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追求自由逍遥的人生哲学,东方哲学论文.docx
《庄子追求自由逍遥的人生哲学,东方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追求自由逍遥的人生哲学,东方哲学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庄子追求自由逍遥的人生哲学,东方哲学论文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哲学是时代的产物,社会的需要催生了哲学。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失道,动乱不安,各诸侯国为了建立新的政治秩序而互相征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哲学家们更多关注的是政治问题,他们考虑着怎样使社会由无序走向有序,并根据自个学派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与同时代大多数哲学家不同,庄子更多地关心普通民众的疾苦,关注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面对人民凄惨的遭遇,庄子慨叹道: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庄子 人间世在那样一个混乱动乱的时
2、代,人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和自信心究竟在哪里?人们生活的意义和追求应该是什么? 这就是庄子人生哲学考虑的出发点。正如陈鼓应所言: 他处世的忧患感,他的沉痛隐忍的程度,他对于时代的灾难和人群的祸害的敏感度,能够讲是超过先秦诸子其他各家的。 生逢乱世的普通民众难有安宁富足的物质生活,因而追求精神自由逍遥的人生哲学便成为庄子哲学的重要内容。蒙培元以为 :庄子哲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心灵的自由境界。 在庄子看来,要想到达自由与逍遥,既要以超然的态度对待外物,做到 物物而不物于物 (庄子 山木;又要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自个的命运,做到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庄子 人间世;还要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死,做到 不知讲
3、生,不知恶死 (庄子 大宗师。能够讲,从个体上关心人、把握人,在中国是由庄子开场的。 一 、物物而不物于物 在庄子看来,实现精神上的自由与逍遥首先要用超然的态度对待外物,即 物物而不物于物 (庄子 山木。所谓 物物 ,即人对物的役使,人是目的 ;物于物 则是人被物所役使,人为工具。人生存于天地之间,无时无刻不与别人他物发生着联络,因此正确处理本身与外物的关系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庄子以为,个体生命是独立的,其存在的价值不系于任何外在事物上,而在于个体本身。追求功名利禄等外在事物对个体而言能获得的只是对自由的羁绊。 对于庄子的这一观点,历来持批评态度者不乏其人。批评者以为,庄子所谓摆脱物欲羁绊是
4、自欺欺人的 阿Q精神 。在他们看来,庄子所代表的是一蹶不振、悲观绝望的衰败奴隶主阶级。奴隶主辉煌的天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曾经拥有的 天堂 亦不复存在。于是便在主观梦幻想象中另建立一个自欺欺人的 天堂 ,聊以自慰。 这种观点以为,庄子是由于无法得到权利、富贵等外在之物才主张不要被外物所奴役而求得精神上的自由和逍遥。事实上,庄子并非没有得到权利地位的时机。据(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记载: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 :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愿游戏污渎之中自快,
5、无为有国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面对千金之重利与卿相之尊位,庄子不为所动,并将其比喻为太庙祭祀之牛,虽外表风光,实则丧失了逍遥自由之性。陈鼓应以为 :庄子独具慧眼,一眼透破世情。所谓 有用 ,无非是被役用,被奴用,不是被统治者所役,便是被功名、利禄所奴,身心不得自主,精神不得独立。 庄子提出 物物而不物于物 ,目的是要人们以超然的态度对待己与物之间的关系,不被外物所奴役,得到精神之自由与逍遥。 二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庄子以为,人们能以超然豁达的态度对待外物,距离自由虽然进了一步,但还不够,还应该在命运面前保持超然达观的态度,做到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庄子 人间世。 庄子把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