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化学教学论文.docx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化学教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化学教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化学教学论文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本出发点,倡导让学生体验学习经过,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价值观。 这就要求改变以往学生听着学、机械记的状况,采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有利于实现三维课程目的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基于此,笔者在改变教学方式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收获了一些成功和体会。 一、以学案搭建教与学的桥梁 学案是老师为了指导学生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老师通过根据教学资料知识发展顺序、学生已有知识经历体验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脉络编制学案,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教师的意图,为即将发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老师能够通过学案的课堂记录及问题解决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阶段教学方案的调整提供根据。因而,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老师诊断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的一种重要媒介,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1. 学案的编制 学案的编制能否适宜是决定教学能否有效的关键。为了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容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和提高练习的匹配度,我们以 学生主体、老师主导 为原则,按课时编写学案。详细做法如下: 首先,确定栏目。为了充分发挥学案的功能以及便于学习资料的整理,我们将预习、课堂教学、笔记、作业集学案于一身,设计了 课题 、 学习目的 、 知识整理 、 例题讨论 、 问题解决 五个栏目。
3、课题 告诉学生该课时内容标题及其所属的专题和单元。 学习目的 以简洁、清楚明晰、可观测的语言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结果及标准。 知识整理 是本课时学习的重点内容,以填空形式呈现出来,类似于学生的课堂笔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造体系。 例题讨论 是精心设计的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的一系列问题组或能为学生提供适当学习方式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的典型例题。 问题解决 用于检测学习效果,是老师精心挑选或编写的深广度适宜且具有一定层次的同步课时作业。 其次,集体研讨。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学案的编制一定要借助集体教研的气力。备课组长先提早一周预告集体研讨计划,让全体组员就一周3 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研
4、究准备,构成讲课方案。然后,在集体教研时间内组织讲课研讨,每一课时分别由一人主讲,其他组员发表见解,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在学习目的、学习重难点、学情、主要教学流程、教学方式方法、同步作业等方面达成共鸣。 第三,任务分工。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已达成共鸣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工,由不同组员轮流承当,一人一案,构成学案电子初稿,于上课前一周交备课组长审查、统稿,进行最后的修改并构成定稿。 2. 学案的应用 学案的应用能否合理是制约学案功能发挥能否充分的关键。学案的使用经过分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老师提早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研读教学资料,对学习目的、内容概要及需要的前知
5、识做到心中有数,对疑点作好标记,为课堂有针对地学习做好准备。 课堂上,老师先通过抽查部分学案或直接提问的方式简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把握学情,再以学定教,灵敏运用学案各栏目,努力让学生通太多样化的活动来获取知识、总结方式方法。学生则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积极进行各项活动的同时认真地在学案上做好课堂笔记,并对未解决的疑点问题作好记号,便于课后向同学或教师请教。 课后,学生先对 知识整理 进行重点理解和记忆,及时稳固当天所学,再独立完成 问题解决 。然后,老师批阅学案,一方面了解学生课堂上能否专心、认真,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为作业的有效讲评奠定基础,同时也为老师反思、优化自个的
6、课堂教学提供有效根据。接着,学生在教师讲评的基础上就批阅过的学案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学案按专题整理成册,便于以后的温习。最后,老师也将附有教学反思或教学后记的学案整理成册,以便今后教学的借鉴。 通过学案这一桥梁,能够使学生主动介入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逐步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而老师则借助学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情、学况,进而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的 教 与 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活动促成课堂的 生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这就要请教师创造条件组织多样化的活动
7、,让学生真正 动 起来。 学案的施行能够很好地避免学生为了做笔记而不能积极地考虑和很好介入到相关的活动中去,为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活动提供了时间和效率保障。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活动,老师要在学案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精心预设,根据教学资料中的活动和素材,结合学生的详细情况和学校实际围绕核心内容进行详细的活动设计。 1. 分组活动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四至六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实验、练习等课堂活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个体活动的介入度。在分组活动中,每个小组活动的内容能够一样,可以不同,老师要根据教学时间及内容需要进行灵敏设计。 假如活动内容不复杂且
8、较难分割成几个独立的部分,就让各组进行一样内容的活动。例如,在进行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时,我们将教学资料上 活动与探究 进行了改良,设计成微型实验,进行分组活动 先在盛有少量稀硫酸的培养皿中放入一锌粒,观察现象;再在锌的旁边放入一小片铜不与锌接触,观察现象;再用一弯曲的铜丝,将其两头分别与铜片、锌粒接触,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最后用两根导线分别将铜片、锌粒与灵敏电流计连接起来,观察现象,进行验证。随着实验活动经过的层层推进,引发了学生阵阵惊喜,主动探究的思维得到了充分调动。 假如学习核心内容所需的活动任务较复杂、时间较长,那么就把任务分割为几个较小的部分,由几个小组分担完成,然后老师组织各
9、组汇报来共享研究结果。例如,在进行 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时,教学资料布置有 沟通与讨论 已经知道密度,计算 1molAl、Fe、H2O、C2H5OH、H2、N2、CO 的体积,分析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利用这些因素对以上计算结果作出解释。 我们能够让每组学生计算一种物质,然后共享结果,再分组讨论影响因素,就可大大节省时间。 又如,在进行 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 教学时,能够先组织分组讨论 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响速率 ;然后在汇报总结后进行任务分工,每组研究一个因素,分别根据给定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最后各组汇报研究经过及结果,归纳得出结论。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师生互动愉快,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