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知常对中国美学精神的认识,美学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潘知常对中国美学精神的认识,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潘知常对中国美学精神的认识,美学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潘知常对中国美学精神的认识,美学论文同时,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也还陆续出版过一系列的中国美学专着,它们是:(美的冲突上海学林,1989、(众妙之门黄河文艺,1989、(生命的诗境杭州大学,1993、(中西比拟美学论稿百花洲,2000、(独上高楼 中西美学对话中的王国维文津,2004、(谁劫持了我们的美感 潘知常揭秘四大奇书学林,2007、(红楼梦为什么这样红 潘知常导读红楼梦学林,2008、(讲红楼人物上海文化,2008、(讲水浒人物上海文化,2008、(讲聊斋上海文化,2018,等等。 近期几年,我也在积极准备,计划写作(没有爱万万不能 西方美学与西方精神,以便与前着(中国美学精神对应,成为姊
2、妹篇。 歌德讲过: 我深切相信人类精神是不朽的,它就像太阳,用肉眼来看,它像是落下去了,而实际上它永远不落,永远不停地在照射着。 维特根斯坦也讲过: 早期的文化将变成一堆瓦砾,最后变成一堆灰土。但精神将萦绕着尘土。 20 多年来,我始终以为,对于 永远不落,永远不停地在照射着 我们的中国美学精神的研究,始终是一个极为重大的课题。 以文学为例,详细来讲,我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在中国美学中存在着两大美学传统。其一,是以(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为代表的美学传统,它意味着一个 忧世 的美学传统,一个现实关心的美学传统,一个根据王国维的话讲是 以文学为生活 的美学传统。坦率地讲,它实际也曾经是中国美学的主流
3、。不过, 主流 却并不等于 精华要髓 。鲁迅在(华盖集 突然想到四里讲过一段非常重要的话: 先前,听到二十四史不过是 相斫书 ,是 独夫的家谱 一类的话,便以为诚然。后来自个看起来,明白了:何尝如此。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由于涂饰太厚,废话过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中国美学也是如此。经过长期的研究,我逐步清楚地意识到,以(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为代表的美学传统确实曾经是中国美学的主流,因而,这也正是王国维、鲁迅在批评中国美学的缺憾时使用了全称判定的理由与原因。但是,它却并非中国美学的全部,也并非中国美学的精华要髓。事实
4、上,在中国美学里还存在着一个以(红楼梦为代表的美学传统,而且,这才是中国美学的 精华要髓 。它是 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不过,由于它并非中国美学的主流,因而往往被中国美学的 主流 遮蔽,或者被中国美学的 主流 扭曲,这就是鲁迅讲的: 只由于涂饰太厚,废话过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也因而,我觉得上个世纪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 对于儒教的批评是找错了目的,不但没有意识到 崖山之后,已无中华 ,而且 明清之后,已无华夏 。在 崖山 之后,影响并流毒中国的,是宋明理学,是明儒与清儒,而不再是原始儒家、原始道家。 而且也没有发如今后期中国,
5、在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基础上构成的中国美学精神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在宋明理学基础上构成的中国美学精神 小讲教 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代表的影响。后者对我们在价值观念方面的影响,其深入程度和宏大程度,到如今我们也还是缺乏清醒与深入的估计。我以为,这已经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缺失。因而,还有必要 接着 我们的五四前辈去 讲 。后来我把这部分讲稿加以整理,题名(谁劫持了我们的美感 潘知常揭秘四大奇书,予以出版。而今千年回望,我以为,中国美学的真正源头应该是(山海经。 (山海经里的人物,乃是最为本真的中国人。 生日月 的羲和、 化万物 的女娲是中国的开拓女神;舞干戚的刑天、触不周的共工是中国的血性
6、男儿;衔木堙海的精卫,布土堙水的鲧禹父子是对抗命运的悲剧英雄。(山海经写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愤恨,欢欣和恐惧,对抗和膺服,它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血性之源。遗憾的是,由于殷周之际以及秦帝国的建立这两大历史转折的出现,(山海经这一美学源头却被无情地斩断了,被中国美学的 主流 遮蔽,或者被中国美学的 主流 扭曲。不过,它的 底细 和 点点的碎影 仍然依稀可见,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一直强调要 重构价值谱系,重写中国美学 。 最早的,例如伯夷、叔齐,他们隐居在首阳山,不食周朝之食。为什么要如此,联想一下殷周之变,就会意识到,这正是对于从(山海经起源的美学传统的呵护。例如他们的那首着名的诗歌(采薇: 登彼西山兮
7、,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乐舒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华而不实对于 以暴易暴 的抨击,对于(山海经这一美学源头的 命之衰矣 的感慨,以及 我安乐舒适归矣 的忧伤,至今还让我心痛不已。此后,(山海经这一美学源头的 底细 和 点点的碎影 还仍然依稀可见。例如,古诗十九首,例如,李后主的诗词,例如,纳兰性德的诗词,例如,(金瓶梅。 而从美学的思想谱系的角度看,在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里也同样有踪迹可寻。华而不实,最值得注意的有:庄子的生命美学、魏晋的个性美学与晚明的启蒙美学。 在儒、释、道之中,庄子的美学隐含着一种内在的二重性。 这就是:在强调人之自然时,他无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