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倡导的“勇”思想及其实践路径,东方哲学论文.docx
《孔孟倡导的“勇”思想及其实践路径,东方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孟倡导的“勇”思想及其实践路径,东方哲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孔孟倡导的“勇思想及其实践路径,东方哲学论文摘 要: 勇 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一直是被人们称赞的美德。孔子与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勇 是仁、智、勇 三达德 之一,孔子把这三者作为君子之道,提出以符合 仁、义、礼 规范来限定勇;孟子对勇的思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以为应崇尚安天下之大勇,躲避血气之勇,亦或告子之小勇,擅长在 持志 的基础上 集义 ,方能以 气 养勇。本文关键词语: 勇; 三达德; 以气养勇;勇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留下很多关于 勇 的传讲或史实。 勇 的本义是果敢、胆大,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其次是指兵士,如 乡勇 ,最后是作为一种姓氏。在(讲文解字卷十三中,
2、勇 是 气也。从力甬声。 段玉裁(讲文解字注中解释为, 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故古文勇从心。 勇 ,即从心,诚然,因每个人的心性不一, 勇 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真正的 勇 ,不是由外在的人数或势力等客观条件来界定的,而是由本身的主观条件决定的,是遵从内心,以求言行一致,过而能改。一、孔孟躲避之 勇勇 是君子应具有的品性之一,但不是任何勇都是我们所提倡的,孔孟对躲避的勇有明确的言论,孔子以为我们应该躲避似子路的 好勇 ,并通过学习来提升本身的德行;孟子在 好勇 的基础上,还具体分出似北宫黝、孟施舍、告子之勇,以为这三种勇都是 小勇 ,都是不可取的。一子路之 好
3、勇好勇 是素爱英勇,以 勇 为行事的原则。子路在孔子众弟子中以 勇 着称,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子曰: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 公冶长孔子因 道不行 而想乘筏渡海去宣传政治主张,以为弟子中的跟随者定是子路。子路尤其崇拜孔子,得到孔子的夸奖令他欣喜,何况孔子赞其 好勇 胜于己。但是孔子所讲的 好勇 只是夸赞子路具有不惧艰险的勇气,并不是对其 好勇过义 的推崇。朱熹集注也写到, 夫子称赞其勇,但讥其不以适用于义的原则来裁夺事理。 子路不爱学习,孔子因材施教,在与其对话中对 好勇 提出正面批判。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 阳货孔子讲
4、述关于学习的六种品格及其对应的弊端, 好勇 或 好刚 却 不好学 ,都更容易作乱犯上或狂妄自大。由此可见,孔子屡次劝诫子路切勿 好勇 ,要擅长依靠学习来修炼自个。孔子解答子路在政事上的疑问时,也屡次侧面指出其 好勇 但缺乏学识的弊端,如 先之、劳之 到 无倦 ,子路因 好勇 而敢为人先且能有所作为,但缺少耐心与恒心,孔子借由此敲打他,希望其能有所悟有所得。如子路质疑孔子为政先 正民 已偏离政事,孔子指出,这是本身缺乏学习,君子行事讲求名正言顺,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罢了矣。 (论语 子路二孟子以为之 小勇小勇 是一种匹夫之勇,亦或好勇斗狠的血气之勇。 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 彼恶敢当我哉
5、!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孟子 梁惠王下宣王认识到自个 好勇 ,望孟子指教,孟子便期许大王不喜好匹夫之小勇。又讲,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 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 视不胜犹胜也 能为必胜哉?能无惧罢了矣。 (孟子 公孙丑上北宫黝之勇是侧重于外在的不退缩;孟施舍之勇是侧重于内在的气魄,专注于培养自信心,注重由内而外的气势。虽讲这两种勇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都侧重于内在或外在的修炼,缺少 大勇 的风范。告子之勇亦为 小勇 ,在孟子看来,告子的 不动心 是可 勿求于气 而不可 勿求于心 。 告子曰: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孟子 公孙丑上告子以言
6、语判定别人的好坏,假使报以好心但恶语表述亦为不善,孟子则以为不能仅以言语去界定别人的善恶,我们应知其善,虽恶语,亦不怒。北宫黝以不退缩为勇,孟施舍以培养内在气魄为勇,告子的 不动心 则是有勇无智,这三种孟子以为的 小勇 都属于不当之勇,失控就容易造成社会动乱,不应该效仿。二、孔孟提倡之 勇孔子以为真正的勇者是颜回那样的,能够有勇有谋,知惧而不畏惧,是发于内心的勇猛之力,孟子对心的气力更详细地阐述为 大勇 ,是能够 上述 于心有的义理,并且这种理是天下人都接受的,超越个人的气势,是心之意志。一颜回的好谋而成之勇颜回是 孔子四科 中德行科的代表人物,颇受孔子的喜欢,孔子常以颜回的德行来劝诫别人。
7、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 述而孔子夸赞颜回的德行时,子路自负其勇,便提出 统帅三军 的问题想得到孔子的夸赞,但孔子却趁机教育他,况且孔子坚信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论语 子罕三军的勇猛取决于每位兵士的凝聚力,亦而 帅可夺 ;匹夫的志向是依靠于本身的信念,亦而 志不可夺 。但子路没有真正理解孔子要教诲他的勇德,死于卫国动乱,正应了孔子的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 先进孔子以为,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卫灵公 小不忍 则是缺乏远见卓识,逞匹夫之勇。但是 临事而惧 并非惧怕, 君子不忧不惧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 颜渊孔子以为君子能
8、时刻内省,无负于人,自然就内心坦荡,也就不会有所忧虑、有所畏惧。孔子提倡的好谋而成之勇也是借由 内省不疚 ,依靠本身的智慧和内心的气力,切合形势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二安天下之 大勇大勇 既是一种像周武王、周文王一样以 爱民 为前提,是义理所发,又是培养 浩然之气 。 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孟子 梁惠王下文王和武王能 怒安天下 ,假如齐宣王亦能 怒安天下 ,百姓还怕大王不 好勇 ,可见 大勇 与国君的出发点有关,使得天下安宁即是 大勇 。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