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创新途径,食品安全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北省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创新途径,食品安全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创新途径,食品安全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创新途径,食品安全论文近年来,河北省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获得了较大进展。一些主管部门在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出现了具有一定特色的 石家庄形式 、 涉县形式 等。本文在分析这些形式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理论,探寻求索在河北省具有普遍意义的食品安全监管创新途径,以增益河北省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一、创新形式范例分析 一石家庄形式 石家庄形式在体制上首先表现为 三级、四级管理、五级网络 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石家庄市于 2018 年 10 月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分别简称为 食安委 和 食安办 。各县市、区也组建了相应的县级机构。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办公室
2、,设有专兼职工作人员,村委会配备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广大公民和社会组织构成了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的第五级。其次,施行了机构重组的改革方略。2020 年 9月,石家庄市组建了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把原食安办、工商、质监、商务等部门的食品安全职能整合到食药监局,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三个环节以及酒类进行归口管理。 在机制上,石家庄形式总体上表现为 8+6 监管机制。市实行了全程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工作约谈、责任追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 八大工作机制 ,完善了 从农田到餐桌 的全经过、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同时,研究制定了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投诉举报接待日工作
3、制度、食品安全舆情处置办法施行细则、食品抽检监测信息上报制度、食品安全月督导制度、食品安全工作信息报告制度等六项制度。在部门层次上,监管机制表现为 4+2 形式。新食药监局制定了隐患排查、风险会商联席会议、重大信息报送、新闻宣传等四项长效工作制度。其他部门推行了内部执法配合机制和行政案件执法协作机制等两项制度。除此之外,石家庄市还制定和施行了 食药安全,诚信河北 的行动计划,开展了食品安全县开创建立活动,注重对小型食品生产经营新业态进行监督,并突出重点,加强隐患排查。 石家庄形式的特征、优势与缺乏:第一,建立综合协调机构 食安委 和 食安办 解决主管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第二,实行
4、全方位、全经过、无缝隙监管;第三,在监管分工的基础上实行高层整合;第四,突出重点,注意边缘;第五,加强以诚信为主的文化基础环境建设。但这种形式也存在一定的缺乏:推行成本高,施行障碍多,社会因素调动缺乏,市场机制利用不充分等。 二涉县形式 邯郸市涉县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实行 三合一 整合形式,即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三个部门合并,统一行使监管职能。2020 年 10 月,三部门组建成 涉县食品药品质监工商行政管理局 ,在河北省县级层面上率先建立了大部门监管体制。整合后的监管实行 一个部门办事、一个窗口投诉、一支队伍执法监管 的服务和监管形式。 一个部门办事 是指行政
5、审批工作由原来的三个部门分别受理改为一个部门统一受理; 一个窗口投诉 意指原来的 12331 、 12365 、 12315 三个受理平台整合成由一个机构负责的统一流程来完成; 一支队伍执法监管 是指将原来三个部门的执法队伍、检验检测资源、质量检测机构根据专业化目的要求,进行一体化整合,构成统一的监管执法队伍。 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上,涉县实行了综合协调制、质量问题追责制和溯源制以及举报有奖、诚信建设、信息保障、重点监控等机制。 涉县形式的特征、优势与缺乏:第一,进行机构和职能整合,实行 大部制 ,即把职能相关性较强的食药监局、质监局、工商局等部门合并成一个 食品药品质监工商行政管理局 ,统一行
6、使职权。 直接整合的结果在于它避免了三部门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节约了内部协调成本和外部执行成本。第二,施行了符合基层监管实际的政策措施,如追责制、溯源制、重点监控等。第三,注重加强基础建设,如诚信文化、信息保障等。然而,这种形式也存在一些缺乏,如:整合工作简单粗糙,缺少精细设计;缺少辅助性的配套机制,对一些措施推行的监督还不到位;社会气力支持缺乏等。 二、创新途径探寻求索 一基础理论 探寻求索食品安全体制机制创新途径需要根据一定的理论,这里主要介绍组织协调理论、机制构造理论、责任追溯理论,说明与本文研究内容的联络。 1.组织协调理论 组织协调理论以为根据职能分工所组建的组织机构往往会产生
7、推诿扯皮、矛盾纠纷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组织运行造成损害,因而需要进行协调。解决组织协调问题一般有两种途径: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合并具有相近职能的机构。前者如石家庄形式,后者如涉县形式。 前者适用于职能部门较大、牵涉面广的情况,后者则相反。前者仍保持原来专业分工的优势,但协调成本较高;后者则相反。前者需要赋予专门协调部门较高的权威,以应对各种阻碍,后者需要解决大部门本身的管理问题。两种途径各有利弊,须依情况而定。 2.机制构造理论 组织运行需要一系列机制的驱动,这些机制互相联络、互相作用,以一定的方式构成一个机制体系。这个体系往往包括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鼓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横向机制与纵向机制,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