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人生哲学论文.docx
《曾国藩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人生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人生哲学论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曾国藩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人生哲学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曾国藩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第三章】【第四章】【结束语/以下为参考文献】 第二章 曾国藩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 人生哲学是讨论人生存于天地之间、人与人之间,其人生理想、人生态度、为人处世等人生问题的哲学学问,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具体表现出。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由科举考试走上官场仕途,由投笔从戎到镇压太平天国获得胜利,从功高盖主、官居一品到自剪丰翼、委曲求全,由苦心经营、悒郁晚年到功歌颂德、名垂千古等,曾国藩用自个的人生智慧谱写了自个的传奇人生。 第一节 曾国藩的人生理想。 人生理想是人在社会
2、实践中对自个的奋斗目的的美妙愿景和不懈追求。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把 内圣外王 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内圣 就是重视内心的修行,通过格物、致知、修身等方式,到达拥有坚韧的道德意志、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博大的襟怀胸襟; 外王 就是注重外在事功,通过修身齐家的途径,到达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为国家建功立业,为家族光宗耀祖。曾国藩自小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根据儒家 内圣外王 的标准严格要求自个,注重道德修养,讲求经世务实,以期实现 立德、立功、立言 三不朽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人生理想。 一、志存高远,成圣成贤。 从古至今,但凡成大事者,都是从立志开场的,曾国藩也不例外。二十一岁时,曾国藩就怀着远
3、大抱负,改号为 涤生 , 涤 就是要努力去除以前种种不好的陋习, 生 就是期望以后所做之事,都有新的进步收获,而 涤生 就是希望自个能够改掉缺点,获得进步和成功,不断超越自个、完善自我。中进士后,他又改名为 国藩 ,取 为国家藩篱 之意,希望自个做一个藩守国家、报效朝廷的忠臣。入京就职不久,曾国藩给自个写下这样一个对子: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 ,把成为圣贤作为自个最大的人生目的,并朝着这个目的去努力,不问得到和收获了什么,而在乎付出和努力了多少。同时,曾国藩还强调:立志,就要立大志、立长志, 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 ,立志成为一个胸襟广阔能够爱一切人和事物,以及拥有雄
4、心壮志不断追求高尚道德和建功立业的人,这样才能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无愧为天地间的高尚之人;而人志向的大小、高低决定了人的高低、贤能与愚弱,志向越高,人的价值就会越大,人的成就也会越多。在曾国藩看来,立志能够使人的内心充实和有动力,避免迷茫、浮躁和空虚,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奋勇向前;立志能够鼓励人们向着奋斗的目的前进,人假如能立定远大志向,并不断努力拼搏,就能创造出奇迹。 那么,什么样的志向是曾国藩所追求的呢?曾国藩是一个志存高远之人,他希望自个能够像古代圣贤那样有着 立德、立功、立言 三不朽成就,名垂千古。 为此,曾国藩终其一生进行了不懈地追求。首先,曾国藩的 德业 源于他能够勤勉清廉、举贤
5、任能。面对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晚清,曾国藩以勤奋自励,不管事情的难易程度怎样,不管事情的结果如何,他都尽自个最大努力去完成, 但当守一 勤 字,以终吾身罢了 .曾国藩以清廉自持,不以升官发财为目的,反而以积累财富留于后人为耻,经常将自个多余的钱财接济贫困忧苦之人,而自个却省吃俭用、生活俭朴。曾国藩以举贤任能为己任,擅长辨别人才和发现人才,不拘一格的任用和推荐那些 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 之人,以凝聚他们的谋略和才华,为国家办大事。其次,曾国藩的 事功 在于他至死不渝的尽忠报国。在曾国藩看来,忠实应具体表现出在以天下为己任、报效国家的详细行动上。因而,在清王朝危难之际,曾国藩决然挺身而出
6、、投笔从戎,投入到与太平军搏杀的战斗中,最终获得平定太平天国的胜利,为拯救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真正做到了 公尔忘私,国尔忘家 .最后,曾国藩的 立言 源于他的读书不辍、精于养学。曾国藩以为读书是人立足于世的根本,只要通过认真读书,人才能做到孝悌仁义、藏器于身。于是,曾国藩给自个订立课程、读书不辍、勤学苦练、厚积薄发,学问产生了质的飞跃,给人们留下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 二、修齐治平,建功立业。 立志之后,最重要的是锲而不舍,通过自个的努力去实现自个的志向。对于农民出身却后来身居高位的曾国藩来讲,仕途之路、宦海生涯不仅仅是一种人生修炼,更是一段不断实践追求、成就自我的人生经过。 对于曾国藩来讲,
7、修身是实现 内圣外王 远大理想的第一步,是建功立业的基础。曾国藩从三十二岁起,就给自个 立课程 ,并日复一日践行之。通过天天静坐、写日记,将 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 ,以到达每日三省吾身、改正缺点和缺乏、完善人格的目的;通过天天读书写字,以到达 以验积理之多寡 ,以丰富学识、明白事理、洞察世事的目的。同时,通过慎独,以少私欲、内省自知来去除自欺、恐惧、人欲,使自个做到有自知之明,能够泰然处之各类事情;通过主敬,以内心保持专一和纯静,外表仪容保持整洁和严肃,做事保持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待人保持严肃慎重、礼貌恭敬,使自个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内修外用,防止滋生骄纵傲慢之气;通过求仁,以
8、仁民爱物 、 民胞物与 的广阔襟怀,读书之人知晓微言大义的深明大义,拯救万民于水火的责任之心,追求个人道德的至善至美,到达立人达人的境界;通过习劳,以勤劳自励,夙兴夜寐、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勤奋辛苦工作,让自个处于饥饿、口渴等窘境中,让自个陷入水深炽热之中,实现功成名就、成就一番伟业的远大抱负。正是由于曾国藩对本身道德修养的加强,让他树立了自个的德业,使他成为了具有高尚道德和操行清正的人。 齐家,是曾国藩实现 内圣外王 远大理想的第二步,是建功立业的保障。 曾国藩以为,家庭的兴盛在于能够做到内外勤劳俭朴持家、兄弟和睦友爱、子弟谦虚慎重等,而妇女奢侈淫乱、子弟骄傲怠惰、兄弟不同心和睦、为人不尊师
9、重道和怠慢宾客,这则是败家之象。因而,曾国藩特别注重家庭教育,力倡耕读家风。 在他看来,富贵是不可能长久的,做官是缺乏以为生的,唯有以劳作和读书作为永久的家业,子孙后代能够自食其力、勤奋好学,家族兴盛才能得以延续下去。 于是,他要求男子在家要耕作和读书,女子要纺织和烧茶做饭,使他们不骄奢淫逸,不沾染官家习气,能够耐劳耐苦、勤劳俭朴持家,保持清苦俭朴的家风。另外,曾国藩还制定了一些家规,要求家人必须严格遵行。要求家人遵守祖父曾玉屏规定的八件事: 书、蔬、猪、鱼、早、扫、考、宝 谨记 三不信 :不信风水、医药和巫道;疏远六种人:看风水的、算命的、医生、和尚、巫师和赖着不走的。希望子女们养成勤奋刻苦
10、、简朴节约、孝亲友邻的习惯,具有自强自立、安贫乐道、团结友善的品质,学会用自个的双手和智慧去创始美妙的将来。曾国藩还要求家人遵守 八本 ,即在读书、诗文、尽孝、养生、立身、居家、做官、行军打仗八个方面严格要求自个,进而实现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拥有孝敬、勤劳俭朴、敬恕三种品质,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中一团和气;做到谨言慎行、艰辛朴素,保持一家之生气;做到不徇私情、助人为乐,使得家无外患。正是曾国藩的治家严谨,倡导耕读家风,订立各种家规,严格督查施行,使得家庭和睦、邻里友善,以致他能于朝堂之上、万马千军之中驰骋多年而无后顾之忧,忠君报国,建功立业。 治国,是曾国藩实现 内圣外王 远大理
11、想的第三步,是建功立业的基石。 在几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曾国藩极为关注社会时势,他实事求是,针砭时弊,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心耿耿的报国情怀。在(应诏陈言疏中,曾国藩指出当时官员办事之不良风气,相互推诿、斤斤计较、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官场风气,以致一旦国家有事,必然缺乏有用之才来解决问题,进而提出皇上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以转移不良风气的建议。在(议汰兵疏中,曾国藩揭露清朝的腐败状况, 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各省皆然 ,这样的作战能力低下,无法承当起抵御外敌和镇压叛乱的重任,以此提出裁减来节省开支,加强军事训练来提高兵士战斗力的建议。在(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中,曾国藩毫不客气
12、地指出咸丰皇帝的三大缺点:重细节而轻大局,重文辞修饰而忽视实际情况,刚愎自用而不能虚怀纳谏,希望咸丰皇帝能正视自个的缺乏,改正本身的缺点,做一个圣明贤能的好皇帝;在(备陈民间疾苦疏中,曾国藩竭力陈述百姓疾苦,揭露民心松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银价太贵,使百姓钱粮难纳、民生凋敝;盗贼横行蛮横,使百姓愁肠百结、寝食难安;冤假错案层出不穷,使百姓正义难以得到伸张,进而提出严饬督抚、变通评价之法的提议。 这些都表现了曾国藩关心百姓疾苦,关注社会时弊的爱国之心,并能实事求是的提出行之有效措施,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 平天下,是曾国藩实现 内圣外王 远大理想的第四步,是建功立业的关键。 对曾国藩来讲,其人生的
13、最大功绩就是获得平定太平天国的胜利。曾国藩的军政生涯是从办团练开场的,本来清朝统治者办团练的初衷只是应一时之需,希望它们在国家危难时能够组织起来保护家乡,危机解除后则自动解散。这种 招之即来,挥着即去 的形式使团练很难真正发挥作用。于是,曾国藩另起炉灶,希望训练出一支 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 的。1852 年 9 月进驻长沙,1853 年 5 月移军衡阳,曾国藩整顿,扩招兵勇,勤训苦练,筹建水师,成立 湘军 .1854 年率领湘军出洞庭湖,与太平军作战:先是靖港大败,后来湘潭大捷,随后光复岳州、武昌、汉阳、广济,进抵九江。也许是由于太过于顺利,导致曾国藩有些自负和轻敌,在攻打九江时
14、,因基础不稳、轻率前进,遭遇劲敌,坐困江西。1858 年办理浙江军务;1859 年 6 月与胡林翼会合,共同进攻安徽;1860 年 6 月任两江总督,1864 年 7 月攻下南京。十二年历经含辛茹苦,发动 三十万人,金甲貔貅;死者半之,白骨嵩邱 ,其艰辛卓绝程度非同一般。假如不是曾国藩的深谋远虑和运筹帷幄,清可能瓦解灭亡了。 在平定太平天国经过中,曾国藩可谓功不可没、居功至伟。 第二节 曾国藩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最为直接的反映,不同的人生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心态、信念和意志,导致人们有不同的人生,这就是所谓的 态度决定命运 .曾国藩处于风云变幻、矛盾丛生的晚清时期,他能够在如此复杂的社会
15、环境中做出一番大事业,位居高官,建功立业,与他倔强刚毅的性格、坚定不移的意志、发奋图强的人生态度不无关系。 一、倔强刚毅,发奋图强。 曾国藩性格的倔强刚毅,一方面具体表现出了湖南人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则源于祖父曾玉屏的影响,曾玉屏早年弃学,后经过自个努力成为乡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努力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对曾国藩刚毅性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教人 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等话语都成为曾国藩做人处世的人生格言。 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想做成大事,成就功业文章,一定要有倔强刚毅的精神,即 挺然特立,作第一等人物 ,否则人就会柔糜不振、懦弱无刚,面对困难和挫折,没有勇气去克制,没
16、有斗志去战胜,只会委屈服从退缩而不思进取,最终一事无成。然而倔强刚毅并不是固执己见、逞能好胜和主观蛮干,而是一种发奋向上的进取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这样才能做到自胜者强。 曾国藩还以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不仅需要倔强刚毅的性格,还需要发奋图强的精神,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在曾国藩看来,自立就是要树立万事尽量靠自个的意识,而不是寄希望于别人的帮助,只要自个挺得住、立得住,别人才会帮你;自强就是依靠自个努力拼搏、发奋向上、锐意进取,而不是依靠父辈们的庇护和扶携,只要靠自个努力成功的,才是真正的成功。同时,要担当大事,还要
17、懂得明强,就是要明事、明理、明人和明己,把不明白的弄明白,变不坚强为坚强,做到 愚必明,柔必强 ,而不是 懦弱无刚 .但是 强 又要从 明 中做出。 明 就是既做到 高明 ,用心体察,有自个的独到见解;又做到 精明 ,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细节。而要做到 明 ,就要在平常多学、勤思、好问、善辨、践行,通过本身的努力,锻炼自个明辨是非真假对错的能力,提升自个的实力,使自个逐步变得强大起来。 二、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是曾国藩对待人生的另一种积极有为的态度。专心致志,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神,把全部心思放在一件事情上面,一心一意,一丝不苟的完成,这是 专 的功夫;持之以
18、恒,就是做一件事情时,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都有恒心和毅力持续不断的坚持下去,这是 恒 的功夫。 对于 专 的功夫,曾国藩以为: 凡事皆须精神贯注,心有二用则不能成 ,做事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用、三心二意,否则将一事无成。曾国藩把 专 比喻成 掘井 ,掘井不能只求数量多,挖不出水就轻易放弃,再挖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 这样终究挖不出水来;掘井应该讲求专一,坚持挖一口井,一直挖到它出水为止。因而做任何事情都应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求学和交友也贵 专 ,只要心有所专,才能学识渊博、高朋满座,否则将学无所成、友多而不亲近。读书要有专注精神,正如他屡次告诫弟弟的那样: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
19、曰专罢了矣 ,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神专攻华而不实一门学问,而不是三心二意,只要认真地去 专一业 ,才能学出心得,学有所成。 交友也要 专一 ,不可宁缺毋滥。交朋友不能只讲数量,而是要看他们能否勤于求学,能否追求道德进步。假如交的朋友是酒肉朋友和损友,他们是不可能与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曾国藩一生追求 专 ,青年求学阶段,他专注于学习诗文策论,最终中进士, 学而优则仕 京官时期,他专注于研修理学,致力于经世致用,成为一代理学名家;太平天国时期,他精研兵法,学习治兵打仗之道,获得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胜利,功成名就;晚年时期,他专注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文化,寻求国家自强之法,进而成为洋务运动的创始者。
20、 对于 恒 的功夫,曾国藩以为: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在这里一事。 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 ,做事就要集中精神、坚持不懈做好,而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或者是急于求成,假如做事没有恒心,人也会一事无成。曾国藩把 恒 比喻成 种树养鱼 ,树能长成苍天大树,鱼能变得丰肥味美,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经过常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实现。因而,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才能获得成功。在曾国藩看来,做学问亦是如此。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要不间断地学习钻研,才能做到积少成多、厚积薄发。而日积月累的坚持,又离不开每一天有规划、有步骤的实行,
21、做到 今日事,今日毕 ,这样才能有所成效。同时,做学问不能急于求成,假如急于求成等同于揠苗助长,好心办坏事,反而延缓了事物的发展进程。只要将日积月累的坚持和循序渐进的努力结合起来,人们才能恍然大悟、融会贯穿。曾国藩持之以恒的精神大多具体表现出在日常生活中,他坚持天天早起,不睡懒觉;无论公务多么繁忙,都会坚持天天临帖、抄书、看书;坚持天天写日记,记录天天的功过是非;时常写信回家,问候长辈、告诫诸弟、教诲子侄等等,可见曾国藩的 恒 功夫确实不同一般,远胜于常人。 三、忍人所不能忍,砺炼人生。 坚忍是曾国藩性格的最大特点,也是他成功的基石。曾国藩能够以少胜多、转败为胜,打败太平军,不仅仅由于湘军骁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