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齐意象观的理论图景探析,文艺美学论文.docx
《克罗齐意象观的理论图景探析,文艺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罗齐意象观的理论图景探析,文艺美学论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克罗齐意象观的理论图景探析,文艺美学论文摘 要: 克罗齐美学中的意象是心灵综合即直觉表现的产物,它不再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本体理念之 象 或上帝之 象 ,而是一种纯粹精神的图景,克罗齐称之为纯诗意象。纯诗意象关注艺术创造中的主体价值,它的构成是人克制被动性并获得心灵解放的经过,同时也使得艺术摆脱了哲学与神学的桎梏而获得独立。然而,纯诗意象的心灵纯粹性又容易使审美主体陷入人性发展的极端与绝对,进而导致人性的解体与分裂,因而克罗齐晚年提出的文学意象将纯诗意象中一直否认的艺术传达纳入文学创作的范围,使主体心灵直觉与社会文化互相关联,实现了从纯粹精神到个体心灵与社会文明的连接。克罗齐的意象观对于今天的文
2、学艺术创作与批评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即文艺创作与批评既要立足于文学艺术本身,又要以人为本,实现审美主体心灵与社会文化的有效沟通。 本文关键词语: 直觉即表现; 纯诗意象; 文学意象; Abstract: The image in Benedetto Croce s aesthetics is the product of the spiritual synthesis, that is, the intuitive expression. It is no longer the image of the noumenon idea or the image of God in western
3、traditional aesthetics, but a picture of pure spirit, which is called by Croce the pure poetic image. The formation of pure poetic image, focusing on the subject value in artistic creation, is a process of spiritual liberation through overcoming passivity, which also makes art independentfrom the fe
4、tters of philosophy and theology. Pure poetry image, however, easily makes aesthetic subject caught in the extremes and absolutes of human development leading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human nature. So Croce s literary images incorporates communication into the scope of literary creation, interrelat
5、ing subject soul intuition and social culture, which achieves the connection of pure inpidual mind and civilization. Croce s image view still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oday s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and criticism, that is,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and criticism should not only be
6、based on literature and art itself, but also be people-oriented, so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esthetic subject s mind and social culture. 克罗齐在(美学的开篇就谈到: 人类的知识总是分为两种:要么是直观的知识,要么是逻辑的知识;通过想象获得的知识或者通过智力获得的知识;个人的知识或者宇宙的知识;关于个别事物的知识或者关于不同事物之间关系的知识。事实上,知识要么是意象,要么是概念。 1克罗齐讲的意象,是一种基于人
7、的情感、通过想象与先验综合而获得的感性认知的产物。这种个别的知识(意象)是克罗齐心灵哲学的起点,也是西方美学突破古典美学、开场当代转型的标志。克罗齐用意象的个别性对抗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强调现实内在于人的经历体验,进一步突出人的主体性价值,为人的感性认知在人类知识论中挣得一席之地。克罗齐的意象观以情感表现为根本,论证艺术自主与美学独立,为艺术划出一片独立的领地,将艺术从哲学、神学与道德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开启了当代艺术对于主体心灵的深切进入探寻求索。而且,克罗齐的意象观否认了以往所有从艺术外部来评判艺术作品的文艺批评观,为文艺批评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国内对于克罗齐美学思想的研究,基本都集中于对克罗
8、齐 直觉即表现 的讨论,但是对于直觉表现所生成的精神图景 意象 却鲜有提及。直觉是克罗齐哲学生成的逻辑起点,也是克罗齐美学中的艺术创造经过,而意象则是克罗齐美学中艺术创造的结果。克罗齐的意象首先是一个认识论意义上的概念,其次是一个美学与文学概念。因而,要厘清克罗齐的意象观,就需要基于其哲学认识论,分别对克罗齐美学中的纯诗意象与其文学思想中的意象予以甄别。本文将从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和文学思想出发,对其意象观做一个递进式的讨论,以期清楚明晰地展现克罗齐意象观的理论图景。 一、纯诗意象的产生 克罗齐将知识划分为个人的知识(意象)和普遍的知识(概念),其实是在讨论一个非常古老的哲学话题,即普遍与个别的关
9、系问题,也即知识到底是处理普遍的问题还是个别的问题。柏拉图讲知识只是处理普遍的问题,即永远恒久的真、善、美的理念,个别性因其变动不居而并不构成知识的对象。柏拉图指出,知识是对事物原型的把握,心灵上拥有这种原型,就能 把握永远恒久不变的事物 。2亚里士多德固然肯定了个人的原始现实,但是在知识论上和柏拉图持同样的观点,他以为,感官所把握的东西不是知识的内容,而只要理智所把握的东西才是知识的内容。3因而他们就陷入一种两难:真实的个体不可知,而可知的却并不真实。这种二元对立的逻辑和认识论的窘境困扰着之后的西方哲学家。克罗齐打破了这种二元论的视角,将感性与理性(个别性与普遍性)在其心灵哲学中获得连接与统
10、一,并将感性认知纳入知识的范围,给予个别感性以知识起点的学理地位。他坚持人的心灵情感在美学中的绝对地位和纯粹价值,认识到美并不来自于某种外在于主体的形而上的理念或神意,而是产生于人的心灵直觉活动之中。克罗齐美学的起点,正是基于人类感性的直觉,而直觉的结果,便是意象的生成。克罗齐以为认识经过正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而意象则是这个认识经过中一切其他形式的知识演进的起点。他将心灵敏动的四个阶段看成一个层级之间逐步展开的循环经过,即 直觉 概念 经济 道德 的生生不息的循环运动。克罗齐以为,否认人对于特殊性的认识就否认了人对于个体的区分能力。克罗齐用直觉来批判西方哲学史上自柏拉图以来对于个体感性知识的驱逐
11、与否认,试图用直觉的诗性去冲击和对抗传统知识论中坚不可摧的普遍理性。 直觉是克罗齐心灵哲学对外树起的第一面旗帜,它宣告:人类存在价值的第一标志是活出心灵,而非活在机能乃至官能水平。而直觉恰恰是昭示人类精神清醒的第一缕曙光。 4 克罗齐美学中的意象,是 个性化经过所牵涉的情感先验或直觉形式,克罗齐称之为 表象 (representation)或 意象 (image) 。5西方文学中的 象 概念产生于古希腊,古希腊最早用 模拟 一词来表示用声音和形体对人和动物的行为进行复制的活动,而模拟艺术必然牵涉文学艺术之 象 的问题。然而在古希腊和中世纪,这种文学之 象 一直是哲学和神学的附庸,诗人和艺术家们
12、通过对可见之 象 的模拟与描绘,追求的是一种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本源之 象 或上帝之 象 。用阿奎那的话来讲,他们的 观象 活动首先是表示 视觉感官的活动 ,但最终是 被用于心灵的认识 ,6而这种心灵的审美观照活动最终指向理念的或神性的 本象 。12世纪, 象 真正开场成为文学艺术的概念,它不再是某种神秘的理念,而是诗人、艺术家的想象性虚构,这是一种主体自觉意识活动的创造。文艺复兴之后,文学艺术与真理的探求渐渐疏离,文学艺术逐步被视作 诗人的想象力 或 做梦和到达诗的逼真所共有的心理能力 。这种想象的能力与哲学思维能力不同,它是人们凭借本身的意愿虚构事物之 象 的能力。这种转变无疑具体表现出了对于
13、文学艺术主体性的重视,同时也使得文学艺术逐步回归其本身而不再受制于形而上的理念与神性。克罗齐的意象理论正是在这种重视文艺本身以及艺术主体性的背景下产生的。克罗齐以为,直觉即表现,表现即美,即以先验综合为机制的 情感表现 ,又称 纯诗 。7克罗齐的意象概念完全是一个心灵综合的产物,无关道德、宗教、理智与判定,只关乎主体的情感世界,是一个纯粹感性的诗性的意象。克罗齐纯诗意象的构成也是一个主体解放的经过,即在艺术综合的经过中,艺术主体从杂多的物质印象中解放出来,具有了精神自主性,这种主体性具体表现出为心灵的综合活动。克罗齐讲,这种活动也是一种净化的心灵敏动,它让人克制了被动性。克罗齐美学中的纯诗意象
14、是其文学意象生成的基础,因而要了解其美学意象、纯诗意象、文学意象的思想演进和内涵发展,首先就必须对他的纯诗意象特征予以讨论。 二、心灵综合的精神图像 克罗齐的直觉概念其实更接近于德语中的 Anschauung ,表示一种鲜明而清楚明晰的意识行为,这种意识行为的结果是一种成形的以及完全被限定了的精神图像,即诗的意象,它是心灵先验综合于情感,进而将情感对象化后生成的产物,它呈现于人的意识中而非现实世界中。心灵的先验综合在意象的生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克罗齐的先验综合是在康德的先验感性论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康德以为:假如心灵不赋予感觉以形式,感觉就不会进入心灵。这个形式不是知性加之于感觉的那个东西
15、,而是某种更为单纯的东西,能够把它称作纯粹直观,或者感性先验诸原则的综合。8在这里,康德肯定了感性先验综合原则即纯粹直观在将感觉转化为心灵形式时的重要意义,但是,他却将纯粹直观理解为由空间和时间等理性先验形式建构而成的结果,8康德对感性的认识最终没有挣脱对于理性观念的依靠。在克罗齐看来,时间和空间是一种理智的逻辑建构,它们并不能构成纯粹心灵的直观或直觉,假如把情感对象安置在这种由时空构建的秩序框架中,无疑将人的情感纳入了理性的统辖范围,这是克罗齐所要坚决反对的,他讲: 我们能够离开空间时间而有直觉品:例如天空的一种颜色,情感的一种色调,苦痛的一声嗟叹,意志的一次发奋,他们都在意识中成为对象,都
16、是我们的直觉品,它们的构成与时间和空间无关。 9由此可见,克罗齐的意象固然被纳入了知识认知的范畴,但它不是一种在时空框架中客观存在的个别事实的意识(即知觉),因而直觉所生成的意象是不能用真实存在来限定的。它是意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真实的、非真实的、永远恒久的和非永远恒久的、存在的和非存在的范畴并不呈现(present)。直觉所生成的意象并不表示人际概念或者抽象的理念,它只是知觉的前一个阶段,意象独立于概念判定,但又是概念、逻辑生成的基础。克罗齐的意象建立在主体感受与情绪的基础之上,但是它又区别于感受与情绪,由于感受与情绪在经过直觉的心灵综合作用之前,还是人的某种被动的杂乱情感状态,经过
17、直觉表现之后的意象已经超越了被动性,成为一种主动感性认知,它是被赋予了形式的审美综合物。我们又不能将这种审美综合简单地看成各种复杂情绪经联想途径得来的拼凑与组合,意象的构成凝聚着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人对世界的被动感受还不能使人成为人,而只要当他的心灵创造性直觉开启之时,他才焕发出人性的光芒。因而,意象的生成是人克制兽性的标志。 克罗齐纠正了将纯诗意象等同于付诸纸面或者画布的可感觉可触摸的物质形象的错误认识,他以为艺术家一旦要将心灵中业已生成的精神图像表示出出来,那就开场与实践活动发生关联,难免会沾染世俗功利的因素而和纯诗开场疏离。克罗齐将意象的物理传达称为 外射 (externalizati
18、on),而 外射 是有技巧可言的,技巧是理性的知识,因而艺术的传达已经越出了艺术的范围而属于物质实践活动。10克罗齐反对 外在的意象 这一讲法,在他看来外在的意象已经越过了审美的层级,上升到了实践意志的层级。克罗齐将艺术意象的物质传达归为意志的实践阶段,而此时的艺术意象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外在的艺术品,它最多不过只是实践品而非艺术品。艺术意象一旦与外射和传达混为一谈,那么效用和道德就会混入艺术之中,由于在直觉外化为艺术品的经过中,需要考虑为何要传达,怎样传达,传达的效用和意义,以及传达能否有利于和有损于道德等问题,如此一来,意象也就失去了纯粹精神的基础,而变得不再是意象。克罗齐的诗性意象观后来被萨
19、特继承并得以强化,他在(想象的心理学中强调诗性意象的非真实性:诗性意象是一种非真实的东西, 美 是一种和知觉不同的东西,它存在于这个世界之外。11萨特否认艺术的媒介作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他以为画布上的色彩,只是真实作品的模拟罢了。而真实的作品,只是一个精神的意象,画家根本没有实现他的精神意象,他只是建构了一个物质的模拟物,以便任何人看到这个模拟物的时候能够捉住和把握这个意象。意象的精神性特征是艺术的固有优点,艺术在克罗齐的心灵哲学中独立于理智,它与哲学和历史相区别。克罗齐曾讲: 意象性是艺术固有的特点。意象性中刚一产生考虑和判定,艺术就消散,就死去:它死在变成批评家的艺术家身上,死在那些冥想者
20、身上,他们由着迷艺术的欣赏者变成了冷静观察生活的人。 12 三、个体生命的独特体验 克罗齐意象生成的先决条件 审美先验综合能力,并不是康德意义上的某种先天的超越的存在,而是存在于详细的艺术创造活动之中,离开了艺术的直觉活动,这种先验综合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在克罗齐看来, 艺术的先验,诗和美的先验并不是作为思想而在任何超凡入圣的、能够感觉到的、本身就值得鉴赏的空间当中存在,这种先验只不过存在于艺术本身所塑造的无穷无尽的诗歌、艺术、美的作品中罢了 。13因而纯诗意象是个体经历体验的显着时刻,每一个意象都是独特的,它印刻着主体生命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审美主体的文化无意识,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地域背景、个
21、人的人生际遇和性格特征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艺术先验 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都是经过千百年的岁月逐步构成的,我们如今是把它们作为一种多样、费力和缓慢的劳动果实来把握的 。13不仅仅仅是艺术先验综合能力,表现所基于的印象与情感也是千变万化的, 有多少表现的事实,就有多少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除了同为表现品之外,没有能够互换的共性 。14表现的形式千差万别,因此就不会有绝对一样的意象产生。既然所有的艺术品都是独特的生命活动,那么美学史上所有对于艺术的分类都显得荒唐而没有根据。克罗齐反对所谓象征的、现实的、浪漫的或者古典的意象分类,他以为这些修饰词被不同的使用者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
22、有时候会做出完全相反的判定,因而对于同一幅作品,有的人以为是现实的,而有的人则以为是象征的,所以这些修饰词语除了具备经历体验上的方便,并没有哲学上的价值。修辞学上的重复、省略、譬喻等,究其本质来讲,恰恰表示清楚了艺术表现的残缺与失败。但克罗齐也并不否认艺术意象之间的类似性,由于一样的历史背景或者艺术家之间心灵相通的渊源,他们的表现之间也会有类似之处,但是这个类似并缺乏以将它们归为同一类。然而,意象的个别性中又蕴含着普遍,这种普遍不是理智的普遍,而是某种对于人类命运的终极关心。纯粹的直觉或艺术表现是一种人类初始的天真的认识特征,任何直觉和表现都与整个生命直接相连,它既是生命的整体,又是富有个性的
23、生命,克罗齐讲: 任何纯粹艺术表现既是本身又是普遍,在那种个体形式中的普遍。在诗人的每个词语中,在其想象的每一创造物中,有整个人类的命运、希望、梦幻想象、痛苦和欢乐。 15 四、内容与形式的整一 克罗齐意象的生成是心灵为对象赋形的经过。在这一经过开场之前,直觉活动的对象 基于现实物质世界或者个人记忆及文化历史的感悟、情绪、情感等都处于混沌而杂乱的状态,它们经过心灵重新整合、排列、挑选,对其赋予形式之后,意象便产生了。这样的意象固然仍然是一种精神形象,但是它已经不再是原来混沌的印象。正如克罗齐所讲:印象能够讲再现于意象之中,就像把水倒入过滤器,流出来的仍然是水,但已不同于原来的水。16意象的生成
24、也不是心灵追忆旧的意象并将它们随意拼凑,直觉活动生成的意象具有连贯性,它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形式,是一种真实、统一、坚实而丰富的精神状态,而那些不成功的表现,或者讲意象的拼凑,其实就是失败的表现。失败的表现具体表现出为一种精神状态的虚伪、迷失、游离与摇摆。直觉表现的作用是使被动的感受获得形式,或者讲使杂乱的情感获得意象,唯有通过直觉表现,感受与情感才能进入人的心灵认识领域,进而获得存在的机缘。假如将感受与情感当作意象的内容的话,那么这种内容也只要在意象(即形式)生成的那一刻才会获得存在。 在审美的事实中,表现的活动并非外加到印象的事实上面去,而是诸印象借表现的活动得到形式和阐发 审美的意象就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