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隐喻的因果意向性新模式,自然辩证法论文.docx
《解释隐喻的因果意向性新模式,自然辩证法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释隐喻的因果意向性新模式,自然辩证法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释隐喻的因果意向性新模式,自然辩证法论文近年来,隐喻问题成为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于隐喻的哲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揭示意义问题的一些奥秘。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意义问题而言通常存在着两种解决思路,一种是通过语义的方式来解决,另一种是通过语用的方式来解决,因而,对于隐喻问题而言,也存在着基于语义和语用方式来处理的多种语义和语用形式。本文将要讨论的是两种典型的处理隐喻问题所采取的语义和语用形式。一种是戴维森所采取的因果理论形式;另一种是塞尔所应用的建立在格赖斯的对话语用理论和自个的言语行为理论基础上的语用意向理论形式。我们会发现这两种形式都有各自的缺乏之处以及能够相互补充的地方,因而我们考
2、虑能否存在一种可能通过结合这两种形式构成一种解释隐喻的因果意向性新形式。一、戴维森的因果隐喻形式戴维森是从否认有隐喻意义这样东西的存在着手去分析隐喻问题的。戴维森以为,隐喻的含义就是所牵涉的那些语词的根据最严格的字面解释的意义,别无其他。1477戴维森以为把隐喻当作是一种传递思想的手段是不正确的,我们是无法对一个隐喻以某种隐喻意义进行释义,他讲: 一个隐喻除了讲出本身字面意义外并没有讲出其他的任何内容 .1478同时戴维森还区分开了依靠于语词的含意与使用语词来做的事情的区别,他以为,隐喻仅仅属于使用的范围。隐喻是通过对语词和语句的充满想象力的运用而所引发的某种东西,隐喻完全依靠于那些语词的一般
3、意义,并且因而也完全依靠于由这些语词所组成的语句的一般意义。1478因而戴维森以为为语词设定一些隐喻或比喻意义来解释语词在隐喻中的作用是无济于事的,关键在于对于隐喻的使用和理解。固然戴维森否认隐喻意义,但他并不否认一些重要的肯定性的断言,而这些肯定性的断言很典型的具体表现出了他的因果论的思想。比方:一个隐喻使我们注意到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某种类似性经常是新颖的或令人吃惊的类似性。1478;隐喻通过做出某个字面的陈述来引发或促成一种见识,这种见识使我们把一个事物看作是另一个事物。1488既然戴维森的隐喻理论是因果的,那么就需要给出我们通过隐喻把一个事物看作另一个事物的共同的原因。戴维森在后期提出
4、了一种三角测量形式来确定一个思想的原因位置,正如戴维森所言:要给出一个思想的原因的位置,并以此定义思想的内容,需要有两个视点。我们能够把它看作一个三角测量形式:两个人中每一个对来自特定方向的感官刺激有差异不同地做出反响 如今假如两个人注意相互的反响在语言、言语反响方面,每一个能够把这些观察到的反响与他的或她的来自世界的刺激联络起来,一个共同的原因就已经确定了。赋予思想和言语内容的三角关系就完成了。而要做出三角测量需要两个人。2213也就是讲,戴维森建立了一种对象,自我与别人的基本三角关系来分析一个思想确实定性原因,然而单是建立起这样的一种三角关系还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 两个生物在这个三角关
5、系中必须进行语言沟通,通过三条因果-社会连线的互动作用,才会知道这些刺激连线在世界中穿插的地方就是原因所在的位置。 5戴维森说到: 社会的互相作用也唯一地为我们描绘叙述了经历体验怎样给出我们的思想一个详细内容。假如没有其他的对互相环境共享反响的人,就无法回答引起我们反响的东西在世界中是什么的问题。 2129因而,假如我们接受戴维森的隐喻理论是因果的,我们便可利用戴维森的三角测量形式找到戴维森的隐喻理论中的共同性原因。下面做一个因果的隐喻理论的三角测量形式的图示:在这里,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表示的是对于对事物A能够被看作事物B的一种状态,与这些状态相对应的则是客观事物N和讲者P1及听者P2.华而
6、不实S0表示在客观世界中一事物A能够被看作一事物B的状态;S1则表示讲者把一事物A看作成事物B的状态;S2表示听者把一事物A看作成事物B的状态。而连接客观世界N和讲者P1之间的L1表示的是讲者注意到了把一事物A看作是事物B的两对象间的类似性,同样L2则表示听者注意到的把一事物A看作是事物B的两对象间的类似性,而连接讲者P1和听者P2之间的L3则表示讲者和听者的社会联络,即言语沟通,隐喻的使用。下面让我们来根据这个三角形式来分析戴维森的因果论的隐喻思想。如前所述,戴维森以为通过隐喻使我们注意到了两事物的类似性,促使我们把一事物A看作了对象事物。而戴维森在反驳明喻理论时提到了 每样东西都像某样东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