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中活血化瘀法的作用分析,中医养生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美容中活血化瘀法的作用分析,中医养生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美容中活血化瘀法的作用分析,中医养生论文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 将近年来活血化瘀在中医美容中的临床运用与实验研究方面成果进行归纳概括, 分类综述, 以分析讨论其近况与发展前景。 本文关键词语:活血化瘀,中医美容,运用 根据现有理论资料, 结合近年来损美性疾病血瘀证与其治疗方式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 将活血化瘀在中医美容中的运用总结如下。 1 血瘀与损美 当前, 当代医学对血瘀证血液方面改变的研究主要趋向于血液流变学、血液循环及血液理化性质的改变。血液的变化会致炎症反响、血管内皮细胞与血脂改变, 进而构成血栓,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进一步损伤血管, 使血液和血管发生病理改变1。不同疾病的
2、血瘀证血液流变性改变不同, 量化诊断有差异2, 但共同的特征为血液流变性皆呈 浓黏凝聚 的状态, 微循环障碍亦有其一样表现, 如血管丛增加、扩张、扭曲, 血流缓慢, 血管数量减少, 血色暗红等。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作为断定血瘀证的客观根据已纳入多项标准中, 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3。 中医以为, 气血是形神俱美的物质基础, 就好像阳光雨露与花儿的关系一样, 阳光使花儿生机盎然, 雨露使花儿娇嫩滋润;气使形神得到动力, 血使形神得到濡养。气血正常发挥功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不能虚, 二不能滞。若气血不畅, 血脉瘀滞, 循行延迟缓慢, 就会很快影响到头面部乃至全身的美容。血瘀所致皮损多表现
3、为面目黧黑、肌肤甲错、面色晦暗、瘀点瘀斑、青紫肿胀、色素沉着、苔藓样变、皮肤枯燥等, 由血行延迟缓慢、血液瘀滞导致的形体、毛发、皮肤的各种病变 (如肥胖、脱发、早衰等) 则会造成整体美的缺失。且 久病多瘀 、 百病皆瘀 , 凡气虚、气滞、寒凝、热结、痰凝、湿阻等都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瘀4, 病因病机病位各有不同, 除血瘀证本身之外还往往有寒、热、虚、实等不同见证, 呈现 瘀 与其他多种病理因素夹杂的情况。 2 活血化瘀与求美 血瘀是损美的关键病理环节, 因而, 活血化瘀是中医美容的重要指导思想与方式方法。早在(医林改错中就载有王清任运用活血法来美容的记录, 创始了活血法治疗皮肤病的先河5。血瘀可
4、由气滞、气虚、寒凝、血热等原因造成, 故在中医美容临床上活血法大多配合其他法合用, 常用的有行气活血、益气活血、清热活血、温经活血、祛风活血、利湿活血、补肾活血、解毒活血等。临证时应把握整体, 根据伴随异常感觉和状态、舌脉以及实验室检查来优选方药, 适当配伍。除中药内治活血法使用较为广泛之外, 中医美容凭借深切厚重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历体验亦构成了系统的外治活血体系, 包括中药外治、针灸等。临证若能综合四诊, 正确选用活血方案, 可通达气血, 滋养百骸, 濡润肌肤, 到达美体美容的目的6。 3 临床运用与实验研究 经典的活血化瘀方历史悠久, 疗效明显而确切, 至今仍被很多医家学者广泛应用, 这方
5、面临床报道和实验研究反应也较多。 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 具有活血化瘀, 养血补血的双重成效。实验研究表示清楚, 桃红四物汤能够能显着延长大鼠体内OT及CT, 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血清比黏度, 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7。全方祛瘀血、生新血、畅气机, 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兼有血虚之病证。当前, 普遍以为黄褐斑根本病机为气滞血瘀, 气血不能上荣于面, 王振华等8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黄褐斑58例, 总有效率达86.2%.袁中等9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 随证加减观察治疗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 结果痊愈48例, 显效12例, 疗效满意。邵拓等10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囊肿性痤疮, 结果发
6、现能够减少囊肿型痤疮复发率。除此之外, 桃红四物汤对疣类疾病、红斑类疾病、银屑病、黑变病、脱发等疗效俱佳。 出自(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 原方用于治疗 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 乃王清任活血化瘀5大名方之一, 具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成效。当代研究证明, 血府逐瘀汤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 具有扩张血管, 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心肌缺血损伤等作用11。何丽等12观察活血化瘀法 (血府逐瘀汤) 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血脂、SOD、OX-LDL含量变化以及肝脏超微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中药组TC、TG、LDL、OX-LDL明显降低, SOD、HDL未见明显升高, 肝脏超微构造明显改善。可见, 活血化
7、瘀法可改善营养性肥胖大鼠脂代谢紊乱状态, 降低脂质过氧化损害。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尽管病因不同, 但都会干扰机体正常功能, 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继而转为 血瘀 证候, 依此理论, 熊洁勤13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多种顽固性皮肤病 (如神经性皮炎、颜面复发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 获得满意效果。丁小珍等14则以为, 血府逐瘀胶囊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 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有效抑制黑素细胞增殖, 降低酪氨酸酶活性, 减少黑色素合成。 通窍活血汤同样出自(医林改错, 主要成效为行气活血, 通窍破瘀, 主治瘀阻头面之证, 用之以治疗斑秃往往获得独特疗效。薛素琴等15运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斑秃 (气滞血瘀
8、证) 35例, 对照组37例口服胱氨酸、维生素B、谷维素, 两组均外搽消斑酊。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7.14%, 优于对照组54.05% (P 0.05) 。除斑秃外, 王清任曾指出白癜风、紫癜风、酒齄鼻、面部色素沉着皆血瘀所致, 均可用通窍活血汤治之, 现世医者据此理论施治, 每收奇效。 桃核承气汤原为(伤寒论治疗太阳表邪未解, 随经入腑化热, 与血搏结而成之下焦蓄血证之方。全方药物只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炙甘草五味, 配伍严谨, 功专力宏, 为活血化瘀之良方, 临床运用牵涉内、外、妇等科, 只要病机一样, 辨证得当, 对症下药, 运用于中医美容中同样奏效。刘卫东16采用桃核承气汤加减口服煎
9、剂和桃核承气汤原方煎后湿敷局部治疗280例下肢淤滞性皮炎, 结果总有效率96.42%.可见, 该方治疗淤滞性皮炎效果确切, 其应用范围也得到进一步扩大。桃核承气汤还常用于过敏性紫癜17、银屑病18、湿疹等损美性疾病的治疗。 其他经典活血方的运用有:补阳还五汤可补气活血通络, 常应用于肉芽肿、网状青斑、斑秃、结节性红斑19。陆一竹等20观察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发现温经汤可改善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活络效灵丹能够治疗证属气滞血瘀、脉络不通的多种病证, 刘德芳等21运用柴胡疏肝散配合活络效灵丹治疗乳腺增生病合并黄褐斑, 可使乳腺肿块消散缩小, 黄褐斑减退或消除。
10、仵宁22运用克拉霉素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女性口周皮炎, 6周后有效率达94.23%, 且发现对伴有明显色素沉着的患者疗效尤为明显, 值得进一步研究。 临证除使用经典活血方之外, 往往需根据详细情况, 灵敏甄选药物自拟方剂, 将活血化瘀药物与其他药物进行配伍以获取显着疗效。周宝宽等23以为, 理气活血可使气滞血瘀之痤疮吸收;活血祛痰可使痰瘀互结之酒齄鼻改变;健脾利湿、理气活血可使脾虚湿蕴、气滞血瘀之黄褐斑消散;疏肝解郁、活血散结解毒可使肝郁血瘀之扁平疣脱落。并拟出相应方剂 (分别为消痕散、化瘀祛痰消疹汤、健脾理气化瘀汤、理气化瘀散结汤) , 以满意疗效证明面部皮肤病对证活血治疗有效可行。李东海等2
11、4采用动物实验以讨论补肾活血复方对SD大鼠脱发模型毛发生长、毛囊数及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的影响, 结论:补肾活血复方能促进毛细血管新生,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毛囊营养, 促进毛发生长与再生。朴元林25治疗1例严重的单纯性肥胖, 辨证为痰湿血瘀兼内有郁热, 以化痰活血为主, 清泻行气为辅施治, 方取苍术、半夏、青皮、陈皮、地龙、香附、川芎、莪术、桃仁、红花、黄芩等, 经治后该患者体重明显减轻, 腰围显着减小。唐艳丽等26用祛风活血白癜风方治疗风血相搏型白癜风患者63例, 结果稳定率达90.5%。陈明子27以为, 慢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初期多为血热血瘀型, 至后期多为阴虚血瘀型, 治疗上主要以清热凉血、
12、活血化瘀为主, 可适当佐以利湿化湿药以消下肢水肿。以此原则, 根据不同证型自拟方剂治疗26例患者, 总有效率88.46%. 结束语 血瘀证是损美性疾病持续发展和加剧的重要原因, 运用活血法治疗往往收效颇佳。临证应用时应分清气血阴阳, 明辨病因病机病位, 把握病人个体情况。在治疗经过中还要注意活血与理气、温阳、清热、补虚等之间的关系, 灵敏甄选详细方案。对于一些久治不愈的患者, 即便没有明显的血瘀证候, 仍然可根据 久病入络致瘀 理论, 用活血法来治疗。 在详细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时应分清层次, 把握度量, 根据病情的轻重深浅选用和血、活血、破血药物。体虚者不宜过用或久用, 以防伤正。有出血倾向者慎
13、用。 当前, 活血法在中医美容中已广泛运用, 但纵观现有文献可发现, 临床报道较多, 实验机理讨论缺乏, 先进的研究方式方法仍有缺乏。大部分损美性疾病诊断分型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尚不明确统一, 药理学评价方式方法还未系统建立, 难以对治疗成效性进行科学的表征和量化。且当前对活血化瘀的观察研究还是以中药内服居多, 其他方面的研究资料稍显缺乏。比方有关针灸活血的系统阐述资料迄今为止尚不多见。相信随着各方面理论的不断开拓, 实践的不断深化, 认识的不断升华, 在中医美容中运用活血化瘀必然拥有广阔的前景。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时晶, 田金洲, 王永炎, 等.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 21 (6) :363-364. 2姚魁武, 王阶, 朱翠玲, 等.不同疾病血瘀证量化诊断的比拟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06, 33 (11) :1381-1383. 3赵庆利, 张英伟, 孟如松, 等.瘢痕疙瘩的血瘀证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25 (11) :1888-1891. 4李莎莎, 肖雪, 王跃生, 等.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8, 24 (1) :102-10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