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旱作农业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态势与治理,植物保护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陇中旱作农业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态势与治理,植物保护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陇中旱作农业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态势与治理,植物保护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陇中旱作农业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态势与治理,植物保护论文定西市安宁区处于干旱少雨的旱作农业区,年降雨量缺乏 350 mm,且雨热分布不均匀,夏季作物生长需雨期基本没有降雨,而 7 9 月降雨量却占全年的 60%以上,由于土壤疏松、土层深切厚重、耕地养分富钾,气候凉快清爽、昼夜温差大、雨热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同步,非常适宜于马铃薯生产,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种薯繁育基地。由于近年来马铃薯种植面积大,重茬、对茬多,病虫为害逐年加重,靠病虫害防治技术年均挽回马铃薯产量损失高于 30%,是保障马铃薯生产力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是在现行以药剂防治为主的条件下,病虫害年均造成的产量损失仍为 20%以上,
2、再加上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而,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病虫害防治对策的研究意义重大。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迅猛发展,从 2007 年以来安宁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 7 万 hm2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11.5 万 hm2的 60.9%左右,没有足够的土地进行轮作倒茬。 再由于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阻止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量和 NO3-N 的积累量,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以及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的作用,覆膜既可增温保墒、改变土壤构造、促进作物生长,又可双向调温、抑制杂草、减少青头薯。因而,近年来陇中干旱区马铃薯生产又大面积推广全黑膜覆盖垄作栽培技术,产量提高效果显着,但是这又
3、给病虫害发生为害提供了有利条件。 1 陇中地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态势 1.1 主要病害 1.1.1 土传病害。由于马铃薯多年连作种植 ,重迎茬面积增加,导致土壤中病菌累积,近而产生新病害发生。引起马铃薯黑痣病的立枯丝核菌,土壤中可存活 58 年,一般可造成马铃薯减产 15%左右,个别年份可使全田绝收;引 起马铃薯炭疽病的球炭疽菌,定西市马铃薯炭疽病平均发病率高达 12.6%,黑美人、克新 1 号和新大坪发病率均高于 50%,华而不实,地膜栽培发病率高于露地,砂质土壤高于黏土。2018年调查,安宁区石峡湾、葛家岔、新集等乡镇严重田块马铃薯黑痣病发病率高达 100%,李家堡、凤翔、青岚等乡镇马铃薯炭
4、疽病发病率高于 60%。覆膜后的小空间温湿度适宜时,各类根腐病混合浸染,尤其在北部乡镇自 1995 年以来大面积种植马铃薯,造成立枯丝核菌、大丽轮枝菌、炭疽病菌等富集,年均减产 25%以上,土传病害连年加重,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1.1.2 气 菌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是发生流行危害的毁坏灭亡性病害。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构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假如预防不及时或用药不准,产量损失高达 70%80%,甚至绝收。2020 年高峰乡马铃薯由于晚疫病流行危害,平均产量只要
5、 2 115 kg/hm2,减产 95.66%,且 收获的马铃薯烂薯率为 24%,商品薯只要 31.5%。马铃薯早疫病是常发性重要病害,防治不及时导致减产 20%以上。 1.1.3 细菌病害。马铃薯黑胫病近年来上升为主要病害 ,通过 2018 2020 年调查发现,平均病株率 15%20%,重症田块病株率可达 30%,产量损失 20%以上,有些隐症薯块收获后引起烂窖,损失更严重。马铃薯环腐病俗称转圈烂、黄眼圈,随着覆膜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引起薯块腐烂,重症田块减产 15%左右。马铃薯软腐病是由几种欧文氏菌单独或混合侵染。一般年份减产 3%5%,田块排水不良或湿度较大时,腐烂损失高达 15%20
6、%,在窖藏期常与干腐病复合感染,引起烂窖,损失更大。 1.1.4 病毒病害。一个好品种种植 23 年 植株就变矮 ,薯块变小,品质变劣,并伴有茎叶异常现象,如花叶、叶片卷曲和皱缩,植株畸形,茎杆细弱,产量直线下降,品种种性出现退化,发病率逐年上升,马铃薯品种一旦退化,就会在块茎中世代相传,一个好品种甚至还没有推广就已夭折。马铃薯退化已经成为困扰马铃薯生产的主要问题,而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病毒病,病毒病在田间靠昆虫主要是蚜虫或叶片接触而传播。它能够导致植株生理代谢紊乱、活力降低进而造成大量减产。一般减产 30%50%,严重时超过 80%。安宁区马铃薯上的病毒病主要有 5 种 ,分别是马铃
7、薯 X 病毒PVX、马铃薯 Y 病毒PVY、马铃薯 S 病毒PVS、马铃薯 A 病毒PVA、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病毒在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同时也影响质量,造成块茎品质下降,如高感 PLRV 的马铃薯块茎薯肉中会有明显的坏死组织;感 PVY 的一些株系造成在块茎上产生环斑坏死或淡褐色环。 1.1.5 生理病害。马铃薯在生长发育期 ,除受病菌侵染而发生一些病害外,还与栽培者的管理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在较差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发育遭到阻碍,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异常感觉和状态,严重的可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马铃薯在生产中假如遭到冻害或肥水管理不当,会导致黑心病、空心病、淀
8、粉溢出、裂口、畸形等生理病害。空心病多发生于块茎的髓部,外部无任何异常感觉和状态。 块茎在迅速生长阶段,受旱没有能及时灌水和及时追肥,或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和高温干旱条件下,块茎的淀粉向表皮溢出,收获时经常可看见有的块茎外表出现白点、疙瘩或薯皮溃疡现象;畸形块茎多是由于块茎发生 2 次膨大而构成的,有肿瘤块茎、哑铃形块茎、次生块茎,还有块茎上长出匍匐茎再构成块茎。但凡能引起块茎不能正常发育的外界条件,都能引起块茎产生畸形。 1.2 主要虫害 1.2.1 地下害虫。地膜覆盖后改变了农田生态环境 ,各种病虫害的消长规律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地膜覆盖处地膜与地面构成一个小小的温室环境,产生温室效应,能减少土
9、壤中热量向大气中扩散,晴天可使表土层的土壤温度提高 36 ,由于地膜覆盖的阻隔作用,使得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相对减缓,土壤水分就能较长时间地储存在土壤里,给地下害虫构成一个温湿生存环境,极适宜地下害虫生长繁衍,为地下害虫安全越冬提供良好条件,使地下害虫冬天都能正常活动,提高了地下害虫的繁衍率,增加了繁衍代数,进而增加了地下害虫虫源基数,也延长了地下害虫的为害时间,且覆膜后地下病虫害防治困难,进而使地下害虫发生为害明显加重。十分是金针虫发生为害程度连年上升,由于地下害虫为害,大大降低了马铃薯的食用性和商品性。 1.2.2 蚜虫。在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网室栽培中 ,固然隔断外界昆虫的进入途径,但由于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