予 走婚养老 同居者扶养请求权,则不符合生活常理,且有违老年人 走婚同居 的最终目的。 (四) 同居养老 的亲属权问题 亲属权是指除去配偶和亲子关系之外的其他近亲属之间的身份权。(婚姻法规定了八种亲属权,包括精神病成年子女抚养权、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申请权、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优先抚养教育权、养父母近亲属对养
19、子女的权利、奉养权、父母子女之间的继承权、祖孙之间的扶养权、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权。以上八种亲属权的产生都是基于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产生, 走婚同居 不在上述三种关系之中,所以依现行立法之规定, 走婚同居 养老者不享有亲属权。 亲属权不仅具有法律性还具有伦理性。 走婚同居 固然未依法进行婚姻登记,但是其可以以得到其他亲属的认可,其亲属权还是实际存在的。不能由于欠缺法律要件而忽视其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现行立法未赋予 走婚同居 养老者亲属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其亲属权可能是完全存在的。假如仅由于 走婚同居 者未进行婚姻登记而剥夺其亲属权,有违生活常理,也不利于保卫 走婚同居 养老者的权益。 (五)
20、 同居养老 的养老的共同财产问题 (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能够适用约定财产制,未对财产进行约定的,适用夫妻法定财产制。可知,我们国家(婚姻法只规定了依法进行婚姻登记夫妻的财产制度,未对非法同居的财产制度作出规定。 1989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点规定,解除非婚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共同所得收入和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此处的 一般共有 究竟为何种共有存在疑义。最高人民法院以为, 一般共有 是基于配偶身份产生的、与其他一般共有财产关系相区别的共有,同居关系不属于此种 一般共有 关系,同居期间的共有根据(民法通则中的共有处理。我们国家民法理论中的共
21、有分为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但最高人民法院未明确指出 一般共有 究竟为 共同共有 还是 按份共有 。假如为 按份共有 ,基于同居生活的亲密性,非婚同居财产关系不像一般财产关系存在明确的份额,其共有份额也难以计算。假如将 一般共有 视为 按份共有 ,同居期间的家务劳动价值将无法计算,对于付出劳动的同居者一方极不公平。假如为 共同共有 ,当前我们国家只要基于夫妻关系或家庭关系的共同共有,同居期间的财产共有不属于上述 共同共有 。1587-90 综上所述,对于 走婚同居 养老者没有事先约定财产所有的,(婚姻法对其同居期间的财产关系不做调整。其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究竟为何种共有,始终难有一个合理的定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