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和CRISPR基因编辑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运用,微生物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TALEN和CRISPR基因编辑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运用,微生物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ALEN和CRISPR基因编辑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运用,微生物论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ALEN和CRISPR基因编辑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运用,微生物论文摘 要: 优质的微生物菌种对提高发酵工业产品的品质与产量有重要意义,而高效的育种技术对微生物选育工作至关重要。基因编辑技术作为当代遗传学研究的热门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当代工业微生物育种效率。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含锌指核酸酶技术(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TALEN)和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技术(CRISPR)3类。ZFN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鲜有报道。TALEN和CRISPR技术在酿酒酵母、米曲霉菌、黑曲霉、谷氨酸棒状杆菌和产甘油假丝酵母等主要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相继展开应用,尤以CRIS
2、PR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本文关键词语: 工业微生物育种; 基因编辑; TALEN; CRISPR; Abstract: High-quality microbial strains ar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products, and high efficient breeding technology is also essential to microbial breeding. As a hot technology in modern genetics resear
3、ch, gene editing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modern industrial microbial breeding. Three kinds of technology are contained in gene editing, which are ZFN, TALEN and CRISPR system respectively. ZFN is rarely used for industrial microbial breeding for its complexity of technology. TALEN and
4、 CRISPR technology have been gradually applied in breeding of major industrial microbes, such as S.cerevisiae, A.oryzae, A.niger, C.glutamicum, C.glycerinogenes, etc, especially CRISPR. Keyword: industrial microbe breeding; gene editing; TALEN; CRISPR;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是一门通过遗传改进技术为工业生产提供有益微生物的学科。工业微生物育种对挖掘微生
5、物应用潜力,提高发酵工业产品的品质与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经历了常规突变体挑选、基因诱变、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4个重要阶段1。常规突变体挑选又称自然随机挑选,在非人工处理条件下,菌株自发突变,经挑选获得目的菌株;基因诱变是通过人为诱导使菌株发生突变,主要方式方法有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包括60Co 射线、 射线、紫外线和快中子等方式,化学诱变主要利用NTG,EMS和DES等烷化剂,5-氟尿嘧啶、2-氨基嘌呤和5-溴去氧尿核等碱基类似物,吖啶橙和吖啶黄移码突变剂。基因重组是通过将不同特征的菌株进行遗传重组获取聚合优良性状的新菌株,主要技术方式方法有原生质体融合以及衍生出的原生质
6、体诱变法、紫外处理原生质体法和原生质体电子融合技术等。这些技术均为非靶向诱变,突变的方向和性状是随机的,获得优良生产性能的菌株后,还要经过背景纯化,恢复其他正常功能才能进行工业化生产。因而,通过以上技术获取理想菌株存在的缺点是难度较大、效率较低。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微生物育种技术也从非靶向诱变向靶向型遗传改进转变。在不改变菌株背景性状的前提下,实现了育种目的的定向改进,是育种技术的里程碑式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工业微生物育种效率。 基因编辑技术作为当代生物学研究的热门技术,也是定向遗传改进技术的代表,在遗传改进育种、基因组学研究和遗传病治疗等方面均展现出宏大的应用潜力。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
7、含三代:第一代为锌指核酸酶技术(Zinc finger nuclease,ZFN),第二代为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第三代为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相关蛋白(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s,Cas)技术。TALEN技术被(科学杂志评为2020年度10大科学突破之一,CRISPR技术更是在2020年度、2021年度两次荣登该
8、榜单。三代技术固然原理不同,但都是通过辨别模块定位特异性基因组序列,再利用核酸内切酶进行靶标序列切割构成双链断裂,最后通过引发内源性基因组修复机制实现基因组编辑目的2。ZFN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在工业微生物育种应用中鲜有报道,TALEN技术和CRISPR技术则在酿酒酵母、黑曲霉和米曲霉等重要工业微生物遗传改进中相继展开应用。笔者旨在综述TALEN和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其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1、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 1.1、技术原理 2007年,Sugio等3在植物病原菌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菌株PXO99A中,型
9、效应基因pthXo6和pthXo7可编码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TALE),该蛋白可诱导宿主水稻基因Os8N3的表示出,增加水稻白叶枯病易感性。黄单胞菌属植物病原菌会在多种作物上引起严重病害,其毒性因子主要通过型分泌系统进入宿主细胞内。在结合到宿主DNA后诱导宿主特定基因表示出,以毁坏宿主防御系统或增加宿主对病原菌的敏感性,最终导致宿主生长发育异常或感染病害。 TALE家族蛋白是黄单胞菌的关键毒性因子,通过模拟真核转录因子对宿主基因组表示出进行调控。科学家们就TALE蛋白构造及其结合DNA的分子机制展开研究4,5。TAL
10、Es家族蛋白序列较为保守,主要包含4个功能构造域:串联重复序列中心构造域、C端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N端分泌信号肽和转录激活构造域(Activating domain,AD)6。串联重复序列中心构造域一般由17个重复序列(Repeats)串联构成,每个重复序列由3335个氨基酸组成。华而不实,位于12和13位置上的可变残基(Repeat variable diresidues/RVDs)决定了靶向序列的特异性,其余位置均为保守氨基酸(图1)7。 图1 TALE蛋白构造 Fig.1 The structure of TALE protein
11、 经研究,RVDs的辨别关系主要为NI=腺嘌呤、NH=鸟嘌呤、HD=胞嘧啶、NN=腺嘌呤或者鸟嘌呤、NG=胸腺嘧啶,NS对4种碱基都能够辨别4,5。C端的核定位信号主要负责将TALE引入宿主细胞核内,N端分泌信号肽负责TALE跨膜转运,转录激活构造域(AD)则负责启动靶标序列转录活动。因而,TALE蛋白进入宿主细胞后,由NLS引导靠近细胞核,在N端分泌信号肽协助下进入核内。然后,根据不同RVDs,串联重复序列辨别并结合到宿主特定DNA位点,AD则激活靶点附近基因转录活动,引起宿主基因表示出异常,进而导致宿主异常发育或感染病害。 随着TALE构造与功能的深切进入解析,TALEN基因编辑技术出现,
12、并逐步取代ZFN技术。TALEN复合物主要包含两部分:1) 用于辨别与定位基因组靶标序列的TALE;2) 用于切割基因组靶标序列的非特异性核酸内切构造域Fok I如此图2(a)所示。Fok I来自海床黄杆菌,为IIS型内切酶,该酶只在二聚体状态时才有活性,行使靶序列切割功能。Fok I与TALEs的C端相连,由TALEs导向靶标序列。为使Fok I具有切割活性,TALEN二聚体需分别附着于双链两侧,且中间预留出1420 bp的切割空间如此图2(a)所示8。TALEN技术的工作原理与ZFN近似,首先是由TALE蛋白靶向辨别宿主DNA序列,然后Fok I切割目的序列,产生双链断裂(Double-s
13、trand breaks,DSBs),激活细胞内源性DNA修复机制引入突变。当细胞内存在DSB侧翼序列的同源序列时,引发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修复,可将外源DNA片段导入宿主目的DNA区域,构成插入突变;反之,细胞内不存在同源序列时,引发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修复,NHEJ修复易导致DSB侧翼序列接合时发生核苷酸的缺失、插入或改变,构成无法预测料想的位点突变4,5如此图2(c)所示。 图2 基因编辑工作原理 Fig.2 Operating machinery of gene editing 1
14、.2、 应用进展 TALEN技术出现后,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家们也展开了新技术的应用探寻求索。Li等99基于TALEN的4个最常见RVDs(NI,NG,HD,NN)开发出一种 模块组装 方式方法,称为designer TALEN(dTALEN)。通过该方式方法设计了10个dTALEN,测试结果表示清楚:10个dTALEN均获得了预期突变菌株,突变菌株中只要较低的非靶向突变,无细胞毒性。dTALEN方式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酵母菌株基因编辑效率,为微生物基因改进奠定了基础;Arazoe等1010初次将TALEN技术应用到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基因编辑中,研究结果表示清楚:通过同源
15、重组成功将SRS2基因替换为潮霉素B抗性基因hph,且基因替换效率高达100%;叶伟等1111在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上报道,利用TALEN技术成功将啤酒酵母菌株AS2.4的ADH2基因敲除,该基因编码乙醇脱氢酶。LC-MS和GC检测结果表示清楚:基因敲除菌株的乙醇产量提高了50%左右,极大地促进了酿酒酵母的遗传改进;米曲霉菌是发酵食品饮料生产和食品加工的重要商业用酶。Mizutani等12初次将TALEN技术应用到米曲霉菌(Aspergillus oryzae)遗传改进中,发如今正常野生型菌株中,基因编辑材料约有一半为靶标区域的大片段缺失,而在LigD缺失型的NEHJ功能缺失菌株中,基因编辑材
16、料的大片段缺失率明显降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BS 513.88是重要的有机酸、酶类工业生产菌株,李丽莎13利用TALEN技术对该菌株进行GlaA基因敲除,敲除后的菌株产糖化酶能力降低。将TALEN技术与电击转化法相结合,构建了成熟的A.niger CBS 513.88转化体系,为丝状真菌基因编辑应用提供了难得珍贵的技术支持,TALEN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微生物精准育种进程。 2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技术 2.1 、技术原理 噬菌体感染是细菌生存的一大压力,海洋中天天约有4%50%的细菌死于噬菌体攻击14。为避免噬菌体感染,细菌进化出包括C
17、RISPR/Cas系统等获得性免疫系统15。研究发现:CRISPR/Cas系统分为型,华而不实最常用的Cas9蛋白属型系统16。随后,对CRISPR/Cas构造功能与技术原理解析、技术优化研究相继开展。 CRISPR/Cas系统由CRISPR序列和Cas基因序列组成。CRISPR是一段具有前导区(leader sequence)和重复-间隔区(repeat-spacer)的DNA序列如此图3所示17。前导区为一段富含AT的序列,被以为是CRISPR簇的启动子区。重复序列(repeats)是一段有回文或发卡构造的2148 bp的序列,间隔序列(spacers)是一段特异性序列,其决定了CRISP
18、R/Cas系统的靶向性。Cas基因序列经转录翻译合成CAS家族蛋白,CAS蛋白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解旋酶活性和DNA结合功能域。其核酸酶构造域为HNH和RuvC,分别负责切断靶标序列的互补链与非互补链。 图3 CRISPR位点构造 Fig.3 The structure of CRISPR loci 与TALEN技术原理不同,CRISPR/Cas系统以转录得到的crRNA为向导,与CAS蛋白构成CRISPR效应核蛋白复合体(crRNP),crRNP在crRNA的引导下与靶序列结合,并辨别靶序列周边的原间隔相邻基序(Protospacer-adjacent motifs,PAM),在NGG-PA
19、M前38 bp位置处进行切割,产生双链断裂诱发宿主细胞内源性HR修复或NHEJ修复引入突变见图2(b,c)2,18,19。 CRISPR技术出现后,在遗传病治疗、遗传育种改进和基因组研究上展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全球科学家也纷纷开展CRISPR/Cas9的技术升级与应用研究。Cas9D10A突变体为RuvC失活和HNH激活;Cas9H840A突变体则为RuvC激活和HNH失活20,21。这2种Cas9突变体都有酶切活性,可对靶向序列进行剪切。dCas9(dead Cas9)的RuvC和HNH功能域同时失活,不具有核酸酶活性,但仍有DNA解旋与结合功能22。科学家通过将tRNA腺苷脱氨酶、胞
20、苷脱氨酶分别与dCas9构成融合蛋白,成功实现了A与G和T与C间的互相转换23,24。为消除对NGG-PAM的依靠性,科学家设计出化脓性链球菌Cas9(SpCas9)变种SpG,该变异株能够靶向NGN-PAMs,并进一步优化该酶以开发一种几近无PAM依靠性的SpCas9变异株SpRY(NRN NYN PAMs),极大地增加了CRISPR/Cas9的靶点范围25。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开发出CRISPR/Cas12a,CRISPR/Cas13a和CRISPR/Cpf1等其他CRISPR系统,拓宽了CRISPR/Cas系统应用范围。例如CRISPR/Cpf1系统,相较Cas9蛋白,Cpf1体积更小,更
21、利于转化宿主。同时,Cpf1剪切产生黏性末端,更利于基因编辑后的修复,进一步扩大了靶点范围26。Wu等27更是利用CRISPR/Cpf1构建反式酶切体系,结合LAMP反响搭建了转基因大豆荧光检测系统,为快检行业提供了新思路。 2.2 、应用进展 在工业微生物育种研究中,CRISPR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酿酒酵母、产甘油假丝酵母、谷氨酸棒状杆菌等重要微生物工业菌种的CRISPR技术体系相继建立。Dicarlo等2828初次在形式生物酿酒酵母中构建CRISPR/Cas9系统,通过组成型表示出Cas9蛋白与瞬时表示出gRNA,为酵母基因编辑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工具。研究表示清楚:通过上述系统靶向双链断裂
22、可使单链和双链供体的同源重组率分别提高5倍和130倍。Tsai等2929为了向酿酒酵母导入外源木糖复原酶、木糖醇脱氢酶和木糖激酶基因(XYL1,XYL2,XYL3)并删除内源PHO13和ALD6,构建了一个以PHO13和ALD6为靶点的CRISPR/Cas9质粒,与含有XYL1,XYL2和XYL3的线性化靶点DNA同源片段共转化进酿酒酵母。最终,XYL1,XYL2和XYL3被整合到PHO13和ALD6的基因座上,实现了外源基因的插入和内源基因的敲除。该研究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来源于树干毕赤酵母的木糖合成相关基因导入酿酒酵母,并删除PHO13和ALD6,构建出一株无抗性挑选标记、木糖
23、发酵能力强的工程菌株,该菌株非常合适工业化发酵使用。 甘油在医学、化工、食品和化装品等行业均有重要应用。产甘油假丝酵母能够合成高浓度甘油,同时具有繁衍速度快、抗逆性强和转化率高等优点,是我们国家甘油工业化发酵生产的重要菌株,也是用于遗传改造的优良底盘细胞。朱敏阳等30构建了产甘油假丝酵母CRISPR/CgCas9瞬时表示出系统,以TRP1和URA3为靶点设计sgRNA,未构成CgCas9-sgRNA复合体,而是通过单体元件形式导入宿主,实现了双基因敲除;通过在TRP1基因位点编辑表示出木糖脱氢酶基因xylB获得了木糖酸生产菌株。该研究还表示清楚同源臂长度在50 bp时修复效率最高。 谷氨酸棒状
24、杆菌是当前全球氨基酸发酵工业的主要生产用菌,但无法引入CRISPR/SpCas9基因编辑系统。Jiang等31则通过CRISPR-FnCpf1系统对谷氨酸棒状杆菌的g-谷氨酰激酶G149进行密码子饱和突变减轻了L-脯氨酸抑制,使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编辑育种成为可能。夏婷婷32实验室收集到一株维吉尼亚链霉菌IBL14,经测序发现其基因组存在I-B-Svi型CRISPR/Cas系统,经历体验证,来源于IBL14的CRISPR-SviCas3-5-7和CRISPR-SviCas3系统能够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进行基因编辑,但CRISPR-SviCas3编辑效率较低,而SpCas9作为对照未出现基因编辑。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