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主义的核心论题和布莱克隐喻替代论研究,自然辩证法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主义的核心论题和布莱克隐喻替代论研究,自然辩证法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比较主义的核心论题和布莱克隐喻替代论研究,自然辩证法论文隐喻的使用具有神秘性和隐晦性,当我们使用隐喻来表示出某种意义时,听众是怎样获取讲话者所表示出的真实含义的? 亦或隐喻存在的意义仅仅仅是修饰性的? 针对隐喻的修饰性意义Figurative Mean-ing与字面意义Literal Meaning之间的关系, 20 世纪中后期发展而来的比拟主义遭遇了众多指责,这华而不实包括来自布莱克Max Black、塞尔(John Sear-le)、古德曼 (Nelson Goodman) 以及戴维森 (DonaldDavidson)等人的批判。 实际上,纵观 21 世纪语言学转向后发展的四大隐喻研究思路
2、,华而不实包括并列式途径 Juxtaposition、 类别转换途径 Category-transfer、 特征匹配途径(Feature-matching)、构造补偿途径(Structural Alignment),我们仍可看到来自 20世纪中后期的四大隐喻理论途径的线索。 本文将试着站在传统的比拟主义者的立场,为其解释隐喻的可能性提供辩护。 一、隐喻研究的基本问题与思路 在 20 世纪 60 年代之前,大多数的哲学家对隐喻的研究持藐视的态度。 洛克BK.3,Ch.10曾宣称象征性Figurative使用的语言仅仅会暗示错误的观念,改变我们的动力,随之误导我们的判定。 因而,它们是完美的骗子。
3、 逻辑实证主义者艾耶尔和卡尔纳普以为隐喻牵涉到类别放置的错误,它们不具有实在的意义,由于不具备实证条件而被排除在科学研究的对象之内。 关于隐喻研究的幅,在这里对于隐喻研究的意向性能否是有意识的,不下定论。 三、布莱克比照较主义的批判 针比照较主义的主要批评在于能否将隐喻的象征性意义与其配对的直喻的字面意义相等同I-dentify。 始于布莱克的 隐喻 一文,在后来的隐喻理论发展中, 上述论题成为比照较主义的主要批判,这也是后来福格林在其着作中为何专门分出一个章节来分析比照较主义的标准的批判。 布莱克以其隐喻的置换观点着名,当今发展的类别转换途径就源于布莱克。 本节先来分析布莱克比照较主义的批判
4、,查看来自布莱克的批判能否合理,假如合理,怎样为比拟主义进行修正。 根据布莱克的隐喻置换的观点,他指出 任何关于隐喻的理论都持有下面观点:一个隐喻性的表述被用于代替某种等同性的字面意义的表示出 ,他在文中显然成认任何关于隐喻的理论都是对某种字面意义的替代,同时他接着解释到 假如一个作者以为一个隐喻是包含了某种类比或者类似性的表征,他将会接受我关于隐喻的观点,即隐喻的比拟观点。 同时,这也是如下观点的写照:隐喻是浓缩的或者省略的直喻 , 但是布莱克接下来的叙述则是比照较主义的批判: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比拟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 替代 的观点。 由于这种观点讲明一个隐喻性的陈述可能会被其等同的字面意
5、义上的比拟所代替 。 由此,布莱克实现了如下的推理:由 隐喻是浓缩的或者省略的直喻 这一论断能够推出, 一个隐喻性的陈述可能会被其等同的字面意义上的比拟所代替 。 在福格林看来,这种推理是无效的。 由于,布莱克混淆了比拟主义者关于直喻的核心论题。 我以为,根据布莱克的推理,假如我们将其细致化,可能是这样的:1隐喻是浓缩的或者省略的直喻;2直喻是关于字面意义的比拟的陈述。 因而,隐喻性陈述能够被其等同的字面意义上的比拟所代替。 我的猜测是,布莱克对直喻及其字面意义的比拟持有典型的复原观点, 在上述简单的推理中,布莱克隐含了华而不实的一个假设:既然隐喻是浓缩的或者省略的直喻,而直喻是关于字面意义的
6、比拟的陈述;因而,就能够将隐喻复原到关于字面意义的比拟的直喻那里,进而实现了复原性的 代替 ,由此,也就得出了 一个隐喻性的陈述可能会被其等同的字面意义上的比拟所代替 而非等同。 而实际上,对于比拟主义者而言,由其核心论题我们能够看出,比拟主义者并不承诺布莱克的推理中的 2。 在像 Lanham 等比拟主义者眼中,直喻是关于一事物连接另一不类似事物的陈述。 根据比拟主义者,将隐喻等同于其省略的直喻,不是进行复原的经过, 而是表征隐喻的象征性意义的经过,隐喻是省略的象征性的比拟,是非复原的经过,也不是布莱克所以为的替代的经过。同时,布莱克所假定的,假如将一事物等同于另一事物,即是替代。 但是当比
7、拟主义者断言 隐喻可等同于其省略的直喻 , 也仅仅讲明了隐喻的象征性意义与其直喻的字面意义能够等同,但是并非指出他们是怎样实现等同的。 这一点成为很多隐喻理论研究者攻击的方向。 因而,为了澄清这些困惑,我以为,比拟主义者需要讲明如下两点:第一,假定隐喻可等同于其省略的直喻,讲明怎样实现隐喻的象征性意义与直喻的字面意义的等同? 第二,怎样避免隐喻的象征意义的无用论? 一些理论学家可能会批判, 假如经过直喻的字面意义来实现上述等同,那么严格来讲,隐喻的象征性意义在隐喻的理解中就没有必要,由此产生的一个后果是:隐喻性语言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它们只是为了修饰的目的。 同时,来自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反驳也不
8、可小视:隐喻只是伪装的宣言。 由于不能经过经历体验数据来支持,隐喻的研究长期被排除在科学哲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布莱克的批判深切进入比拟主义的内核,比拟主义需要回答上述两点来为本身辩护。 四、隐喻实在论 针对布莱克的反驳比照较主义的修正 为了比照较主义进行合理的辩护,将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转译,比拟主义者需要为下面核心论题作出合理的论证: 1非复原性论题 :在特定语境下 ,一个隐喻的象征性意义总是非复原性地承诺并确认存在一个确定的字面意义与其相匹配。 2本体地位的存在性论题:隐喻不仅仅仅是为了体裁上的润色而存在,具有实在的有意向的象征性意义IFM。 对于非复原性论题,我以为,真实地把握隐喻的象征性意
9、义需要将表示出者言讲某个隐喻的意向性考虑在内。 为了论证非复原性论题的合理性,我们进行推理如下: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下,隐喻的意向性象征性意义是需要接收者进行合理建构的,并非通过简单地复原为其直喻的字面意义而获得,这需要接收者的内在知识与外部世界的交互实现,语词的表征并非是塞尔等所坚持的语义学意义上的术语的表示出,也并非是布莱克所指出的一个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替代, 隐喻陈述不一定是类似性的陈述。 比拟主义者不需要在这一点上背上塞尔所指出的不必要的 指称 包袱。 在这里意义上,我持有对隐喻的实在建构论,主张从特定的语境下,在考虑隐喻的表示出者的意向性的基础上,通过内在的大脑亦或者是心灵的建构与模拟,实
10、现对某一隐喻的合理性建构,实现从其直喻的字面意义确实认到象征性意义的非复原性匹配。 这同时也是反驳了戴维森关于 一个隐喻的象征性意义是其相应的直喻的字面意义 的论断。在这里,有必要讲明,非复原性是在如下意义上使用的: 1语词所表述的字面意义是实在的;在这一点上,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大致上是没有异议的。 2在某一隐喻中,语词所表述的字面意义是实在的。 3由语词所表述的字面意义到隐喻的象征性意义的导向, 牵涉到接收者当下的对语词意义的认知, 上述认知经过不仅牵涉心理知识的获取和表征,同时也会在大脑或心灵中进行同步的心理影像Simulation of Mental Images的感悟经过。 4中牵涉到的
11、认知经过实现了主体在对隐喻的认知中的由其直喻的字面意义到隐喻的象征性意义的转换,认知经过是实在的。 5隐喻的象征性意义借由上述经过产生,直喻的字面意义在上述经过中未发生质的变化,主体认知仍然保有对直喻的字面意义的理解。 由此,在比拟主义者的框架构造下,能够承诺一个隐喻的象征性意义总是非复原性地承诺与一个确定的直喻的字面意义相匹配。 同时,在这样的框架下,上述论证所带来的附加产品即是我们所想看到的隐喻实在论:隐喻不仅仅仅是为了体裁上的润色而存在,具有实在的有意向的象征性意义IFM。 对于一个语句, 在断定表示出者的意图的前提下,其新的语境-敏感性的真值条件将被修正为: A 是BAn A is a
12、 B,在该语境下 ,A 具有足够的属于 B的特征,即非可逆的 F(A) FB),使得接收者能够确认仅存在唯一的一个与表示出者的语词的字面意义相匹配的象征性意义;或者我们能够使用下面的表示出:当下的语境中,A 在某些特定的方面与 B所具有的相应的方面足够类似,并且这些方面在该语境下对于 A 与 B 足够重要以使接收者足以确认该隐喻的象征性意义。 同样,该真值条件的 足够性 取决于在该特定语境下,隐喻的表示出者与接收者的所分享的兴趣与理解的动机。 这样修正后的比拟主义能够避免遭到奥卡姆剃刀的无情 复原 ,保卫了隐喻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性意义Figurativeness。 同时,也避免了在类似性原则下对
13、隐喻的象征性意义的大量炮制,承诺并确认在特定语境下, 只存在唯一对应的象征性意义,避免对于隐喻的存在性的负面评论。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Aristotle,Poetics, in Poetics I, With the Tractatus Coislinianus,a Hypothetical Reconstruction of Poetics II, and the Frag-ments of the On the Poets, Richard Janko (trans.) M. Indi-anapolis: Hackett, 1987. 2 Quintilian, Institutio O
14、ratoria, ca.95 AD,86,8 -9. Cited inHills, David, Metaphor EB/OL.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of PhilosophyWinter 2020 Edition, Edward N. Zaltaed. 39Benjamin Bergen. Mental Simulation in Literal and FigurativeLanguage Understanding M/ The Literal And Nonliteral inLanguage And Thought, 2005:255-280. 4 Rob
15、ert Fogelin. Figurative speakingM.Yale University press,1988:25,30,31. 5 Hills, David, Metaphor EB/OL.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Philosophy(Winter 2020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6 Davidson, Donald. What Metaphors Mean J.Critical Inquiry,1978,5(1): 31-47. 7 Max Black, Metaphor J. 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 New Series, Vol. 55 (1954-1955): 273-294. 8 Lanham, Richard A. A Handlist of Rhetorical Terms M.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9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