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与破解策略,民事诉讼法论文.docx
《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与破解策略,民事诉讼法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与破解策略,民事诉讼法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与破解策略,民事诉讼法论文公益诉讼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的程式诉讼中,人们称那些为维护公共利益而设置的罚金诉讼为民众诉讼,任何市民均有权提起它1。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凸显。为了应对环境问题和风起云涌的环保运动,美国国会于1970 年公布了(清洁空气法,放宽了对环境起诉权的限制,并在该法中初次规定了 公民诉讼 条款,在世界上首创了环境公民诉讼制度,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2。至此,其他一些国家也纷纷借鉴其经历体验,通过专门立法对环境公益诉讼加以规定。 一、我们国家环境公益诉讼任重道远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公共环境利益遭到或者将要遭到损害,有关机关、社
2、会组织或公民个人为保卫公共环境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它包括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两大类。在我们国家,环境公益诉讼起步较晚,走的是 探寻求索在前,立法在后 的路子。在实践探寻求索方面,主要由检察院、环保部门等有关机关和中华环保联合会等社团组织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早在 2003 年 5 月,山东省乐陵市人民检察院起诉金鑫化工厂严重污染环境行为得到了法院支持。 近年来,十分是贵州、江苏、云南等省率先成立环保审讯庭法庭之后,类似环保案件在全国法院时有受理3。2020 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初次从基本法律层面确立了公益诉讼,但由于对可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 机关和有关组织 未予明确,一
3、些原来受理环保公益诉讼的法院反而愈加慎重,就在新民诉法施行以后中华环保联合会提起的 7 起环境公益诉讼,法院均以最高人民法院没有出台司法解释,法院方面无法把握为由未受理4。2021 年 1 月 1 日施行的新(环境保卫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 社会组织 进一步予以明确,但仍然设置了 市级以上人民民政部门登记 并 专门从事环境保卫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等高门槛。当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面简称(环境公益诉讼解释终于出台了,并于 2021 年 1 月 7 日起已经开场施行,它为我们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可依规则。然而,外表看,环境法治建
4、设似乎已经得到了加强,实则不容乐观。实践中,我们国家环境公益诉讼还任重道远,面临很多窘境,需要找准突破口,探寻求索创新,不断推进环境公益诉讼。 二、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窘境 当前,(环境公益诉讼解释已在实践中得以施行运用,各地在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件审理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众多窘境。 一诉前 无人起诉 1.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会因 有法难依 而 无人起诉 .首先,没有合法机关能够起诉。关于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范围,现行(民事诉讼法第55 条只明确 法律规定 的 机关 可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到底哪些 机关 能够起诉,从 2020 年修订(民事诉讼法到如今,未见出台其他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予
5、以明确。(环境公益诉讼解释也只规定 检察机关 等能够 支持 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这里仍未赋予检察机关的起诉权而仅仅仅是 支持 起诉。其次,大多数社会组织没资格起诉。新(环境保卫法固然在(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能够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 组织 ,但又设定了高门槛,将绝大多数地方公益环保组织排除在外。第三,有资格起诉的社会组织无能力无意愿起诉。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必须具备三大能力,即财务支撑能力、环保专业能力和法律专业能力。据估算,真正有能力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民间环保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缺乏 30 家,平均一个省市、区尚缺乏一家5。而且,环境保卫案件往往耗时较长,有的要两三
6、年甚至更长时间才结案,况且还面临败诉的风险,因而,社会组织可能也很少有意愿提起诉讼。 2.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会因 无法可依 而 无人起诉 .当前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均只牵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对于环保等部门因监督不力、执法不严等不作为、乱作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要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还面临 无法可依 的窘境。2021 年 1 月 1 日,我们国家首起由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人民检察院直接作为原告,将环保局告上法院,要求其履行职责处理惩罚一企业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也只是于法无据的探寻求索。这种 无法可依 的个别探寻求索式实践亟须早日得到规范,让真正做到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受权不可为 . 二诉中 举证不
7、能 1.原告方调查取证难导致 举证不能 .根据民事诉讼 谁主张,谁举证 的原则,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同样需要就危害事实等方面承当举证责任。固然(侵权责任法和(民诉证据规定等司法解释均明确了环境污染案件证明责任倒置规则,规定由被告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当举证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原告就没有证明责任,按(环境公益诉讼解释和 2021 年 2 月 4 日起施行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规定,原告同样要对 被告的行为已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初步证明材料 等损害事实、损害结果承当证明责任,而原告方在调查取证时却存在三方面的困难:一是客观不能、二是被告方不配合、三是
8、成本高昂。 2.法院不愿依职权调取证据导致 举证不能 根据司法权尤其是法院审讯权被动的观点,要想使它行动,就得推动它。但是它不能自个去追捕犯罪、调查非法行为和纠察事实6。近年来,当事人主义诉讼形式逐步为我们国家学界所认识并接受,并在司法实践中逐步推行。从案件受理的 不告不理 态度,到诉讼审理中保持的消极姿态,法院往往均处于消极中立的地位7。法官不需要再像过去那样走出法院去调查收集证据,而大多是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裁判,固然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赋予了法院能够依申请、依职权调取证据的权利,(环境公益诉讼解释第 14 条也规定 人民法院以为必要的,应当调查收集 .但法院往往出于风险躲避、人力
9、物力、成本节约等方面的考虑,可能一般不以为是 有必要的 ,不愿主动依职权调取证据。 三诉后 迟到正义 法谚有云:迟到的正义非正义。一起案件起诉到法院,要经立案受理、开庭审理、判决、执行等环节,有的还要先行调解,有的当事人对一审不服还要提起上诉,经过二审,最后才能作出终审讯决,假如被告不执行生效判决,还要申请强迫执行。这样下来,往往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得以结案。然而,环境污染案件不同于其他普通案件,有的被告一边应诉,一边继续污染环境,等到法院判决下来,环境已被严重毁坏,已经难以恢复甚至不能恢复。在我们调研了解的十几家企业中,80%的企业老板及高管人员对防污治污有抵触情绪,不同程度
10、地存在这样的思想:不怕罚几个钱,罚的总没有赚的多。这种 边诉讼边污染 的情况在各地屡屡发生。法律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固然法院最终进行了公平公正的裁决,但这种迟来的正义本质上为非正义。正义讲究及时性,十分是环境保卫案件,必须使环境污染与毁坏第一时间得到遏制,不让生态环境继续遭受损害,才是弘扬正义,施行环境法治的应有之义。 三、破解环境公益诉讼窘境的有效之策 随着我们国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不断完善,破解环境公益诉讼窘境,需要建立协同起诉机制,实现有人起诉;创新诉讼证据规则,实现有据可证;采取多元裁决机制,实现及时正义。 一建立协同起诉机制,实现有人起诉 针对提起公益诉讼难的问题,应根据民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