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历史由来及其内涵,伦理学论文.docx
《家风的历史由来及其内涵,伦理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风的历史由来及其内涵,伦理学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家风的历史由来及其内涵,伦理学论文马年春节期间,电视台的 家风 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认同。这一报道对于引导人们自觉省思、培植良好的家风,以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夯实家庭这一社会的堡垒,进而培养全社会的良风美俗,疗治现今社会的乱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而且必须指出,在这一系列报道及随后的讨论中,很多人对家风的理解存在误区。假如讲百姓群众的理解多有偏差而无伤大雅、还能够理解的话,那么一些专家学者轻率地接受访谈、发表文章,把家风讲成是传统的家庭教育,将家风等同于一家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式方法,则会谬种流传,贻害群众,影响人们的认识,不可不加以厘清。 家风
2、一词,最早见于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当时与潘岳有 双璧 之称的夏侯湛,自恃文才超群,将(诗经中有目无文的六篇 笙诗 ,补缀以成(周诗,并给潘岳看。潘岳以为:这些诗篇不仅温文尔雅,而且能够看到孝悌的本性。为与友人唱和,潘岳因而写作了(家风诗,自述家族风气: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在这首诗中,作者并没有详细描绘叙述自家家世,而是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个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 家风又称门风,这个词语在西晋出现并在随后流行,显然和 士族 世族 势族 大族 世家大族 成为社会上的统治气力有
3、关。无论是以宗族为根基、以武力为特征的地方豪族,还是以官宦为标志、以文化为特征的名家大姓,他们政治上累世贵显,经济上广占土地,文化上世传家学,垄断了全社会的主要资源。除了通过九品中正制和婚姻关系来维护门阀制度之外,自矜门户、标树家风,也是这一时期士族抵御皇权和寒人侵渔的手段。 正由于如此,两晋以后,这个词语渐次流行,尤其是在北朝,更是使用甚广。从它发轫之初,就往往和门风互用。由 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而言色恂恂,出于诚至,恭德慎行,为世师范,汉之万石家风、陈纪门法所不过也,诸子秀立,青紫盈庭,其积善之庆欤 (魏书卷五十八, 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 (北齐书卷四十二, 昶年十数岁,为(明堂赋。虽
4、优洽未足,而才制可观,见者咸曰有家风矣 (周书卷三十八,等等,我们能够将家风理解为家庭的风气,将它看作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好像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经过中,也会构成自个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气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具体表现出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 传统作为人类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从过去延传到如今的事物。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就构成不了传统。在(论传统的作者希尔斯看来, 它至少要持续三代人-无论长短-才能成为传统 .尽管世代本身的长短不一
5、,但 信仰或行动范型要成为传统,至少需要三代人的两次延传 E.希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0页。家风作为特定家庭的传统,也是该家庭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祖先生活的结晶。在庾信的(哀江南潘岳像赋序中,有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的讲法。这里 家风 与 世德 共举,足见家风有别于时髦,而与 世 即很多年代、好几辈子严密关联。在时间上持续的短暂性是时髦的特征,而家风则是历经延传而持久存在,或者在子孙后代身上一再出现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藏有对传统的继承意义。例如, 齐有人焉,于斯为盛。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