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山西武状元地域分布特点及规律,体育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山西武状元地域分布特点及规律,体育史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代山西武状元地域分布特点以及规律,体育史论文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主要谈话中强调: 要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擅长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气力 .科举制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标杆,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恒久的价值。 西方不少学者以为科举制度是继 中国四大发明 之外的又一伟大发明。武科举则是中国选官制度的又一创新,作为专门选拔军事人才的重要举措为古代科举制度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武举制度改善了 重文轻武 的社会思潮,营造了尚武崇侠、文武并举的社会风气,对武术运动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武举制确立,武状元应运而生。凭武举制
2、独占鳌头的武状元是武举制度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武状元作为武术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桥梁,为我们国家制度文明的推进做出了重要奉献。同时,为我们研究武术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武状元的研究能够将武举制度中的经历体验和教训服务于当今武术发展的需要。 2 文科武举双飞翼,不拘一格降人才-武举制 孔子曰: 有文事必有武备 .韦肇曰 有武备者,国之嘉谟;习武事者,人之令图 1.历朝历代都将 武备 视为国之根本。唐代的统治者都出身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关陇集团的势力是靠武力得来,军功成为这个集团成员仕进的重要条件之一,因而其成员普遍崇尚武艺 2,也深知和武备在维护政权稳定中的重要性,因此非常重视军事气力的提升和军
3、事人才的选拔。 李唐传世将三百年,而杨隋享国为日至短 3,从公元618 年到公元 907 年,强盛繁荣的唐王朝经历了290 年的浩荡岁月,这期间有外族侵扰、内部抗争,藩镇割据、外戚篡权等不安宁因素影响着大唐帝国的安危, 武备 在维护唐王朝的安宁和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特别重视武术人才的选拔。 人们很容易误以为武举制是 以武取仕 的开端。殊不知在武举制之前,以武取仕就已经存在,只是以制科的形式存在。所谓 制科 ,即 由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临时设置,并亲身主持考试的选仕科目 4.统治者会结合当年国家的军事需要设立不同的制举科目。据统计,当时的制举科目高达一百余种,华而不实跟军事有关且较为固
4、定的有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 知合孙吴,能够运筹决胜 、 武足安边 等。据史料记载,唐代制举始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盛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713-741 及唐德宗贞元年间 785-805。 由于制举在选拔方式方法和考试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多漏洞,武举制应运而生。武举制的设立,把军事将帅的选拔纳入常科的轨道,与当时流行的进士、明经等科处于同等地位,使得 以武取仕 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进而保障了唐代军事人才的层出不穷和战争的需要。 杜佑在(通典中记载,武举制是在长安二年由武则天创立的。武则天创立武举制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武举制度的影响也是多元化的。 武举制不仅在科举史上占一席之地,而且也超出了科
5、举史本身,也是军事史、武术史、教育史的组成部分之一 5.对于培养和选拔军事人才,促进军事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封建统治者一方面 以文教佐天下 ,另一方面 以武功戡祸乱 ,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武举制度改善了 重文轻武 的社会思潮,营造了尚武崇侠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唐代名将郭子仪以武举及中讲到: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杨炯在(参军行中说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但是封建社会由于 重文轻武 的社会观念根深蒂固,即使在授官封爵之时倍受众人爱戴,但是假使功绩平平也很难委以重任,载入史册。再加上武状元考取功名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兵上阵,面对频繁、残酷的战事,大多数只能献身边远地区。假使荣归
6、故里,载誉而归,一定会遭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4 唐代山西武状元地域分布特点以及规律 4.1 唐代中国武状元籍贯分布特点分析 由于武状元的记载较少,在研究中,除参阅正史外,还借助了山西地方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着作主要有:王鸿鹏等编着的(中国历代武状元、车吉心编着的(中国状元全传、许友根编着的(武举制度史略。文献主要有:张琴等的(清代武状元分布与我们国家区域体育文化差异、胡兴君的(历史上的武状元、王凯贤的(中国历史上的武状元、萧源锦的(中国历科文武状元和 三元 究竟有多少。 唐代中国武状元的籍贯详情如表 1 所示。表1 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唐代618-907全国共有41 名武状元,华而不实山西籍
7、 11 名,占了全国武状元人数的 27%,位于全国第一。由此能够看出山西省在唐代时期的武举科考水平。 武状元是从诸多武举子里选拔出来的武术精英人才,唐代山西武状元是唐代山西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一定程度上能够作为唐代山西武术发展状况的里程碑与评估标准。唐代中国总共有 41人获得过武状元,华而不实山西籍 11 人,占到总人数的 27%,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在我们国家唐代时期,山西地域武术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4.2 唐代山西武状元地域分布特点分析 唐代山西武状元地域分布如表 2 所示。从唐代山西获得武状元的人次看,永济 3 人,闻喜 3人,太原 1 人,祁县 1 人,蒲州 1 人
8、,临汾 1 人,雁门 1 人。通过分析可知:唐代山西武状元主要集中在河东地区,呈现南多北少的态势。 4.3 唐代山西武状元应举科目、及第时间及所授官职分析 武举科目种类多样,查阅史书可知,武举人的应举科目主要是由当年国家的军事需要决定的。例如:唐玄宗开元九年 721 诏举 知合孙吴,能够运筹决胜 科、唐玄宗开元十二年 724 诏举 堪任将帅 科、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727 诏举 武足安边 科、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 诏举 才兼文武 科、唐宪宗元和三年 808 诏举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科、唐敬宗宝历元年 825 诏举 军谋宏远、才任边将 科等。 唐代山西武状元诏举科目、及第时间及所授官职如表 3
9、 所示。由表 3 可知:唐代山西武状元主要集中在公元 705 至 741 年,即唐中宗神龙年间、景龙年间和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后武状元人数相对较为分散。及第者凭借优异的表现都被授予较为重要的军事职位,华而不实有运筹帷幄的军事谋略家、有气度非凡的军事指挥员、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有武艺超强的边疆守卫者。 纵观唐代山西武状元的分布及其数额差异,其不平衡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其分布规律能够归纳如下: 一是就全国而言,唐代山西武状元占唐代武状元总人数的 27%,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唐代全国武状元总共 41 人,山西籍 11 人,占到总人数的 27%. 二是从地区分布而言,由晋南向晋北表现出明显的多寡悬殊的特点
10、。唐代山西武状元主要集中在河东地区,呈现南多北少的态势。晋南地区永济、闻喜、蒲州、临汾武状元有 8 人,人数较多,山西中部地区太原、祁县有 2 人,人数适中,而晋北地区雁门只要 1 人,武状元人数偏少。 三是府治、州治所在地武状元人数明显较多。永济、太原、蒲州、临汾、都为府治、州治所在地,武状元人数相对较多。 四是一些地方武状元人数固然不多,但是却一枝独秀、氏族显贵。这能够从史料记载中得到证明,如:樊咏的儿子樊泽、孙子樊宗师皆登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 科。茹义忠的三个儿子都担任朝中军职,元颢、元晃、元曜分别担任易州遂成府左果毅,左羽林大将军和雁门郡王。 5 唐代山西武状元的地域分布原因分析 5.1
11、 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武状元籍贯分布的最根本的原因 山西作为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地带,是李唐王朝的 龙兴之地 ,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经济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就山西省来讲,河东地区历来经济较为发达,当时 全国18 个盐池,河东就占了 5 个,一个产盐万斛,供给京师,被柳宗元称为 国之大宝 7.唐太宗李世民也称 河东殷富是京城的财源 .这些都奠定了河东地区武术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武状元人数较多,也较为集中。 5.2 武术与政治同频共振,政治因素是影响武状元分布的重要因素 山西是李唐王朝的发祥地,太原作为盛唐北都,邻近都城长安。政治、交通中心给武状元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3 深
12、切厚重的武术文化气氛为武状元习武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山西临接边塞,作为游牧民族南下的必经之地,历代多战事。刀光剑影、烽火滚滚的历史背景以及金戈铁马、纵横捭阖的民族对抗,使得游牧民族的豪情浸透至山西,激发了山西人民强悍勇武、刚毅正气的性格特质。进而构成了浓浓的尚武气氛。河东地区战略位置突出,尚武之风浓烈厚重,再加上历史文化积淀悠久、教育发达,成为山西人才发达的地区。而晋北地区多半地瘠民贫,地区开发晚,文化欠发达,因而人才零落。 5.4 家学渊源是影响山西武状元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唐代山西籍的 11 名武状元中,一门屡次及第的有很多,或父子,或兄弟或祖孙两代在武科举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华而不实重
13、要的原因就是深受家学渊源的影响,士族凭借其雄厚的背景、世代经学传家的气氛,在科场上占据优势、探杏折桂,代有闻人,使门第与科名渐趋合流。 6 结束语 唐代山西武状元是唐代山西武术发展的缩影和象征。它见证了山西武术发展的辉煌过往,记录了山西武术发展的精彩片段,承载了山西武术发展的历史荣耀,是山西武术绚丽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金榜题名的辉煌作为一种昭示和标杆,透射出山西人发奋图强、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鞭策和鼓励着一代又一代山西武术人续写辉煌,再创佳绩。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清(全唐文卷439. 2 刘 恩 惠 . 唐 高 祖 M . 长 春 : 吉 林 文 史 出 版社,2004:5. 3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北京:中华书局,1963:5. 4崔乐泉。中国体育通史。第一卷,史前960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338. 5 李君华,等。隋唐时期武举制度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中华武术 研究,20208-10:53. 6王鸿鹏,等。中国历代武状元M.北京:当兵的人出版社,2002:13. 7刘定一,宿继光。三晋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8: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