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文化下的高校班级建设研究,学校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偶像文化下的高校班级建设研究,学校管理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偶像文化下的高校班级建设研究,学校管理论文内容摘要:偶像文化是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现代偶像文化在主体、客体、载体、媒体、群体组织和输出方面区别于以往,笔者透过现代偶像文化视角,借鉴其正面效益,结合实际对高校班级建设进行讨论。 本文关键词语:现代偶像文化,高校,班级建设 1 现代偶像文化释义 1.1 偶像、偶像文化的含义 偶像 一词最早伴有迷信和宗教色彩,是指人们供奉、崇拜、信仰的对象,英语译为idol或icon,有崇拜物、圣像、幻象、图标之意。随着社会文化发展,偶像的内涵与外延扩大,意义上倾向于褒义。所谓偶像是个体或群体极度认同、喜欢、向往、模拟的形象化的象征性人格化符号1。偶像存在的意义是知
2、足个体或群体较高层次需求,对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甚至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偶像文化即人们在进行偶像崇拜经过中开创建立的包括思想观念、物质财富、实践形式等一系列文化形态和文化环境的总和。特定时期的偶像文化具备其所处时期特有的印记,现代偶像文化是当下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社会要素的产物2。 1.2 现代偶像文化的特征 1.2.1 主体:偶像 落地 与粉丝群体高度介入 在开放包涵的社会气氛中,偶像文化中的主体 偶像和粉丝群体间的融合度到达最高。一方面,偶像不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 草根文化 的兴起让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偶像;另一方面,粉丝群体不再知足单纯地追逐既定的偶像,而是渴望通
3、过本身努力 介入式 陪伴式 地打造专属偶像并通过二次营销行为扩大偶像知名度和影响力。主体间的 粘度 受 养成 经过中的介入度影响,介入度越高,情感依恋程度越深,主体间的融合则越强。 1.2.2 客体:实现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奋斗目的 偶像和粉丝是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 同路人 。偶像通过扩大知名度、影响力,占据更多资源去输出文化产品,实现个体的经济价值,同时通过向社会输出文化作品、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提供必要的社会价值,承当社会责任;粉丝享用文化商品知足个人精神需求,偶像的价值越大,则与偶像互为 共同体 的粉丝自我认可则越高。在 应援 偶像经过中,粉丝既收获极大精神愉悦,还通过习得、精进崇拜行为所
4、必需的知识技能为本身增值,粉丝群体素质提升又将作用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在积极向上的现代偶像文化中 一起成为更好的人 正在做对的事 ,实现 双赢 是偶像和粉丝共同推崇的。 1.2.3 载体:形式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 粉丝依靠实践载体来认知偶像所具备的诸如精神品质、性格特质、能力才华、穿着打扮时髦等符号化特征,实现崇拜行为。相较过去,现代偶像文化得以发展所依托的实践载体愈加丰富多样。以影视明星为例,线下有粉丝见面会、商业路演等;线上则更多,除直接输出影视文化产品,还通过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直播实现主体间的沟通沟通。 1.2.4 媒体:高度网络化与虚拟社群的建立 粉丝群体数量及类型的膨胀使 线上 聚
5、集成为崇拜行为的主要方式,来自四面八方的粉丝们建立网络专属部落,打造营销阵地和精神世界的 理想国 。粉丝自主建立或自发参加某网络阵营,构成虚拟社群,并以其作为媒介对内发布偶像最新动态,对外宣传并扩散偶像知名度、影响力。例如,建立某某后援会、某某站子 网络圈地 行为是现代偶像文化的显着特征。 1.2.5 组织:群体规范化、网状化、专业化 粉丝社群建立后必然需要一系列措施确保组织有序发展。一是构成包括符号、语言在内的群体规范,这些衍生社群文化具备独特性和壁垒性,即为群体 量身打造 ,组织以外者很难迅速理解,例如组织logo、饭圈用语等。二是群体组织形态呈以偶像为核心,网状化分布,详细表现为某项实践
6、活动由一名或数名粉丝牵头,抱团构成小组,例如,网络文宣组、影视翻译组、投票打榜组等,各小组发挥优势,各司其职。三是线上沟通、造势需要粉丝群体和崇拜行为本身具备专业性,图文宣传、数据分析、工程技术、危机公关等专业知识技能的把握更有利于群体组织固化和长远发展3。 1.2.6 输出:粉丝的文化再生产 现代粉丝群体不再是单纯的 精神受众 ,他们具备文化再生产能力,且衍生产品兼具文化和经济效益4。例如:在哔哩哔哩网站上,粉丝自发为肖战时下当红偶像制作数以万计的原创视频,由此构成的衍生文化;淘宝上搜索本文关键词语 肖战 ,除去相关代言,粉丝原创的衍生商品不可胜数,偶像文化的 变现 能力 粉丝经济 在当下的
7、影响力可见一斑。 2 借鉴现代偶像文化理念,讨论高校班级建设 2.1 摒弃刻板化印象,建设主体由博弈走向融合 高校班级建设主体是以辅导员为主的老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两个群体的角色定位及其关系影响着班级建设的结果。首先,受传统 尊师 观念影响,以辅导员为主的老师群体成为班级建设 上位者 ,而 知心朋友 和 引路人 角色还未充分显现,同时缺乏人格魅力的教育者难以获得学生群体的认同和情感依恋;其次,未充分贯彻以 以生为本 的建设理念,学生群体尤其是非班委学生存在对班级建设 置身事外 机械性 服从,甚至抗拒的现象;最后,辅导员与学生群体之间单纯的博弈给班级建设带来了难度, 猫鼠游戏 命令者与服从者 的二
8、元对立关系早应摒弃。 合理定位建设主体,构建非二元对立的主体关系是建设优秀班级的前提。主体关系应由博弈走向融合,充分发挥典范气力,树立互相包涵、尊重、多元化的建设理念。辅导员要与时俱进,真正地贴近学生实际和情感需求,同时加强本身师德师风建设,焕发人格魅力,并非迎合而是主动吸引学生认同、追随,实现共同成长。 2.2 消除建设目的虚无化倾向,注入价值认同和情感依恋 建设目的缺失或不切实际会使班级建设迷失方向。辅导员进行 顶层设计 时会进入未充分考虑班级特色和群体气质,急于制定班级管理细则 班规班训的误区,但学生对班规班训不认同的情况却真实存在。以笔者所带某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班级为例,生源多来自绩溪、
9、祁门、黄山等徽商文化起源地,受成长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该班学生特别 崇商 ,假如建设目的未具体表现出该群体推崇的价值理念,则很难让学生投入情感并构成凝聚力自觉建设班级。 注入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情感依恋是班级建设的原动力。笔者所在班级根据实际,共同设定了以 勇于承当责任、乐于合作奉献、敢于商业尝试、崇尚自我奋斗,拒绝低俗文化 为内容的班级核心价值观。通过全员共建 心灵契约 和多方位建设,该班被评为 商贸十佳班集体 之一,学生的身份认同感随之加强。 2.3 打造开放化、个性化沟通平台,提升媒体 引流 能力 当下高校班级进行信息发布、日常沟通的主要媒体是QQ群、微信群等线上端口,但多数辅导员都面临过线
10、上信息发布效果不佳,甚至学生屏蔽班群的尴尬处境,究其原因是班群等公共媒体平台的吸引力不强。 公式化 发布抓不住学生群体的眼球,同时辅导员牢牢掌控班级建设媒体的话语权,学生群体没有权限,只能是纯粹接受者,没有介入感,致使建设媒体的功能失效。 打造多元化、个性化沟通平台,提升媒体吸引力,才能有效发挥建设作用。 两微一端 不能只是官方消息发布的 传声筒 ,还应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握班级学生心理特点;除了 两微一端 ,班级建设媒体能够拓展 抖音 微信电台 等时下流行形式,学生群体来经营,辅导员最终把关,媒体建设既要保障规范化,又应注重个性化和生活化,不搞千篇一律和 一言堂 。 2.4 丰富实践载
11、体,聚焦打造具有班级特色的 第二课堂 脱离活动载体的班级建设是 无土之木,无水之源 ,除了日常课堂教学活动,当下高校正如火如荼地打造 第二课堂 ,校级相关部门已将 第二课堂 纳入总体育人体系设计,但从实践来看,受多方面限制,班级无特色活动而全然依靠院系活动的 第二课堂 活动则容易导致活动与学生详细专业割裂,文体类活动过于泛化的情况。 笔者以为立足班级建设,结合学生专业,契合班风班貌,聚焦打造班级专属 第二小课堂 则特别必要。笔者曾在班级开展 线下电池义卖 线上闲置物品交易 和 徽商文化大讨论 等活动,这些活动皆由学生组织策划,结合学生专业和兴趣点开展,收获了良好效果。 2.5 打破科层制,建立
12、多元主体、网状分布的组织形式 实践中,建设主体有时会误将 建设 等同于 管理 ,在组织形式上沿用科层制,表如今高校行政班级内部则是辅导员班主任-班委-非班委学生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优点是及时、高效、服从,但班级建设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管理,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班级建设的落脚点是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科层制组织形式倾向于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辅导员、班委、非班委学生间的关系架构还是那样是上位与下位关系,难以激发学生群体在班级建设中的活力。 科层制组织形式在校级任务执行和信息采集方面有优越性,但不能在班级建设全经过中一以贯之,笔者以为多元主体、网状分布的组织形式值得尝试,即任何个体学生或学生群体都能够
13、是某项班级建设事务的核心,由其牵头完成建设事务,辅导员和其他学生介入并提供保障,核心随着建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辅导员不再是一切班级建设事务的唯一核心,而是介入者和后防气力。 2.6 激发学生群体的创造能力,受益者也是创造者 正如现代偶像文化中的粉丝群体具备文化再生产能力一样,学生群体也有生产能力,这种生产力是班级建设的成果,又能反作用于班级建设,要实现良性循环,就要认识到学生不仅仅是受益者,更是创造者,激发学生活力,营造班级建设的文化气氛,鼓励学生创造并输出文化产品,根据各自特长、喜好设计班级Logo和班旗、创作班歌、编写班级年鉴、组织策划活动等,既凝结出班级建设 精耕细作 的成果,也是学生对集体注入真情实感、个人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有力证明。 以下为参考文献 1郑大平.青年偶像文化的现在状况、特点以及应对策略J.学校与思想教育,2020(445). 2周进炜.偶像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道德示范教育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22. 3张阅雨.新媒体环境下的粉丝文化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