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先生对书学独创性见解,书法篆刻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东坡先生对书学独创性见解,书法篆刻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东坡先生对书学独创性见解,书法篆刻论文清代学者梁献根据明代着名字画家董其昌,对历代书法风格有 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的讲法,修订为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 的风格划分(后来又有人提出 清尚趣 )。 关于 宋尚意 的评价,众多学者都以为源于号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的苏东坡先生对书学独创性见解。一人之笔,定一代之风。东坡先生究意在书法取 意 上有何鼎新之论?他的某些立论又为何被人所误解?本文尝试作掠影之解读。 一、意与法 意 ,(汉语大字典解释: 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其意也,从心,从音。 表示言(音)生于心,即察言而知心。庄子在(天运篇中指出: 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
2、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在这里庄子的 意 是指人的意念、意味。 其意是讲,虽封闭而不能不宣泄,其思维的自由活动难以遏止。东汉时期着名书法家蔡邕,他从书法创作的角度提出,书者应 先散怀抱,任情恣性 。王羲之四世族孙,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亦提出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然而书法重意成为风气则在宋朝,而东坡先生则是领宋代 尚意 书风的倡导者。东坡先生所倡导的 尚意 之 意 大致有这样几层意思: 其一,崇尚书法的基本规律。东坡先生在(和子由论书一诗中讲: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若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可学。 又在(跋君谟飞白中讲: 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 他讲自个 不善书 此
3、为谦辞,讲自个 晓书 是指对书学能 通其意 。所谓 通其意 就是通晓书法的审美意味及其点画用笔、字体构造、章法布白等基本规律。假如真正把握了这些规律,做到烂熟于心并 意在笔前 ,就能够做到 心忘其手手忘笔,笔自落纸非我使。 得之于心,应之于手,率然信笔,变态万端。 其二,崇尚书法之 意味 ,以 神 统 形 ,做到神意兼备,有趣不俗。东坡先生在(论书中指出: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东坡先生论 书 ,把 神 、 气 两个具体表现出书法神采、意气主体意识的审美标准列为书艺之首,而把表现书法外 形 的 骨、肉、血 审美要求罗列其后,充分具体表现出了东坡先生重精神,重气质,以
4、 神 统 形 的书学观。他所讲的 神 指的是精神,神寄于心,心神合一,构成人的精神意识。 气 是指人的气概、气节、气魄、才气、志气等精神状态。用孟子的话讲是 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的 浩然之气。 东坡先生论书之 骨、肉、血 (后清人王澍补充为 筋、骨、血、肉、精、神、气、脉 ,八者),把 书 视为生气勃勃的生命体。其意在于书家通过抽象的点、线、笔画,要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书体里的骨、筋、肉、血的生命意味。 这讲明书法乃是一种反映生命意象的艺术,决不可只见 形 不见 神 。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国书法不象其它民族的文字,只是一种符号罢了,而成为表示出民族情感和审美精神的生命艺术。 其三,崇尚
5、书艺率真自然的 适意 , 不囿成法 ,自成一家,在个性的自由抒发中,享受 至乐 的审美愉悦。东坡先生在(石苍舒醉墨堂诗中,用下面几句诗表示出了石苍舒友人对书法的喜欢和自个对书道的感悟。他讲: 自言华而不实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诚如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所言: 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正是在这种乘兴挥写,如骏马飞踏九州,自由适意的审美活动中,书艺才具有抒情达意,抒发情怀的审美功能。又如他在贬谪惠州期间写的(试笔诗曰: 是中有何好,而我喜欲迷。 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 中书君 乃毛笔的别名)。 东坡先生对书法喜欢着迷,正是
6、这支神奇的毛笔,伴随他度过那幽囚似的残年。同时,他把书艺之 至乐 比喻成庄子所梦幻想象的超越有限人生,追寻无限自由的 逍遥游 。当然,也只要当书者去除 成心 ,力求到达 无待 , 无我 的精神境界,方能享遭到如此 天乐 的审美体验。 总之,东坡先生作为宋代 尚意 书风的领物,他重 意 的宗旨在于:笔意随心,率意自由,尚意有法,由法入意,不践古人,不拘成法,自然天成,自成一家。进而冲破晋唐禁锢,创始一代书风。 二、道与技 形而上者谓之 道 形而下者谓之 术 (亦称为 器 或 技 )。形而上者重理,形而下者重行。 道 与 技 的关系: 道 统领 技 , 技 服务服从于 道 ,两者相辅相成。这里所讲
7、的道与技,是指书艺的理念、规律与书法的技巧、方式方法。正是在书法的道与技的关系上,东坡先生尝遭到一部分人的误解。这种误解始于(石苍舒醉墨堂中的这句诗: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还有诸如 无意于佳乃佳 , 本不求工,所以能工此。 于是有人非议 东坡握笔近下,用笔不合古法 有人以为东坡 研墨几如糊 ,将其字讥为 墨猪 有人以为东坡书法不计工拙,谓其书多病 又腕着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 必须指出的是,讲东坡先生 尚意 是对 法 的漠视是不符合史实的。事实是首先,他重视 法度 的重要地位。他在(书吴道子画后中指出: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这句代表宋代 尚意 美学思想的名言讲得
8、明白无误,他把 意 与 法 , 理 与 放 之间的关系划分得特别清楚。即 新意 必出之于 法度 豪放 必依托于 妙理 。离 法 之 意 为 妄 无 理 之 放 谓 狂 。故,东坡先生将 二王 之法视为 王氏典刑 (即典型), 百家祖法 (跋叶致远所藏永禅师千文)。他在(书所作字后讲了一个 二王 的故事:王献之小时候学习书法,他的父亲王羲之(字逸少)从后面抽他的笔却抽不动,便知道儿子长大后必能以书法出名于世。东坡先生对此评价讲: 仆以为不然,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 这意思是讲,王献之其所以精于书法不在于握笔牢固,而是在不受拘谨地听任笔毫挥洒而注重不失法度,这才是他名
9、垂书艺的真理。接着他还讲,假如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天下有力气的人就没有不善书的了。 其次,东坡先生强调 道 与 技 并进。他在(跋秦少游书中指出: 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少游乃技道两进也。 这意思是讲,技术进步而理论不进步是不行的,而秦少游其所以草书有东晋风味,是由于他做到了技道双进。再讲,东坡先生自个是如何处理技与道双进的呢? 苏门四学士 之首的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讲: 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 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 本朝善书者,自当推为篇有酒韵;李白 斗酒诗百篇 画圣吴道子酣饮大醉,挥毫立就。当然最具酒胆诗心的当是东坡先生的 把酒问青天 。值得考虑的是,在东坡先生那里酒与诗文为何有如此的情缘
10、?东坡酣然一醉,究竟蕴含着什么哲思禅意? 其一,寓 忘 于 醉 。东坡先生在(醉白堂记中指出: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人能一醉,就能把得失看得没有区别;把祸福忘得一尘不染;不分贵贱;不辨贤愚;天下万物无所不同,而游于自然天地之间。笔者尝言:只要读懂庄子,方能读懂苏子。东坡先生这里讲 齐 与 忘 正是(庄子中的 心斋 与 坐忘 。即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以气。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只要进入 坐忘 的境界,才能消解意识的作用,让心持守虚静,保养天性,进入心灵自由的恬淡之气中,进而做到无心、无为、无待、无己
11、。一 醉 是手段, 坐忘 是追求的理想状态。 其二,因 醉 而 无己 ,因 无待 而 游心 。东坡先生在(送文与可出守陵州诗中讲的明白: 清诗健笔何足数,逍遥齐物追庄周。 这两句诗对东坡先生审美精神与艺术人生的主旨作了全面的慨括。他的意思表示清楚:诗词书法何足为重,追求的是要像庄子那样消解世间一切矛盾对立,诸如生与死、贵与贱、荣与辱、成与毁、然与不然、可与不可等等之间的差异不同,做到物我相忘,超然物外,去除功利心,博得主体的精神自由,进而像庄子那样实现思想在无穷寰宇中翱翔翱翔。东坡先生还在(戏书诗中,对这种自由的审美状态作了吟咏: 五言七言近儿戏,三行两行亦偶然。我性不饮只解醉,正如春风弄灵卉
12、 洗墨无池笔无冢,聊尔作戏悦我神。 一二句是前诗 清诗健笔何足数 的注解,诗词字画是我偶然为之的游戏,我不刻意苦求墨池笔冢之工巧,我只图如沐春风般的一醉,以作游心悦神之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开篇之作,也是全书的主题思想。庄子(逍遥游之 游 的概念,不是形体位置的移动,而是指主体摆脱物累和心累,以一种无功利、无欲念的豁达与淡泊,实现精神境界的逍遥自得和自由。最后与自然融合,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到达 游 的愉悦性、自由性、体验性、审美性,进而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超越。这是一种精神的逍遥,是生命意识的自由运动,是抵达人生最高境界的至美至乐。 由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讲,东坡先生之 适意无异逍遥游 的
13、诗句,集中地说明了他的书学审美哲学观。他的适意 逍遥游 ,源于(庄子 虚已以游世 (山本), 游心于无穷 (则阳)的老庄哲学思想。他所倡导的 尚意 书风,其思想根基就是庄子发乎情性,自然感兴的 游心 哲思。 让书法回归适意!让书艺走向逍遥!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字画出版社,1979(第1版) 2李双译注庄子白话今译M中国书店出版,1994(第1版) 3苏东坡全集(第1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2018(第1版) 46101112141516171819212325苏东坡全集(第6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2018(第1版):31933232 5苏东坡全集(第4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2018(第1版):1785 726苏东坡全集(第3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2018(第1版):15141684 8孙过庭书谱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61 9舒韶雄苏轼书法美学思想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哲学),2004(2):108 13(宋)黄庭坚山谷题跋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第1版) 20清 刘熙载艺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1版):98 22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之清 朱和羹临池心解初集第7辑M1913:3 24苏东坡全集(第2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2018(第1版):96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