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纯取周诗”、“上采殷”与“下取鲁”探究,古代文学论文.docx
《诗经“纯取周诗”、“上采殷”与“下取鲁”探究,古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纯取周诗”、“上采殷”与“下取鲁”探究,古代文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经“纯取周诗、“上采殷与“下取鲁探究,古代文学论文班固(汉书 艺文志在(六略艺 诗的小序中写到: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 历来注家多注意孔子删诗,对 凡三百五篇 进行解释,然而(诗经里的诗歌并不全是周诗,而 上采殷 和 纯取周诗 相矛盾,且对 下取鲁 的原因是什么注家未作过多解释。王应麟的(汉书艺文志考证引(孔子世家曰: 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可能他以为这句话是强调雅颂的重要性,(诗经中并非没有周以前的诗歌。陈寿祺(齐诗遗讲考曰: 班固言孔子
2、纯取周诗,则不以国风、二雅兼有周以前作也。 可知陈氏对班固此言直接进行否认。姚明辉(汉书艺文志注解曰: 纯,专也。 (国风(二雅(周颂皆周诗;(商颂殷诗;(鲁颂鲁诗也。 姚明辉以为这三段应分开理解,周诗为主,殷鲁次之,所以并不矛盾。假如这样解释,则无法讲通 上采 和 下取 的关系,而且(国风中也不仅仅仅是周诗。 笔者以为,要释通此句需对(汉书 艺文志的源流进行梳理,即探究(别录和(七略。班固(艺文志毕竟是承袭二目而来,他也在总序中写到: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 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因而,极有可能此句并非班固所写,而是引用刘向或者刘歆的原文,这也正是本文要求证的。为区分刘向、刘歆的内容,笔者
3、对二刘的政治和学术观念进行梳理,最后回归此句解释,并得出结论,推而广之,区分出班固文中二刘的内容归属。 刘向、刘歆为刘氏宗室,楚元王之后。二人的传记附于(汉书 楚元王传之后,记载较为详实,近代钱穆的(刘向歆父子年谱考证也颇为严谨,后人另有零星的记载。从这些史料中能看出刘向、刘歆父子思想的分歧。刘向的学术思想在(别录中有所具体表现出,刘歆的学术思想在(七略中有所具体表现出,可惜二目已残缺,(汉书 艺文志中保存的内容又纠葛不清。 (七略别录有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辑佚一卷,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也有辑佚,姚振宗的(七略别录佚文和(七略佚文考证也颇详实。从现存资料分析,根据上文可知父子
4、间有政治分歧,而学术分歧更为明显。 一、刘向之法先王 (汉书 楚元王传曰: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冠,以行修饬擢为谏议大夫 通达能属文辞,与王褒、张子侨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 其出身刘氏,凭借祖荫有了官职,除献赋、颂外还曾因宣帝好神仙,献(枕中鸿宝苑秘书,甚至因而而下狱,其兄阳城侯安民赎罪才重新重用。 上亦奇其材,得逾冬减死论。会初立(穀梁春秋,征更 生 受(穀 梁,讲 论(五 经于 石 渠。 (穀梁、(公羊都是今文经立为学官,为学术主流,石渠阁又是论古今文经的地方。刘向受(穀梁的政治和时代影响已特别明显,加之此前他献赋、颂和奇书的行为,都可看出刘向是一个随当时主
5、流而动的人。他的身份地位及年轻时在死罪下活过来的经历,都让他不敢乱发议论,不敢逆众人观点另作他论,但其真实想法果真如此吗? (汉书中记录了好几封他上书皇帝的疏谏,因这些都是刘向亲身写的,所以能够代表他的思想。 宣帝时,朝政有宦官弘恭、石显和外戚史高、许嘉勾结,构成了一股势力对抗萧望之、周堪和刘向等人。 汉宣帝在两者间摇摆不定,萧望之被逼自杀后,又重用周堪、张猛。刘向作为皇亲,自然要打击外戚,维护刘氏正统,故上书宣帝: 武王、周公继政,朝臣和于内,万国欢于外,故尽得其欢心,以事其先祖。 可见在刘向心中,法先王,即尊重祖宗之法,以和为贵,才是朝政得以安宁关键;反之国家动乱。笔者以为,刘向在这里讲的
6、 和 是指一种宗族礼法关系,是孔子的君臣父子各安其职,而这种关系是尧舜以来一脉相承,变动则会生出异象。刘向还举反面例子来讲明法先王,不变法的重要性。季孙、孟孙和李斯成了刘向否认的对象, 定公、始皇贤季、孟、李斯而消孔子、叔孙,故以大乱,污辱至今。 季孙、孟孙暂且不管,但李斯在秦国实行法家,帮助秦国统一六国,是有积极意义的。法家相对于儒家君臣传统来讲,是一种变革;而刘向以为李斯的变革是 大乱 而 污辱至今 。 在他心中,孔子和叔孙通才是儒家正统,这种坚固不移的信任是建立在孔子和叔孙通这类法先王的思想上。纵观刘向一生,正统观念极强,他和宣帝、成帝两代的外戚斗争。(汉书中记录他在成帝时的一封上书写到
7、: 汉兴,诸吕无道,擅相尊王,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兼南北军之众,拥梁、赵王之尊,骄盈无厌,欲危刘氏。 这种对外戚的警戒是刘向作为宗亲与生俱来的,他时刻以史为鉴,提醒皇帝注意外戚的权利不要过大。 这种政治态度反映在刘向学术上的思想则是尊古好古。(汉书中记载: 上方更进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 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 刘向的(别录就是一篇篇给汉成帝的奏章,最后编纂为书。辑佚的大小序中有些记载颇似尊古的刘向所言:臣向校秘书,得(古乐记二十三篇,于献王(记不同。 (论语齐、鲁之讲,又有古文。(按:后有对齐、鲁和古文论语的介绍,不逐一引出。)凡经皆古文。凡书有六
8、本,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 按:以上逐条分析,其一为刘向校书得(古乐记一书,不知何书,但冠以古字而记录之。其二为在何晏的(论语集解序中有 汉中垒校尉刘向言 ,知此段为刘向(别录文,他将古文(论语坏孔宅壁的来历做了讲明,并讲明 篇次不与齐、鲁(论同。 其三讲明刘向(别录记录了汉字六体,很可能早于王莽新政,而 凡经皆古文 四字指汉儒之前的经书,刘向讲明今文经是后起的,之前皆为古文。辑佚的(六艺略和(诸子略中也有尊古佚文:臣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 无咎 、 悔亡 ,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臣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诏脱简一,(召诏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
9、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中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 (战国策序文:远方慕义,莫不宾服,(雅、(颂歌咏,以思其德 周之流化,岂不大哉!(孙卿书序文:诸子之事,皆以为非先王之法也。 孙卿善为(诗、(礼、(易、(春秋 昭王方喜战伐,而孙卿以三王之法讲之 孙膑为诈变之兵,孙卿以王兵难之,不能对也。 首先,以上诸段皆可确定为刘向所言;其次,逐条分析发现,其一他以中古文校(易经,其二他以中古文校(尚书尤为具体,其三他给(战国策写序中流露出的尊古思想,其四他给(孙卿书写序中对法先王的孙卿给予了高度评价。 由上可知,刘向在政治和学术上都是法先王的,他学今文(榖梁有不想为而为之的一面,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