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颜乐处”对苏轼行为处事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古代文学论文.docx
《“孔颜乐处”对苏轼行为处事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古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颜乐处”对苏轼行为处事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古代文学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孔颜乐处对苏轼行为处事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古代文学论文苏轼是传统文人的代表,他既有强烈的政治进取心,更有丰富的文学创作, 乌台诗案 是其一生进取转退的分界点。从谪居黄州开场,其早期 致君尧舜 的政治抱负一步步冷却,而渐趋于 性命之忧 。然而与一般士大夫遭贬谪之后显现的愤懑忧虑不同,苏轼被贬黄州,在经历过初期的失落之后,更表现出一种乐观通达。对他这种身处困厄之境却还是那样怀有积极的姿态,有人解释为其政治热情减退后,由儒入fo入道,看破世事,自求达观。但是,正如李泽厚先生在阐述 儒道互补 这一命题时所讲, 庄老道家毕竟只是知识分子所找到的梦幻想象的避难所和精神上的慰安处罢了,他们生活、思想以致情
2、感的主体,基本上仍然是儒家传统。 1 作为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代表,苏轼自然也摆脱不了这颠扑不破的框架,儒家思想始终存在他身上并发生作用,只是 乌台诗案 之后,其用世思想隐退,而具体表现出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后者。更为重要的是,源于先秦,在宋朝被新儒家再次提出升华的 孔颜乐处 对其行为处事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入的影响。 一、 孔颜乐处 的意蕴 孔颜乐处 这一概念最初是在二程回忆其师周敦颐时提出的,曰: 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 2,这讲明作为理学开山鼻祖的周敦颐很看着 孔颜乐处 ,因而经常让学生考虑,撇开周敦颐对孔颜乐处的重视,我们先从先秦儒家着手,了解 孔颜乐处 最初的意义。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华而不实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述而3贤哉回也!一单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雍也4(论语中这两条语录的重点在于颜回生存环境的恶劣 陋巷、箪食瓢饮,但后面紧跟 乐 字,就使两句话的意蕴发生大变化,且将主要意思集中在 乐 上。孔子称赞颜回固然身在陋巷,只要粗茶淡饭但仍然不失其乐,这在常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由于富贵安泰是人之所欲,但颜回却身处贫困而不失其乐。同样是在颜回不与众同,贫困中自得其乐这个层面上,孔子给予赞扬。贫贱而不失其志不失其乐,反安然自守,这是被周敦颐称为 孔颜乐处 的主要内容,它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引
4、导,教人超越物质条件的贫乏,获得精神的快乐与升华,不汲汲于富贵名利。联络孔子一生的遭际,在周游列国的经过中遭受很多挫折,不但得不到诸侯王的任用,有时甚至还要遭到别人的嘲笑,楚狂接舆和五谷不分的故事是最好的讲明,但是面对这些困难挫折,孔子仍然不改其志,继续游历,以期重用,正是孔子本身的遭遇使得他对颜回的处境与行为深有同感,即而大加赞扬。能够讲,孔颜乐处是儒家积极追求现实进取之外的另一条处世之道,当儒者在进取之路上失意和穷困潦倒时,还能够退回来,自守其志。这也就为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提供了一个精神避难所。 (论语之后直至唐代,未有人再阐述 孔颜乐处 ,其原因盖为汉朝以后读经解经蔚然成风,儒者只是在经典
5、中寻求微言大义以及对世道人心有教化作用的内容,而对 孔颜乐处 这样具有人性关心的观念置之不顾。至韩愈提倡 道统 ,李翱主张 复性 ,儒学才渐渐回归于对人之心性的关心照顾。但是于韩愈,孔颜乐处却并不是他所同意与赞扬的,在(闵己赋: 余悲不及古之人兮,伊时势而则然;独闵闵其曷已兮,凭文章以自宣。昔颜氏之庶几兮,在隐约而平宽,固哲人之细事兮,夫子乃嗟叹其贤。恶饮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颐神而保年;有至圣而为之依归兮,又何不自得于困难? 聊固守以静俟兮,诚不及古之人兮其焉悲! 这首赋的大致意思是讲颜回不过一穷巷陋士,于人无益,于世无补,孔子称赞是由于自个不能达成志向,遂转而求精神胜利。虽在陋巷箪食瓢饮,却能
6、够安神养年,并且有圣人能够依靠,没什么困难的,反观自个, 欲为圣明除弊事 却无人赏识与怜爱。华而不实表现的是一种由羡慕到愤懑哀怨的感情,且对孔颜乐处不屑一顾与本身的经历和处境有密切关系。 到了北宋周敦颐,他 返回到(周易,建立无及而太极的宇宙论体系,这成为其修养论的理论根基,而其人生的精神诉求就是在(论语那里找到渊源的 孔颜乐处 ,到达与道为一的精神和乐世界。 4 面对孔颜所乐何事,周敦颐的回答是: 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缺乏,无缺乏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5 这即就是讲,颜回追求的是 大道 ,因而对世
7、俗的富贵贫贱安之若素,处之若一。后来,程颢在(颜子所好何学论中又讲 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学以致圣人之道也 ,历来的学人都以为这句话道出了 孔颜之乐 的精华真髓,那么,圣人之道是什么?我们以为,是不耽于贫困安泰而自守其志,追求一种精神及道德上的完善和超越。因而能够讲,孔颜之乐并不是对现实存在的固执和占有,也不是单纯简单的心理体验,而是一种精神、内心上的针对 俗乐 的 雅乐 ,是一种精神道德境界。同时,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哲学,儒家不但希望人懂得这种 乐 ,并且要积极的去实践,假如再能从实践中体会此乐,便可到达新儒家所讲的 圣域 了。 苏轼就生活在这样一个 孔颜乐处 被重新检视的时代,更为重要的是,
8、 孔颜乐处 是儒学原有的题中之义,苏轼不可能不知道,周敦颐、二程只是将这一学讲明确化、理学化。苏轼一生多贫困忧苦,政治上的失意和放逐给精神带来创伤,而经济上的贫困又使其陷入愈加现实的窘境,但这并没有使他听任自流,自甘堕落,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反而能够看到乐观豁达的心理,不可否认,这有fo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但儒家思想,尤其是 孔颜乐处 在将他从窘境中拯救出来时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这将是我们接下来着重讨论的问题。 二、 孔颜乐处 对谪居黄州时期苏轼的影响 前面从历史源流和当时思想分析了 孔颜乐处 ,苏轼本人也有对孔颜乐处的阐述,在徐州时,他曾应邀作(颜乐亭诗(并叙)颜子之故居所谓陋巷者,有井存焉
9、,而不在颜氏久矣。胶西太守孔君宗翰始得其地,浚治其井,作亭于其上,命之曰颜乐。昔夫子以箪食瓢饮贤颜子,而韩子乃以为哲人之细事,何哉?苏子曰:古之观人也,必于其小者观之,其大者容有伪焉。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孰知箪食瓢饮之为哲人之大事乎?乃作(颜乐亭诗以遗孔君,正韩子之讲,且以自警云。 这华而不实提到 韩子之讲 ,正是上面所提到的,韩愈以为被孔子称赞的颜回之乐 隐约而平宽 为哲人之细事,苏轼 正韩子之讲 即是对韩愈观点的明确反对,那么就表示出,他对身处陋巷,箪食瓢饮而自得其乐的心态是赞扬的,因而他讲 我求至乐,千载无偶。执瓢従之,忽焉在后 ,即就是愿意效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