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主题研究与展望,心理健康论文.docx
《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主题研究与展望,心理健康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主题研究与展望,心理健康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主题研究与展望,心理健康论文内容摘要:从积极心理学视角, 对南京财经大学40名学生和10名辅导员进行访谈, 发现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主题集中在五个方面:自我和谐、自尊、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和主观幸福感。文章采用文献查阅法, 对上述五个方面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 并对该领域将来研究的侧重点进行瞻望。 本文关键词语:积极心理学; 贫困大学生; 心理成长; Study From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on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Problem Han LiZheng Publicity Department,
2、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Through the Interview of 40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 ICS) and 10 instructors from Nanji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ICS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self-consistency, self-esteem, self
3、-efficienc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tudy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to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empirical research, and make the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related research field. 引言 随着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 大学校园里贫困生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 约占大学生人数的30%,
4、 特困生约占学生人数的10%。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健康成长、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 国家要求各级及高校认真落实 奖、贷、助、勤、减、补 (免) 六位一体的贫困生赞助政策, 有力地保障贫困生不会因经济问题而辍学。但来自经济、学习、生活、就业等多重压力容易让贫困生产生自卑、焦虑、封闭、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问题, 成为经济心理上都贫困的 双困生 。众所周知, 心理贫困远比单纯经济贫困的危害性更大, 经济贫困困一时, 心理贫困困一世 。因而, 贫困生帮扶工作应改革单纯的物质帮助, 加大心理帮扶的力度。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美国, 是研究人类的气力和美德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心理学思潮。基于积
5、极心理学的贫困生帮扶, 不再局限于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而是致力于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 促进贫困生的心理成长。文章采用文献查阅法, 对贫困生心理成长五个主题 (自我和谐、自尊、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和主观幸福感) 的现有研究进行分析和评述, 并瞻望该领域将来研究方向, 力图为高校开展贫困生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根据和工作思路。 一、厘定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主题 随机抽取南京财经大学的40名学生 (贫困生、非贫困生各20名) 和10名辅导员进行访谈。采用构造化访谈题纲, 开放式和封闭式题目相结合, 收集贫困生心理成长的概念、内容、存在问题及促进方式方法。根据本文关键词语出现的频率, 对
6、其进行归纳, 结合心理学专家的相关建议, 总结出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五个主题:自我和谐、自尊、自我效能感、交往焦虑和主观幸福感。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主题的相关研究 (一) 自我和谐 个体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2006年明确提出了 心理和谐 的理念: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加强人文关心和心理疏导, 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个、别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 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1之后不少学者开场对心理和谐、自我和谐展开研究。许燕等学者提出, 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 。2 1. 自我和谐的概念界定及
7、研究工具 自我和谐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C.R.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统一。3 国内常用的测量工具是王登峰所编的自我和谐量表 (SCCS) , 包括自我与经历体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敏性能及自我刻板性三个分量表, 共35个题目。该量表整体性效度良好, 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别高达0.85、0.81、0.64。4 2.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的比拟 以往的研究均以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而对于影响效果, 不同学者的观点不一致。 蔡茂华、杨萍等人5以为经
8、济贫困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比普通学生较低, 这与黄知荣6的研究结果一致。陈俊波以为贫困生的自我和谐水平与非贫困生并没有显着差异不同7, 李志勇、许江荣8也验证了这一结果。罗京滨、曾峥等人9调查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总体上高于普通大学生, 这与王等峰10的研究结果一致。 李建军研究了不同贫困程度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 结果显示一般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最好, 普通经济状况家庭的学生次之, 家庭比拟富有的学生趋向于自我不和谐;而家庭经济状况很差且持续恶化的特贫学生自我和谐水平最低。11 3. 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的性别差异 现有的研究, 大部分结果表示清楚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不存
9、在性别差异5,6,9,10, 而陈俊波以为贫困生中女生的 自我灵敏性 比男生高, 男贫困生 自我刻板性 比女贫困生高7。以为这与社会赋予的性别角色等待有关。 4. 其它相关研究 罗京滨、曾峥等人9研究得到:自我和谐水平与自尊水平呈显着的正相关, 自我和谐性越好, 自尊水平就越高;王晋12以为自我和谐的分量表对自尊有显着的预测作用。 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方式、应对方式和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其自我和谐有显着影响, 相关研究如下:蔡茂华、杨萍等人以为自我评价越高者其自我和谐程度越高, 间接地反映了自我和谐与自尊、自我价值的关系5。李志勇、许江荣分析得到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的影响显着高于非贫困生
10、8。马瑾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贫困生的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总体水平有显着的预测作用13。 (二) 自尊水平 1. 自尊的概念及研究工具 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实践经过中所获得对自我的积极情感体验。自尊既是自我意识中的核心要素, 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制约着个性的发展方向。14 国内常用的工具是罗森伯格编制的自尊量表 (SES) , 由10个项目组成, 分数越高, 自尊程度越高。4 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自尊水平的比拟 部分学者以为低自尊是贫困生比拟典型的特点之一, 如辛勇通过研究发现贫困生的自尊水平显着低于非贫困生15;康育文也得到同样的结论16;胡俊武、张小远的观点与此一致, 并发现贫困
11、和自尊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17;仇志伟、高彩云在探究自尊在心理控制源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中的中介时, 也验证了这一观点18。 而李春山等人研究表示清楚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着差异19;孙延强也得出同样的结论20;王玉杰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角度加以验证21。 3. 贫困生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 关于贫困生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 现有研究结果基本趋向一致, 以为并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18,22。王玉杰在内隐自尊方面得到同样的结论, 而在外显自尊方面, 贫困男生显着高于女生21。 (三) 自我效能感 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及研究工具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施行某一行
12、为之前对自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揣测和判定, 直接影响到个体心理经过中的功能发挥 (Bandura, 1994) , 包括结果预期和效果预期23。 国内广泛采用Schwarzer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 量表共有10个项目。总分值越高, 自我效能感越高4。 2.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比拟 家庭经济困难能否会对贫困生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 引起学生对自个的能力过低评价, 不同学者得到不一致的结论。 朱志明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的总体自我效能感显着低于非贫困生, 男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于女生, 但二者差异不显着24。而孙延强等人的结论与此不一致, 以为
13、贫困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总分、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特殊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与非贫困生不具有显着差异20。张丽珊、余毅敏通过分析得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家庭经济状况总分呈显着的负相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着高于普通学生25。这可能与被试为大一新生有一定关联, 贫困生通过努力学习进入大学, 感遭到努力结果带来的成功, 进而加强了其自我效能感。 (四) 人际交往 贫困生由于面临经济和学业双重压力, 家庭给予很高的期望, 长期的压力使他们容易变得自卑、自闭, 不愿主动与人交往, 人际信任度低等。 常用的研究工具是交往焦虑量表 (IAS) , 包括15条自陈条目, 内部一致性良好
14、, 华而不实Cronbacha系数超过0.87。 根据文献查阅, 以往关于贫困生人际交往的研究相对少。冯宗侠以北京理工大学的5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得出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显着低于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26;张文海的研究27结论与此一致。储昭帅, 才忠喜在探究团体辅导对贫困生对高校人际关系和自尊的干涉效果时, 也验证了这一点28。 (五) 主观幸福感 研究发现, 部分贫困生会由于经济状况不能知足学习和生活及人际交往方面的需要而陷入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的循环状态, 表现出对生活不满意的态度, 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和研究工具 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