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表征对眼动捕获过程中的颜色优先性,心理学论文.docx
《记忆表征对眼动捕获过程中的颜色优先性,心理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忆表征对眼动捕获过程中的颜色优先性,心理学论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记忆表征对眼动捕获过程中的颜色优先性,心理学论文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有大量的刺激作用于人类感觉系统, 但人类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通常只允许少量刺激进行进一步加工, 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通道控制机制能从复杂的视觉环境中快速搜索刺激, 以优化对靶子刺激的选择.这种机制被以为是注意选择机制(Treisman Gelade, 1980; Wolfe,2007).根据注意的偏向竞争模型(Desimone, 1998;Desimone Duncan, 1995), 视野中呈现的刺激之间以互相抑制的方式进行竞争, 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竞争最终偏向一些刺激, 获胜者 将获得注意, 以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和反响.引导注
2、意选择的方式一般包括两种:第一种为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方式,如视觉情境中的突显刺激容易捕获注意 ( 如Johnston, Hawley, Plewe, Elliott, DeWitt, 1990);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记忆驱动的方式, 如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记忆表征会自上而下地加强与之一样或类似的刺激表征, 进而捕获注意(如 Olivers,Meijer, Theeuwes, 2006; Pan, 2018; Soto,Humphreys, Heinke, 2006).本研究主要关注后者,即工作记忆表征驱动的注意选择. 工作记忆表征驱动的注意选择机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关注(见综述, Oliver
3、s, Peters,Houtkamp, Roelfsema, 2018; Soto, Hodsoll,Rotshtein, Humphreys, 2008; 白学军等, 2018; 胡艳梅, 张明, 徐展, 李毕琴, 2020; 潘毅, 2018a,2018b).例如 Soto 及其研究团队在其系列研究中(Kumar, Soto, Humphreys, 2018; Pan, Xu, Soto,2018; Soto, Heinke, Humphreys, Blanco, 2005;Soto Humphreys, 2007; Soto et al., 2006), 首先要求被试记住一个图形, 在工
4、作记忆保持图形的经过中, 插入一个视觉搜索任务, 结果发现:当与工作记忆表征具有共同特征的刺激在视觉搜索中出现时, 该刺激会捕获注意.而且这种工作记忆表征驱动的注意选择是一种较为自动化的经过(Soto et al.,2008), 广泛存在于工作记忆表征只与干扰刺激匹配的条件下(Olivers et al., 2006; Soto et al., 2006),注意选择的早期阶段(Mannan, Kennard, Potter,Pan, Soto, 2018; Soto et al., 2005), 自动化程度极强的视觉搜索(Pan, 2018; Soto et al., 2006)等多种情境中.
5、 然而, 并非所有的工作记忆表征都能捕获视觉注意.Zhang 等(2018)以为, 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的捕获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工作记忆表征的刺激属性能否具有引导效力, 假如工作记忆表征包含有具有较强引导效力的刺激属性(如颜色)时(如 Soto etal., 2005, 2006), 该表征就容易捕获视觉注意, 但当工作记忆表征不包含具有较强引导效力的刺激属性时(如 Downing Dodds, 2004; Houtkamp Roelfsema, 2006; Peters, Goebel, Roelfsema,2018), 该表征就难以捕获注意.为了证实这一揣测,Zhang 等(2018)在实验
6、 1 中将已观察到引导效应的Soto 等(2005, 2006)实验的实验材料替换为 Peters等(2018)所用的复杂图形, 而在实验 2 中将没有观察到引导效应的 Peters 等(2018)实验的实验材料替换为 Soto 等(2005, 2006)所用的彩色几何图形, 结果只在实验材料为彩色几何图形时观察到了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的捕获效应, 进而证实了工作记忆表征的刺激属性对注意引导效应的决定性影响. Soto 等(2005, 2006)在其研究中通过操纵工作记忆表征与视觉搜索刺激之间刺激属性的匹配关系, 分离出 3 种匹配条件- 颜色与形状都一样、颜色一样形状不同以及形状一样颜色不同,
7、 结果发现:当搜索刺激与记忆刺激的颜色与形状都一样、或颜色一样但形状不同时, 都能捕获更多的初次凝视点,且两种条件下眼动捕获的效应量没有显着差异; 但在形状一样而颜色不同条件下, 没有发现任何捕获效应.此结果表示清楚研究中的捕获效应主要来自颜色属性, 而非形状属性, 即在工作记忆表征自上而下地引导视觉注意选择经过中, 工作记忆表征的颜色属性比形状属性对引导注意具有更大的优先性. 根据 Wolfe 和 Horowitz (2004)基于大量视知觉成果的总结, 发现不同刺激属性对引导注意的效力(effectiveness)是不一样的.有些属性, 如颜色、朝向, 大小, 在绝大部分研究中都发现能够有
8、效地引导注意选择, Wolfe 和 Horowitz 称这些属性为可引导注意的 绝对属性(Undoubted attribute) 而另一些属性, 如形状, 对注意的引导效力要差一些, 只在部分实验情境中表现出对注意的引导, Wolfe 和Horowitz 称这类属性为可引导注意的 可能属性(Probable attribute) .有可能与外部的知觉表征一样, 内部记忆表征的颜色属性与形状属性亦具有不同的注意引导效力, 进而导致 Soto 等(2005, 2006)研究中所出现的颜色优先性, 即无论是外部的知觉表征, 还是内部的记忆表征, 颜色属性对视觉注意的引导皆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先性. 但
9、要确定基于工作记忆表征的眼动捕获中的颜色优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据.一方面,Soto 等(2005, 2006)的研究选用的是颜色属性与形状属性进行比照, 颜色属性与形状两种刺激属性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力差异较大, 属于不同的级别,前者显着大于后者(Wolfe Horowitz, 2004).假如工作记忆表征的颜色属性在面临着在视知觉层面具有同等级的引导效力的刺激属性的竞争, 例如朝向属性, 能否对注意的引导仍然具有优先性?另一方面, 如前所述, 在 Soto 等(2005, 2006)研究中, 工作记忆表征与搜索刺激间设置了 3种不同的匹配关系, 华而不实工作记忆表征的刺激属性或单独出如今视
10、觉搜索任务中作为华而不实一个干扰刺激的属性, 或同时出现且同属一个干扰刺激的属性, 通过比拟不同的匹配条件下的注意引导效应, 来探究哪种刺激属性更能有效地引导注意.Soto 等(2005, 2006)的比拟方式存在一个缺点, 当两种刺激属性都具有较强的注意引导效力时, 每种刺激属性单独出现都可能出现较强的引导效应, 这种匹配条件间的比拟方式难以直接讨论两种刺激属性之间引导注意的相对优先性. 因而, 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 选用颜色与朝向这两种被以为可绝对有效引导注意的属性(Wolfe Horowitz, 2004)作为工作记忆表征的属性,设计将两种刺激属性置于同一视觉搜索序列中以直接竞争注意
11、捕获, 来实现两种刺激属性之间相对注意引导优先性的直接比拟, 进一步系统探究工作记忆表征对眼动捕获经过中的颜色优先性.假如工作记忆表征的颜色属性对注意的引导具有优先性,那么颜色属性对眼动捕获的效应量应大于朝向属性对眼动捕获的效应量. 2 实验 1:颜色与朝向属性对眼动捕获的优先性比拟 2.1 方式方法 2.1.1 被试 12 名未参加过类似实验的被试参加本实验,年龄 1924岁, 平均年龄 21.67岁, 无色盲色弱,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实验后给予报酬. 2.1.2 仪器与材料实验 在微暗的单间隔音实验室里进行, 刺激呈如今17英寸CRT显视器上(分辨率为1024 768, 刷新频率为 8
12、5 Hz), 屏幕背景为灰色.程序采用E-Prime 1.1 编程与运行.采用 Eyelink 1000 (SRResearch, Ontario, Canada)眼动仪采集眼动数据 ,采样频率为 500 Hz. 刺激材料是由颜色与朝向两种属性随机组成的不同朝向的颜色条(2.2 0.3 视角).颜色由红、黄、蓝、绿 4 种可引导前注意定向的基本颜色组成(Wolfe, 1994), 朝向包括水平、垂直、左右倾斜各45 角的斜线 4 种.4 种朝向之间最小差异为 45 角,可以为能有效引导注意(Foster Ward, 1991; Wolfe,1994, 1998). 2.1.3 程序 测试程序如
13、此图 1 所示, 每个测试开场时都会呈现一个白色的凝视点, 凝视点消失之后在屏幕呈现一根彩色条 1000 ms, 要求被试记住它的颜色与朝向.记忆刺激消失后, 呈现凝视点 500 ms.接下来是视觉搜索任务.在视觉搜索任务中, 在屏幕左右 6 视角处各呈现一个彩色条(两者颜色与朝向相互不同), 彩色条中各有一个黑色字符 # 或 $ (高 0.5 视角, 宽 0.35 视角), 要求被试快速判定字符 # 出如今屏幕的左边(按鼠标左键)还是右边(按鼠标右键).为了防止被试采用如下策略: 只凝视屏幕一侧, 若发现没有靶子刺激, 就揣测靶子在另一侧 , 在实验中有 20%的 Catch 测试, 即不出
14、现 # , 此时被试无需按键, 否则视为错误.其余 80%的测试中靶子刺激随机出如今屏幕的左右侧, 且概率一样.按键反响后搜索刺激立即消失, 间隔 500ms 后出现一个记忆探测刺激, 要求被试按鼠标键判定探测刺激与记忆刺激能否一样.在 50%测试中两者完全一样, 按左键反响, 而在另外 50%的测试中两者在颜色或/和朝向上有所不同, 按右键反响. 被试自主按键进入下一轮测试.根据记忆刺激与搜索刺激的关系, 实验设置 5种匹配类型:(1)完全匹配条件, 即视觉搜索中某个刺激与记忆刺激完全一样; (2)颜色匹配条件:即记忆刺激的颜色属性与视觉搜索中某个刺激一样, 而记忆刺激的朝向属性不出如今视觉
15、搜索中; (3)朝向匹配条件:即记忆刺激的朝向属性与视觉搜索中某个刺激一样, 而记忆刺激的颜色属性不出如今视觉搜索中; (4)分别匹配条件:即视觉搜索中一个刺激与记忆刺激的颜色一样(分别匹配-颜色条件), 另一个刺激与记忆刺激的朝向一样(分别匹配-朝向条件); (5)控制条件:即搜索序列中的刺激与记忆刺激没有任务刺激属性重合.每种匹配条件各 64 个测试, 正式实验共 320 个测试.正式实验之前有 20个练习测试. 采用眼动仪同步记录被试右眼的眼动轨迹.实验开场前或被试休息之后都采用 9 点矩阵进行校正.在每次测试开场的凝视点处进行漂移校正, 并在启动视觉搜索任务前要求被试将眼睛保持在凝视点
16、位置(凝视点为中心 1.5 度视角的范围内皆可授受). 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1 名被试 Catch 测试错误率太高(70%)而被剔除.剩余被试 Catch 测试平均正确率为 92.64%, 搜索任务的正确率为 99.36%, 记忆探测的平均正确率为 95.27%. 由于(1)反响时指标反映视觉输入到反响输出一系列非常复杂加工经过, 会导致在视觉搜索早期阶段产生的注意捕获效应遭到晚期策略或认知控制等因素干扰而被掩盖, 因此不能精到准确反映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的引导效应(张豹, 黄赛, 祁禄, 2020);(2)本研究主要关注刺激对眼动的捕获, 所以只对落在兴趣区内的初次凝视点百分率进行分析,
17、而不对反响时数据进行分析.兴趣区被定义为以关键刺激为中心, 边长为 1.2 视角的正方形区域内.关键刺激指与记忆刺激有共同特征的搜索刺激.在控制条件中, 程序事先随机指定一刺激为关键刺激, 此刺激与控制条件中的另一刺激无任何差异不同, 且出如今左右两边的概率一样, 主要作为后期统计分析的基线.需要讲明的是, 在分别匹配条件下, 关键刺激有两种, 一种为颜色匹配刺激, 另一种为朝向匹配刺激, 这两种条件之间的比照可直接反映颜色属性与朝向属性直接竞争时对眼动捕获的优先性.因而, 在统计经过中, 匹配条件共包括 6 种匹配类型,每种类型下落在兴趣区内的初次凝视点百分率如此图 2 所示. 另外, 实验
18、 1 所设置的反响特征为字符( # 和 $ ), 字体较小, 被试需要集中注意才能予以辨别;另一方面, 靶子字符随机出如今视觉搜索的颜色条内, 与记忆刺激匹配的搜索刺激之间没有特定的关联, 因而揣测在视觉搜索的早期阶段可能难以捕获注意.为了验证这一揣测, 实验 1 比拟了控制条件下靶子字符所在刺激与干扰字符所在刺激捕获初次凝视点的百分率, 结果发现, 两者对注意的捕获量非常接近, 差异不显着(41.14% vs. 41.96%), t(10)= 0.39, p 0.7.此结果表示清楚靶子字符并不影响视觉搜索早期阶段注意的捕获, 因而随后的统计分析中不再考虑靶子字符的位置因素. 对落在各匹配条件
19、下兴趣区内的初次凝视点百分率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 匹配条件的主效应显着, F(5, 50) = 15.25, p 0.05.根据实验目的进一步的比拟发现, 完全匹配条件(59.42%)和颜色匹配条件(58.44%)下的初次凝视点百分率都显着大于控制条件(41.88%, ps 0.005), 都出现了显着的捕获效应, 完全匹配条件与颜色匹配条件下的初次凝视点百分率没有显着差异, t(10) = 0.52, p 0.6,而且量值非常接近, 此结果表示清楚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的捕获主要来自颜色属性, 再一次验证了工作记忆表征的颜色属性对眼动捕获的优先性(Soto et al.,2005, 20
20、06); 朝向匹配条件与控制条件差异不显着(44.80% vs. 41.88%, p = 0.12), 表示清楚在实验 1 中没有发现朝向刺激属对眼动的捕获效应.在分别匹配条件下, 分别匹配-颜色刺激所捕获的初次凝视点百分率显着大于分别匹配-朝向刺激(58.18% vs.25.09%), t(10) = 3.58, p 0.005.更重要的是, 分别匹配-颜色条件与颜色匹配条件下的初次凝视点百分率非常接近(58.44% vs. 58.18%), t(10) = 0.08,p 0.9, 这表示清楚即便面对朝向属性的直接竞争, 颜色属性对注意的引导效力也没有遭到影响, 进一步讲明了颜色对眼动捕获的
21、优先性, 而分别匹配-朝向条件下的初次凝视点百分率则显着小于朝向匹配条件(25.09% vs. 44.80%, t(10) = 3.99, p 0.005)和控制条件(25.09% vs. 41.88%, t(10) = 4.14, p 0.005), 表示清楚颜色优先性还导致了与之直接竞争的朝向属性捕获的初次凝视点显着减少. 3 实验 2:朝向属性为靶子属性时颜色捕获眼动的优先性 实验 1 研究结果发现, 工作记忆表征的颜色属性能较为容易地捕获眼动, 但朝向属性则难以捕获眼动, 这与 Soto 等(2006)的研究结果有些不同.在Soto 等(2006)的研究中, 设置了倾斜 4.8 与 3
22、8 两种不同显着性的靶子.结果发现, 中性条件下高显着性靶子(38 )比低显着性靶子(4.8 )更容易被检测到,能捕获更多的初次凝视点.固然 Soto 等(2006)实验中, 朝向属性是作为靶子刺激, 并非直接考察工作记忆表征的朝向属性对注意的捕获效应, 但由上述结果可知, 随着显着性的增加, 朝向属性捕获的眼动就越多.由此揣测, 工作记忆表征的朝向属性可能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捕获眼动的. 实验 1中朝向属性没有出现引导效应的原因可能有下面两种: 原因一, 实验1中采用的朝向属性显着性不够,缺乏以捕获注意.显然, 这一原因并不成立, 理由如下:(1)据研究表示清楚朝向之间相差 1 到 2 , 就
23、能够识别出差异, 一般以为相差 15 以上, 视觉搜索就非常有效(Foster Ward, 1991; Wolfe, 1994, 1998),而实验 1中视觉搜索的左右刺激之间朝向属性的倾斜度至少相差 45 , 具有足够显着的知觉差异; (2)实验 1 中刺激的朝向属性之间的倾斜度差异比Soto 等(2006)的研究中的高显着性靶子条件还要大, 理论上应该更容易发现捕获效应, 但实验结果并非如此. 原因二, 在实验 1 中, 刺激的朝向属性是作为任务无关属性出现的, 而在 Soto 等(2006)的研究中,朝向属性是作为靶子属性出现的.根据引导搜索理论, 该属性在视觉搜索之前会赋予其更大的权重
24、(Wolfe, 2007), 因此能捕获更多的注意. 因而, 实验 2 对如下问题进行验证:当工作记忆表征的朝向属性在作为靶子属性时, 能否促进其对眼动的捕获?实验 1中表现出的颜色属性对眼动捕获的优先性能否仍然存在? 3.1 方式方法 3.1.1 被试 9 名被试(年龄 1922 岁, 平均年龄 20.78 岁)参加本实验, 所有被试无色盲, 色弱, 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 3.1.2 仪器与材料 实验仪器与材料与实验 1 一样. 3.1.3 程序 实验 2 的程序与实验 1 的类似, 所不同的是实验 2 中不再呈现符号作为靶子刺激, 而是事先指定的靶子属性.根据靶子类型的不同, 实验 2 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