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不同领域中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植物学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植物不同领域中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植物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不同领域中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植物学论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植物不同领域中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植物学论文内容摘要: 基因编辑是一项能够在生物体基因组水平上实现对 DNA 序列精到准确定向修饰的新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序列特异性核酸酶靶向辨别切割基因组上目的位点,造成 DNA 双链断裂DSBs,进一步诱发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性重组HR2 种修复机制对断裂的 DNA 双链进行修复,实现修复位点碱基的插入、缺失和替换,进而到达对靶基因精到准确编辑的目的。本研究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的类型、作用原理及该技术在植物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基因编辑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和遗传改进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瞻望。 关键字: 基因编辑;药用植物;应用;瞻望。 Gene Edit
2、ing Technology and Its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Medicinal Plants1. College of Agronomy,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6, China;2. College of Crop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Abstract Gene editing is a new technology that enables precise tar
3、geted modification of DNA sequences atthe genome level of an organism. The technology mainly uses sequence-specific nuclease to target and cleavethetargetsitesonthegenome,resultinginDNAdouble-strandbreaksDSBs,furtherinducingnon-homologousend joining NHEJ an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 repair mechan
4、isms. The cleavage of the DNAdoublestrand is repaired, and the insertion, deletion and substitution of the base of the repair site are achieved, thereby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accurately editing the target gen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e and mechanism ofgene edit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
5、ion in plant field, and prospects the application of gene editingtechnology in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medicinal plants. Keywords gene editing; medicinal plants; application; prospect. 基因编辑技术 ZFN、TALEN、CRISPR/Cas 等,是近年来兴起的能够对特定基因位点实现靶向精到准确编辑的一种先进基因修饰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转基因技术而言,基因编辑不仅能够对目
6、的基因进行精到准确编辑,而且受体生物基因组中无外源 DNA 片段的引入,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可直接应用于生产1,尤其是具有操作更简单、编辑更高层次效、价格更低廉等优点的 CRISPR/Cas9,已被大量应用于植物基因组功能和作物遗传改进等相关研究。药用植物的栽培和使用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目的产品中药材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药用植物在生产上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且多为野生种质资源,驯化改进周期长;药用植物产量和质量的不稳定性;病虫害种类多、防治难度大;杂草危害严重,药用植物对除草剂敏感等。基因编辑技术在提升药用植物生产水平、改善药用植物品质、产
7、量和抗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的类型和作用原理及在植物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瞻望该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1、 基因编辑技术的类型及作用原理。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在生物体基因组水平上对目的基因进行编辑,实现 DNA 修复位点碱基的敲除、插入和替换等,以到达定向修饰靶基因序列的目的。当前基因编辑技术根据核酸酶的不同主要分为 3类:锌指核酸内切酶ZFN2、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3和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4.3 者对靶基因的编辑方式类似,均是在目的基因位点通过序列特异性核酸酶SSN辨别切割靶 DNA 后造成 DNA 双链断裂DSBs
8、,通过细胞内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性重组HR2 种机制进行修复,造成编辑位点碱基的插入、缺失、替换等见图 1,进而实现基因靶位点的精到准确修饰。华而不实 ZFN 和 TALEN 对靶 DNA 的辨别利用 DNA-蛋白质辨别原理5,而CRISPR/Cas9 利用 RNA-DNA 辨别原理。 【3种基因编辑技术及 DSB 修复机制示意图】 第 I 代基因编辑技术 ZFN 是由能够特异辨别结合 DNA 片段的 ZFP 构造域和对靶 DNA 片段进行切割的非特异性 Fok I 核酸内切酶构成。ZFP 构造域由 3 6 个 Cys2His2锌指蛋白组成,每个锌指单元决定了对 DNA 单链上 3 个
9、连续核苷酸的特异性辨别,因而通过串联多个锌指单元构成 ZFP 构造域以实现对特定靶序列的辨别6.基于切割域 Fok I 核酸内切酶以二聚体形式发挥内切酶作用的特性7,需在靶位点两端设计正反向排列且间隔 5 7 bp 的 1 对 ZFN,进而实现 Fok I 构造域在 2 条靶序列间隔位点的切割,造成 DSB8-9;但是,ZFN 设计复杂、成本高、脱靶率高,产生细胞毒性等缺陷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TALEN 是继 ZFN 之后的第 II 代基因编辑技术,由特异性辨别结合靶 DNA 的 TALE 蛋白和 Fok I内切酶结合而成见图 1,华而不实 FokI 内切酶和 ZFN 中的类似,TALE
10、 蛋白由 N 端转录信号、转录激活构造域和 C 端核定位信号 3 部分组成。在 TALE 蛋白的转录激活构造域中存在一段由 34 个氨基酸组成的非完美重复序列,华而不实第 12、13 位重复可变的双氨基酸残基RVD决定了 1 个重复单元对不同核苷酸的特异性辨别10.不同氨基酸组合形式的 RVD 与核苷酸的辨别存在对应关系,一般为天冬氨酸-异亮氨酸NI辨别腺嘌呤A、天冬氨酸-甘氨酸NG辨别胸腺嘧啶T、天冬氨酸-组氨酸NH辨别鸟嘌呤G、天冬氨酸-天冬氨酸NN辨别 A 或 G、组氨酸-天冬氨酸HD辨别胞嘧啶C、天冬氨酸-丝氨酸NS辨别 A、T、C 或 G 任 1 个,据此针对靶序列设计成对的含有 1
11、8 20 个重复单元的 TALEN 对靶基因进行定点编辑10-11.固然 TALEN 在特异性辨别切割靶基因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其成本高、载体过大、构建复杂等缺乏同样制约了 TALEN 技术在植物中的广泛应用。 CRISPR/Cas 系统是在细菌和古细菌中发现的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由 5 端的反式激活 RNA 基因trans-activating RNA,tracrRNA、CRISPR 位点附近的成簇关联基因CRISPR associated, Cas以及CRISPR 基因座组成12.TracrRNA 在促使 pre-crRNA 构成成熟的小 crRNA13及协助 crRNA-Cas 复合
12、体实现精到准确定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4.CRISPR 基因座由启动转录的前导序列leader sequence、不连续的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repeat和长度类似的间隔序列spacer相间排列而成15.华而不实,前导序列主要负责启动 CRISPR 的转录;重复序列一般由约 21 48 个碱基对组成,华而不实包含 1 个由 5 7个碱基对组成的回文构造,其转录物能构成稳定的二级发卡构造16;间隔序列一般约有 2672 个碱基对组成,是宿主细胞特异性辨别外源基因入侵的主要来源15.Cas 蛋白包含了 HNH 和 RuvC-like2 个构造域,华而不实 HNH 构造域能够切割与 crRNA 互补的
13、DNA 链,RuvC-like 构造域使非互补的 DNA 链断裂14.TracrRNA、crRNA 和 Cas 蛋白 3 者结合构成 TracrRNA-crRNA-Cas 三元复合构造,进一步对靶位点 3 端 PAM 邻近的 20 个核苷酸序列辨别切割构成 DSB. 尽管 CRISPR/Cas9 系统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但 crRNA 的 20nt 间隔特异辨别序列能够忍耐一定程度的靶标碱基错配,进而产生较高的脱靶诱导,而且其特异性辨别受 PAM 的制约,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17.在 CRISPR/Cas9 系统的前提下衍生出 CRISPR/Cas9n18、CRISPR/dCa
14、s919技术实现了脱靶率的降低。2021 年 9 月张峰团队发现的 CRISPR/Cas 系统的 II 类 V 型新成员 Cpf1,其能够辨别富含胸腺嘧啶T的 PAM20,进一步提高了 CRISPR/Cas 系统的特异性并扩大其辨别应用范围,除此之外 Cpf1 蛋白与 crRNA 矩阵相结合,还能够实现对基因组多基因的同时编辑21. 2、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领域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基因敲除、插入及基因替换等手段,实现对目的基因的定向编辑并获得相应的突变体。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在形式植物拟南芥中得到深切进入的研究。除此之外,基因编辑技术在大田作物、园艺作物及药用植物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15、,其相关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 2.1、 基因编辑技术在大田作物中的应用。 早期的 TALEN 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在水稻 Oryzasativa 中实现对个别基因的定向编辑。Li 等22通过TALEN 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白叶枯病易感基因 OsSWEET14 定向编辑,获得具有白叶枯抗性的水稻新品种。姜明君等23利用 TALEN 技术对水稻中已经知道的苯达松抗性基因CYP81A6定向敲除获得苯达松易感性的水稻品种。随着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热潮的兴起,该技术也成功用于水稻的性状和品种改进等相关研究。利用 CRISPR/Cas 技术对水稻中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ALS24、乙烯反响因子
16、基因OsERF92225、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OsEPSPS26的靶向修饰,分别获得了除草剂、稻瘟病和草甘膦抗性的水稻品种。利用 CRISPR/Cas9 对水稻中编码甜菜碱醛脱氢酶的香味控制基因Badh227和编码吲哚乙酸-葡萄糖水解酶的千粒重控制基因tgw628进行编辑,获得的后代水稻突变体的香味和千粒重都分别得到了显着增加。 Shukla 等29利用最早的基因编辑技术 ZFN 靶向编辑玉米 Zeamays 的 IPK1 基因,进而增加了玉米对除草剂的耐受性。Char 等30利用 TALEN 对玉米的 glossy2gl2基因进行靶向诱变使该基因失活,并进一步验证了突变体后
17、代中 3 个等位基因的功能。Shi 等31利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玉米乙烯反响负调控基因ARGOS8突变体,其抗旱性得到了显着加强,在干旱条件下改善了玉米籽粒的产量。 除此以外,基因编辑技术在大豆Glycinemax32、小麦Triticumaestivum33、大麦Hordeumvulgare34、棉花 Gossypiumhirsutum35等大田作物中也实现了对特异目的位置靶基因的精到准确编辑,并获得了相应的基因突变体,进一步实现对大田作物性状和品种的改进并获得抗性新品种。 2.2、 基因编辑技术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 番茄 Solanum lycopersicum
18、是重要的园艺作物代表之一,基因编辑技术在番茄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2020 年 Lor 等36利用 TALEN 靶向诱变番茄的 GA 信号传导负调节剂基因PROCERA,其获得的 pro_7 突变体表现出长节间和平滑叶缘的特征。2021 年 ?erm k 等37基于 TALEN 基因编辑技术靶向修饰番茄中控制花青素苷生物合成的内源基因ANT1,在ANT1基因的上游插入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 启动子,导致番茄组织中的色素过表示出和异位积累,进而获得高花青素含量的紫色番茄新种质。近年来,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也被应用于番茄基因功能的相关研究,Ito 等38利用 CRISPR/Ca
19、s9 基因编辑技术靶向诱变番茄中能够编码调节果实成熟的 MADS-box 转录因子的 RIN 基因,获得的 RIN 蛋白缺陷突变体产生不完全成熟的番茄果实,且突变体番茄果实红色色素积累显着低于野生型。Ueta 等39使用 CRISPR/Cas9 系统成功将 1 种控制单性结实的 SlIAA9 基因引入番茄中,所获得的番茄 T0代突变体的突变率达 100%,且再生突变体表现出番茄单性结实的形态特征简单叶表型和构成无籽果实。最近,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等单位利用 CRISPR/Cas9 技术对 3 个红色果皮番茄杂交种的父母本分别进行基因编辑,获得没有外源基因片段的粉色果皮自交系,重新进行组配,获
20、得的杂种一代果实均为粉色果皮40,有效地实现了基因编辑技术对番茄新品种的定向创制。除了番茄,基因编辑技术也在其他园艺作物中得到应用。在马铃薯 S.tuberosum 中以选择组成型表示出的泛素 7 基因Ubi7的 5 UTR 内的内含子区域作为靶位点,利用 TALEN 技术将在马铃薯基因组中获得的天然无启动子的除草剂抗性标记和目的转基因的盒插入该靶位点,内源性 Ubi7 启动子将驱动无启动子的除草剂抗性标记基因表示出,进而获得具有除草剂抗性的马铃薯41.Kannan 等42利用 TALEN技术对甘蔗 Saccharumofficinarum 中的木质素生物合成基因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OMT
21、进行编辑,进而提高甘蔗中的糖化效率。Tian 等43利用 CRISPR/Cas9 技术对西瓜中的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基因CiPDS定向诱变,并获得白化表型的突变体植株,实现了基因编辑技术在西瓜中的应用。Klimek-Chodacka 等44通过构建双靶点 CRISPR/Cas9 载体分析了定向敲除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3H对胡萝卜 Daucus carota 紫色愈伤模型花青素积累的影响,同时比拟了 3 种密码子优化的 Cas9 基因的编辑效率,发现 3 种 Cas9 基因均能够实现对靶基因的定向敲除,华而不实 AteCas9 最为有效。这些研究表示清楚,CRISPR/Cas9 技术具有广泛
22、适用性,在园艺作物的基因功能研究和新品种选育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2.3、 基因编辑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药用植物种类很多,根据第三次全国重要资源普查结果,我们国家药用植物有 11 146 种45,仅有 200多种实现了人工栽培。受限于基因组信息的匮乏,当前在药用植物中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的报道较少。 2021 年,Kui 等46选择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 5 个基因C3H、C4H、4CL、CCR 和 IRX作为靶基因,通过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对铁皮石斛 Dendrobium officinale 这 5 个靶基因实现定向突变,并进一步采用 PCR 扩增和测序技术验证
23、突变,发如今靶基因的不同位点分别发生了核苷酸的取代、缺失和插入,证明了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在铁皮石斛中有效应用。能够进一步利用该技术对铁皮石斛其他途径进行修饰,并对基因功能和分子遗传进一步研究,有利于加快铁皮石斛分子育种进程。 Li 等47采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精到准确敲除丹参 Salviamiltiorrhiza 中介入生物合成的二萜合酶基因SmCPS1,以发根农杆菌介导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 3 个纯合和 8 个嵌合突变体。华而不实纯合丹参突变体中化学成分丹参酮,尤其是隐丹参酮、丹参酮 IIA 和丹参酮 I 完全缺失,而其他酚酸代谢物的合成不受影响;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