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前期词人共同促进了词的体格之变,古代文学论文.docx
《北宋中前期词人共同促进了词的体格之变,古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宋中前期词人共同促进了词的体格之变,古代文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宋中前期词人共同促进了词的体格之变,古代文学论文词之为史,某种意义而言首先是一部词体衍生变革之历史。敦煌曲子词展现了词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在产生之初的基本样态,中唐白居易等人 (忆江南等作品的产生一定程度地改变了词体的质性,为文人介入词体变革之开场,然多为尝试之作,并未构成应有的规模与气候。晚唐温庭筠等人的大力为词,惜哉。 在更多情况下,北宋前期文人之间的相与宴饮已经从晚唐五代单纯的饮酒听歌娱乐扩展为具有迎来送往等不同的功能,具有了以词赠别、词艺切磋甚而抒怀等更多的功能指向。 钱惟演 ( 962 1034) 出于勋贵,文辞清丽,名与杨亿、刘筠相上下。于书无所不读,家储文籍侔秘府。 其词今存仅 2
2、 首,其一 (木兰花即为酒席赠别之作: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有关此词的创作背景,邵伯温 (邵氏闻见录载: 钱相谪汉东,诸公送别至彭婆镇,钱相置酒作长短句,俾妓歌之,甚悲。钱相泣下,诸公皆泣下 。黄升评此词谓: 此词晚年作,词极凄婉。 吴曾 (能改斋漫录载 宋景文刘原父送别词 一条,更能见出词创作场域的扩大: 侍读刘原父守维扬,宋景文赴寿春,道出治下,原父为具以待宋。又为 (踏莎行词以侑欢云: 蜡炬高高,龙烟细细。玉楼十二门初闭。疏帘不卷水晶寒,小屏半掩瑠璃翠。 桃叶新声,榴花美味。南
3、山宾客东山妓。利名不肯放人闲,忙中偷取功夫醉。 宋即席为 (浪淘沙近以别原父云: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欧阳修 ( 1007 1073) (六一词中的不少作品亦多作于歌唱酒席,而其功能亦不仅止于自我的娱乐与消遣。(湘山野录亦载: 欧阳公顷谪滁州,一同年 ( 忘其人)将赴阆倅,因访之,即席为一曲歌以送,曰: 记得金銮同唱四十五字,双片,前后片各四仄韵,每一句都押韵。原为唐教坊曲,调始见于 (花间集,一般用来抒写恋情与闲愁。晏殊此作,利用 (花间旧调,抒写一种及时行乐的豁达之情。 词中抒情
4、主体与作者晏殊同为一人,所抒发的豁达之情,即是词作者本人情怀的真实呈现。 晏殊之后,很多词人由于词的创作场景的不同,其词的创作在文本身份和作者身份上多走向了重合,北宋中期的苏轼及其门人弟子词的创作或更典型。作于苏轼早年的一些作品尽管也多有花间之风,但从抒情主体的身份加以考察,亦能见出其词在体式上之于花间词的不同。如作于杭州通判任上的一首 (江神子: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此词傅干 (注坡词有词题为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哀筝 , (四库全书本 (
5、东坡词题下又有 元刻江景 。有关此词的创作,有两则本事。(墨庄漫录附会为东坡的一次不期而遇: 东坡在杭州,一日游西湖,坐孤山竹阁前临湖亭上。时二客皆有服,预焉。久之,湖心有一彩舟,渐近亭前,靓妆数人,中有一人尤丽。方鼓筝,年且三十余,风韵闲雅,绰有态度。二客竞目送之。曲未终,翩然而逝。公戏作长短句云 宋人袁文 (瓮牖闲评载: 东坡倅钱塘日,忽刘贡父相访,因拉与同游西湖。时二刘方在服制中,至湖心,有小舟翩然至前。一妇人甚佳,见东坡,自叙少年景慕高名,以在室无由得见,今已嫁为民妻,闻公游湖,不避罪而来。善弹筝,愿献一曲,辄求一小词以为终身之荣可乎? 东坡不能却,援笔而成,与之。 本事之有无,殆不可
6、考,但此词作为一个表意文本的文本身份与作者的身份均为苏轼本人,词中所写之江景为作者目中所见,所抒寻人不遇的怅惘之情亦为作者自我情感的真实吐露。 三、从 情生于文 的抒情预设到 文生于情 的情感自然生成与表示出 清人田同之谓: 从来诗词并称,余谓诗人之词,真多而假少,词人之词,假多而真少。如(邶风 燕燕、(日月、 (终风等篇,实有其别离,实有其抛弃,所谓文生于情也。若词则男子而作闺音,其写景也,忽发离别之悲。咏物也,全寓弃捐之恨。无其事,有其情,令读者魂绝色飞,所谓情生于文也。此诗词之辨也。 田同之于 诗词之辨 所讲的 文生于情 或 情生于文 其实更适用于评论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中前期词的体格之变。
7、 晚唐五代时期词的主要创作场域为宫廷豪门,其创作的主要目的为了娱人,即其时文人们代歌女作词主要目的是为了供豪门贵族取乐,从 男子而作闺音 的角度来观察,男性词人们对女性相思别离、伤春悲秋等心理的描写多出于一种假托,多为想象之词,而绝少能有对歌女真实生存处境或心理的真切体验,即田氏所谓 假多而真少 ,因而从表示出的方式而言,多是 情生于文 、为文而设情的一种情感预设。也就是讲,为了完成应歌的目的和适应女性歌唱者的身份特征,男性作家们多是从词的文本创作需要出发,虚构一些相应的女性的心路历程,或盼行人之早早归来,或伤行人别后之无聊孤寂,从情感的抒发等角度来看,多是为文设情的一种预设。周济谓: 北宋有
8、无谓之词以应歌,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 所谓 无谓 与 有谓 之别,也是基于 情 与 文 关系的一种考量,而这种北宋时期 无谓 的 应歌 之作,其源头则在唐五代。 北宋立国之后,文人士大夫阶层崛起与壮大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词的创作场域的拓展,亦极大地丰富了文人词的题材来源,原先作为单一的宫廷豪门应歌代言的词逐步浸透到文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文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由此,词作 情 与 文 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词作文本的生成更多地得自于某种情感的自然生成,即使是传统的闺怨体,也突破了原来的为文设情的 情生于文 形式,转而变为 文生于情 的真情书写。如北宋前期之柳永,词的题材相对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