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歌中“竹”的审美特征及文化意蕴,古代文学论文.docx
《唐宋诗歌中“竹”的审美特征及文化意蕴,古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诗歌中“竹”的审美特征及文化意蕴,古代文学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宋诗歌中“竹的审美特征及文化意蕴,古代文学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中以为 意象 是在 神与物游 经过中构成的: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 意象 在中国古典文论中就是重要的审美概念, 意 是指 意义, 象 即指 象征, 即通过实在的客观物象而延伸出富有情感特征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典诗歌受老庄 天人合一 思想的影响,注重人与自然、宇宙万物的结合,注重诗歌所营造的 意境美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追求 意 而较不重视 形 ,意境的营造需要人与物相通,由人及物,将人之思嫁接到物
2、之上,赋予物灵性,到达一种物我融合的境界。(辞海解释 意境: 抒情诗及其他文学艺术创作中一种艺术境界。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详细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当代汉语词典: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这样理解孔子之意: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1即智者聪明智慧敏达,好似水之灵动;仁者沉稳娴静,好似山之稳重。因而,具有不同气质品格的人对于各种属性的自然美的感受和好恶是不同的, 比德 讲就是用自然物的基本属性来表现人的品格特
3、点, 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 2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审美关心照顾方式。 比德 思想在绘画领域也影响广泛,竹画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竹诗的前进。 比德观源自 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3,董仲舒提出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4,这种将自然之物与人的精神品性相对应的考虑方式,使得中国传统文人在书写物象的选择上有了更为明确的针对性,人类在使用这种类比和联想时会愈加关注对象的独特属性,如竹子的坚韧挺拔对应到人身上就幻化为坚强、刚正不阿的良好品质。不仅仅是竹,梅花、菊花、兰花亦是,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遥知不是雪,为有幽香来。 孤
4、傲的梅花,在严寒中开放,与雪斗妍;菊花清淡素雅,陶渊明最爱种菊赏菊 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兰花清幽淡雅,与幽谷中吐露芬芳,懒与万花争宠。 中国封建知识分子在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下,对入仕从政 治理国家平复天下 抱着极大的热情,但是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统治者以及整个封建社会都对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具有一定的阻碍和威胁,文人知识分子处于这样的既想发挥抱负却又不得不委屈服从于社会现实的矛盾之中,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但是文人有文采能够借助文字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和郁闷,以到达内心的平衡和自适,钱穆曾讲过中国文化 宗教而政治化,政治而人伦化,人伦而艺术化 1,文人经常会选择梅、竹、兰、松等植物对象为寄托,梅花的孤傲
5、,松柏的挺拔不凋,兰花的清幽芬芳,菊花的隐逸高洁几乎是古代文人品格的全部写照和映衬。在文人眼里,竹还是淡泊、节操的化身,同文人和士大夫的文化取向具有共鸣之处。 比德 思想在文学中的出现,使得竹能够引起诗人们的关注并顺利进入诗歌创作中,宋代文学家苏轼热爱赏竹,他不仅画竹,同时也是咏竹大家,他以为竹能让人脱俗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比德 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竹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使竹子的文化象征符号得以愈加鲜明地呈现出来并被更多的文人所肯定直到其文化象征含义在一代一代文人的书写和创作中被确定下来,竹子所代表的君子气度也随之深深地烙印在中国文人心中。 3.2 唐宋诗歌中 竹 的文化意蕴。 3.
6、2.1 风骨、气节。 风骨,指人所具备的刚正气概,顽强的风度、气质。(晋书 赫连勃勃载记论: 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姚兴覩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 气节是指坚持正义,在逆境或敌人面前不委屈服从、刚正不阿,坚持自个的信念。 风骨和气节历来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高尚人格品质,唐宋诗歌中有不少赞美竹子傲骨和刚节的佳作。宋张元干(岁寒三友图: 苍官森古鬣,此君挺刚节。 中有调鼎姿,独立傲霜雪。 此诗作者张元干,号芦川老隐,又号真隐山人。南渡后,耻于秦桧同朝,弃官归隐,着有(归来集。该诗描绘了松柏、竹子、梅花组成的 岁寒三友 图,松柏挺霜而立,竹子傲骨迎风,梅花迎雪绽放,此三物都是经冬不凋的。竹子清瘦刚
7、直,即便枝干有弯但是却从没有屈曲的,竹干节高且坚硬,带给人的审美感觉就是刚毅有骨气,碰到风雪时也保持常青而不凋,因而获得了诗人的赞叹: 刚节。 诗人自个也是一个有气节的人,在混沌的官场看尽尘俗,弃官隐居,在对竹的咏赞中也饱含着诗人对自个的勉励。 宋代女作家朱淑贞,号幽栖居士,与李清照齐名,她曾作(直竹咏竹: 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 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 题目 直竹 即径直、刚毅之竹, 直 历来为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规范,是正派、耿直、正直之意,孔子(论语 雍也把 直 当作内心所具备的道德意识: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正直是气节的表现之一。竹 劲直 ,竹节坚挺不屈,喻人有忠臣气节,刚
8、直不阿。 孤高烈女心 喻人应像竹一样有高尚情操,坚贞不渝之心。竹四季都不改常青色,即便霜雪也不能使它委屈服从, 霜雪不能侵 表现出诗人对竹子坚强品性的无限赞美和崇尚。 儒家文化思想对历代文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它也无形之中左右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的构成,竹与 梅兰菊 共同组成的君子题材,竹与 松梅 组成的 岁寒三友 题材是历代文人和画家所赞咏不绝的经典题材,这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和品格的继承性与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出,是整个中华民族审美观念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延续下去、具有共同精神特质的基础。骨气、气节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并不是具象的,但是历代文人却用文字、绘画的形式将这些抽象的东西详细化
9、,并使之构成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的精神特质,作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审美活动中和道德教育中时,这样的精神特质就显得可感可见,由于文学、文字、图画都是实物的,至少是眼睛可见,心灵可感受的。中国人爱竹,喜欢与竹而居,如竹轩、竹苑,也喜欢与竹为友,将之盆栽于室内供其观赏和品读,中国人爱竹,不仅仅是喜欢竹的飒爽英姿、片片竹叶,不仅仅是它的外观形象美,还有竹在精神领域所构成的高尚人格美、坚毅的品质美,并能够时常以之勉励自个像竹一样有骨气、刚毅有力。 竹之禀性,刚毅、正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致被认可和推崇的高尚节操,具备这样品质的人物必将是统治者、文人也是普通百姓所敬重的。 气节 的 节 字从竹,(讲文解字
10、中解释是: 节,竹约也。 意思是竹节是受约束而成的, 有节之人就代表是有约束力的人,是一个有自律的人,人贵有对自个的约束,不任性妄为,不受人性的弱点摆布,能够于万千诱惑中独立出来,克制本性、克制贪心和自私的本性, 节 字就引申为气节,人们常讲 晚节, 能够被称得上是有气节的人表示这个人是能在大是大非面前顶住诱惑,抵抗住各种压力的人,这样的人很难做,也很少人能做到,因而也愈加遭到举国上下的推崇和尊敬。 儒家文化自古以来倡导人们要正直,要坚强,不受外物的影响而改变善良的秉性,这与文人推崇的竹之品性是相吻合的,也从正面肯定和接受了竹所代表的道德意蕴,古代君王用竹制成的 符 节 来行使权威,它们是君王
11、用来发号施令、行使君权的令牌,保卫好 节 具体表现出出对君王的忠贞,对国家的忠实,这正是竹受推崇的又一具体表现出。甚至在使者出使他国的时候,君主也会授予他们 节, 这是君威的象征,也是勉励出使的使者能够维护国家尊严,坚定地保持刚正不屈的精神品质。像出使西域的张骞,虽历经困难但是不辱责任;文天祥是有 气节 的人,面对敌人的诱惑,面对敌人的拷打,即便被关进监狱,也要用尚存的生命和尊严书写义气,他在狱中写下(正气歌,他的(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委屈服从和死亡的抉择中,人的勇气和节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考验,但是有多少英雄豪杰,在大是大非面前就是选择坚持正义,坚定信念,哪怕为之付出
12、生命也要为之。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经历了从一个朝代的毁灭到另一个朝代的崛起,又到一个朝代被推翻,不断往复之中,历代君民所面临的考验一个又一个,每一个朝代的君王都不会轻易将江山拱手相让,统治者和整个社会所宣传的精神品质都是要保持气节,不易节,坚守节操,这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共鸣性和坚强不屈的民族共同心理,这是竹文化给社会带来的宏大的精神影响力。 气节,另一种文化理解是:不乞求自个有能力做到的事情、有能力得到的东西。陶渊明即为最恰当不过的例子,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用文学为人们创设了一个没有压制、生活自由和谐的世外桃源-桃花源。陶渊明曾经担任彭泽令但是终究还是无法与污浊的官场融为一体,
13、于是一系列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五柳 、 桃源、 饮酒 成为了最美妙恬淡的追求,使其在花木的玩赏中,摆脱人生的苦痛和羁绊,以及世俗的重负和卑鄙的尔虞我诈,生活虽艰辛,但在感受自然和体悟生命的经过中保持了独立的人格尊严,追求清远脱俗的生活秉性,最终完成心灵的自由。还有陶渊明(菊中的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又如(饮酒中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等诗句将菊花与幽兰、竹子一起写,展示出菊花 霜下杰 的人格魅力,描绘出了一种让人神往的清幽之境,把菊花和那些具有隐逸情怀的清高之士联络起来,人们将此时的菊花人格化,赋予了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用来自喻或用
14、来赞美清高雅士,流露出自个对他们的羡慕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唐朝的赏牡丹之风较为盛行,当时有任翰林学士的李白曾用牡丹来赞美杨贵妃美貌的(清平调词三首1,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此诗正是用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来比喻倾国倾城的杨贵妃,以牡丹的艳丽和雍容华贵来突显杨贵妃的卓越风姿和高贵,固然菊花和牡丹在人们心目中所代表的并不是一样秉性的人,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人们确实实现了 以花喻人 ,借不同的花木本身所具备的特性以及人们赋予花木的特殊蕴意来引喻不同个性、不同特征、不同追求的人及人群。 文人雅士将竹引入人格美,中国文人在自我追求碰到困难或阻碍时,经常
15、 外求不得 那就 反求诸身, 即想得到的外在的东西因种种原因得不到,那么就只能转而追求本身的完美,譬如人格方面、品性、道德品质等,讲求个体的内省价值,而不再固执于外在的物质、权利追求,所以骨气和气节均代表着一个人能够自始至终地坚持自个的初衷,不轻易改变自个的理想和追求,是 内美 伦理价值的具体表现出。屈原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展现气节的文字,屈原 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汲取兰菊之精华要髓,正是希望通过 餐饮 兰菊来表示出自个如兰菊一样的品性和志向。 3.2.2 坚贞、高洁。 早在南朝时,竹就被视作高风亮节的象征。唐代诗人唐求在(庭竹中写道: 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 诗人用竹喻示坚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