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及心理社会能力的关系,心理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及心理社会能力的关系,心理学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及心理社会能力的关系,心理学论文以漳州强迫隔离戒毒所的83名戒毒人员为被试,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问卷90份,有效问卷83份,有效率92.2%。详细人口学资料见表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共采用三个量表,分别是正常成人常模的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自评量表、生活方式问卷和心理社会能力问卷。异常感觉和状态自评量表:该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异常感觉和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异常感觉和状态、其他等10个异常感觉和状态因子,按1-5分5级评分。量表总分即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单项分 2
2、的项目,表示受检者在哪些项目上呈有 病状 ,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需考虑挑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生活方式问卷:该问卷共有49道题,分为两部分,华而不实第一部分分为8个因子,分别为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体育锻炼、娱乐活动、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第二部分为生活满意度因子。该问卷的应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心理社会能力问卷:该问卷由26道题组成,分为人际沟通、自我觉察、科学想象、自我控制、应对挫折和表示出自我能力这6个因子。采用5点计分,被测者的总分越高则表示其心理社会能力越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研究经过 把被
3、试集中在一个固定的房间,由心理学专业人员任主试,采用统一指导语,统一发放问卷,施测后,统一回收问卷。 (四)统计分析 将收回的数据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等方式方法来进行差异不同比拟和分析。 二、结果 (一)不同性别、寓居地和职业类型的戒毒人员在各因子上得分比拟 将男性戒毒人员和女性戒毒人员在各因子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饮食、体育锻炼、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这7个因子上,男女戒毒人员具有显著差异。华而不实,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这三个因子上,男性戒毒人员的得分显著低于女性戒毒人员,在其他四
4、个因子上则相反(见表2)。 (二)不同寓居地的戒毒人员在各因子上得分比拟 将寓居于农村和城市的戒毒人员在各因子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比拟,统计结果显示只要在强迫异常感觉和状态这一因子上,寓居于农村和城市的戒毒人员才表现出显著差异。寓居于农村的戒毒人员强迫异常感觉和状态在0.05水平上显著低于寓居于城市的戒毒人员(见表3)。 (三)不同职业类型的戒毒人员在各因子上得分比拟 把受测者根据职业不同分为两组,即固定职业和自由职业,并在各因子上对其进行差异比拟,结果看出在强迫异常感觉和状态、恐惧这两个因子和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三方面上,无业或自由职业的戒毒人员显著低于有固定职业的人员,而在其他这个因子上则相反
5、(见表4)。 (四)吸毒年限在各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比拟 根据样本的情况,将戒毒人员的吸毒年限进行分组,分为1-2年组、3-8年组和9年以上三组。对其在各因子上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在强迫异常感觉和状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和异常感觉和状态总分上,显示出了显著差异,经过事后检验,结果见表5。 (五)不同经济状况的戒毒人员在各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比拟 根据经济状况对戒毒人员在各因子上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示清楚在表示出自我的能力这一因子上,经济状况不同的人员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事后检验,经济水平一般的戒毒人员其表示出自我的能力显著低于经济水平较差的人员。详细结果见表6。 (六)不同婚姻状况的戒毒人
6、员在各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比拟 根据婚姻状况对戒毒人员在各因子上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示清楚,在卫生习惯、科学想象能力和心理社会能力总分上,不同婚姻状况的戒毒人员具有显著差异,结果见表7。 (七)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 为讨论戒毒人员在生活方式、心理社会能力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对这三个量表的各因子之间的得分进行分析,结果见表8。 (八)回归分析 以心理异常感觉和状态总分为因变量,以各因子为预测变量,对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逐步回归,统计结果表示清楚,心理社会能力总分、应对方式和学习习惯这三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详细情况见表9。 三、分析与讨论 (一)戒毒人员生活方式、心理社会能力和心理健康的
7、差异分析 男性戒毒人员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这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性戒毒人员,与韦克诚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与男性戒毒人员相比,女性戒毒人员比拟敏感多疑、偏感性,在戒毒所这样封闭的环境中更容易失眠,不信任别人,人际关系比拟紧张,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而在饮食、体育锻炼、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因子上男性戒毒人员得分显著高于女性戒毒人员,可能是男性戒毒人员心胸比拟宽广,愈加坚强英勇,更容易适应戒毒所的环境,在进所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在饮食睡眠等方面不容易产生问题,也能与别人友好相处。 寓居于农村的戒毒人员强迫异常感觉和状态显著低于寓居于城市的戒毒人员,可能是寓居在城市的人会对自
8、个要求比拟高,容易在各方面追求完美,而寓居在农村的戒毒人员可能生活的比拟随意,比拟容易知足,因而寓居在城市的戒毒人员强迫异常感觉和状态高于寓居乡村的戒毒人员。 在强迫异常感觉和状态、恐惧这两个因子及异常感觉和状态总分上,无业或自由职业的戒毒人员显著低于有固定职业的人员,而在其他这个因子上则相反,可能是有固定职业的人员对自个的要求和期望较高,担忧自个的业绩,担忧自个做不好工作,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随着吸毒年限的增加,戒毒人员的强迫异常感觉和状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和异常感觉和状态总分上得分逐步升高,可能是随着吸毒时间的增加,戒毒人员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题如强迫行为,人际关系敏感甚至
9、是精神病性问题,心理健康水平也会随之降低。 经济水平一般的戒毒人员其表示出自我的能力显著低于经济水平较差的人员,可能是由于经济水平较差的人更想改变当前的贫穷的现在状况,不得不进行更多的人际交往,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就能更多锻炼自个的人际沟通技巧,自我表示出的能力可能比经济状况一般的人要强。 在卫生习惯、科学想象能力和心理社会能力总分上,不同婚姻状况的戒毒人员具有显著差异,婚姻状况能否幸福直接影响个人的生活管理能力和心理社会能力,婚姻状况良好的人,更能找到时间来管理自个的生活、调节自个的不良情绪状态,让自个的身心愈加健康。 (二)相关分析的结果讨论: 从SCL-90量表的各因子之间的相
10、关分析来看,各因子之间均存在相关,个体的躯体化异常感觉和状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偏执与人际沟通能力相关度较高。抑郁、焦虑、恐惧这三个因子与戒毒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相关较高。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戒毒人员其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完善,在应对负性情绪上能力较弱,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抑郁和焦虑的产生同样影响人际沟通能力。这类人吸毒前就有较低心理健康水平,吸毒后愈加剧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经了解他们大多都有创伤性的生活事件,或者年幼无知、好奇而受骗受骗染上毒瘾,心理疏导与治疗对这类人尤为重要。因而,能够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对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采取积极的引导。 (三)回归分析的结果
11、讨论 从生活方式和心理社会能力的各因子来预测心理异常感觉和状态的分析来看,华而不实心理社会能力、应对方式和学习习惯对SCL-90量表异常感觉和状态总分的预测具有显著作用。学习习惯的预测力为24%,在戒毒所这样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环境中,戒毒人员每日的作息固定,而且在戒毒所里能够借阅图书,学习习惯较好的戒毒人员能够通过阅读书籍来丰富生活,充实自个。 他们能够接触到愈加多彩的信息而不是只局限在所处的环境中。这样,与其他的戒毒人员相比,他们更不会只关注于当下的生活环境,这样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显然是有益的。除此之外,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预测力也很明显,为16%。应对方式即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在经过认知
12、评价之后,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式方法,是个体适应环境及其提高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2378。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与良好的适应性显著相关,而采取消极回避的应对方式的戒毒人员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适应不良等问题3321。最后,心理社会能力对于心理健康状态的预测作用也很显著。心理社会能力是指能够积极有效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面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心理社会能力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自我控制、应对挫折等心理社会能力在戒毒人员的戒毒经过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强迫戒毒经过中,到戒毒所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毒品戒断经过中其心理社会能力过低也会导致适应不良,进而发生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在一
13、般情况下,大部分戒毒人员能够忍耐戒毒后的生理上的戒断反响,但没办法让自个摆脱对毒品的心理依靠。因而在戒毒期间开放图书借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对戒毒人员开设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吸毒的危害并学习一些实用的社会技能、社会能力等,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的。 以下为参考文献: 1韦克诚,杨玉祥,刘新民,等.752例强迫隔离戒毒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层次比拟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240-243. 2王桢,陈雪峰,时勘.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4):378-380. 3张怡玲,甘怡群.国外应对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321-323. 4储昭帅,才忠喜.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人际关系和自尊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12-113. 5孙澄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2-13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