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人教版.doc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人教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192019 高二期末模拟考试高二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阅读题(一阅读题(7070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所谓“被遗忘权” ,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
2、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首先, “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 “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
3、使用的权利。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 “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 ,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 ,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 ;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
4、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2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B. 人的主体身份
5、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理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数据
6、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414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信安全是国
7、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3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
8、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客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 ,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 , 人民日报2017 年 8 月 10 日) 材料二: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
9、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 20 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 12 亿美元。(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 , 自然2017 年 12 月)材料三:日本读卖新闻5 月 2 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
10、型实施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 ,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 23 亿元人民币。3 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 JPARC 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了,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 2016 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 2017 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4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
11、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跨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5 月 7 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B. 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C. 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D
12、.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B. 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C. 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D.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
13、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6以上三则材料中, 人民日报 自然 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3小题,小题,1212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材料一:5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 ”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 8 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
14、3 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 5 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 ”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
15、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 ,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6为这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下学 期期 模拟 试题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