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平台的档案信息服务现状分析,档案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媒体平台的档案信息服务现状分析,档案管理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交媒体平台的档案信息服务现在状况分析,档案管理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文章,此时在不关注的前提下才能阅读档案机构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某篇文章。从以上数据能够看出,档案机构微信公众号所推送的文章与服务并不缺乏吸引力,但是要主动获得微信誉户的关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宣传,不能关起门来做服务。 由上述数据可看出,档案机构整体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档案机构因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要注意信息推送的权威性、真实性与可靠性,发挥档案信息服务作用。粉丝数、账号阅读数等衡量影响力的数据并不是依靠档案机构运营时间长短、信息发布多少所能决定的,它是由档案机构的权威性及服务意识,所发
2、布的信息、服务内容质量等方面决定的。只要能够吸引网络用户注意、知足公众需求、无形中提升公民的档案意识,那么在信息推送经过中将会吸引来更多的网络用户,带来更多关注档案工作的目光。 3.1.3 发布内容分析 在这里次调查中,笔者将微博账号的内容分为无内容与生活类如节气、节日、问候、养生等,档案机构的服务业务动态类,历史类档案信息,名人科普,新老照片推送,新闻热门类,转发这七大类内容。因微信信息无法找到发送源头,所以删除转发类,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内容分为无内容与前六类内容。 在调查的 117 个微博账号中,仅有 3 个微博账号推送的各类信息内容牵涉到全部七个种类扣除无内容分类,9 个账号牵涉到六个
3、种类的信息发布,9 个账号牵涉到五个种类的信息发布,12 个账号牵涉到四类信息发布,14 个账号牵涉到三类信息发布,9 个账号牵涉到两类信息发布,6 个账号牵涉到一类信息发布,56 个账号无内容发布。有一些微博账号存在重复微博内容发送太多的问题,在 陇南两当档案 的微博平台上,屡次出现一条同样的微博重复发送。如以下图所示的微博,曾重复发送达 6 次之多。 在调查的 114 个微信公众平台上,3 个账号牵涉到全部六个种类的信息发布,7 个账号牵涉到五个种类的信息发布,7 个账号牵涉到四类信息发布,12 个账号牵涉到三类信息发布,15 个账号牵涉到两类信息发布,11 个账号仅发布过一类信息,59
4、个账号无内容发布。但是在查看 抚顺档案 的 查看历史消息中 时,发现该公众号在 15 天内并未进行以上种类信息的推送,而是发送了 15 天的小讲连载。 经调查 200 多个档案机构账号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布内容显示,它们的主要发布内容牵涉到生活类微博、微信,最近发生的国家新闻热门,对档案小知识的科普,告知最近的档案业务工作动态,展示历史档案这几类。但是在微博、微信上,以档案机构的身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网络信息时,要控制好档案信息的发布质量与发送频率,不要重复发送,也不能发送频率过高,否则会给关注账号的网络用户带来心里腻烦感,甚至取消对微博微信的关注,流失粉丝;应把握好本身定位,记住本身账号性质,
5、不要太多发送娱乐性信息,避免网络用户对该账号能否能提供专业档案信息服务产生疑问,导致信任的丢失;对于无内容发布的账号,档案机构应尽快处理,认证过的账号要整顿服务情况不要让其成为 僵尸账号 ,占有资源却不开展服务,影响后续社交媒体平台服务的开展。 3.2 社交媒体平台的档案信息服务的问题及存因分析 第一,一个比拟严重的问题是在上一小节最后提到的,账号建立后内容发布存在无与少的问题。在微博平台,限定日期内发文数为 0 的账号有 55 个;从账号建立到 3 月 15 日从未发布信息的账号有 6 个;发文数少于 10 条,不含零条的有 11 个。而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限定日期内发文数为 0 的账号有
6、58 个;华而不实无历史消息记录,即建立账号后从未发过消息的账号有 16 个;更新次数少于 10 次,不含零次的账号有 45 个。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任务,将它加进互联网综合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是希望给广大网络用户带来更便捷、更集中的用户体验。账号的申请与建立并不能单纯地以为这是一项档案机构的附加工作任务,也不应该没有主见,他做我也做,简单的申请一个社交媒体账号就以为完成了工作任务,过段时间就抛之脑后。发文数的多寡能够算是一个档案机构的社交媒体账号活泼踊跃度的直观测量标准,由上述所列数据可看出,不少档案机构并未做好相关的思想准备与服务准备,开通微博、微信后并
7、没有进行好好经营,仅仅仅是盲目跟随潮流开通账号49.一些发文数较多、更新频率较高的微博、微信账号在发布内容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推送的只是单纯的机构动态、业务新闻等,对档案信息服务的挖掘力度不够,与网络民众沟通不多,只是将社交媒体平台当做单向的展示工具,双向沟通较少。 在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档案机构的档案信息服务现在状况进行调查统计时,笔者曾通过微博、微信与一部分的平台运营者进行过沟通沟通。有一部分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的编辑人员存在着一种有心无力的状态,搜集编辑资料后再以三、四条为一次推送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平台上,需要花费三个小时左右,在人手上存在一定的缺乏,无法做到日日更新。平台管理人员与服务人
8、员的缺少,也影响着档案机构与网络上寻求档案信息服务的民众的互动沟通。假如已认证的档案机构的微博、微信服务平台无法在用户疑问提出的三天内进行问题解答与服务提供,那么用户将会选择其他途径获得回答,放弃选择与该档案机构账号日后的互动沟通。当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推送频率低、更新速度慢、问答回应不及时的印象深切进入用户脑海时,这个社交媒体平台就会被寻求服务者列入不活泼踊跃的分类中,不会成为寻求档案信息服务时的一个备选选项,白白浪费平台本身的发展优势。 第二,笔者将微信沟通页面牵涉到的服务内容功能按钮分为无按钮及档案机构介绍,联络方式,档案知识科普,查档及查档帮助,主题档案推送,动态资讯与互动征集、市民
9、档案员这几种。这类按钮类似一种自动应答,预先设置好问答内容,在访问者点击后,就能跳出编辑好的问题回答。在进入档案公众号的微信页面进行体验后,笔者发现 60 个微信公众账号并没有设置功能按钮,没有快速选项,让用户的访问体验缺少了一定便利,但是有 3 个账号的功能按钮直接链接到本机构档案网站,做出一种 假象按钮 ,造成档案机构微信平台的构建过分依靠档案网站,只是将微信作为连接档案网站的一种途径,没有发挥微信平台的本身优势。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建设档案机构的微信平台账号时,档案机构的平台建设人员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担忧费事与复杂,没有考虑到实际的用户需求,只是将微信平台的建设当成任务对待,没有
10、从用户的操作体验出发。档案机构不应抗拒新鲜事物,要积极拓展微信的特色优势功能,例如 十堰档案 的微信账号,就利用自动回复功能,开展了档案知识的 答题闯关 活动,让用户在游戏中对档案知识获得更多的了解。 第三,档案机构在服务定位上存在一定的不明确,档案机构并未重视微博、微信这类社交媒体平台能为档案信息服务带来的隐藏的潜力。以档案机构经过认证的账号为例,一些账号更新的内容过于单调,如 历史上的今天 这类微博、微信推送较多,此类信息的推送很有意义,但不能一味推送,太过单调。更有甚者所发微博、微信与档案领域没有丝毫关联,发布信息过于娱乐化,遗忘了本身的服务应用定位,忽视了本身难得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财富
11、,给被服务群体带来的服务体验感官较差。又因一些档案机构的微博账号较微信公众号的推出要早,在无形中给编辑者构成一些思维上与行动上的束缚感。在微信与微博服务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设计与编辑上,存在一定的取巧思想,二者差异不同不大,带来档案用户视觉与思想上的疲惫,忽视了微信平台的利用。这些微博、微信平台在服务上存在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档案领域还没有出台能详细针对档案机构微博、微信的运营管理进行指导与规范的法律、法规。在运营监督管理上,存在机制上的欠缺,使得档案机构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构建与运营上,处于不规范且无序的自由状态,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容易带来内容更新不及时、更新频率低、互动性差、资源整合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无法发挥社交媒体平台为档案信息服务带来的宣传与推广上的优势,丢失加强与被服务者的互动的时机。 现有基于社交媒体开展起来的档案信息服务还有所发展进步空间,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档案机构既然开通了社交媒体账号,就应该将它们用活、用好,发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上的作用,转变服务意识理念,用恒心与耐心仔细研究用户需求,做好应用建设,根据馆藏优势与特色,打造符合用户服务需求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